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沧海张帆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邵氏闻见录中记载了吕蒙正的一个故事。说吕蒙正未有功名时,一天在洛城东南的伊水边,想买瓜而囊中羞涩,看见有人扔在地上的瓜就拾起食之。后来,他做了宰相,富贵了,便不惜重金在那个地方买地建园起亭,起名“饐瓜”(饐:食物腐败变味)。还有韩玉汝为相后,每食必须极其精致,以至食鸽辨色。士大夫私家蓄养歌儿舞女盛行“韩持国喜声乐,遇极暑则卧一榻,使婢执板缓歌不绝声,展转徐听。”(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谓红袖清歌、醉笑人生。
这种春风沉醉不觉醒,与宋代之前的唐朝是截然不同的,唐时的那种充满野性的豪放不羁,那种略带进攻性质的放肆,那种“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保家卫国豪情,已经被一种日落黄昏,暮色苍茫的哀怨所替代了。王禹偁就曾痛苦地自责:“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这让人想到了当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时,启发诱导石守信等人“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的话来。于是,士大夫们一边嘴里大讲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让女人们遵守“三从四德”一边自身却声色逸乐“韩黄门持国,典藩觞客,早辰则凛然谈经史节义及政事设施,晚集则命妓劝饮,尽欢而罢。”(周辉清波杂志)在朝廷之上,刚正严谨的大臣,退朝以后便在红袖飘拂之中放浪形骸,两种面目两样姿态,让人诧异。
由于皇帝的提倡,政策的允许(那时,士大夫家里,不仅仅可以蓄养家奴,还可以蓄养歌妓舞妓,更可以多多收编女人来做婢女妻妾),还有自太祖时就有的“不杀文臣”的条训,宋朝的士大夫文人们,便可以有理由地放心的沉浸在“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之中。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特向往宋朝,当代的大才子金庸先生便是一个。
(二)书中自有黄金屋
流传甚广影响后世近千年的劝学诗,据说出自宋真宗手笔。此诗全文如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黄金屋和颜如玉都可以向书中索要,这读书为做官,做官为发财,是一条多么吸引人的“光明大道”——现在也如此!
由此看来,在宋代,读书,然后进士及第,再然后做官,好处多多。为了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宋朝是财取于万民以施恩于百官。历经后周入宋的翰林学士李昉,就曾以切身经历作过如此比较:“昉顷在翰林,前后出处,凡二十有五载。不逢今日之盛事者有七:新学士谢恩日,赐袭衣,金带,宝鞍,名马,一也;十月朔,改赐新样锦袍,二也;特定草麻例物,三也;改赐内库法酒,四也;月俸并给见钱,五也;特给亲事官随从,六也;新学士谢恩后,就院赐宴设,虽为旧事,而无此时供帐之盛,七也。凡此七事,并前例特出异恩,以见圣君待文臣之优厚也。”(宋诗纪事)皇帝有意识的将国家收入的一大部分拿出来“赏赐”给每一个士大夫。正是“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见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五宋制禄之厚)。
那么,官员的俸禄是怎样的呢?拿神宗时期的宰相(平章事)来说,月俸禄300千(钱),副相即参知政事200千。春冬服各给绫200匹,绢30匹,冬绵100两,另外还有禄粟每月100石,随身侍从(70人衣粮),茶酒厨料(酒每日5升,料6斗),薪(每月1200束),炭(十月至来年二月各100秤),盐(7石),草料(供马20匹)。可谓名目繁多,加上每临皇帝、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等人的生日,还有大量的恩赐,及拨给职田,这实惠实在多多。
宋代文官多,官俸高,赏赐重。不仅如此,还可以荫及家人,差科全免,成为社会上享有特权的“官户”阶层。陈襄在他的仙居劝学文里这样写道:“今天子三年一选士,虽山野贫贱之家所生子弟,苟有文学,必赐科名,身享富贵,家门光宠,户无徭役,休荫子弟,岂不为盛事?”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见朱彧萍洲可谈)
像这种“榜下捉婿”的目的,就是看中了及第进士们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
魏晋至唐的世家望族是可以世袭的,而宋代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推翻,官爵不能世袭。因为不能世袭,加上当时的土地买卖兼并的盛行,实际上官员士大夫这一阶层就成为了一个贫富无定势的阶层,他们这种“官户”常常因为丢掉官职而下降为“乡户”甚至成为无产者。反过来,也就是说,无产者,或工商户,或乡户地主,或自耕农等等都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如王安石一家,其父王盖登进士第入仕,才列于官宦人家,至王安石死去,家道衰落,成为默默无闻的“乡户”致使徽宗想寻找他的后代都成为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宋代士大夫们欲通过“因财得仕”与“因仕殖财”的循环,使自己家族成为“耕读世家”和望族。但是,此类世家望族只要连续几代未能进士及第或入仕,就恢复到了庶人的身份。可见,当时的人把参加科举而进士及第看得多么的重要。
在邵氏闻见录中记载了吕蒙正的一个故事。说吕蒙正未有功名时,一天在洛城东南的伊水边,想买瓜而囊中羞涩,看见有人扔在地上的瓜就拾起食之。后来,他做了宰相,富贵了,便不惜重金在那个地方买地建园起亭,起名“饐瓜”(饐:食物腐败变味)。还有韩玉汝为相后,每食必须极其精致,以至食鸽辨色。士大夫私家蓄养歌儿舞女盛行“韩持国喜声乐,遇极暑则卧一榻,使婢执板缓歌不绝声,展转徐听。”(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谓红袖清歌、醉笑人生。
这种春风沉醉不觉醒,与宋代之前的唐朝是截然不同的,唐时的那种充满野性的豪放不羁,那种略带进攻性质的放肆,那种“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保家卫国豪情,已经被一种日落黄昏,暮色苍茫的哀怨所替代了。王禹偁就曾痛苦地自责:“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这让人想到了当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时,启发诱导石守信等人“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的话来。于是,士大夫们一边嘴里大讲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让女人们遵守“三从四德”一边自身却声色逸乐“韩黄门持国,典藩觞客,早辰则凛然谈经史节义及政事设施,晚集则命妓劝饮,尽欢而罢。”(周辉清波杂志)在朝廷之上,刚正严谨的大臣,退朝以后便在红袖飘拂之中放浪形骸,两种面目两样姿态,让人诧异。
由于皇帝的提倡,政策的允许(那时,士大夫家里,不仅仅可以蓄养家奴,还可以蓄养歌妓舞妓,更可以多多收编女人来做婢女妻妾),还有自太祖时就有的“不杀文臣”的条训,宋朝的士大夫文人们,便可以有理由地放心的沉浸在“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之中。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特向往宋朝,当代的大才子金庸先生便是一个。
(二)书中自有黄金屋
流传甚广影响后世近千年的劝学诗,据说出自宋真宗手笔。此诗全文如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黄金屋和颜如玉都可以向书中索要,这读书为做官,做官为发财,是一条多么吸引人的“光明大道”——现在也如此!
由此看来,在宋代,读书,然后进士及第,再然后做官,好处多多。为了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宋朝是财取于万民以施恩于百官。历经后周入宋的翰林学士李昉,就曾以切身经历作过如此比较:“昉顷在翰林,前后出处,凡二十有五载。不逢今日之盛事者有七:新学士谢恩日,赐袭衣,金带,宝鞍,名马,一也;十月朔,改赐新样锦袍,二也;特定草麻例物,三也;改赐内库法酒,四也;月俸并给见钱,五也;特给亲事官随从,六也;新学士谢恩后,就院赐宴设,虽为旧事,而无此时供帐之盛,七也。凡此七事,并前例特出异恩,以见圣君待文臣之优厚也。”(宋诗纪事)皇帝有意识的将国家收入的一大部分拿出来“赏赐”给每一个士大夫。正是“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见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五宋制禄之厚)。
那么,官员的俸禄是怎样的呢?拿神宗时期的宰相(平章事)来说,月俸禄300千(钱),副相即参知政事200千。春冬服各给绫200匹,绢30匹,冬绵100两,另外还有禄粟每月100石,随身侍从(70人衣粮),茶酒厨料(酒每日5升,料6斗),薪(每月1200束),炭(十月至来年二月各100秤),盐(7石),草料(供马20匹)。可谓名目繁多,加上每临皇帝、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等人的生日,还有大量的恩赐,及拨给职田,这实惠实在多多。
宋代文官多,官俸高,赏赐重。不仅如此,还可以荫及家人,差科全免,成为社会上享有特权的“官户”阶层。陈襄在他的仙居劝学文里这样写道:“今天子三年一选士,虽山野贫贱之家所生子弟,苟有文学,必赐科名,身享富贵,家门光宠,户无徭役,休荫子弟,岂不为盛事?”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见朱彧萍洲可谈)
像这种“榜下捉婿”的目的,就是看中了及第进士们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
魏晋至唐的世家望族是可以世袭的,而宋代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推翻,官爵不能世袭。因为不能世袭,加上当时的土地买卖兼并的盛行,实际上官员士大夫这一阶层就成为了一个贫富无定势的阶层,他们这种“官户”常常因为丢掉官职而下降为“乡户”甚至成为无产者。反过来,也就是说,无产者,或工商户,或乡户地主,或自耕农等等都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如王安石一家,其父王盖登进士第入仕,才列于官宦人家,至王安石死去,家道衰落,成为默默无闻的“乡户”致使徽宗想寻找他的后代都成为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宋代士大夫们欲通过“因财得仕”与“因仕殖财”的循环,使自己家族成为“耕读世家”和望族。但是,此类世家望族只要连续几代未能进士及第或入仕,就恢复到了庶人的身份。可见,当时的人把参加科举而进士及第看得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