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重生大宋做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年头哪有真正的傻子,只不过是装疯卖傻而已,以不同的假面具来隐藏自己的真面目。耶律敖卢斡能被称之为贤王,那就肯定不是仅仅只因为他待人宽厚这一点,自身的才华恐怕也早已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只是很可惜他摊上了一个不靠谱的爹,再加上他本人性情里还有那么一点“迂腐”,这才导致了他英年早逝。
历史上在天祚帝担心晋王的威望超过了自己而要杀晋王的时候,晋王是有机会逃走的。负责去缢死他的人都有心放他走,可耶律敖卢斡却放弃了逃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来是那时他的生母文妃已死,姑丈耶律余睹也逃往金国,在辽国内耶律敖卢斡已经失去了最有利的支持者,虽然还有许多同情他耶律敖卢斡的人,但大权把握在天祚帝以及宠臣萧奉先父子的手中,与其逃走之后被杀,倒不如一死了之。
不过现在有了张宝的掺和,耶律余睹还在当着西京留守,文妃及其大部分皇室成员也被耶律余睹想办法接到了西京,不必随着天祚帝去体验什么叫野外求生。耶律敖卢斡心里明白,大辽的气数将尽,这也是他为何不与南京道的弟弟耶律定分庭抗礼的原因。
本来就快要破家亡国了,再为了皇帝之位跟自家人打破头,只会最终便宜了外人,而且耶律敖卢斡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辽国想要中兴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此时辽国尚有南京道以及西京道在手,但金国已经不是当年还在黑山白水间求生的女真人,获得大量土地人口的金国大势已成,在日后金国的不断打击下,辽国只会越战越弱,最终被灭。
而在辽国灭亡以前,耶律敖卢斡希望可以为自家安排好一条退路。西夏虽然是辽国的藩属国,国主李乾顺更是娶了耶律南仙,但说实话,耶律敖卢斡并不信任李乾顺。辽国是辽国,西夏是西夏,李乾顺身为西夏国主,首先考虑的也必然是西夏的利益,亲戚关系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耶律敖卢斡相信,一旦辽国面临灭亡,而金国有许以西夏厚利,恐怕到那时李乾顺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辽国。至于大宋,那是更不用去幻想。先不说宋金如今结盟对付辽国,单是宋国那帮君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德行,耶律敖卢斡就第一时间将投奔大宋这种可能给排除在考虑之外。
思来想去,张宝这位安东大都护也就进入了耶律敖卢斡的视线。首先张宝实力雄厚,完全有能力庇护辽国皇室这些人;其次便是张宝办事比较靠谱,而且为人也比较讲信用,对待自己人很是厚道。
对于张宝,耶律敖卢斡也是下过一番苦功的,有关张宝的情报他是搜罗了一大堆,虽然多是道听途说来的,但从安东军搜罗的那些来自不同阶层的各类人才来看,张宝用人不看出身,只重才德。
而看如今朔州、登莱二州的治理情况,也可以看出张宝对待治下百姓的态度。别的地方还在抚平战乱所带来的创伤,而安东军治下的百姓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至于那些败坏张宝名声的种种流言蜚语,耶律敖卢斡更是不屑一顾。
张宝并不知道堂堂大辽晋王殿下耶律敖卢斡已经开始打着日后投奔自己的念头,而耶律敖卢斡也不可能在这时就上赶子跑到张宝身边请求收留。应州,在耶律敖卢斡看来已经成为自己向张宝证明自己是个信守承诺之人的证明,当然不愿意因小失大,给张宝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耶律余睹在被耶律敖卢斡劝说以后,也不得不放弃了早先想要“赖账”的打算。
早先在大宋还有人对张宝不听朝廷命令帮助辽国对抗金兵颇有微词,但随着应州的重归大宋,那种声音顿时又变成了夸赞张宝有先见之明。不过让朝廷没想到的是,在应州被耶律敖卢斡正式转交给安东第四军主将李懹以后,第四军第一师,即杜壆所率人马立刻进驻应州,丝毫没有准备交给朝廷管辖的模样。
与此同时,安东大都护张宝也再次开始招兵买马,早先被朝廷不管不问的刘仲武父子也被张宝再次征辟,重新加入了安东军。这一回,刘仲武父子算是对张宝死心塌地了。朝廷早先的做法实在是寒了刘家父子的心,为了自己心里那份忠义做了“背主”的事,却没想到朝廷为了平息张宝的怨气而将刘仲武父子赶出了军队。
刘仲武父子即便没有功劳那也有苦劳,朝廷这种有用时便捧在手心,没用时便弃之不顾的做法,但凡只要是有点想法的人都会感到不满。而这怨气,也不是朝廷再说两句好话就能平息的。
刘仲武父子重归安东军,当然他们原先的待遇那是不用指望了,张宝也没有让刘仲武父子继续留在朔州,而是将其归入了自己的第一军序列,顶替了受命前往朔州听用的高宠和杨再兴。
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刘仲武父子终于发现了牛东军的不同,物质待遇不同反倒是在其次,关键还是精神方面的待遇,让刘仲武父子有些感动。
在大宋,武轻文贵是常态,文官永远要比武将高上那么一等,以至于刘仲武等人都已经快要习惯,而在安东军内,文武之间是没有等级划分的,有区别的也只是职责之分。不用低人一等的感觉,真好。
在安东军中,无论是军卒还是将官,都是拥有尊严的存在,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去践踏,否则自有军法官会来找你谈心,让你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这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刘仲武原是西军将领,对朝廷官军里的那一套自是心知肚明,但在安东军待了一阵以后,刘仲武发现自己不想走了。在安东军内,只要立下了军功,想要出人头地那就不是问题。不需要为了升官而去费尽心思的讨好上级,也不需要通过送礼行贿来... -->>
这年头哪有真正的傻子,只不过是装疯卖傻而已,以不同的假面具来隐藏自己的真面目。耶律敖卢斡能被称之为贤王,那就肯定不是仅仅只因为他待人宽厚这一点,自身的才华恐怕也早已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只是很可惜他摊上了一个不靠谱的爹,再加上他本人性情里还有那么一点“迂腐”,这才导致了他英年早逝。
历史上在天祚帝担心晋王的威望超过了自己而要杀晋王的时候,晋王是有机会逃走的。负责去缢死他的人都有心放他走,可耶律敖卢斡却放弃了逃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来是那时他的生母文妃已死,姑丈耶律余睹也逃往金国,在辽国内耶律敖卢斡已经失去了最有利的支持者,虽然还有许多同情他耶律敖卢斡的人,但大权把握在天祚帝以及宠臣萧奉先父子的手中,与其逃走之后被杀,倒不如一死了之。
不过现在有了张宝的掺和,耶律余睹还在当着西京留守,文妃及其大部分皇室成员也被耶律余睹想办法接到了西京,不必随着天祚帝去体验什么叫野外求生。耶律敖卢斡心里明白,大辽的气数将尽,这也是他为何不与南京道的弟弟耶律定分庭抗礼的原因。
本来就快要破家亡国了,再为了皇帝之位跟自家人打破头,只会最终便宜了外人,而且耶律敖卢斡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辽国想要中兴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此时辽国尚有南京道以及西京道在手,但金国已经不是当年还在黑山白水间求生的女真人,获得大量土地人口的金国大势已成,在日后金国的不断打击下,辽国只会越战越弱,最终被灭。
而在辽国灭亡以前,耶律敖卢斡希望可以为自家安排好一条退路。西夏虽然是辽国的藩属国,国主李乾顺更是娶了耶律南仙,但说实话,耶律敖卢斡并不信任李乾顺。辽国是辽国,西夏是西夏,李乾顺身为西夏国主,首先考虑的也必然是西夏的利益,亲戚关系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耶律敖卢斡相信,一旦辽国面临灭亡,而金国有许以西夏厚利,恐怕到那时李乾顺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辽国。至于大宋,那是更不用去幻想。先不说宋金如今结盟对付辽国,单是宋国那帮君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德行,耶律敖卢斡就第一时间将投奔大宋这种可能给排除在考虑之外。
思来想去,张宝这位安东大都护也就进入了耶律敖卢斡的视线。首先张宝实力雄厚,完全有能力庇护辽国皇室这些人;其次便是张宝办事比较靠谱,而且为人也比较讲信用,对待自己人很是厚道。
对于张宝,耶律敖卢斡也是下过一番苦功的,有关张宝的情报他是搜罗了一大堆,虽然多是道听途说来的,但从安东军搜罗的那些来自不同阶层的各类人才来看,张宝用人不看出身,只重才德。
而看如今朔州、登莱二州的治理情况,也可以看出张宝对待治下百姓的态度。别的地方还在抚平战乱所带来的创伤,而安东军治下的百姓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至于那些败坏张宝名声的种种流言蜚语,耶律敖卢斡更是不屑一顾。
张宝并不知道堂堂大辽晋王殿下耶律敖卢斡已经开始打着日后投奔自己的念头,而耶律敖卢斡也不可能在这时就上赶子跑到张宝身边请求收留。应州,在耶律敖卢斡看来已经成为自己向张宝证明自己是个信守承诺之人的证明,当然不愿意因小失大,给张宝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耶律余睹在被耶律敖卢斡劝说以后,也不得不放弃了早先想要“赖账”的打算。
早先在大宋还有人对张宝不听朝廷命令帮助辽国对抗金兵颇有微词,但随着应州的重归大宋,那种声音顿时又变成了夸赞张宝有先见之明。不过让朝廷没想到的是,在应州被耶律敖卢斡正式转交给安东第四军主将李懹以后,第四军第一师,即杜壆所率人马立刻进驻应州,丝毫没有准备交给朝廷管辖的模样。
与此同时,安东大都护张宝也再次开始招兵买马,早先被朝廷不管不问的刘仲武父子也被张宝再次征辟,重新加入了安东军。这一回,刘仲武父子算是对张宝死心塌地了。朝廷早先的做法实在是寒了刘家父子的心,为了自己心里那份忠义做了“背主”的事,却没想到朝廷为了平息张宝的怨气而将刘仲武父子赶出了军队。
刘仲武父子即便没有功劳那也有苦劳,朝廷这种有用时便捧在手心,没用时便弃之不顾的做法,但凡只要是有点想法的人都会感到不满。而这怨气,也不是朝廷再说两句好话就能平息的。
刘仲武父子重归安东军,当然他们原先的待遇那是不用指望了,张宝也没有让刘仲武父子继续留在朔州,而是将其归入了自己的第一军序列,顶替了受命前往朔州听用的高宠和杨再兴。
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刘仲武父子终于发现了牛东军的不同,物质待遇不同反倒是在其次,关键还是精神方面的待遇,让刘仲武父子有些感动。
在大宋,武轻文贵是常态,文官永远要比武将高上那么一等,以至于刘仲武等人都已经快要习惯,而在安东军内,文武之间是没有等级划分的,有区别的也只是职责之分。不用低人一等的感觉,真好。
在安东军中,无论是军卒还是将官,都是拥有尊严的存在,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去践踏,否则自有军法官会来找你谈心,让你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这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刘仲武原是西军将领,对朝廷官军里的那一套自是心知肚明,但在安东军待了一阵以后,刘仲武发现自己不想走了。在安东军内,只要立下了军功,想要出人头地那就不是问题。不需要为了升官而去费尽心思的讨好上级,也不需要通过送礼行贿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