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重生大宋做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活着就要有个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活下去的动力。一旦失去了目标,人就会消极,极端点的就会选择轻生。当然在树立远大目标的同时也不能过分不切实际,目标也可以分阶段性的去完成。
理想崇高的目标是很容易吸引人!自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献给了北方的辽国以来,收复幽云便一直是大宋有识之士的愿望。只是如今百多年过去,幽云依旧是辽人的属地,而原本立志要夺回幽云之地的大宋朝廷上下也仿佛集体得了失忆症一般,只顾着纸醉金迷,却忘记了太祖、太宗的夙愿。
没有了幽云十六州,中原大地就如同对北方敞开了怀抱的姑娘,随时有可能遭到来自北方的突袭。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有意迁都洛阳,其主因也是因为汴梁往北无险可守,北方铁骑一旦南下就可以长驱直入杀至汴梁,若是黄河封冻,那只会回来的更快。
可惜宋太祖还没来得及迁都就挂了,而作为继任者的赵光义的根基在汴梁,二次北伐失利以后,为了不离开自己的老巢,赵光义提出了修德以怀远的想法,即以德御敌,以德服人……尼玛,这不是扯淡了嘛。
只有夺回了幽云十六州以为防备北方的屏障,中原才能安稳。朝中有识之士早已就此事达成了共识。只是朝中又重文轻武,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名将狄青,结果到最后却就因为莫须有的怀疑而忧愤而死。狄青一死,无异是给天下武人敲响了警钟,纵是拥有天大的功劳又如何?只要大宋继续施行重文轻武的国策,那武将就没有出头之日,本事越大,死得也越快。
但张宝不一样,他并不会觉得武将就都是天生反骨。野心这东西,往往都是逐渐变大,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只要事先提前做好了防备,武人想要造反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味的压制,并非良策。
高手自古来源于民间!在大宋的国策下,真正有本事的武人大多并不愿入朝为官。自由自在的多好,何必非要去受那份窝囊气。诸如卢俊义、孙安、杜壆等人,他们有的富甲一方,衣食无忧,有的占山为王,逍遥自在。对于所谓的仕途,他们并不看重。而像林冲、郝思文、鲁智深等人,要么是出自将门,要么便是投军多年,他们有必须要从军的理由。
其中郝思文的理由最叫人哭笑不得,只因郝思文的老娘在生郝思文之前梦到了天上星宿下凡,郝思文就必须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不平凡,只是世事总是叫人难料,郝思文的文韬武略皆属上乘,可就是遇不到自己命运中的伯乐,快到三十岁了却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混到手,直到遇见了张宝,郝思文才算有了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如今的郝思文已经对朝廷不报任何幻想,一心在梁山练兵,只等将来有机会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如郝思文有一般想法的人在梁山大有人在,像卢俊义、孙安、杜壆等各营主将,那是打定了主意要跟着张宝一条道走到头。即便此时朝廷来诏安,他们也不会接受。
秦末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了席卷天下的一场大起义,而这句话,也成了许多人造反的理由。对于当前的大宋朝廷,大多数读书人自是拥护,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当然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对于武人来讲,大宋朝廷却并不是理想的报效对象。
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始终只能矮人一头,既然如此,又干嘛要上赶子去与人做狗?明明有做人的机会,不是吗?
张宝的远大目标,给了卢俊义、孙安等人心安理得的理由。不是俺们天生反骨,实在是瞧不上你老赵家。以前没选择的时候,只能得过且过,眼不见心不烦,可现在有了机会,自然要去伸手抓住。远的先不提,单是将来拿下了高丽,在海外建国,这份事业就足以告慰祖上的在天之灵。
张宝麾下的大将,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出身,但就因为众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才会紧密团结在张宝的身边。拿下高丽,意义重大,有了高丽,也就保证了众人可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放手大干。到那时,即便大宋举全国之力来讨伐,众人也不会有丝毫胆怯,因为所有她们所重视的人都在高丽,没有一支强大到足以击败张家水军的大宋水军,大宋再多的兵马也只能望洋兴叹。
退路这东西很重要,高丽就是张宝为众人所谋划的一条安全退路。而为了保证这条退路可以切实掌握在自家的手中,身为张家各营的主副将半点懈怠之心也只有,依旧在抓紧训练,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
身为张家的掌舵人,张宝自是要比手底下的人考虑的更长远一些。众人还在考虑着如何攻取高丽,张宝已经在考虑拿下高丽以后的下一步计划。
收复汉家失地,重夺幽云十六州对张宝来讲并非只是嘴上说说。了解历史走向的他很清楚,在不久的将来,看似强大的辽国会被自东北黑山白水间崛起的女真人所灭,辽国的土地会被女真人所占,进而灭了此时的大宋,之后偏安于长江以南的南宋建立。
对于自己人,张宝总是狠不下心,但对于“外人”,那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决意追随张宝的卢俊义、孙安等人之所以会选择张宝,有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张宝不想要在大宋境内掀起战乱。当然若是大宋不识趣,非要找他们的麻烦,那他们也不会心慈手软,只是不想要先动手而已。
幽云十六州的百姓多数是汉人,但经过这百余年的被统治,当地的汉人与辽人其实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宋太祖、宋太宗的几次北伐,不仅仅是劳民伤财无功而返,更是把幽云之地心向本族的汉人给坑死了一批又一批。宋初时大军北伐,当地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那是再也不会看到,所要面对的,只有已经与辽... -->>
人活着就要有个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活下去的动力。一旦失去了目标,人就会消极,极端点的就会选择轻生。当然在树立远大目标的同时也不能过分不切实际,目标也可以分阶段性的去完成。
理想崇高的目标是很容易吸引人!自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献给了北方的辽国以来,收复幽云便一直是大宋有识之士的愿望。只是如今百多年过去,幽云依旧是辽人的属地,而原本立志要夺回幽云之地的大宋朝廷上下也仿佛集体得了失忆症一般,只顾着纸醉金迷,却忘记了太祖、太宗的夙愿。
没有了幽云十六州,中原大地就如同对北方敞开了怀抱的姑娘,随时有可能遭到来自北方的突袭。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有意迁都洛阳,其主因也是因为汴梁往北无险可守,北方铁骑一旦南下就可以长驱直入杀至汴梁,若是黄河封冻,那只会回来的更快。
可惜宋太祖还没来得及迁都就挂了,而作为继任者的赵光义的根基在汴梁,二次北伐失利以后,为了不离开自己的老巢,赵光义提出了修德以怀远的想法,即以德御敌,以德服人……尼玛,这不是扯淡了嘛。
只有夺回了幽云十六州以为防备北方的屏障,中原才能安稳。朝中有识之士早已就此事达成了共识。只是朝中又重文轻武,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名将狄青,结果到最后却就因为莫须有的怀疑而忧愤而死。狄青一死,无异是给天下武人敲响了警钟,纵是拥有天大的功劳又如何?只要大宋继续施行重文轻武的国策,那武将就没有出头之日,本事越大,死得也越快。
但张宝不一样,他并不会觉得武将就都是天生反骨。野心这东西,往往都是逐渐变大,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只要事先提前做好了防备,武人想要造反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味的压制,并非良策。
高手自古来源于民间!在大宋的国策下,真正有本事的武人大多并不愿入朝为官。自由自在的多好,何必非要去受那份窝囊气。诸如卢俊义、孙安、杜壆等人,他们有的富甲一方,衣食无忧,有的占山为王,逍遥自在。对于所谓的仕途,他们并不看重。而像林冲、郝思文、鲁智深等人,要么是出自将门,要么便是投军多年,他们有必须要从军的理由。
其中郝思文的理由最叫人哭笑不得,只因郝思文的老娘在生郝思文之前梦到了天上星宿下凡,郝思文就必须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不平凡,只是世事总是叫人难料,郝思文的文韬武略皆属上乘,可就是遇不到自己命运中的伯乐,快到三十岁了却连个一官半职都没混到手,直到遇见了张宝,郝思文才算有了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如今的郝思文已经对朝廷不报任何幻想,一心在梁山练兵,只等将来有机会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如郝思文有一般想法的人在梁山大有人在,像卢俊义、孙安、杜壆等各营主将,那是打定了主意要跟着张宝一条道走到头。即便此时朝廷来诏安,他们也不会接受。
秦末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了席卷天下的一场大起义,而这句话,也成了许多人造反的理由。对于当前的大宋朝廷,大多数读书人自是拥护,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当然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对于武人来讲,大宋朝廷却并不是理想的报效对象。
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始终只能矮人一头,既然如此,又干嘛要上赶子去与人做狗?明明有做人的机会,不是吗?
张宝的远大目标,给了卢俊义、孙安等人心安理得的理由。不是俺们天生反骨,实在是瞧不上你老赵家。以前没选择的时候,只能得过且过,眼不见心不烦,可现在有了机会,自然要去伸手抓住。远的先不提,单是将来拿下了高丽,在海外建国,这份事业就足以告慰祖上的在天之灵。
张宝麾下的大将,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出身,但就因为众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才会紧密团结在张宝的身边。拿下高丽,意义重大,有了高丽,也就保证了众人可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放手大干。到那时,即便大宋举全国之力来讨伐,众人也不会有丝毫胆怯,因为所有她们所重视的人都在高丽,没有一支强大到足以击败张家水军的大宋水军,大宋再多的兵马也只能望洋兴叹。
退路这东西很重要,高丽就是张宝为众人所谋划的一条安全退路。而为了保证这条退路可以切实掌握在自家的手中,身为张家各营的主副将半点懈怠之心也只有,依旧在抓紧训练,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
身为张家的掌舵人,张宝自是要比手底下的人考虑的更长远一些。众人还在考虑着如何攻取高丽,张宝已经在考虑拿下高丽以后的下一步计划。
收复汉家失地,重夺幽云十六州对张宝来讲并非只是嘴上说说。了解历史走向的他很清楚,在不久的将来,看似强大的辽国会被自东北黑山白水间崛起的女真人所灭,辽国的土地会被女真人所占,进而灭了此时的大宋,之后偏安于长江以南的南宋建立。
对于自己人,张宝总是狠不下心,但对于“外人”,那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决意追随张宝的卢俊义、孙安等人之所以会选择张宝,有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张宝不想要在大宋境内掀起战乱。当然若是大宋不识趣,非要找他们的麻烦,那他们也不会心慈手软,只是不想要先动手而已。
幽云十六州的百姓多数是汉人,但经过这百余年的被统治,当地的汉人与辽人其实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宋太祖、宋太宗的几次北伐,不仅仅是劳民伤财无功而返,更是把幽云之地心向本族的汉人给坑死了一批又一批。宋初时大军北伐,当地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那是再也不会看到,所要面对的,只有已经与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