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表演大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所谓三段式戏剧结构,也就是把剧本分成三个大的段落,既第一幕开端,第二幕对抗以及第三幕结局。
同时剧本也不可能根据影像中的故事情节,从头写到尾。如果把创作剧本比作修建一座桥梁的话,这座桥并不是从河的一边垒到另一边,而是先要垒起两个承重的桥墩,然后再搭两边的桥板,而这两个承重的桥墩就是整个故事的动机和目标。
动机,是故事的进入点。《风声》的故事进入点就是,为找出汪伪政府司令部内部潜伏的地下党,日本特务机关长武田设了一个局要找出内鬼,将范围锁定在经受电文的五个人中,故事由此展开。
目标,则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也就是经过斗智斗勇,最终将情报有误,切勿行动的信息传达了出去,武田的计划失败。
只有搭好了桥墩,才能用视觉化的设计来讲述你的故事。
故事的第一幕和第二幕结束时,各有一个情节的点。第一幕的情节点就是一个事变。
《风声》中的五个人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只是一场闹剧,李宁玉破译出电文后,被锁定的五个人才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鬼不显身,谁也别想走出这栋楼。
这个情节点是故事的真正开端,然后把故事转向另一个方向。
惊人的意外降临,这五个人原来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原来的生活秩序被打破,把他们带入第二幕,寻找目标之旅,更多的情节随之展开。
第二幕对抗是故事的主题部分,剧本真正的核心。对抗环节为了达到目标设置重重矛盾,越曲折就越引人入胜。
《风声》中对抗环节一共设置了五个障碍。
第一个障碍,初次审问起纷争。通过单独审问的方式,五个人相互猜忌,引起内部矛盾。白小年和金生火之间的矛盾,顾晓梦和吴志国之间的矛盾。
第二个障碍,对笔迹。通过笔迹对比,发现白小年的笔迹最相似,白小年受酷刑而死,司令竟然没能救得了自己副官的命,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第三个障碍,假设庆功宴,胆小怕事的金生火自杀死亡,李宁玉被排除,最终将目标锁定为顾晓梦和吴志国。
第四个障碍,顾晓梦举报吴志国,吴志国遭受严刑拷问。
第五个障碍,武田以为抓住的吴志国就是老鬼,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李宁玉举报了顾晓梦,吴志国幸免于难,顾晓梦被打死。
第二幕结尾处,冲突的力量和级别不断上升,武田以为抓住的吴志国就是老鬼,但李宁玉突然举报顾晓梦又一次改变了故事的发展方向,彻底摧毁了武田的必胜计划。
这就是第二幕的情节点。武田被毫无准备地踢入第三幕,而他手上已经没有什么可打的牌,他的周密计划彻底宣告失败。
第二幕还不是最高潮,最高潮出现在第三幕结局。结局在故事的核心冲突解决之后,在平和的氛围中解决所有的剩余情节和人物关系。
比如武田之死和吴志国去看望李宁玉,揭开旗袍的谜底等等。
当然一个好的剧本远远不止这两个情节点,而是有十几个大的情节点构成,而大的情节点又可以细分为更多的小情节点。
比如第二幕结束的情节点有一个情节点,通常俗称为“灵魂黑夜”。
所谓“灵魂黑夜”,就是主角处在困境中,找不到出路。而在灵魂黑夜之前的情节点叫“一无所有”,在这个情节点主角会遭到重大打击,甚至可能会有重要的人物死亡,当然打击是暂时的,主角最终会逆袭。
李睿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把《风声》的情节点一一列出来,如此一来剧本的骨架就搭好了。剩下的就是为骨架增添血肉,增添的细节,丰富内容,让整个剧本活起来。
这个可以慢慢来,如同雕塑一样,先确定轮廓,然后就是精雕细琢,慢慢打磨,直至最后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
所谓三段式戏剧结构,也就是把剧本分成三个大的段落,既第一幕开端,第二幕对抗以及第三幕结局。
同时剧本也不可能根据影像中的故事情节,从头写到尾。如果把创作剧本比作修建一座桥梁的话,这座桥并不是从河的一边垒到另一边,而是先要垒起两个承重的桥墩,然后再搭两边的桥板,而这两个承重的桥墩就是整个故事的动机和目标。
动机,是故事的进入点。《风声》的故事进入点就是,为找出汪伪政府司令部内部潜伏的地下党,日本特务机关长武田设了一个局要找出内鬼,将范围锁定在经受电文的五个人中,故事由此展开。
目标,则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也就是经过斗智斗勇,最终将情报有误,切勿行动的信息传达了出去,武田的计划失败。
只有搭好了桥墩,才能用视觉化的设计来讲述你的故事。
故事的第一幕和第二幕结束时,各有一个情节的点。第一幕的情节点就是一个事变。
《风声》中的五个人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只是一场闹剧,李宁玉破译出电文后,被锁定的五个人才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鬼不显身,谁也别想走出这栋楼。
这个情节点是故事的真正开端,然后把故事转向另一个方向。
惊人的意外降临,这五个人原来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原来的生活秩序被打破,把他们带入第二幕,寻找目标之旅,更多的情节随之展开。
第二幕对抗是故事的主题部分,剧本真正的核心。对抗环节为了达到目标设置重重矛盾,越曲折就越引人入胜。
《风声》中对抗环节一共设置了五个障碍。
第一个障碍,初次审问起纷争。通过单独审问的方式,五个人相互猜忌,引起内部矛盾。白小年和金生火之间的矛盾,顾晓梦和吴志国之间的矛盾。
第二个障碍,对笔迹。通过笔迹对比,发现白小年的笔迹最相似,白小年受酷刑而死,司令竟然没能救得了自己副官的命,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第三个障碍,假设庆功宴,胆小怕事的金生火自杀死亡,李宁玉被排除,最终将目标锁定为顾晓梦和吴志国。
第四个障碍,顾晓梦举报吴志国,吴志国遭受严刑拷问。
第五个障碍,武田以为抓住的吴志国就是老鬼,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李宁玉举报了顾晓梦,吴志国幸免于难,顾晓梦被打死。
第二幕结尾处,冲突的力量和级别不断上升,武田以为抓住的吴志国就是老鬼,但李宁玉突然举报顾晓梦又一次改变了故事的发展方向,彻底摧毁了武田的必胜计划。
这就是第二幕的情节点。武田被毫无准备地踢入第三幕,而他手上已经没有什么可打的牌,他的周密计划彻底宣告失败。
第二幕还不是最高潮,最高潮出现在第三幕结局。结局在故事的核心冲突解决之后,在平和的氛围中解决所有的剩余情节和人物关系。
比如武田之死和吴志国去看望李宁玉,揭开旗袍的谜底等等。
当然一个好的剧本远远不止这两个情节点,而是有十几个大的情节点构成,而大的情节点又可以细分为更多的小情节点。
比如第二幕结束的情节点有一个情节点,通常俗称为“灵魂黑夜”。
所谓“灵魂黑夜”,就是主角处在困境中,找不到出路。而在灵魂黑夜之前的情节点叫“一无所有”,在这个情节点主角会遭到重大打击,甚至可能会有重要的人物死亡,当然打击是暂时的,主角最终会逆袭。
李睿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把《风声》的情节点一一列出来,如此一来剧本的骨架就搭好了。剩下的就是为骨架增添血肉,增添的细节,丰富内容,让整个剧本活起来。
这个可以慢慢来,如同雕塑一样,先确定轮廓,然后就是精雕细琢,慢慢打磨,直至最后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