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lwtxt.org,幸福员工守则:快乐工作获得幸福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百言不如一行
有这样一个人,他常常因小事而焦躁不安,并因此向别人大发脾气,所以得罪了不少人。为了彻底改正自己情绪管理上的缺陷,他决定好好修行。他花了许多钱盖了一座庙,并为之命名为“百忍寺”。为了显示自己修行的诚心,他每天都站在庙门口,向前来参拜的香客说明自己改过向善的心意。香客们听了他的话,都十分钦佩他的良苦用心,也纷纷称赞他改变自己的决心。
这一天,他仍然在向香客解释他建造百忍寺的意义,一位年纪较大的佛陀向这个修行者询问牌匾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修行者回答佛陀说:“牌匾上写的三个字是——百忍寺。”佛陀好像没听清楚,于是又问了一次。这次,修行者的口气开始有些不耐烦:“上面写的是——百忍寺!”等到佛陀问第三次时,修行者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很生气地回答:“你是聋子吗?都说了两遍了,这里是——百忍寺,你难道听不懂吗?”佛陀听了,笑着说:“你才不过说了三遍就忍受不了了,还谈何百忍,建什么百忍寺呢?”
无独有偶,据说,苏东坡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交好,经常在一起谈禅论道。一天,苏东坡自觉修持有得,于是挥笔写了一首描述自己修心超俗的诗:“嵇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东坡写下这首诗,觉得自己已经超脱了尘世纷繁的影响,禅师这一次一定会大赞自己参禅修行的境界。苏东坡得意扬扬地派遣书童过江,把诗送给佛印禅师。
谁知那佛印看过之后,只批了两个字,“放屁”,就叫书童带回去。苏东坡一看,不禁生气,想:“这个老和尚!他不赞扬也罢,怎么开口就骂人呢?”于是他立即乘船过江去找禅师理论。佛印禅师一见苏东坡就哈哈大笑道:“哦!你不是说自己‘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打过江’呢?”苏东坡哑口无言,惭愧不已。
真正的弘扬佛法不只是会念经拜佛,更是要将人世间的真善美发扬光大。“非常规”和尚正是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除恶扬善、处处行善,念百部经不如行一善,才赢得了人们对他们的尊敬。
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情商修炼是否到位,不能看这个人是否学习了很多情绪管理的方法,或者善于讲述情绪管理的大道理,而是看他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行为中去。修炼自己的品行要从心灵出发,而不是修建一座庙宇或向别人表表诚心就可以实现。如果不踏踏实实地从内心深处加以改变,只寄希望于做表面文章,那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气质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
(2)别变成自己所恨的人
曾经有人问一位心理咨询师:“这么多年在为他人做心理咨询过程中,你见过的不开心的人很多,请问,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心理咨询师回答:“很多人的烦恼是由于沉溺在一个负面事件里,怎么也不想出来。心里恨一个人,找人来倾吐,就不断地说起那人做的坏事,说他的坏话。也许你会觉得,倾吐是一种发泄,但事实上,不断地谈论那个自己痛恨的人,会累积负面的能量,恨意会越来越强。你每天被自己洗脑,那人的形象就更可恨了。”
现实生活中,有些媳妇和婆婆相处不好,多年来将与婆婆的摩擦都搜集起来,时不时还要向他人数落一下婆婆的不是,一件事多年来可能向不同的人说了许多次。于是当自己老去时,她的下一代会发现,她身上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方,竟然和她自己的婆婆如出一辙。为什么呢?因为太记恨,花太多时间提起恨事的人,往往会在动作、表情上,长得像自己恨的那个人。
没错,当我们讨厌一个人,又太爱谈论他时,常在不知不觉间把他尖酸的恶劣态度学得惟妙惟肖。多学几次,恐怕就烙印进我们的潜意识里,因为你总怀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心态,结果你无形当中就进行了一种对“所恨之人”的模仿秀。
这种模仿秀,还不只出现在私人恩怨里,可能还存在于职场之中。比如说某家公司的一个员工,总是喜欢在老板面前偷偷汇报其他员工的不是,在所有员工心里,这个人都是个卑鄙可恨的家伙。所以当其他同事聚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将他的卑鄙行径拿出来作为话题,人人都讲得咬牙切齿,把他的丑事一讲再讲。最后总是会有人这么想:你这么卑鄙,就别怪我更卑鄙,你以为只有你会打小报告吗?走着瞧,咱们谁怕谁!结果用不了多久,整个公司中就会冒出几个这个“卑鄙之人”的徒弟,而且手段方式可能更加恶劣。当把这个“卑鄙之人”整垮之后,不但不为自己的行径感到羞耻,反而觉得自己在为民除害。最后第一个“打小报告之人”离职走人了,第二个“打小报告”的人却接替了他的位置。
原来,如果我们把太多时间花在恨意上,结果自己耳濡目染,师夷“短”技以制夷,最终造成自己与所恨的人变得很像。一般人在受了委屈时,常常没有及时争取自己的权利,通常只是靠着抱怨或在背后痛骂来发泄恨意,却不知道,背后抱怨是个既无用又有害的办法。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没有人希望像自己讨厌的人,所以还是少在讨厌的人身上消磨时光吧!
第二式——寡欲则宽
(1)除了死,什么事情都要抢先一步?
曾经有哲人说:“欲望就像是捆在小鸟脚上的金块,金块越重,小鸟飞得越低,甚至根本飞不起来。”欲望,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要完全去除它,那是在扼杀人的本性,这个是万万不提倡的。但是欲望要合理地对待,这样才能使我们活得有意义,同时不被其所束缚。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做事要名利双收,理财最好能一夜暴富,结婚要有现车现房,就连坐车、挂号也经常插队,可以说“除了死不去争夺以外,什么事都要抢先一步”。中国人现在成了世界上最急躁、最没有耐性的地球人。国外一项调查研究统计:全球城市人走路速度比10年前快了10%,而位居前列的都是发展迅速的亚洲国家。
有的人和自己的大学同学坐在一起聊天时,听说对方的工资比自己高出一截,结果当天晚上他就睡不着了;有的人看到和自己同一天进入公司的同事升职了,而自己还是老样子,结果他的工作状态开始消极了;有人和自己做同样的生意,别人的生意风生水起,而自己的公司不见起色,结果每天因此焦虑烦躁。很多人都有这个感觉:“谁在我头上我就不爽”,换句更准确的话说,“不该在我头上的人却待在我头上,会令我十分不爽”。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要抢先别人一步,在人之下就愁眉苦脸,在人之上才能喜笑颜开?
其实很多时候,“暂时”在人之下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于锻炼自己的成长反而是一件好事。外国心理研究者曾经在幼儿园作了一个实验——软糖实验,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四岁儿童对果汁软糖的反应预见他们的未来。研究人员将孩子们带到一间陈设简单的房间,告诉每个孩子,他们可以马上得到一颗果汁软糖,但是如果谁能坚持不拿它,等实验者外出办事回来后便可以得到两颗糖。
心理研究者假装离开一段时间,实际上躲在某个地方偷偷观察孩子们的举动。孩子们的举动各式各样,有的人当研究者一走开,马上就把软糖剥开吃掉;有的等了一会儿,忍不住也把糖给剥开吃掉;也有一部分孩子,始终盯着糖果,但是忍住不吃,直到研究者回来,于是他们得到了两颗糖。
接下去几年,心理研究者对这些参加实验的孩子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他们发现,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了某些明显的差异:那些在四岁时能忍住糖果的诱惑,以坚持换得第二颗糖果的孩子,普遍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较强、受人喜欢、自信且独立的少年;那些在早年经不起糖果诱惑的孩子,普遍成为易孤僻、易受挫、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
所以,当别人的生活状况比你好而让你感到不满意时,你应该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暂时的。正如案例中的小孩一样,你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面前这个“糖果”的身上,那么你会迫不及待为自己寻找合适的理由,一定要马上把它解决掉。何不学一学那些后来成为更加优秀的孩子呢?学习他们对诱惑的控制,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你也会像他们一样,最终发现自己的“糖果”比别人会多出一倍。
(2)超重的灵魂
43岁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建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垄断企业。但他在53岁时,烦恼和高度紧张的生活已经彻底破坏了他的身体健康。巨大的财富对他的健康起不到任何帮助,为他检查的医生甚至认为,他当年就可能会死亡。
一件事情或许可以说明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有一次,他的公司由五大湖托运价值4万美元的谷物,但是没有投保,因为他认为150美元的保险费太高了。那天晚上,暴风袭击伊利湖,洛克菲勒十分担心,恐怕他的货物遭遇不测。他经过再三并且十分痛苦的思考后,决定购买保险。当他办完保险,回到办公室时,正好有一封电报来到:“货物已卸下,未受到暴风雨袭击。”这样他的保险就白买了,为此他感到十分懊恼。那时候他的公司每年经手50万美元的生意,而他却为150美元如此失魂落魄,甚至因此事而病倒。
洛克菲勒的身体本来十分健壮,由于从小在农场长大,他的肩膀又宽又壮。然而只不过53岁,正直壮年,他的双肩就已经下垂,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做不完的工作、无穷的烦恼、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失眠、缺乏运动和休息,渐渐地夺去了他的健康。
他也不想自己在壮年死去,于是请求医生挽救他的生命。医生只为他立下三条规则,他后来终生彻底奉行了这三条规则:第一,避免烦恼。在任何情况下,绝不为任何事烦恼。
第二,放松心情,多在户外做适当运动。
第三,注意节食,随时保持半饥饿状态。
洛克菲勒遵守这三条规则,他开始考虑退休。他学习高尔夫球,整理庭院,和邻居聊天,他打牌、唱歌,他成立了慈善基金,建立了一所所学校,赞助那些缺钱的科学家。在他获知一所学校因为抵押权而被迫关闭时,他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援助它,将它建设成为目前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他把钱捐出去之后感觉十分快乐,他已完全改变,完全不再烦恼。事实上,在他被迫接受他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失败时,他甚至不愿因此而失去一晚的睡眠。
通过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得出他的变化。他一手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被政府勒令付出“历史上最重的罚款”(美国政府认为他的公司是垄断企业,违反了《反托拉斯法案》)。当律师将这一判罚的消息,谨慎不安地告诉他时,他反而安慰律师:“不要担心,我不会为此难过。对我来说,能够好好睡一觉比这个重要多了。希望你也不要因为这件事而心烦,晚安!”一个曾因损失150美元而伤心卧床的人,明白了对于生命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因此开启了人生另一条成功之路。医生说他会在53岁死去,但他却一直活到了98岁。
在埃及一间墓室的壁画上,画着一位威严的男子,正在操纵一架巨大的天平。天平的一端是砝码,另一端是一颗完整的心。埃及古老的传说中,壁画上的威严男子是一位明察秋毫的灵魂审判官。每个人死后,心脏都要被这位法官拿去称量。如果一个人是快乐的,心的分量就很轻,审判官就会判这个轻盈快乐的灵魂飞往天堂;如果那颗心很重,被诸多罪恶和烦恼填满,审判官就会判他的灵魂下地狱。
你的心是轻还是重,等到审判官用天平来称量时,那就太晚了。呼吸已经停止,闭眼之时满怀悔意已经来不及,任何修改都已没有空白处。尽管死后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只是一个假说,但是天堂和地狱却始终存在于你的人生之中。人生短暂,却时时为欲望所累,心情沉重,就如同有生之年活在地狱一般;你时常将心上的累赘摘掉,不断努力却又能为所当为,那么你的有生之年将朝着愉悦和幸福的方向前进,活着快乐就是在天堂了。
第三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夏威夷的欧湖岛上随处可见一种“走路鸟”,身体短胖,看起来笨笨的。这些鸟整天在偌大的草坪上懒洋洋地飞飞停停,要不就在马路上走来走去。当地人习以为常,在开车时可以眉头不皱、车速不减地冲过去,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鸟不像它们的外表看起来那么蠢,该飞的时候还是会飞。尽管如此,马路上仍然会有一两具鸟的尸体。
有一个人开着车,总担心会压死鸟,一路上很小心谨慎地开车。有一回,车速很快,他突然看到正前方有一只懒散的“走路鸟”时,他一紧张将车开到了对面的车道上。这个惊魂未定的人向上帝祷告:“谢天谢地,我差一点就轧死了一个生命。”上帝很生气地说:“你差一点因为一只笨鸟造成连环车祸了……”
有位女士逛街买衣服,逛到晚上店家要关门了也没找到满意的。可她又不甘心白来一趟,于是随便买了一件翠绿色的衣服,结果一回家就发现衣服的颜色根本就不适合自己。接下去几天,她开始烦恼,这件新衣服是穿还是不穿?终于有一天她决定穿着它去上班,因为总觉得新衣服一次都不穿,实属浪费,钱就白花了。于是,她就穿上了这件翠绿衣服,在同事异样的目光下,像一棵树一样在公司里晃悠了一整天。
上面两个案例,都涉及经济学中“沉没成本”的概念。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当一件失败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发生之后,明智的人会当它没有发生,而有的人却会为沉没成本付出更大的代价。如为避免轧死一只鸟而引发车祸,为买了一件错误的衣服而烦恼,甚至丢脸。很多时候,一开始错误的决策给我们带来了损失,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还继续想弥补这个错误,结果将犯下更大的错误,带来更多的压力。
阿根廷著名高尔夫球运动员温森一次赢得了球赛,拿到奖金的支票后,正准备回俱乐部。这时,一位年轻女士走到他面前,悲痛地向温森表示,她自己的孩子不幸得了重病,因为无钱医治正面临死亡。温森二话没说,在奖金支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将它送给了年轻女士,并祝福她的孩子早日康复。
一周后,温森的朋友告诉他,那个向他要钱的女子是个骗子,所有的一切都是谎话!温森听后微笑地说:“不存在孩子病危的事,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好的消息。”对于已经损失的支票,去找到那个骗子拿回支票几乎没有可能,这样的损失如同泼出去的水,因为这个事情而气愤或者闷闷不乐,何必呢?
对于每一次“沉没成本”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拥有一种“向前看”的心态。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着弯路、错误和挫折,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总想着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自我折磨。
已故北大教授陈岱孙先生,他经历了抗日战争,作为一位留美的知识分子,他经历了极“左”路线下的种种磨难,但他从来不怨恨过去,总相信有更好的未来。每当谈起过去人生中所遭遇的不幸时,他都是一种平静的叙述,没有怨恨的怒气。陈岱孙先生80多岁还给本科生上课,90多岁还带博士生,他健康地活到了97岁,其长寿之道就是平和、豁达、不记仇。
过去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无论对错,无论你如何后悔,都已经无法更改了,这与“沉没成本”的道理是一样的。投资打了水漂,深爱的女友跟别人结婚了,投入大量精力的项目却被突然叫停,因为饮食不当而得了胃病……这种事情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可是因为这些事情发愁失眠,你觉得值得吗?昨天的成本已经付出了,是赢是亏,都是昨天的支出。从今天来看,这些成本是昨天的“沉没成本”。人在反思错误时总悔不当初,其实这是不理性的表现,既定的损失应该马上停止,而不是无限期地延续。
“沉没成本”是遗憾,但更是“桎梏”,很容易让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失去理智。不妨拥有一颗“输得起”的决心,毕竟过去的失误也好、荣誉也罢,都已经随着时间沉没了,而今只有现在和未来。面对那些无法改变、无法挽回、无法追溯的“失去”,要从心理上放下,不要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因为你哭泣的时候又错过了星星。
所以应该承认现实,勇敢地承认自己过去言行的对与错,把已经无法改变的错视为昨天经营人生的坏账损失和今天经营人生的“沉没成本”。以全新的面貌面对今天,这样才是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向前看的人生态度,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才可能轻装上阵,才可能有新的成功。
第四式——存平常心,尽人事
(1)做“下一个”成功者
伴随着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三位同志成为了中国的航天英雄。与他们一同接受训练的,还有许多国家优秀的航天员,他们同样经历了残酷的技术训练和心理考验,只因为评估成绩差一点点,飞天的机会就与他们擦肩而过了。其中包括一位“不走运”的航天员,入选宇航员队伍已经10年,两次飞船选拔中他都不幸被淘汰了。
很多人都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叫作阿姆斯特朗,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叫什么呢?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好看的比赛莫过于男子100米短跑,众所周知博尔特是金牌获得者,你是否知道这个项目谁是银牌获得者呢?根据这样的案例,于是有人开始鼓吹“第二就是失败”的观点,让人觉得作为第二、第三或者更后面的名次是很可悲的事情,世界根本记不住他们。
真是这样残酷吗?难道真的是“第二无用论”吗?你这样认为就错了,你把成功的定义看得太窄了。第二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他肯定不会因此而失落,因为他比留在飞船内(虽然到达了月球却没有登陆)的看守宇航员幸运多了,他比成千上万的地面登月工作者幸运多了。再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共有11028名运动员参与,但是所有的比赛只有302枚金牌。拿到银牌、铜牌的运动员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还有绝大多数运动员都不能拿到奖牌;没有拿到奖牌的运动员也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够在最高竞技舞台上一展身姿,而更多的运动员却被筛选掉了。
人生不是一场竞赛,世界也不是一场竞赛,不必硬要分出个名次来。他现在做得最好,那么他是第一个成功者。通过努力你也做得不差,那么你不是第二名,而是第二个成功者。当别人先行一步,不必太过焦虑,让自己承担压力。而是应该微笑对待,耐心等待,只要你也努力了,那么你也会成为下一个成功者,可能比第一个成功者做得更成功。
成功不是和别人作比较,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顺便说一下,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选拔中的那位“不走运”的航天员,他叫翟志刚,神舟七号升天时他被选中了,成为我国天空出舱行走的第一人。
不占鳌头心不甘,不争第一不罢休。我们往往对自己要求高,凡事喜欢争第一。争第一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振奋精神,但更多时候会让人产生攀比敌对心理,毕竟第一只有一个,失败者将面对失败的压力。即便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它的宗旨也是“更高,更快,更强”,而不是“最高,最快,最强”。很多时候,第一个成功的人是值得庆祝的,但也没有必要因此沾沾自喜,担心失去;暂时没有成功的人也是值得称赞的,你的成绩证明你还需要继续努力,而没有必要去纠结失败的感觉。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
第一个抓住机会的,如果没能好好把握住机会,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局。20世纪90年代,靠VCD发展起来的企业,曾经缔造了一个个商业传奇。然而,最早介入VCD市场的,却是很多人没有听过的品牌——万燕。万燕研发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家庭VCD,开创了世界VCD先河。但仅仅2年,拥有这项领先技术的万燕却最终淹没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之中。
下一个成功者蜂拥而上,最终VCD没能成就万燕,却让爱多、新科、小霸王、步步高等后来者占了先机。然而世事难料、好景不长,这些后来居上的标王或者领先的品牌,在后来的大浪淘沙中也纷纷落马,其光耀也早已黯然淡化。
所以说成功不是永恒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职场也是如此,那个岗位比你高的领导,那个工资比你高的同事,甚至那个高高在上的老板,他们现在的拥有都是充满变数的,所以你也不必要因为现在位居人下而不快乐。只要你认真规划人生、努力对待工作,用不了多久,你也能复制他们的成功,甚至超越他们的成就。消除“尚未成功”的焦虑,不妨学学老子,运用“柔弱不争”的心态修养自我,处世生活。当自己有一个平淡健康的心态时,这样不但获得成功的概率比较高,而且当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不是一种“报仇雪恨”的感觉,而是一种“安然享受”的坦荡。
(2)平常心是道
有一个农夫,整天为发财愁得睡不着觉,每天在地里干活时,都在祈祷上天让他挖出一个宝贝。也许是长年累月的期望和痛苦感动了上帝,上帝真让他在地里挖到了宝贝。看到金光闪闪的宝贝,这个农夫两眼放光,高兴得几天都睡不着觉。
正当他打算第二天将宝贝拿去卖钱的时候,当天晚上来了个小偷,将他的宝贝偷走了。第二天农夫发现宝贝不见了,悲痛不已,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农夫因为过度伤心得了病,没过多久就去见了上帝。
当他看见上帝时,不由地问道:“为什么你让我得到,却又让我失去?”上帝很无奈地回答:“我本来想安慰你,没想到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可是我也没有办法,小偷也向我祈祷了。”
看到这个结局,大家应该能够猜到,不用多久,小偷也该感到痛苦了。是不是觉得故事中的农夫很可笑?开始因为没有宝贝睡不着觉,得到后依然睡不着,失去宝贝后更加睡不着,还为此丧了命。其实我们有时候也是如此,痴迷于某些事物,得到了不安心,失去了更伤心,最终发现,追来追去都是一场空。不是上天捉弄我们,而是我们在折磨自己。
什么是道?道即是平常心。持平常心处世,立于不败之地。顺其自然,即可得静,宁静而致远。平常心的世界是无限的,应有尽有。“平常心”虽是简单的三个字,但在生活中,却是人人都难超越的一道坎。因为我们并不懂得何为真正的平常心,也不懂得怎样来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更不懂得怎样来利用平常心。
平常心,其实是一件很开心很自然的事。于生活,于人生,便会少很多纷扰和纠缠,随之得到轻松和愉快。有了平常心,人做得简单,事情也就不再复杂,少了扰心的杂念和私欲,就没有了种种顾虑和算计,也没有了尔虞我诈和钩心斗角。卸载掉思想的负担,人就会如释重负,心灵便会长出翅膀,变得自由自在。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说:“如果是为获得诺贝尔奖来工作,那是非常危险的。”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如果只盯着成功所带来的利益而努力,那么他的成功也非常有限。诸如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富翁们,如果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财富上,那么他们将在“数钱”上花去大量的时间;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如果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荣誉上,那么他们将在“头衔”上浪费大量的精力;成功的职场人士,如果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工资与付出劳动的权衡上,那么他们将为“斤斤计较”而冷却自己的工作热情。
这个时代充满了大师,但却只有少数真正的开悟者。因为所谓的大师,通常只是愉悦自己和愉悦他人的表演者。因为声名在外有很多追随者,因此才被尊称为大师,真正有道者总是隐姓埋名默默地修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苦苦挣扎却离成功越来越远,因为你对某些事物痴迷而丢了平常心。没有人不想成功,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理想中的人,可是有的人得了心法,有的人却着了魔。如同武侠小说中的某个绝世秘籍,心正之人能够掌握到其中的精髓,心邪之人却练得走火入魔。人生一世,难得平常。贵贱、贫富、得失、悲喜、成败、是非,人生有太多不平常的环境要去面对,又有太多不平常的起起落落,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如此才能够感悟平常人生的无限魅力。
平常心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是一种心境,不仅是对待周围的环境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有一份平静和谐。其次,平常心也是一种境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家这种超脱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常心最好的解释。这不是消极遁世,它所要表现的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无时不乐也无时无忧。
有人曾经问过一个和尚:“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吃饭,困则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们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作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真正的平常心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只要能把心态放平,不要被外界的动乱干扰,就拥有了一颗真正的平常心。在一个女人眼中,比尔·盖茨再有钱,都不如向她上缴工资的丈夫。每个人关注和重视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你的成功在别人眼里又算什么呢?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你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只是一个平常人而已。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观念的汇合而已。其中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无争也不是脱离现实,这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
对于平常心的理解还可以有很多,为善不执是平常心,既往不咎是平常心,吃亏不计是平常心,逆境不烦是平常心。不管什么样的平常心,都是一种生活的馈赠,你拥有了,心就稳了,生活平静了,一切来去就自然而然。
(3)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有一位王先生,在一段时间里,心情很差。感觉每天的生活都一样,早上得挤两个小时的公车到公司,天黑了才下班到家。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有时很晚回家,还要打开电脑在家里加班。
在那段时间里,王先生不断地在问自己,为什么工作?为了生活吗?可是,现在自己已经没有生活了。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案牍之累,即使是一台机器,也被磨损得差不多了。王先生消解疲劳的方式是按摩,就在家门前,有个盲人,三十来岁,他的店一直亮着灯,似乎专门等他来。
每次,盲人总是说:“你的颈椎有问题了,可不能再延误下去了。”王先生苦笑。去做过几次按摩,王先生就和盲人熟识了。王先生精神好的时候,会和他聊一些话题。王先生慢慢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他的眼睛并不是天生看不见的,而是因为一次事故。
他跟王先生说,自己眼睛没瞎的时候,经常到河边钓鱼。有一次他钓了好大的一条,回到家一称,足足有5公斤。说到这里,他突然笑了。王先生很少看到一个盲人的笑。在王先生的人生经验里,一个残疾人很少会在健康人面前笑,尤其是当他谈及自己往事的时候。盲人为王先生推拿完,有些气喘吁吁。但他一边整理毛巾,一边哼起了小曲。
有一天,王先生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开心?”他又笑了,随即沉默下来,而后说:“像我们这样的人,生存下来已经不容易了。每天,我做第一个生意时,我就想,今天的房租费有着落了;当我做第二个生意时,我就想,自己可以吃上快餐了。快乐是自己的事,就看自己怎么去想了。”那天,王先生走出推拿店,大街上已空无一人了。他睡意蒙眬迈着松散的步伐回家,在心里一遍遍告诫自己,要快乐起来,对于快乐,没有人能帮得了自己。
曾国藩,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智慧、思想,一直到现在仍然深深地影响了很多人。究其一生,也是充满了跌宕起伏。曾国藩的老家在湖南一个十分偏僻的山村。在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之前,几百年间,这里连个秀才也没有出过。他的父亲考了17次才中了秀才,他接连7次应试都名落孙山。
当曾国藩被太平军... -->>
第一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百言不如一行
有这样一个人,他常常因小事而焦躁不安,并因此向别人大发脾气,所以得罪了不少人。为了彻底改正自己情绪管理上的缺陷,他决定好好修行。他花了许多钱盖了一座庙,并为之命名为“百忍寺”。为了显示自己修行的诚心,他每天都站在庙门口,向前来参拜的香客说明自己改过向善的心意。香客们听了他的话,都十分钦佩他的良苦用心,也纷纷称赞他改变自己的决心。
这一天,他仍然在向香客解释他建造百忍寺的意义,一位年纪较大的佛陀向这个修行者询问牌匾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修行者回答佛陀说:“牌匾上写的三个字是——百忍寺。”佛陀好像没听清楚,于是又问了一次。这次,修行者的口气开始有些不耐烦:“上面写的是——百忍寺!”等到佛陀问第三次时,修行者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很生气地回答:“你是聋子吗?都说了两遍了,这里是——百忍寺,你难道听不懂吗?”佛陀听了,笑着说:“你才不过说了三遍就忍受不了了,还谈何百忍,建什么百忍寺呢?”
无独有偶,据说,苏东坡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交好,经常在一起谈禅论道。一天,苏东坡自觉修持有得,于是挥笔写了一首描述自己修心超俗的诗:“嵇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东坡写下这首诗,觉得自己已经超脱了尘世纷繁的影响,禅师这一次一定会大赞自己参禅修行的境界。苏东坡得意扬扬地派遣书童过江,把诗送给佛印禅师。
谁知那佛印看过之后,只批了两个字,“放屁”,就叫书童带回去。苏东坡一看,不禁生气,想:“这个老和尚!他不赞扬也罢,怎么开口就骂人呢?”于是他立即乘船过江去找禅师理论。佛印禅师一见苏东坡就哈哈大笑道:“哦!你不是说自己‘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打过江’呢?”苏东坡哑口无言,惭愧不已。
真正的弘扬佛法不只是会念经拜佛,更是要将人世间的真善美发扬光大。“非常规”和尚正是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除恶扬善、处处行善,念百部经不如行一善,才赢得了人们对他们的尊敬。
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情商修炼是否到位,不能看这个人是否学习了很多情绪管理的方法,或者善于讲述情绪管理的大道理,而是看他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行为中去。修炼自己的品行要从心灵出发,而不是修建一座庙宇或向别人表表诚心就可以实现。如果不踏踏实实地从内心深处加以改变,只寄希望于做表面文章,那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气质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
(2)别变成自己所恨的人
曾经有人问一位心理咨询师:“这么多年在为他人做心理咨询过程中,你见过的不开心的人很多,请问,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心理咨询师回答:“很多人的烦恼是由于沉溺在一个负面事件里,怎么也不想出来。心里恨一个人,找人来倾吐,就不断地说起那人做的坏事,说他的坏话。也许你会觉得,倾吐是一种发泄,但事实上,不断地谈论那个自己痛恨的人,会累积负面的能量,恨意会越来越强。你每天被自己洗脑,那人的形象就更可恨了。”
现实生活中,有些媳妇和婆婆相处不好,多年来将与婆婆的摩擦都搜集起来,时不时还要向他人数落一下婆婆的不是,一件事多年来可能向不同的人说了许多次。于是当自己老去时,她的下一代会发现,她身上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方,竟然和她自己的婆婆如出一辙。为什么呢?因为太记恨,花太多时间提起恨事的人,往往会在动作、表情上,长得像自己恨的那个人。
没错,当我们讨厌一个人,又太爱谈论他时,常在不知不觉间把他尖酸的恶劣态度学得惟妙惟肖。多学几次,恐怕就烙印进我们的潜意识里,因为你总怀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心态,结果你无形当中就进行了一种对“所恨之人”的模仿秀。
这种模仿秀,还不只出现在私人恩怨里,可能还存在于职场之中。比如说某家公司的一个员工,总是喜欢在老板面前偷偷汇报其他员工的不是,在所有员工心里,这个人都是个卑鄙可恨的家伙。所以当其他同事聚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将他的卑鄙行径拿出来作为话题,人人都讲得咬牙切齿,把他的丑事一讲再讲。最后总是会有人这么想:你这么卑鄙,就别怪我更卑鄙,你以为只有你会打小报告吗?走着瞧,咱们谁怕谁!结果用不了多久,整个公司中就会冒出几个这个“卑鄙之人”的徒弟,而且手段方式可能更加恶劣。当把这个“卑鄙之人”整垮之后,不但不为自己的行径感到羞耻,反而觉得自己在为民除害。最后第一个“打小报告之人”离职走人了,第二个“打小报告”的人却接替了他的位置。
原来,如果我们把太多时间花在恨意上,结果自己耳濡目染,师夷“短”技以制夷,最终造成自己与所恨的人变得很像。一般人在受了委屈时,常常没有及时争取自己的权利,通常只是靠着抱怨或在背后痛骂来发泄恨意,却不知道,背后抱怨是个既无用又有害的办法。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没有人希望像自己讨厌的人,所以还是少在讨厌的人身上消磨时光吧!
第二式——寡欲则宽
(1)除了死,什么事情都要抢先一步?
曾经有哲人说:“欲望就像是捆在小鸟脚上的金块,金块越重,小鸟飞得越低,甚至根本飞不起来。”欲望,不是贬义词,而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要完全去除它,那是在扼杀人的本性,这个是万万不提倡的。但是欲望要合理地对待,这样才能使我们活得有意义,同时不被其所束缚。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做事要名利双收,理财最好能一夜暴富,结婚要有现车现房,就连坐车、挂号也经常插队,可以说“除了死不去争夺以外,什么事都要抢先一步”。中国人现在成了世界上最急躁、最没有耐性的地球人。国外一项调查研究统计:全球城市人走路速度比10年前快了10%,而位居前列的都是发展迅速的亚洲国家。
有的人和自己的大学同学坐在一起聊天时,听说对方的工资比自己高出一截,结果当天晚上他就睡不着了;有的人看到和自己同一天进入公司的同事升职了,而自己还是老样子,结果他的工作状态开始消极了;有人和自己做同样的生意,别人的生意风生水起,而自己的公司不见起色,结果每天因此焦虑烦躁。很多人都有这个感觉:“谁在我头上我就不爽”,换句更准确的话说,“不该在我头上的人却待在我头上,会令我十分不爽”。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要抢先别人一步,在人之下就愁眉苦脸,在人之上才能喜笑颜开?
其实很多时候,“暂时”在人之下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于锻炼自己的成长反而是一件好事。外国心理研究者曾经在幼儿园作了一个实验——软糖实验,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四岁儿童对果汁软糖的反应预见他们的未来。研究人员将孩子们带到一间陈设简单的房间,告诉每个孩子,他们可以马上得到一颗果汁软糖,但是如果谁能坚持不拿它,等实验者外出办事回来后便可以得到两颗糖。
心理研究者假装离开一段时间,实际上躲在某个地方偷偷观察孩子们的举动。孩子们的举动各式各样,有的人当研究者一走开,马上就把软糖剥开吃掉;有的等了一会儿,忍不住也把糖给剥开吃掉;也有一部分孩子,始终盯着糖果,但是忍住不吃,直到研究者回来,于是他们得到了两颗糖。
接下去几年,心理研究者对这些参加实验的孩子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他们发现,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了某些明显的差异:那些在四岁时能忍住糖果的诱惑,以坚持换得第二颗糖果的孩子,普遍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较强、受人喜欢、自信且独立的少年;那些在早年经不起糖果诱惑的孩子,普遍成为易孤僻、易受挫、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
所以,当别人的生活状况比你好而让你感到不满意时,你应该告诉自己,这些都是暂时的。正如案例中的小孩一样,你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面前这个“糖果”的身上,那么你会迫不及待为自己寻找合适的理由,一定要马上把它解决掉。何不学一学那些后来成为更加优秀的孩子呢?学习他们对诱惑的控制,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你也会像他们一样,最终发现自己的“糖果”比别人会多出一倍。
(2)超重的灵魂
43岁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建立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垄断企业。但他在53岁时,烦恼和高度紧张的生活已经彻底破坏了他的身体健康。巨大的财富对他的健康起不到任何帮助,为他检查的医生甚至认为,他当年就可能会死亡。
一件事情或许可以说明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有一次,他的公司由五大湖托运价值4万美元的谷物,但是没有投保,因为他认为150美元的保险费太高了。那天晚上,暴风袭击伊利湖,洛克菲勒十分担心,恐怕他的货物遭遇不测。他经过再三并且十分痛苦的思考后,决定购买保险。当他办完保险,回到办公室时,正好有一封电报来到:“货物已卸下,未受到暴风雨袭击。”这样他的保险就白买了,为此他感到十分懊恼。那时候他的公司每年经手50万美元的生意,而他却为150美元如此失魂落魄,甚至因此事而病倒。
洛克菲勒的身体本来十分健壮,由于从小在农场长大,他的肩膀又宽又壮。然而只不过53岁,正直壮年,他的双肩就已经下垂,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做不完的工作、无穷的烦恼、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失眠、缺乏运动和休息,渐渐地夺去了他的健康。
他也不想自己在壮年死去,于是请求医生挽救他的生命。医生只为他立下三条规则,他后来终生彻底奉行了这三条规则:第一,避免烦恼。在任何情况下,绝不为任何事烦恼。
第二,放松心情,多在户外做适当运动。
第三,注意节食,随时保持半饥饿状态。
洛克菲勒遵守这三条规则,他开始考虑退休。他学习高尔夫球,整理庭院,和邻居聊天,他打牌、唱歌,他成立了慈善基金,建立了一所所学校,赞助那些缺钱的科学家。在他获知一所学校因为抵押权而被迫关闭时,他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援助它,将它建设成为目前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他把钱捐出去之后感觉十分快乐,他已完全改变,完全不再烦恼。事实上,在他被迫接受他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失败时,他甚至不愿因此而失去一晚的睡眠。
通过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得出他的变化。他一手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被政府勒令付出“历史上最重的罚款”(美国政府认为他的公司是垄断企业,违反了《反托拉斯法案》)。当律师将这一判罚的消息,谨慎不安地告诉他时,他反而安慰律师:“不要担心,我不会为此难过。对我来说,能够好好睡一觉比这个重要多了。希望你也不要因为这件事而心烦,晚安!”一个曾因损失150美元而伤心卧床的人,明白了对于生命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因此开启了人生另一条成功之路。医生说他会在53岁死去,但他却一直活到了98岁。
在埃及一间墓室的壁画上,画着一位威严的男子,正在操纵一架巨大的天平。天平的一端是砝码,另一端是一颗完整的心。埃及古老的传说中,壁画上的威严男子是一位明察秋毫的灵魂审判官。每个人死后,心脏都要被这位法官拿去称量。如果一个人是快乐的,心的分量就很轻,审判官就会判这个轻盈快乐的灵魂飞往天堂;如果那颗心很重,被诸多罪恶和烦恼填满,审判官就会判他的灵魂下地狱。
你的心是轻还是重,等到审判官用天平来称量时,那就太晚了。呼吸已经停止,闭眼之时满怀悔意已经来不及,任何修改都已没有空白处。尽管死后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只是一个假说,但是天堂和地狱却始终存在于你的人生之中。人生短暂,却时时为欲望所累,心情沉重,就如同有生之年活在地狱一般;你时常将心上的累赘摘掉,不断努力却又能为所当为,那么你的有生之年将朝着愉悦和幸福的方向前进,活着快乐就是在天堂了。
第三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夏威夷的欧湖岛上随处可见一种“走路鸟”,身体短胖,看起来笨笨的。这些鸟整天在偌大的草坪上懒洋洋地飞飞停停,要不就在马路上走来走去。当地人习以为常,在开车时可以眉头不皱、车速不减地冲过去,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鸟不像它们的外表看起来那么蠢,该飞的时候还是会飞。尽管如此,马路上仍然会有一两具鸟的尸体。
有一个人开着车,总担心会压死鸟,一路上很小心谨慎地开车。有一回,车速很快,他突然看到正前方有一只懒散的“走路鸟”时,他一紧张将车开到了对面的车道上。这个惊魂未定的人向上帝祷告:“谢天谢地,我差一点就轧死了一个生命。”上帝很生气地说:“你差一点因为一只笨鸟造成连环车祸了……”
有位女士逛街买衣服,逛到晚上店家要关门了也没找到满意的。可她又不甘心白来一趟,于是随便买了一件翠绿色的衣服,结果一回家就发现衣服的颜色根本就不适合自己。接下去几天,她开始烦恼,这件新衣服是穿还是不穿?终于有一天她决定穿着它去上班,因为总觉得新衣服一次都不穿,实属浪费,钱就白花了。于是,她就穿上了这件翠绿衣服,在同事异样的目光下,像一棵树一样在公司里晃悠了一整天。
上面两个案例,都涉及经济学中“沉没成本”的概念。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当一件失败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发生之后,明智的人会当它没有发生,而有的人却会为沉没成本付出更大的代价。如为避免轧死一只鸟而引发车祸,为买了一件错误的衣服而烦恼,甚至丢脸。很多时候,一开始错误的决策给我们带来了损失,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还继续想弥补这个错误,结果将犯下更大的错误,带来更多的压力。
阿根廷著名高尔夫球运动员温森一次赢得了球赛,拿到奖金的支票后,正准备回俱乐部。这时,一位年轻女士走到他面前,悲痛地向温森表示,她自己的孩子不幸得了重病,因为无钱医治正面临死亡。温森二话没说,在奖金支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将它送给了年轻女士,并祝福她的孩子早日康复。
一周后,温森的朋友告诉他,那个向他要钱的女子是个骗子,所有的一切都是谎话!温森听后微笑地说:“不存在孩子病危的事,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好的消息。”对于已经损失的支票,去找到那个骗子拿回支票几乎没有可能,这样的损失如同泼出去的水,因为这个事情而气愤或者闷闷不乐,何必呢?
对于每一次“沉没成本”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拥有一种“向前看”的心态。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着弯路、错误和挫折,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总想着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自我折磨。
已故北大教授陈岱孙先生,他经历了抗日战争,作为一位留美的知识分子,他经历了极“左”路线下的种种磨难,但他从来不怨恨过去,总相信有更好的未来。每当谈起过去人生中所遭遇的不幸时,他都是一种平静的叙述,没有怨恨的怒气。陈岱孙先生80多岁还给本科生上课,90多岁还带博士生,他健康地活到了97岁,其长寿之道就是平和、豁达、不记仇。
过去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无论对错,无论你如何后悔,都已经无法更改了,这与“沉没成本”的道理是一样的。投资打了水漂,深爱的女友跟别人结婚了,投入大量精力的项目却被突然叫停,因为饮食不当而得了胃病……这种事情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可是因为这些事情发愁失眠,你觉得值得吗?昨天的成本已经付出了,是赢是亏,都是昨天的支出。从今天来看,这些成本是昨天的“沉没成本”。人在反思错误时总悔不当初,其实这是不理性的表现,既定的损失应该马上停止,而不是无限期地延续。
“沉没成本”是遗憾,但更是“桎梏”,很容易让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失去理智。不妨拥有一颗“输得起”的决心,毕竟过去的失误也好、荣誉也罢,都已经随着时间沉没了,而今只有现在和未来。面对那些无法改变、无法挽回、无法追溯的“失去”,要从心理上放下,不要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因为你哭泣的时候又错过了星星。
所以应该承认现实,勇敢地承认自己过去言行的对与错,把已经无法改变的错视为昨天经营人生的坏账损失和今天经营人生的“沉没成本”。以全新的面貌面对今天,这样才是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向前看的人生态度,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才可能轻装上阵,才可能有新的成功。
第四式——存平常心,尽人事
(1)做“下一个”成功者
伴随着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三位同志成为了中国的航天英雄。与他们一同接受训练的,还有许多国家优秀的航天员,他们同样经历了残酷的技术训练和心理考验,只因为评估成绩差一点点,飞天的机会就与他们擦肩而过了。其中包括一位“不走运”的航天员,入选宇航员队伍已经10年,两次飞船选拔中他都不幸被淘汰了。
很多人都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叫作阿姆斯特朗,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叫什么呢?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好看的比赛莫过于男子100米短跑,众所周知博尔特是金牌获得者,你是否知道这个项目谁是银牌获得者呢?根据这样的案例,于是有人开始鼓吹“第二就是失败”的观点,让人觉得作为第二、第三或者更后面的名次是很可悲的事情,世界根本记不住他们。
真是这样残酷吗?难道真的是“第二无用论”吗?你这样认为就错了,你把成功的定义看得太窄了。第二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他肯定不会因此而失落,因为他比留在飞船内(虽然到达了月球却没有登陆)的看守宇航员幸运多了,他比成千上万的地面登月工作者幸运多了。再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共有11028名运动员参与,但是所有的比赛只有302枚金牌。拿到银牌、铜牌的运动员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还有绝大多数运动员都不能拿到奖牌;没有拿到奖牌的运动员也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够在最高竞技舞台上一展身姿,而更多的运动员却被筛选掉了。
人生不是一场竞赛,世界也不是一场竞赛,不必硬要分出个名次来。他现在做得最好,那么他是第一个成功者。通过努力你也做得不差,那么你不是第二名,而是第二个成功者。当别人先行一步,不必太过焦虑,让自己承担压力。而是应该微笑对待,耐心等待,只要你也努力了,那么你也会成为下一个成功者,可能比第一个成功者做得更成功。
成功不是和别人作比较,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顺便说一下,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选拔中的那位“不走运”的航天员,他叫翟志刚,神舟七号升天时他被选中了,成为我国天空出舱行走的第一人。
不占鳌头心不甘,不争第一不罢休。我们往往对自己要求高,凡事喜欢争第一。争第一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振奋精神,但更多时候会让人产生攀比敌对心理,毕竟第一只有一个,失败者将面对失败的压力。即便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它的宗旨也是“更高,更快,更强”,而不是“最高,最快,最强”。很多时候,第一个成功的人是值得庆祝的,但也没有必要因此沾沾自喜,担心失去;暂时没有成功的人也是值得称赞的,你的成绩证明你还需要继续努力,而没有必要去纠结失败的感觉。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
第一个抓住机会的,如果没能好好把握住机会,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局。20世纪90年代,靠VCD发展起来的企业,曾经缔造了一个个商业传奇。然而,最早介入VCD市场的,却是很多人没有听过的品牌——万燕。万燕研发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家庭VCD,开创了世界VCD先河。但仅仅2年,拥有这项领先技术的万燕却最终淹没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之中。
下一个成功者蜂拥而上,最终VCD没能成就万燕,却让爱多、新科、小霸王、步步高等后来者占了先机。然而世事难料、好景不长,这些后来居上的标王或者领先的品牌,在后来的大浪淘沙中也纷纷落马,其光耀也早已黯然淡化。
所以说成功不是永恒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职场也是如此,那个岗位比你高的领导,那个工资比你高的同事,甚至那个高高在上的老板,他们现在的拥有都是充满变数的,所以你也不必要因为现在位居人下而不快乐。只要你认真规划人生、努力对待工作,用不了多久,你也能复制他们的成功,甚至超越他们的成就。消除“尚未成功”的焦虑,不妨学学老子,运用“柔弱不争”的心态修养自我,处世生活。当自己有一个平淡健康的心态时,这样不但获得成功的概率比较高,而且当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不是一种“报仇雪恨”的感觉,而是一种“安然享受”的坦荡。
(2)平常心是道
有一个农夫,整天为发财愁得睡不着觉,每天在地里干活时,都在祈祷上天让他挖出一个宝贝。也许是长年累月的期望和痛苦感动了上帝,上帝真让他在地里挖到了宝贝。看到金光闪闪的宝贝,这个农夫两眼放光,高兴得几天都睡不着觉。
正当他打算第二天将宝贝拿去卖钱的时候,当天晚上来了个小偷,将他的宝贝偷走了。第二天农夫发现宝贝不见了,悲痛不已,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农夫因为过度伤心得了病,没过多久就去见了上帝。
当他看见上帝时,不由地问道:“为什么你让我得到,却又让我失去?”上帝很无奈地回答:“我本来想安慰你,没想到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可是我也没有办法,小偷也向我祈祷了。”
看到这个结局,大家应该能够猜到,不用多久,小偷也该感到痛苦了。是不是觉得故事中的农夫很可笑?开始因为没有宝贝睡不着觉,得到后依然睡不着,失去宝贝后更加睡不着,还为此丧了命。其实我们有时候也是如此,痴迷于某些事物,得到了不安心,失去了更伤心,最终发现,追来追去都是一场空。不是上天捉弄我们,而是我们在折磨自己。
什么是道?道即是平常心。持平常心处世,立于不败之地。顺其自然,即可得静,宁静而致远。平常心的世界是无限的,应有尽有。“平常心”虽是简单的三个字,但在生活中,却是人人都难超越的一道坎。因为我们并不懂得何为真正的平常心,也不懂得怎样来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更不懂得怎样来利用平常心。
平常心,其实是一件很开心很自然的事。于生活,于人生,便会少很多纷扰和纠缠,随之得到轻松和愉快。有了平常心,人做得简单,事情也就不再复杂,少了扰心的杂念和私欲,就没有了种种顾虑和算计,也没有了尔虞我诈和钩心斗角。卸载掉思想的负担,人就会如释重负,心灵便会长出翅膀,变得自由自在。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说:“如果是为获得诺贝尔奖来工作,那是非常危险的。”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如果只盯着成功所带来的利益而努力,那么他的成功也非常有限。诸如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富翁们,如果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财富上,那么他们将在“数钱”上花去大量的时间;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如果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荣誉上,那么他们将在“头衔”上浪费大量的精力;成功的职场人士,如果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工资与付出劳动的权衡上,那么他们将为“斤斤计较”而冷却自己的工作热情。
这个时代充满了大师,但却只有少数真正的开悟者。因为所谓的大师,通常只是愉悦自己和愉悦他人的表演者。因为声名在外有很多追随者,因此才被尊称为大师,真正有道者总是隐姓埋名默默地修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苦苦挣扎却离成功越来越远,因为你对某些事物痴迷而丢了平常心。没有人不想成功,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理想中的人,可是有的人得了心法,有的人却着了魔。如同武侠小说中的某个绝世秘籍,心正之人能够掌握到其中的精髓,心邪之人却练得走火入魔。人生一世,难得平常。贵贱、贫富、得失、悲喜、成败、是非,人生有太多不平常的环境要去面对,又有太多不平常的起起落落,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如此才能够感悟平常人生的无限魅力。
平常心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是一种心境,不仅是对待周围的环境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有一份平静和谐。其次,平常心也是一种境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家这种超脱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正是平常心最好的解释。这不是消极遁世,它所要表现的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无时不乐也无时无忧。
有人曾经问过一个和尚:“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吃饭,困则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们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作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真正的平常心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只要能把心态放平,不要被外界的动乱干扰,就拥有了一颗真正的平常心。在一个女人眼中,比尔·盖茨再有钱,都不如向她上缴工资的丈夫。每个人关注和重视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你的成功在别人眼里又算什么呢?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你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只是一个平常人而已。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观念的汇合而已。其中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无争也不是脱离现实,这是一种心境,一种境界。
对于平常心的理解还可以有很多,为善不执是平常心,既往不咎是平常心,吃亏不计是平常心,逆境不烦是平常心。不管什么样的平常心,都是一种生活的馈赠,你拥有了,心就稳了,生活平静了,一切来去就自然而然。
(3)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有一位王先生,在一段时间里,心情很差。感觉每天的生活都一样,早上得挤两个小时的公车到公司,天黑了才下班到家。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有时很晚回家,还要打开电脑在家里加班。
在那段时间里,王先生不断地在问自己,为什么工作?为了生活吗?可是,现在自己已经没有生活了。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案牍之累,即使是一台机器,也被磨损得差不多了。王先生消解疲劳的方式是按摩,就在家门前,有个盲人,三十来岁,他的店一直亮着灯,似乎专门等他来。
每次,盲人总是说:“你的颈椎有问题了,可不能再延误下去了。”王先生苦笑。去做过几次按摩,王先生就和盲人熟识了。王先生精神好的时候,会和他聊一些话题。王先生慢慢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他的眼睛并不是天生看不见的,而是因为一次事故。
他跟王先生说,自己眼睛没瞎的时候,经常到河边钓鱼。有一次他钓了好大的一条,回到家一称,足足有5公斤。说到这里,他突然笑了。王先生很少看到一个盲人的笑。在王先生的人生经验里,一个残疾人很少会在健康人面前笑,尤其是当他谈及自己往事的时候。盲人为王先生推拿完,有些气喘吁吁。但他一边整理毛巾,一边哼起了小曲。
有一天,王先生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开心?”他又笑了,随即沉默下来,而后说:“像我们这样的人,生存下来已经不容易了。每天,我做第一个生意时,我就想,今天的房租费有着落了;当我做第二个生意时,我就想,自己可以吃上快餐了。快乐是自己的事,就看自己怎么去想了。”那天,王先生走出推拿店,大街上已空无一人了。他睡意蒙眬迈着松散的步伐回家,在心里一遍遍告诫自己,要快乐起来,对于快乐,没有人能帮得了自己。
曾国藩,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智慧、思想,一直到现在仍然深深地影响了很多人。究其一生,也是充满了跌宕起伏。曾国藩的老家在湖南一个十分偏僻的山村。在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之前,几百年间,这里连个秀才也没有出过。他的父亲考了17次才中了秀才,他接连7次应试都名落孙山。
当曾国藩被太平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