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辛亥之钢铁基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利设施建设与旧社会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大小水库、堤坝、排水设施、灌溉水渠等的建成使这三省的洪灾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两湖、两江等省份的水利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农田灌溉方面,对于长江干支流堤坝的修固等工作没有被列上政府工作日程,这也是洪水到来后各地屡现险情的主要原因。大规模水利设施建设需要的投资不是个小数目,也许财政可以支撑这个支出,但国内工业所产出的资源有限,道路、铁路、建筑、军事等用途基本耗尽所有的水泥、钢材,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还是要在工业上下功夫。
抗洪抢险指挥中心内,吕梁正听着指挥部的汇报,情况倒没有恶化到无法承受的地步。二十万正轨军和三十万预备役军队正奋战在长江干支流各关键地段,当地人也被政府组织起来,青壮年组成抢险队,危险地带的平民被安全转移。主要干支流几处决堤也因为反应及时很快被堵住,目前统计数字看,受灾民众四百多万人,受灾田地面积九百余万亩,包括群众和抗洪士兵在内,洪水造成的伤亡人数为四百五十三人。
另外,沙袋、帐篷、粮食、药品等抗洪抢险物资因为近两年的发展和道路建设,得以迅速的运抵抗洪前线,但在山地等地段道路难行,许多地方被洪水塌方阻断,那里的抗洪抢险进度缓慢。部队的卡车、吉普车等运输工具发挥了巨大作用,从上海江南造船厂运来的二百艘冲锋舟也在抗洪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为洪灾,华国从政府到军队,这个不太成熟的体系通过组织和运作变得润滑起来,可以说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拥有比华国更强力的组织能力。
比起后世的1931年特大洪水、98特大洪水,1905年的洪灾规模并不太大。华夏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太多了,特大规模的灾害屡见不鲜,在封建社会,乃至民国时期,政局的混乱和对平民的忽视导致死伤人数巨大,而史书中很难见到对于灾难的详细记载。
不记载并不代表着损失不大,封建和民国统治者可以对巨大的自然灾害视而不见,但吕梁不能,华国政府不能。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有对统治者要求保护的权利,当一个国家的民众在灾害发生时能团结起来,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被轻易击垮!
洪灾发生以来,宣传机关暂时减少了对于战争的报道,转而长篇累牍的报道洪水、洪灾和抗洪事迹。吕梁没有隐藏自己的错误,在官方报纸上专门刊文承认洪灾发生的原因,并着重指出人为的因素,将大部分责任揽到自己忽视身上。另外对于洪灾造成的伤亡也完全公开,包括抗洪的每一个步骤、每一处险情都没有隐瞒。
政府的坦诚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民众的知情权,民众不但没有将不满倾泻到政府身上,反而爆发出巨大的热情,华国各地随处可见向受灾群众捐款捐物的自发行为,无数的普通人自发的加入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包括各大财团在内的企业家不但大量捐献抗洪资金,还组织起大量的物资运往前线。
上海,这个远东最大的商业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建国前依靠列强的殖民地贸易而昌盛,成为买办、洋人的乐园,黑帮的沃土。全国的资源被列强用各种手段掠夺,然后汇集在上海,再有列强的商船运走,搭载商船而来的是列强的工业产品,用高价的工业制成品换取廉价的资源,这种经济模式让华夏不断失血,同时也造就了上海(包括香港)的变态繁荣。
光复后,上海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作为覆盖整个长江流域的大城市、大港口,上海担负起了新的责任,她成为华国经济运行的中转基地,并调配各地的资源和工业产品,相信随着国家统一和对外扩张,上海的经济会更加繁荣。大量资本看中了上海极其优越的条件,在这里开设了大量的工厂,上海也因此成为华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
上百万人口的上海,支撑这个城市的是大量资本家、商人,而作为主体存在的,则是为上层人服务的工人、雇员、小商贩、服务业者和学生,而这部分人,则是上海充满活力最主要的原因。(未完待续。)
利设施建设与旧社会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大小水库、堤坝、排水设施、灌溉水渠等的建成使这三省的洪灾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两湖、两江等省份的水利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农田灌溉方面,对于长江干支流堤坝的修固等工作没有被列上政府工作日程,这也是洪水到来后各地屡现险情的主要原因。大规模水利设施建设需要的投资不是个小数目,也许财政可以支撑这个支出,但国内工业所产出的资源有限,道路、铁路、建筑、军事等用途基本耗尽所有的水泥、钢材,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还是要在工业上下功夫。
抗洪抢险指挥中心内,吕梁正听着指挥部的汇报,情况倒没有恶化到无法承受的地步。二十万正轨军和三十万预备役军队正奋战在长江干支流各关键地段,当地人也被政府组织起来,青壮年组成抢险队,危险地带的平民被安全转移。主要干支流几处决堤也因为反应及时很快被堵住,目前统计数字看,受灾民众四百多万人,受灾田地面积九百余万亩,包括群众和抗洪士兵在内,洪水造成的伤亡人数为四百五十三人。
另外,沙袋、帐篷、粮食、药品等抗洪抢险物资因为近两年的发展和道路建设,得以迅速的运抵抗洪前线,但在山地等地段道路难行,许多地方被洪水塌方阻断,那里的抗洪抢险进度缓慢。部队的卡车、吉普车等运输工具发挥了巨大作用,从上海江南造船厂运来的二百艘冲锋舟也在抗洪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为洪灾,华国从政府到军队,这个不太成熟的体系通过组织和运作变得润滑起来,可以说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拥有比华国更强力的组织能力。
比起后世的1931年特大洪水、98特大洪水,1905年的洪灾规模并不太大。华夏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太多了,特大规模的灾害屡见不鲜,在封建社会,乃至民国时期,政局的混乱和对平民的忽视导致死伤人数巨大,而史书中很难见到对于灾难的详细记载。
不记载并不代表着损失不大,封建和民国统治者可以对巨大的自然灾害视而不见,但吕梁不能,华国政府不能。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有对统治者要求保护的权利,当一个国家的民众在灾害发生时能团结起来,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被轻易击垮!
洪灾发生以来,宣传机关暂时减少了对于战争的报道,转而长篇累牍的报道洪水、洪灾和抗洪事迹。吕梁没有隐藏自己的错误,在官方报纸上专门刊文承认洪灾发生的原因,并着重指出人为的因素,将大部分责任揽到自己忽视身上。另外对于洪灾造成的伤亡也完全公开,包括抗洪的每一个步骤、每一处险情都没有隐瞒。
政府的坦诚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民众的知情权,民众不但没有将不满倾泻到政府身上,反而爆发出巨大的热情,华国各地随处可见向受灾群众捐款捐物的自发行为,无数的普通人自发的加入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包括各大财团在内的企业家不但大量捐献抗洪资金,还组织起大量的物资运往前线。
上海,这个远东最大的商业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建国前依靠列强的殖民地贸易而昌盛,成为买办、洋人的乐园,黑帮的沃土。全国的资源被列强用各种手段掠夺,然后汇集在上海,再有列强的商船运走,搭载商船而来的是列强的工业产品,用高价的工业制成品换取廉价的资源,这种经济模式让华夏不断失血,同时也造就了上海(包括香港)的变态繁荣。
光复后,上海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作为覆盖整个长江流域的大城市、大港口,上海担负起了新的责任,她成为华国经济运行的中转基地,并调配各地的资源和工业产品,相信随着国家统一和对外扩张,上海的经济会更加繁荣。大量资本看中了上海极其优越的条件,在这里开设了大量的工厂,上海也因此成为华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
上百万人口的上海,支撑这个城市的是大量资本家、商人,而作为主体存在的,则是为上层人服务的工人、雇员、小商贩、服务业者和学生,而这部分人,则是上海充满活力最主要的原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