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lwtxt.org,暗黑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巨听后心中苦笑。
王安石真能得罪人哪。
其实王安石在设置条例司时,得罪的人并不多,改革改革,王安石又是中书宰执,如果不设置这个部司,如何插手三司,如何插手财权,那么还如何改革?
然而在实施变法中,却一步步地将许多栋梁之材统统得罪,比如小苏,如何王安石开诚布公,放下身架,与小苏交流,小苏会不会那么愤怒?
然后就是张方平,不说张方平在经济上的能力,就说诸葛兄弟吧,难道孙权因为蜀国用了诸葛亮就不用诸葛瑾吗?或者说难道刘备因为孙权用了诸葛瑾就不用诸葛亮吗?这反过来,岂不是可以问王安石,难道张方平仅是赏识了苏东坡,就是奸邪吗?还有名臣陈尧俞,丁忧回来,王安石数召见,陈尧俞也见了,这说明陈尧俞心中还有些想法的,仅是因为陈尧俞说了一句,新法世不以为便,我平生未尝欺,敢以实告。确实青苗法从某些角度分析,是不大好,敛财之法,于是王安石不悦,不久就将陈尧俞外放。
如此种种。
到了后来,连薛向与王韶都被他冷处理了。
…《
不要你老人家搞变法,需要很多人支持,就是韩琦不搞变法,也不敢这样搞一言堂。
王安石对人的处理方法,也给王巨一些警告,比如眼前的曾布,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小人,然而王巨依然很客气地招待了。
其实呢,所谓的青苗法。四等户一贯五百贷。利息三分不过三百三十几文。二分的话不过两百二十几文,若是五等户只有二百几十文、一百五十几文,甚至大多数五等以下户想借还借不到呢。真相揭开,它就是想办法从三等以上户头上加税敛财,然而问题来了,从这些人头上敛财,能不闹吗?
王巨也不能插手,因为这个青苗法。最少五成大臣卷了进来,甚至可能以后有一百名大臣能因为争执青苗法,留于史册!他对青苗法不支持不反对,何苦卷进这个超级大大的漩涡?
而且现在这种情况对王巨很好。
去年因为胥吏的事,王巨连连拜访了十几户人家,直接找到这些人家的长辈,然后说,裁减是我发起的,若不快,请对着我来。恐吓一个小胥吏算什么本事?
还别说,这些人家有好几户还真不怕王巨。但关健是叶默案一直未破,赵顼恼怒万分,如果王巨铁了心将事态闹大,连他们家都能牵连进去。
再说裁也裁了,拿胥吏撒气,也落了下乘。
至于其他人家,不用赵顼出面,他们也不敢得罪王巨。
这一拜访,王巨便将新的危机扼杀在萌芽里。
随后青苗法争执开始,王巨也确实如他与吕公著所默契的那样,你们不搞我,我也不搞你们,并且我对变法不排斥,但不会站在王安石角度去支持青苗法。
虽然王巨岁数小,资历浅,在皇帝面前还有些话语权的,因此吕公著们也何苦得罪王巨?于是朝堂在刮一场大风暴,王巨呆在这个风暴眼里,反而越来越平静。
所以王巨现在插手更是不理智。
不过眼下王安石看上去确实很困难。
起初,王安石变法,中书实际为王安石所控,然而西府两大宰执文彦博与吕公弼都是保守派,王安石无奈,只好借韩绛之手,架空文彦博。老文心中不平,你们这几小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这个心情也能理解,毕竟老文资格太老了,他做首相时,王安石与韩绛在那个旮旯?
不过老文不敢动,而且只要他一动,可能就彻底下去了。这时看到机会,文彦博来了,说俺老了,在西府也呆久了,让俺外放吧。表面上是受韩绛排挤气不平要外放的,然而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
要求外放是假的,这是以退为进,想进中书!
再者,原先王安石对赵顼说,司马光外托激励纠正皇上为名,实际内怀附下收买人心之实,所言全部是害政之事,所举的都是害政之人,欲使皇上置之左右,使预国政,是为异论者立赤帜也。
直到这时,王安石才开始重视起司马光。
不是十年首相韩琦,不是朝中资格最老的文彦博,也不是天下第一豪门吕氏兄弟,而是这个司马光!
因为赵顼受到许多大臣进劝,或者说是蛊惑,担心王安石变法敛财太过急切,会使天下有变,于是再次想到了异论相搅,也就是掣肘平衡吧,或者说帝王心术,因此又提拨司马光为枢密副使。
其实这也说明了此时赵顼的不成熟。
宋朝京城差官,先是两府三司,后是两制台谏,次之开封府尹,各部司官员与开封府余下官员。
这中间两府最贵,但东府与西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东府掌政,西府掌军,不过西府只有调兵权,掌兵权在京城由三衙掌控,地方上又由各知州知府掌握,就是余下的军事权利,在重大决议上包括调兵还必须由皇帝同意才可通过。
而且军事在宋朝地位很低,并且越来越低,可以说同样是枢密副使,现在的枢密副使权利只有寇准时的一半。要命的是,就是这点可怜的权利,韩琦还将它抢了不少由东府管辖。
... -->>
王巨听后心中苦笑。
王安石真能得罪人哪。
其实王安石在设置条例司时,得罪的人并不多,改革改革,王安石又是中书宰执,如果不设置这个部司,如何插手三司,如何插手财权,那么还如何改革?
然而在实施变法中,却一步步地将许多栋梁之材统统得罪,比如小苏,如何王安石开诚布公,放下身架,与小苏交流,小苏会不会那么愤怒?
然后就是张方平,不说张方平在经济上的能力,就说诸葛兄弟吧,难道孙权因为蜀国用了诸葛亮就不用诸葛瑾吗?或者说难道刘备因为孙权用了诸葛瑾就不用诸葛亮吗?这反过来,岂不是可以问王安石,难道张方平仅是赏识了苏东坡,就是奸邪吗?还有名臣陈尧俞,丁忧回来,王安石数召见,陈尧俞也见了,这说明陈尧俞心中还有些想法的,仅是因为陈尧俞说了一句,新法世不以为便,我平生未尝欺,敢以实告。确实青苗法从某些角度分析,是不大好,敛财之法,于是王安石不悦,不久就将陈尧俞外放。
如此种种。
到了后来,连薛向与王韶都被他冷处理了。
…《
不要你老人家搞变法,需要很多人支持,就是韩琦不搞变法,也不敢这样搞一言堂。
王安石对人的处理方法,也给王巨一些警告,比如眼前的曾布,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小人,然而王巨依然很客气地招待了。
其实呢,所谓的青苗法。四等户一贯五百贷。利息三分不过三百三十几文。二分的话不过两百二十几文,若是五等户只有二百几十文、一百五十几文,甚至大多数五等以下户想借还借不到呢。真相揭开,它就是想办法从三等以上户头上加税敛财,然而问题来了,从这些人头上敛财,能不闹吗?
王巨也不能插手,因为这个青苗法。最少五成大臣卷了进来,甚至可能以后有一百名大臣能因为争执青苗法,留于史册!他对青苗法不支持不反对,何苦卷进这个超级大大的漩涡?
而且现在这种情况对王巨很好。
去年因为胥吏的事,王巨连连拜访了十几户人家,直接找到这些人家的长辈,然后说,裁减是我发起的,若不快,请对着我来。恐吓一个小胥吏算什么本事?
还别说,这些人家有好几户还真不怕王巨。但关健是叶默案一直未破,赵顼恼怒万分,如果王巨铁了心将事态闹大,连他们家都能牵连进去。
再说裁也裁了,拿胥吏撒气,也落了下乘。
至于其他人家,不用赵顼出面,他们也不敢得罪王巨。
这一拜访,王巨便将新的危机扼杀在萌芽里。
随后青苗法争执开始,王巨也确实如他与吕公著所默契的那样,你们不搞我,我也不搞你们,并且我对变法不排斥,但不会站在王安石角度去支持青苗法。
虽然王巨岁数小,资历浅,在皇帝面前还有些话语权的,因此吕公著们也何苦得罪王巨?于是朝堂在刮一场大风暴,王巨呆在这个风暴眼里,反而越来越平静。
所以王巨现在插手更是不理智。
不过眼下王安石看上去确实很困难。
起初,王安石变法,中书实际为王安石所控,然而西府两大宰执文彦博与吕公弼都是保守派,王安石无奈,只好借韩绛之手,架空文彦博。老文心中不平,你们这几小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这个心情也能理解,毕竟老文资格太老了,他做首相时,王安石与韩绛在那个旮旯?
不过老文不敢动,而且只要他一动,可能就彻底下去了。这时看到机会,文彦博来了,说俺老了,在西府也呆久了,让俺外放吧。表面上是受韩绛排挤气不平要外放的,然而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
要求外放是假的,这是以退为进,想进中书!
再者,原先王安石对赵顼说,司马光外托激励纠正皇上为名,实际内怀附下收买人心之实,所言全部是害政之事,所举的都是害政之人,欲使皇上置之左右,使预国政,是为异论者立赤帜也。
直到这时,王安石才开始重视起司马光。
不是十年首相韩琦,不是朝中资格最老的文彦博,也不是天下第一豪门吕氏兄弟,而是这个司马光!
因为赵顼受到许多大臣进劝,或者说是蛊惑,担心王安石变法敛财太过急切,会使天下有变,于是再次想到了异论相搅,也就是掣肘平衡吧,或者说帝王心术,因此又提拨司马光为枢密副使。
其实这也说明了此时赵顼的不成熟。
宋朝京城差官,先是两府三司,后是两制台谏,次之开封府尹,各部司官员与开封府余下官员。
这中间两府最贵,但东府与西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东府掌政,西府掌军,不过西府只有调兵权,掌兵权在京城由三衙掌控,地方上又由各知州知府掌握,就是余下的军事权利,在重大决议上包括调兵还必须由皇帝同意才可通过。
而且军事在宋朝地位很低,并且越来越低,可以说同样是枢密副使,现在的枢密副使权利只有寇准时的一半。要命的是,就是这点可怜的权利,韩琦还将它抢了不少由东府管辖。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