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lwtxt.org,1852铁血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TM肯定是俄国人干的!”英国外交部的会议上,几位头头的面前都放着《泰晤士报》,其中一位头头手指戳着报纸上那篇有关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消息报编辑离奇自尽的文章,大声吼道。
20世纪末期的时候,英国外交部的头头搜集消息是靠看电视,19世纪末期,英国外交部的头头搜集消息是靠看《泰晤士报》。《泰晤士报》这片新闻写的还很不错呢,即便是派去罗马尼亚这样的没什么份量的小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的水准依旧不一般。整件事情讲述的清晰明白,对于这件事牵扯的复杂国际内幕也有很深的分析。
无疑,泰晤士报将这件事认同为大国在罗马尼亚角力的一个典型案例。泰晤士报的记者可不是空口胡诌,这个时代的泰晤士报在当地的记者往往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二大使”,对于大英帝国的“第二大使”,罗马尼亚可是不敢得罪。所以记者调查出了布加勒斯特消息报编辑死前很是用英镑消费了一把。一个编辑手里怎么突然出现了这样的一笔英镑,如果说这没有大国介入,谁也不信呢。
既然这人死前用的是英镑,英国就很容易被联想在其中充当了什么角色。而英国佬很清楚,真正接受英国人指使的报纸根本不是布加勒斯特消息报。英国人的确利用了此次事件推波助澜,试图阻止中国在黑海的商业行为。不过英国佬也只是利用,却不是主使。最有嫌疑这么干的国家无疑就是俄国。
可嚷嚷也没用,现在人死了,能得知的只是那死鬼编辑生前收了英镑,用了英镑。而且这件事还让之前英国人炒热的“中国恶行”在成功吸引了眼球之后来了次大反转,罗马尼亚国内对中国人的不良观感转瞬就来了三百六十度……,哦,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从谁受益,谁有动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只怕中国人也难逃干系。
只是此事已经被炒热,即便是怒骂,英国佬却也没有放手的打算。外长用一种冒牌主厨的口吻说道:“这锅饭里面已经放了这么多材料,再等等,再抓住时机往里面放点更新材料的话,说不准就能做出非常出人意料的菜色呢。”
而在保加利亚首府索菲亚,俄国大使拿着当地报纸召开了会议。“这TM肯定是英国人干的!”
罗马尼亚在获得自家独立之后立刻露出了白眼狼的本性,他们不仅立刻转而与奥蒂曼帝国缓和关系,转而开始防备起俄罗斯。更在南比萨拉比亚(萨尔瓦多)建立起亲罗马尼亚的政党。俄罗斯有自己大俄罗斯主义的企图与诉求,罗马尼亚这么一个小国居然也搞出了“大罗马尼亚”的企图与诉求。罗马尼亚不仅不甘心当别人的小弟,还试图把罗马尼亚人居住的土地都纳入罗马尼亚的手中。对于这个新成立的国家,俄罗斯恨得牙痒痒。
“如果再不动手,保加利亚一定会重蹈覆辙。”俄国大使对手下讲述着自己的看法,“我们现在必须开始行动!”
这不是讨论,这是命令。俄国大使讲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开始安排任务。
保加利亚此时并没有完全独立,在名义上还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地区,只是地方政权已经自治而已。保加利亚陆军副参谋长很快就接待了俄国大使,俄国大使表情严厉的说道:“我们现在必须动手了!”
副参谋长听了这话之后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不过俄国大使并没有给副参谋长任何推脱的机会,他板着脸说道:“我想你很清楚,到底是谁把你推上这个位置的。而且你也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普鲁斯东是亲奥蒂曼,亲英国的。如果你无法继续干这个副参谋长,你手下的那些人还能干多久?”
这话起到了作用,副参谋长暂时沉默了。不过这沉默也是暂时的,他最后还是说道:“保加利亚军队里面忠于亚历山大的人还是很多的。”
“他们是真的在忠于保加利亚么?他们是在效忠奥斯曼帝国!”俄国大使怒道,“这些人已经忘记了几年钱保加利亚流的血。或者说他们已经被那次流血给吓怕了!他们想学习罗马尼亚人!”
这话倒是起了作用,副参谋长的眼中明显有了情绪。第十次俄土战争中,俄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三国都出兵攻打奥斯曼帝国。俄国与保加利亚代价最大,俄国人付出了二十几万人,保加利亚民团伤亡接近十万。在普列文要塞的惨烈攻防战中,俄国与保加利亚联军始终无法获胜。最后战争的结果居然是罗马尼亚舒舒服服的获得独立。
俄国大使继续说道:“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得到行政长官的任命,我只怕亚历山大要不了多久就会该信伊斯兰教,然后娶个奥斯曼的公主,从此他就是奥斯曼帝国的保加利亚亲王了!然后等着东正教从保加利亚被彻底消灭么?就如奥斯曼人在君士坦丁堡所做的那样?”
听了这耸人听闻的话,副参谋长有些不太敢相信。不过俄国大使最近一直在散布这样的消息,副参谋长这种松动被他拿来充分利用,“你找亚历山大求证,结果大概就是他现在会否定。不过他要接受奥斯曼的任命却是事实。既然如此,何不推出一个真正的东正教徒出来?这种事情若是再迟疑下去,等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什么都晚了!”
副参谋长的表情显得颇为挣扎,俄国大使继续鼓动道:“只要驱逐了亚历山大,我们立刻就会派遣海军到保加利亚来。我再次声明,俄国并不反对保加利亚和东鲁米利亚的合并。但是俄国不能接受一个受到奥斯曼帝国册封任命的保加利亚大公!只要搞掉亚历山大一个人就行。谁都可以来当保加利亚大公,只有亚历山大不行!”
“这TM肯定是俄国人干的!”英国外交部的会议上,几位头头的面前都放着《泰晤士报》,其中一位头头手指戳着报纸上那篇有关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消息报编辑离奇自尽的文章,大声吼道。
20世纪末期的时候,英国外交部的头头搜集消息是靠看电视,19世纪末期,英国外交部的头头搜集消息是靠看《泰晤士报》。《泰晤士报》这片新闻写的还很不错呢,即便是派去罗马尼亚这样的没什么份量的小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的水准依旧不一般。整件事情讲述的清晰明白,对于这件事牵扯的复杂国际内幕也有很深的分析。
无疑,泰晤士报将这件事认同为大国在罗马尼亚角力的一个典型案例。泰晤士报的记者可不是空口胡诌,这个时代的泰晤士报在当地的记者往往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二大使”,对于大英帝国的“第二大使”,罗马尼亚可是不敢得罪。所以记者调查出了布加勒斯特消息报编辑死前很是用英镑消费了一把。一个编辑手里怎么突然出现了这样的一笔英镑,如果说这没有大国介入,谁也不信呢。
既然这人死前用的是英镑,英国就很容易被联想在其中充当了什么角色。而英国佬很清楚,真正接受英国人指使的报纸根本不是布加勒斯特消息报。英国人的确利用了此次事件推波助澜,试图阻止中国在黑海的商业行为。不过英国佬也只是利用,却不是主使。最有嫌疑这么干的国家无疑就是俄国。
可嚷嚷也没用,现在人死了,能得知的只是那死鬼编辑生前收了英镑,用了英镑。而且这件事还让之前英国人炒热的“中国恶行”在成功吸引了眼球之后来了次大反转,罗马尼亚国内对中国人的不良观感转瞬就来了三百六十度……,哦,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从谁受益,谁有动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只怕中国人也难逃干系。
只是此事已经被炒热,即便是怒骂,英国佬却也没有放手的打算。外长用一种冒牌主厨的口吻说道:“这锅饭里面已经放了这么多材料,再等等,再抓住时机往里面放点更新材料的话,说不准就能做出非常出人意料的菜色呢。”
而在保加利亚首府索菲亚,俄国大使拿着当地报纸召开了会议。“这TM肯定是英国人干的!”
罗马尼亚在获得自家独立之后立刻露出了白眼狼的本性,他们不仅立刻转而与奥蒂曼帝国缓和关系,转而开始防备起俄罗斯。更在南比萨拉比亚(萨尔瓦多)建立起亲罗马尼亚的政党。俄罗斯有自己大俄罗斯主义的企图与诉求,罗马尼亚这么一个小国居然也搞出了“大罗马尼亚”的企图与诉求。罗马尼亚不仅不甘心当别人的小弟,还试图把罗马尼亚人居住的土地都纳入罗马尼亚的手中。对于这个新成立的国家,俄罗斯恨得牙痒痒。
“如果再不动手,保加利亚一定会重蹈覆辙。”俄国大使对手下讲述着自己的看法,“我们现在必须开始行动!”
这不是讨论,这是命令。俄国大使讲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开始安排任务。
保加利亚此时并没有完全独立,在名义上还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地区,只是地方政权已经自治而已。保加利亚陆军副参谋长很快就接待了俄国大使,俄国大使表情严厉的说道:“我们现在必须动手了!”
副参谋长听了这话之后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不过俄国大使并没有给副参谋长任何推脱的机会,他板着脸说道:“我想你很清楚,到底是谁把你推上这个位置的。而且你也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普鲁斯东是亲奥蒂曼,亲英国的。如果你无法继续干这个副参谋长,你手下的那些人还能干多久?”
这话起到了作用,副参谋长暂时沉默了。不过这沉默也是暂时的,他最后还是说道:“保加利亚军队里面忠于亚历山大的人还是很多的。”
“他们是真的在忠于保加利亚么?他们是在效忠奥斯曼帝国!”俄国大使怒道,“这些人已经忘记了几年钱保加利亚流的血。或者说他们已经被那次流血给吓怕了!他们想学习罗马尼亚人!”
这话倒是起了作用,副参谋长的眼中明显有了情绪。第十次俄土战争中,俄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三国都出兵攻打奥斯曼帝国。俄国与保加利亚代价最大,俄国人付出了二十几万人,保加利亚民团伤亡接近十万。在普列文要塞的惨烈攻防战中,俄国与保加利亚联军始终无法获胜。最后战争的结果居然是罗马尼亚舒舒服服的获得独立。
俄国大使继续说道:“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得到行政长官的任命,我只怕亚历山大要不了多久就会该信伊斯兰教,然后娶个奥斯曼的公主,从此他就是奥斯曼帝国的保加利亚亲王了!然后等着东正教从保加利亚被彻底消灭么?就如奥斯曼人在君士坦丁堡所做的那样?”
听了这耸人听闻的话,副参谋长有些不太敢相信。不过俄国大使最近一直在散布这样的消息,副参谋长这种松动被他拿来充分利用,“你找亚历山大求证,结果大概就是他现在会否定。不过他要接受奥斯曼的任命却是事实。既然如此,何不推出一个真正的东正教徒出来?这种事情若是再迟疑下去,等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什么都晚了!”
副参谋长的表情显得颇为挣扎,俄国大使继续鼓动道:“只要驱逐了亚历山大,我们立刻就会派遣海军到保加利亚来。我再次声明,俄国并不反对保加利亚和东鲁米利亚的合并。但是俄国不能接受一个受到奥斯曼帝国册封任命的保加利亚大公!只要搞掉亚历山大一个人就行。谁都可以来当保加利亚大公,只有亚历山大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