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武道皇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天真气的细微差别。
另一边,落英正死死盯着三片玉简黛眉紧蹙,似乎久久不得其妙。
其实这早在雷哲的意料之中,落英不像他自己,没有数年如一日的修行静定,自然无法像他一样轻易将全部精神意识凝聚并倾注到玉简之中。
这三片玉简之所以叫“天书”,正因不能像阅读寻常书简那般以眼睛看表面的上古篆字,事实上,也没人认识那些上古篆字是什么意思,解读这白玉天书的唯一途径,就是集中精神念力,与之建立一种纯意识上的链接。
一切信息的传递,都在这种意识层面进行,精神定力越强、越凝炼的人,解读天书时便可坚持的越久,解读的信息也更深入、更玄妙。
反之,精神力太差,根本无法与天书建立意识连接,定力太差,即使勉强与天书连接上了,也会迷失在重重幻象里迅速耗尽精神力而被迫断开连接,最终一无所得。
最奇妙的是,历代雷氏族长总结发现,每个人解读天书所得亦因人而异,好像都是各自心底最深刻的某些修行疑难的答案,却又似是而非,每每愈是刻意求问,愈是容易落入幻象,以致一无所得。
而且,若是在修行上已经先入为主,固有成见,那么解读天书所得便愈是狭隘、浅薄,反之,若在修行上懵懵懂懂,无所适从,那么解读天书时又浑浑噩噩,往往落得些摸不着头脑的模糊感悟,白白浪费时机。
这种矛盾的抉择,直让历代雷氏族长痛苦不已,几经反复才最终规定,历代传承者第一次解读天书之前不许接触基础导引术之外的任何高深行气术,白阳秘卷亦不例外。
尽管每个人第一次解读天书效果最佳,以后逐次递减,最终几至于无,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能获得些许难以言述的模糊感悟,最多稍稍提升自身境界。
雷氏史上数十位族长,却只有寥寥几人获得过只言片语,都记载在白阳秘卷的正面。
而白阳秘卷的反面,才是根据这些只言片语、历代族长解读天书的感悟及修行经验所总结完善的白阳真劲的修行法门。
雷哲惊讶的发现,自己所解读出来的“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一句,在这些只言片语中已算是最完整、最深奥的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白阳秘卷很粗浅,恰恰相反,秘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终竟也论及由后天入先天之路的轮廓。
原来,历代雷氏族长不乏智慧高绝者,他们在后天真气的路上走到尽头或是发现后天真气的局限后,推演尝试过诸多突破桎楛的方法。
其中有一些方法根本行不通,甚至可算是取死之道,另一些却颇具可行性,当后天真气积累到极限后量变产生质变,逐渐打通任督二脉的温和方法,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曾经有过成功个例。
只可惜,这个例似乎颇具侥幸和偶然,而且避居蛮荒的狭隘视野,严重限制了这位先天高手的发展和发挥,最终他也没能创出完善的先天阶段功法。
这让雷哲失望不已,没有现成的先天功法做参考,他与“大哲”也无法演化出契合自身的先天气功,唯有暂且根据白阳秘卷的后天气功一点一滴的小心尝试了。
他直觉感到,若是就此第二次解读白玉天书,恐怕会一无所得,纯属浪费机缘。
同样踌躇良久,“大哲”才在脑中沉吟道:“为今之计,首先要尽快适应真气,化为战力,其次,便是将奇经八脉中除却任督二脉之外的六脉及周身正穴中那些较为安全的部分逐一打通,既为运用内家武学打底,亦为今后的大周天功夫铺路……”
前世之时,雷哲饱受诸多无良武侠作品的荼毒,也曾以为练气功时舍却奇经八脉,直接去修十二正经是另辟蹊径的高明法子,然而今生学武又学医,方才汗颜发现,那纯属外行人的臆想,唯恐在作死的路上走得不够远。
奇经八脉之与十二正经,前者的循行错综于后者之间,且与后者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
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形象而言,十二正经犹如长江大河,奇经八脉则如湖泊水库,修真练气即如逆水行舟,舍却奇经八脉,直接去修十二正经,便似舍康庄大道而取曲径狭路,何其不智也?
犹其关键的是,十二正经主持人体气血表里上下之正常营运,实乃一身之性命安危所系,稍有差池,立时非残即死。
纵然功力深湛者也不敢在十二正经上乱折腾,更遑论初学者?
反倒是很有“备胎”属性的奇经八脉,转圜余地颇大,即使一时出错,也有及时弥补的机会。
修奇经八脉,还是修十二正经,孰优孰劣,可想而知。
……
夜尽天明,钩月淡去。
雷哲再次来到灵堂,静静跪伏下来,恢复那副人畜无害的模样,等待着剩余族人的吊唁,但他心知肚明,灵堂之外的山上山下定然已是暗流汹涌。
而他唯一且明智的选择,便是继续蛰伏,以静制动。
后天真气的细微差别。
另一边,落英正死死盯着三片玉简黛眉紧蹙,似乎久久不得其妙。
其实这早在雷哲的意料之中,落英不像他自己,没有数年如一日的修行静定,自然无法像他一样轻易将全部精神意识凝聚并倾注到玉简之中。
这三片玉简之所以叫“天书”,正因不能像阅读寻常书简那般以眼睛看表面的上古篆字,事实上,也没人认识那些上古篆字是什么意思,解读这白玉天书的唯一途径,就是集中精神念力,与之建立一种纯意识上的链接。
一切信息的传递,都在这种意识层面进行,精神定力越强、越凝炼的人,解读天书时便可坚持的越久,解读的信息也更深入、更玄妙。
反之,精神力太差,根本无法与天书建立意识连接,定力太差,即使勉强与天书连接上了,也会迷失在重重幻象里迅速耗尽精神力而被迫断开连接,最终一无所得。
最奇妙的是,历代雷氏族长总结发现,每个人解读天书所得亦因人而异,好像都是各自心底最深刻的某些修行疑难的答案,却又似是而非,每每愈是刻意求问,愈是容易落入幻象,以致一无所得。
而且,若是在修行上已经先入为主,固有成见,那么解读天书所得便愈是狭隘、浅薄,反之,若在修行上懵懵懂懂,无所适从,那么解读天书时又浑浑噩噩,往往落得些摸不着头脑的模糊感悟,白白浪费时机。
这种矛盾的抉择,直让历代雷氏族长痛苦不已,几经反复才最终规定,历代传承者第一次解读天书之前不许接触基础导引术之外的任何高深行气术,白阳秘卷亦不例外。
尽管每个人第一次解读天书效果最佳,以后逐次递减,最终几至于无,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能获得些许难以言述的模糊感悟,最多稍稍提升自身境界。
雷氏史上数十位族长,却只有寥寥几人获得过只言片语,都记载在白阳秘卷的正面。
而白阳秘卷的反面,才是根据这些只言片语、历代族长解读天书的感悟及修行经验所总结完善的白阳真劲的修行法门。
雷哲惊讶的发现,自己所解读出来的“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一句,在这些只言片语中已算是最完整、最深奥的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白阳秘卷很粗浅,恰恰相反,秘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终竟也论及由后天入先天之路的轮廓。
原来,历代雷氏族长不乏智慧高绝者,他们在后天真气的路上走到尽头或是发现后天真气的局限后,推演尝试过诸多突破桎楛的方法。
其中有一些方法根本行不通,甚至可算是取死之道,另一些却颇具可行性,当后天真气积累到极限后量变产生质变,逐渐打通任督二脉的温和方法,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曾经有过成功个例。
只可惜,这个例似乎颇具侥幸和偶然,而且避居蛮荒的狭隘视野,严重限制了这位先天高手的发展和发挥,最终他也没能创出完善的先天阶段功法。
这让雷哲失望不已,没有现成的先天功法做参考,他与“大哲”也无法演化出契合自身的先天气功,唯有暂且根据白阳秘卷的后天气功一点一滴的小心尝试了。
他直觉感到,若是就此第二次解读白玉天书,恐怕会一无所得,纯属浪费机缘。
同样踌躇良久,“大哲”才在脑中沉吟道:“为今之计,首先要尽快适应真气,化为战力,其次,便是将奇经八脉中除却任督二脉之外的六脉及周身正穴中那些较为安全的部分逐一打通,既为运用内家武学打底,亦为今后的大周天功夫铺路……”
前世之时,雷哲饱受诸多无良武侠作品的荼毒,也曾以为练气功时舍却奇经八脉,直接去修十二正经是另辟蹊径的高明法子,然而今生学武又学医,方才汗颜发现,那纯属外行人的臆想,唯恐在作死的路上走得不够远。
奇经八脉之与十二正经,前者的循行错综于后者之间,且与后者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
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形象而言,十二正经犹如长江大河,奇经八脉则如湖泊水库,修真练气即如逆水行舟,舍却奇经八脉,直接去修十二正经,便似舍康庄大道而取曲径狭路,何其不智也?
犹其关键的是,十二正经主持人体气血表里上下之正常营运,实乃一身之性命安危所系,稍有差池,立时非残即死。
纵然功力深湛者也不敢在十二正经上乱折腾,更遑论初学者?
反倒是很有“备胎”属性的奇经八脉,转圜余地颇大,即使一时出错,也有及时弥补的机会。
修奇经八脉,还是修十二正经,孰优孰劣,可想而知。
……
夜尽天明,钩月淡去。
雷哲再次来到灵堂,静静跪伏下来,恢复那副人畜无害的模样,等待着剩余族人的吊唁,但他心知肚明,灵堂之外的山上山下定然已是暗流汹涌。
而他唯一且明智的选择,便是继续蛰伏,以静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