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前,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不少于260万,高中生不少于150万。即到高中毕业,一个孩子的正常阅读量应该在500-600万字间——我感觉这是基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的一个非常保守的标准——即便是这样,它也远远高于当下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阅读量。
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粗略估计平均阅读量应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
为什么这么低?一些文章分析说,这是由于高考造成功课压力太大,“阅读动力不足”。高考现在成了替罪羊,什么板子都往这里打。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孩子的兴趣问题。高考为什么没让那些沉湎于游戏的孩子感觉功课压力大,从而对玩游戏“动力不足”?
中学生不爱阅读,这是做小学生时候形成的问题,小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学前和上学后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用心调动他阅读的兴趣。
假如家长们能及早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阅读像吃饭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地存在着的一部分,到高中毕业读几百万字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哪里有“压力”,他从中体会的就是吃饭或玩游戏般的简单和享受,你不想让他读他都不情愿。
圆圆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读长篇小说,此后一直未间断阅读。在离高考只有三、四个月时间的寒假中,她仍然在繁忙的学习间隙中读了大约40万字的文学作品,这对她来说不是增加了负担,而是一种放松和补充。
粗略地算一下圆圆的阅读量,到高中毕业,应该有1500-2000万字。这对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并不算多,许多喜爱阅读的孩子的阅读量甚至能几倍于这个量。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建立语感。圆圆的作文本上为什么从来不出现病句,因为她已千万次地见识过流畅的句子,建立起了良好的语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语感好,词汇丰富,写出的句子自然没有毛病。
大量阅读赋予孩子的,不仅是正确的表述能力,还有创作才华。圆圆的作文经常闪现出令人惊叹的才气,我甚至会产生自叹弗如的感觉。她高一时偷偷写的小说有一次被我无意中看到,文笔的流畅和老到很让我吃惊。因为我一直以来看的都是她写在作文本上的东西,那毕竟只能叫习作,不能叫创作。我当时觉得,她如果将来想吃文字这碗饭,也是有可能的。并非圆圆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别的孩子达到她这个阅读量,也会有良好的文笔。
我国语文教育长期以来总是做得很别扭。
教学从不敢跳出语文书的框框,教师和学生都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课文和句子进行“肢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类老掉牙的教学方法尽管一再遭遇声讨,到现在仍然是中小学教学方法的主流。每本薄薄的语文书都要无端地占用孩子们整整一学期的时间,这实在是巨大的浪费。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阅读,把本该最有趣的一门课做成最枯燥无味的课,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孩子们说,他讨厌上语文课,更讨厌写作文。
我们的先辈,汉唐宋明清那些文人墨客,他们灿若星河的名字和作品形成了人类史上怎样的辉煌文化,可他们哪个人是通过花了多年的时间去分析别人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学语法、改病句后学会写作的?传统被抛弃后,我们到底供奉起怎样的一个东西,并要它来统治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语文学习?!
几十年的事实其实已经证明,漠视课外阅读,想引导语感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法写出结构正确的句子,通过分析别人的词采写出漂亮的句子,这是在绕远路,在隔靴搔痒。可以肯定的是,在缺少课外阅读的前提下,语文书教不出学生的语文水平,作文课也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
一条数学定理一旦被理解,就成为你自己的知识,可以马上应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写作是一种开放性的、千变万化的活动,外部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任何写作“技巧”在理解上都没有难度,都是容易的,但吸收是难的,应用更难。尽管现在中小学作文课被讲得花样百出,许多教师在讲课上确实是花了心思的,就课堂本身来说也没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有些课讲得很精彩,老师在修改学生作文上也不少下功夫。但如果没有学生大量的阅读作铺垫,这些活动就是把稻种洒进了沙漠,没什么意义。
对于写作技能还比较幼稚的人,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写作一定要首先回到阅读中。好的作品中本身就包含着高超的写作技巧,阅读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过程。书读得多了,写作技能自然会形成——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
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人失去判断力。很多家长一直不重视孩子的阅读,却又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文——市场需求就这样形成了。
现在报纸杂志上不时看到能让孩子作文速成的广告宣传,什么“四维网格学习法”、“爆炸作文法”、“一周全拿下法”等。我见识过几个所谓的让孩子当场学会写作文的“能人”,他们采用一些现场调动技巧,引导学生搭起一些思路框架,以常规教学中惯用的强制性的手段推动学生填词造句,看起来效果真是不错,学生真的现场写出了一篇作文。可接下来呢,没有老师在旁边给搭架子,没有老师的强行引导,学生自己就不知所措了,既没词又没句,培训班结束后学生的水平还在原地踏步。
写作和做人一样,是个长期修炼的过程。采用一些蝇营狗苟的技巧,利用几天的功夫,绝不可能教会孩子们写作文。
前几天还有个“三天学会写作文”的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我不知他们是从哪里得知我的情况的。他们知道我女儿圆圆语文高考成绩好,而我本人做过多年语文教师又会写作,就希望我去现身说法。我说对不起,我女儿三天学不会写作,她是用十几年来学习的。我教了十多年书,也没练出三天教会孩子们写作文的能耐来。
在这里我还特别想说的是,写作从来不仅仅是文字的事情,它更是思想认识上的事情。文字所到之处就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阅读的意义不仅在... -->>
当前,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不少于260万,高中生不少于150万。即到高中毕业,一个孩子的正常阅读量应该在500-600万字间——我感觉这是基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的一个非常保守的标准——即便是这样,它也远远高于当下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阅读量。
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粗略估计平均阅读量应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
为什么这么低?一些文章分析说,这是由于高考造成功课压力太大,“阅读动力不足”。高考现在成了替罪羊,什么板子都往这里打。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孩子的兴趣问题。高考为什么没让那些沉湎于游戏的孩子感觉功课压力大,从而对玩游戏“动力不足”?
中学生不爱阅读,这是做小学生时候形成的问题,小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学前和上学后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用心调动他阅读的兴趣。
假如家长们能及早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阅读像吃饭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地存在着的一部分,到高中毕业读几百万字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哪里有“压力”,他从中体会的就是吃饭或玩游戏般的简单和享受,你不想让他读他都不情愿。
圆圆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读长篇小说,此后一直未间断阅读。在离高考只有三、四个月时间的寒假中,她仍然在繁忙的学习间隙中读了大约40万字的文学作品,这对她来说不是增加了负担,而是一种放松和补充。
粗略地算一下圆圆的阅读量,到高中毕业,应该有1500-2000万字。这对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并不算多,许多喜爱阅读的孩子的阅读量甚至能几倍于这个量。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建立语感。圆圆的作文本上为什么从来不出现病句,因为她已千万次地见识过流畅的句子,建立起了良好的语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语感好,词汇丰富,写出的句子自然没有毛病。
大量阅读赋予孩子的,不仅是正确的表述能力,还有创作才华。圆圆的作文经常闪现出令人惊叹的才气,我甚至会产生自叹弗如的感觉。她高一时偷偷写的小说有一次被我无意中看到,文笔的流畅和老到很让我吃惊。因为我一直以来看的都是她写在作文本上的东西,那毕竟只能叫习作,不能叫创作。我当时觉得,她如果将来想吃文字这碗饭,也是有可能的。并非圆圆有什么特别的天赋,别的孩子达到她这个阅读量,也会有良好的文笔。
我国语文教育长期以来总是做得很别扭。
教学从不敢跳出语文书的框框,教师和学生都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课文和句子进行“肢解”。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类老掉牙的教学方法尽管一再遭遇声讨,到现在仍然是中小学教学方法的主流。每本薄薄的语文书都要无端地占用孩子们整整一学期的时间,这实在是巨大的浪费。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阅读,把本该最有趣的一门课做成最枯燥无味的课,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孩子们说,他讨厌上语文课,更讨厌写作文。
我们的先辈,汉唐宋明清那些文人墨客,他们灿若星河的名字和作品形成了人类史上怎样的辉煌文化,可他们哪个人是通过花了多年的时间去分析别人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学语法、改病句后学会写作的?传统被抛弃后,我们到底供奉起怎样的一个东西,并要它来统治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语文学习?!
几十年的事实其实已经证明,漠视课外阅读,想引导语感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法写出结构正确的句子,通过分析别人的词采写出漂亮的句子,这是在绕远路,在隔靴搔痒。可以肯定的是,在缺少课外阅读的前提下,语文书教不出学生的语文水平,作文课也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
一条数学定理一旦被理解,就成为你自己的知识,可以马上应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写作是一种开放性的、千变万化的活动,外部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任何写作“技巧”在理解上都没有难度,都是容易的,但吸收是难的,应用更难。尽管现在中小学作文课被讲得花样百出,许多教师在讲课上确实是花了心思的,就课堂本身来说也没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有些课讲得很精彩,老师在修改学生作文上也不少下功夫。但如果没有学生大量的阅读作铺垫,这些活动就是把稻种洒进了沙漠,没什么意义。
对于写作技能还比较幼稚的人,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写作一定要首先回到阅读中。好的作品中本身就包含着高超的写作技巧,阅读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过程。书读得多了,写作技能自然会形成——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
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人失去判断力。很多家长一直不重视孩子的阅读,却又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文——市场需求就这样形成了。
现在报纸杂志上不时看到能让孩子作文速成的广告宣传,什么“四维网格学习法”、“爆炸作文法”、“一周全拿下法”等。我见识过几个所谓的让孩子当场学会写作文的“能人”,他们采用一些现场调动技巧,引导学生搭起一些思路框架,以常规教学中惯用的强制性的手段推动学生填词造句,看起来效果真是不错,学生真的现场写出了一篇作文。可接下来呢,没有老师在旁边给搭架子,没有老师的强行引导,学生自己就不知所措了,既没词又没句,培训班结束后学生的水平还在原地踏步。
写作和做人一样,是个长期修炼的过程。采用一些蝇营狗苟的技巧,利用几天的功夫,绝不可能教会孩子们写作文。
前几天还有个“三天学会写作文”的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我不知他们是从哪里得知我的情况的。他们知道我女儿圆圆语文高考成绩好,而我本人做过多年语文教师又会写作,就希望我去现身说法。我说对不起,我女儿三天学不会写作,她是用十几年来学习的。我教了十多年书,也没练出三天教会孩子们写作文的能耐来。
在这里我还特别想说的是,写作从来不仅仅是文字的事情,它更是思想认识上的事情。文字所到之处就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阅读的意义不仅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