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不可用金钱奖励孩子 (1/2)
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九章 不可用金钱奖励孩子
家长用钱来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会使孩子产生金钱是万能的,而且会产生对金钱的盲目崇拜,是弊大于利的。所以经常用金钱奖励孩子,其实最终只能危害子女。理性的家长用金钱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基本条件,而不是让孩子在挥霍金钱中消磨意志,自毁前程。
有些父母只强调物质奖励:今天孩子画了一张画,奖励一只玩具狗;明天孩子背了几个英语单词,奖励一套漂亮衣服;后天孩子在幼儿园得了一朵小红花,奖励一包薯片……孩子的玩具多多,衣服多多,零食多多。
反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教育习惯:
孩子不听话时,反复劝说无效,就用孩子喜爱的食物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让孩子去买东西的剩余钱随便给孩子支配。
物质奖励对孩子来说只是一种刺激,而精神奖励则是促进孩子努力进取的终极动力。
有位老人看上了乡村幽静淡然的环境,特意从喧嚣的城市搬到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住进新房的第二天,老人就发现:这里有一个很不利于休养的因素——在他的住处附近有一群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静心休息,老人试图用长辈的身份要求他们禁止吵闹,但是无论是跟他们讲道理,还是严肃地责骂他们,打闹声都屡禁不止。
后来老人想到一个好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他将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
孩子们很是开心,叫的声音大就能拿到奖励,这让他们一个个兴奋不已。很快,吵闹声响了起来,比以前的任何时候都要大。老人耐心地等着,等到所有的孩子都喊得筋疲力尽了,他拿出家里存着的好吃的糖果,给了那个叫的声音最大的孩子。
一连几天,孩子们已经习惯于通过叫喊声获取奖励,这时候,老人宣布不再给叫声大的孩子任何奖励,无论孩子们怎么吵闹,他都坚决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觉得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
故事中的孩子,因为把他们的喊叫吵闹跟金钱奖励联系在一起,他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吵闹是他们获得奖励的原因,因此,当老人拒绝再给他们奖励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就觉得应该放弃吵闹。
物质奖励无形中让孩子养成娇奢习气,不爱惜物品,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甚至养成“高消费”的习惯和攀比心理,这些都将成为培养孩子朴素、关心他人等优秀品质的巨大障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物质奖励,更离不开精神奖励,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身心的和谐发展。
可以说,目前进行的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但在这事关百年大计的工作中,只有学校和社会的... -->>
第二十九章 不可用金钱奖励孩子
家长用钱来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会使孩子产生金钱是万能的,而且会产生对金钱的盲目崇拜,是弊大于利的。所以经常用金钱奖励孩子,其实最终只能危害子女。理性的家长用金钱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基本条件,而不是让孩子在挥霍金钱中消磨意志,自毁前程。
有些父母只强调物质奖励:今天孩子画了一张画,奖励一只玩具狗;明天孩子背了几个英语单词,奖励一套漂亮衣服;后天孩子在幼儿园得了一朵小红花,奖励一包薯片……孩子的玩具多多,衣服多多,零食多多。
反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教育习惯:
孩子不听话时,反复劝说无效,就用孩子喜爱的食物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让孩子去买东西的剩余钱随便给孩子支配。
物质奖励对孩子来说只是一种刺激,而精神奖励则是促进孩子努力进取的终极动力。
有位老人看上了乡村幽静淡然的环境,特意从喧嚣的城市搬到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住进新房的第二天,老人就发现:这里有一个很不利于休养的因素——在他的住处附近有一群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静心休息,老人试图用长辈的身份要求他们禁止吵闹,但是无论是跟他们讲道理,还是严肃地责骂他们,打闹声都屡禁不止。
后来老人想到一个好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他将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
孩子们很是开心,叫的声音大就能拿到奖励,这让他们一个个兴奋不已。很快,吵闹声响了起来,比以前的任何时候都要大。老人耐心地等着,等到所有的孩子都喊得筋疲力尽了,他拿出家里存着的好吃的糖果,给了那个叫的声音最大的孩子。
一连几天,孩子们已经习惯于通过叫喊声获取奖励,这时候,老人宣布不再给叫声大的孩子任何奖励,无论孩子们怎么吵闹,他都坚决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觉得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
故事中的孩子,因为把他们的喊叫吵闹跟金钱奖励联系在一起,他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吵闹是他们获得奖励的原因,因此,当老人拒绝再给他们奖励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就觉得应该放弃吵闹。
物质奖励无形中让孩子养成娇奢习气,不爱惜物品,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甚至养成“高消费”的习惯和攀比心理,这些都将成为培养孩子朴素、关心他人等优秀品质的巨大障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物质奖励,更离不开精神奖励,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身心的和谐发展。
可以说,目前进行的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但在这事关百年大计的工作中,只有学校和社会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