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等王氏回到家里,张昭华刚好把小宝的课业教完了。王氏洗了手就坐在织机旁边,唤来张昭华一同织。
张昭华要先把搅车拉上去,搅车也就是轧棉机。这个搅车的结构就是有一对碾轴,一根直径较大的,一根较小的;使用的时候是两个人摇轴,张昭华同时还要讲棉花放在两轴之间,利用的就是这两个轴回转方向相反的这个原理,让棉籽核和棉纤维分离,轧出好棉花来。
前后轧了有一箩筐的生棉花,王氏就喊了停,和之前剩下的棉花放在竹弓上弹起来,小宝刚走过来就被呛了一溜跟斗,打了四五个喷嚏之后从鼻子里喷出一丝棉絮来。
王氏如今需要大量的棉花试验一种新布,这种布叫“斜纹布”,是她们在永城县城的缎子店里看到的,是从开封城里传过来的,据说开封的汗巾铺、成衣铺、估衣铺和大缎铺都有卖,是苏州嘉定那里织出来的,王氏一见就惊道,少时见过那个松江的老妈子织过,也教过她——和标布有一些相似,回到家里之后王氏就潜心回忆和试验,想要把这种斜纹布织出来。
毕竟这种布价格昂贵,匀细坚洁,摸上去像绒布一样,每一匹能卖半两银子;如果能织出“水胜浪子”的式样,一匹甚至能值银一两。
如今家里虽然在银钱上宽裕了很多,但是面对织出一两银子一匹布的诱惑,还是禁不住的。尤其是王氏现在特别上心张昭华的嫁妆,根据永城县城那个缎子店的老板说,现在虽然在服制上很严格,大家都穿着白袍青履、绸布土缣罢了;但是有好料子是可以压箱底的,有妆花织金绸缎一匹,在任何绸缎铺子里都能卖得上好价钱。
开封的布料店里有各种各样的布料,罗有刀罗、河西罗、花罗;纱有银条纱、夹织纱、包头纱;绢有罗底绢、云绢、素绢;锦有紫白、五彩之分;绸有绫机绸、瑞兽绸;缎有金缕、彩妆等等,五彩斑斓,据说还和从事金箔、销金行业的工匠有关联,这些工匠专门给绸缎上织金。
这些绸缎当然是不禁止制造的,只是禁止不符合身份的人穿戴出来。平民百姓有钱也可以买,留着压箱底就是一种选择,可以给家里的姑娘做陪嫁。
在衣铺老板的忽悠下,王氏卯足了劲儿要给她的囡囡备下几匹上好的绸缎来——当然在张昭华看来这没什么必要,完全不如现银实在,但是等郑氏取出她的陪嫁里的绸缎来给她看的时候,她觉得有这么几匹布确实是很好的装点。
当然一匹织金绸缎的价格是令人咋舌的,张昭华仔细掂量过一匹缎子上面金线的重量,约摸用了不足一两黄金,这些工匠实在是太讨巧,能把金线捻地细如牛毛一般,一朵牡丹只是勾勒其边,但是愣是有金光灿灿富丽无边的感觉。
这样一匹绸缎市价二十七两,按此时金银兑换比约是一比五来看,实际上这一匹织金缎子上的金子值五两左右,剩下的缎子本身加上绣工合起来最多算上五两,衣店要净赚十七两纯利润。而像这样的缎子,还经常供不应求。
想到这里张昭华就十分郁闷了——即便是百废待兴的明初,商人的利润都是无法匹敌的。即便皇帝再注重男耕女织,这种小民经济能创造的仅是糊口罢了,依然敌不过商人阶级能创造的利益。
其实早在朱元璋称吴王前,是收官店钱的,甚至后来也有宣课司、通课司。到洪武初年,个别府县税及蔬果,饮食、畜牧诸物,都被皇帝下令禁止了,洪武十三年,又下令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勿征其税。
凡商税三十取一,过者以违令论处。这种商税,可谓是历朝以来最低。
不知道朱皇帝对... -->>
等王氏回到家里,张昭华刚好把小宝的课业教完了。王氏洗了手就坐在织机旁边,唤来张昭华一同织。
张昭华要先把搅车拉上去,搅车也就是轧棉机。这个搅车的结构就是有一对碾轴,一根直径较大的,一根较小的;使用的时候是两个人摇轴,张昭华同时还要讲棉花放在两轴之间,利用的就是这两个轴回转方向相反的这个原理,让棉籽核和棉纤维分离,轧出好棉花来。
前后轧了有一箩筐的生棉花,王氏就喊了停,和之前剩下的棉花放在竹弓上弹起来,小宝刚走过来就被呛了一溜跟斗,打了四五个喷嚏之后从鼻子里喷出一丝棉絮来。
王氏如今需要大量的棉花试验一种新布,这种布叫“斜纹布”,是她们在永城县城的缎子店里看到的,是从开封城里传过来的,据说开封的汗巾铺、成衣铺、估衣铺和大缎铺都有卖,是苏州嘉定那里织出来的,王氏一见就惊道,少时见过那个松江的老妈子织过,也教过她——和标布有一些相似,回到家里之后王氏就潜心回忆和试验,想要把这种斜纹布织出来。
毕竟这种布价格昂贵,匀细坚洁,摸上去像绒布一样,每一匹能卖半两银子;如果能织出“水胜浪子”的式样,一匹甚至能值银一两。
如今家里虽然在银钱上宽裕了很多,但是面对织出一两银子一匹布的诱惑,还是禁不住的。尤其是王氏现在特别上心张昭华的嫁妆,根据永城县城那个缎子店的老板说,现在虽然在服制上很严格,大家都穿着白袍青履、绸布土缣罢了;但是有好料子是可以压箱底的,有妆花织金绸缎一匹,在任何绸缎铺子里都能卖得上好价钱。
开封的布料店里有各种各样的布料,罗有刀罗、河西罗、花罗;纱有银条纱、夹织纱、包头纱;绢有罗底绢、云绢、素绢;锦有紫白、五彩之分;绸有绫机绸、瑞兽绸;缎有金缕、彩妆等等,五彩斑斓,据说还和从事金箔、销金行业的工匠有关联,这些工匠专门给绸缎上织金。
这些绸缎当然是不禁止制造的,只是禁止不符合身份的人穿戴出来。平民百姓有钱也可以买,留着压箱底就是一种选择,可以给家里的姑娘做陪嫁。
在衣铺老板的忽悠下,王氏卯足了劲儿要给她的囡囡备下几匹上好的绸缎来——当然在张昭华看来这没什么必要,完全不如现银实在,但是等郑氏取出她的陪嫁里的绸缎来给她看的时候,她觉得有这么几匹布确实是很好的装点。
当然一匹织金绸缎的价格是令人咋舌的,张昭华仔细掂量过一匹缎子上面金线的重量,约摸用了不足一两黄金,这些工匠实在是太讨巧,能把金线捻地细如牛毛一般,一朵牡丹只是勾勒其边,但是愣是有金光灿灿富丽无边的感觉。
这样一匹绸缎市价二十七两,按此时金银兑换比约是一比五来看,实际上这一匹织金缎子上的金子值五两左右,剩下的缎子本身加上绣工合起来最多算上五两,衣店要净赚十七两纯利润。而像这样的缎子,还经常供不应求。
想到这里张昭华就十分郁闷了——即便是百废待兴的明初,商人的利润都是无法匹敌的。即便皇帝再注重男耕女织,这种小民经济能创造的仅是糊口罢了,依然敌不过商人阶级能创造的利益。
其实早在朱元璋称吴王前,是收官店钱的,甚至后来也有宣课司、通课司。到洪武初年,个别府县税及蔬果,饮食、畜牧诸物,都被皇帝下令禁止了,洪武十三年,又下令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勿征其税。
凡商税三十取一,过者以违令论处。这种商税,可谓是历朝以来最低。
不知道朱皇帝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