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名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枣哥同意走了,却不是一切迎刃而解的开端,反而是麻烦的开始。
因为全国那么大,二十一个洲(省),一百七十三个郡国(市),数不清的县(乡),枣哥偏偏选了两个历史上最容易发生战事的郡,哭着喊着要去那里当太守(基本等于市长)。
去哪里当官,对于卫家来说,其实都不是难点,只要枣哥想去,他们就能操作;但问题是,他们不太想让卫璪去卫璪选的那两个地方。
“并州的西河郡,离五胡乱华里的汉赵政权起兵的西河国,近到了仿佛不分别你我;益州蜀郡,离成汉政权起兵的成都只需要跨条线。”拓跋六修在【幻境】中给卫玠变出了一张比较直观的西晋末年战事图,将枣哥想要去的两个郡用红圈重点标了出来,“你能替我采访一下他是怎么想的吗?我真的挺好奇他的幸运值的。”
卫玠全程黑着脸。如果他知道,他就也不会这么愁了。如果不是确信蠢蠢的枣哥没有那么强的演技,卫玠都要怀疑枣哥是不是也有什么他们全家都没发现的金手指,所以才一心想去这两个郡去实现英雄梦了。
“你祖父没有替他规划一下?”
“这是祖父的考验,想看看枣哥选择就职地点的眼光。如果枣哥选的还不差,并且他本人真的很想去领略一下那个地方的风光,那就满足了他,作为把他外调的补偿。”
卫玠以前看过很多小说,里面主角外放,总有一个理论,越穷的县越容易出成绩。
但……其实这是很,呃,怎么说好呢,很脑洞大开但毫无卵用的想法。
西晋延续的是汉朝的官吏考核制度,是“上计”“监察”“选举考课二合一”,这三者合一的“仕进制度”。
全部说就太复杂了,只拿其中的“上计”制度来举例好了。
“上计”其实就是各地的税收情况。始自春秋战国,操作方式大致是这样的:
各地县令将该县的户口、钱谷出入等编为计簿,呈送到郡国;
郡守(太守)进行汇编后,将赋税收入的预算一式两份,其中木券副本送入中央审核;
审核通过,木券一分为二,皇帝持有右券,臣下持有左券;
到了年底,等真正收到的税银送入中央,两者一对,官吏一年成绩的优劣也就出来了。
再加上正身、勤民、扶孤、修人等民意口碑,三年任期小满,六年为秩满,由总和来决定官职的升降。
简单明了。
看上去再公正公平不过。
但实则隐患满满,好比年初送上的预收,这其实并不是郡守真正能决定的数字,而是由上面根据一年国家的支出而给各地摊派下来的数字。能完成自然好,完不成也要努力完成。虽然朝廷会根据不同地方的情况,适度斟酌一下要求的数字,可一旦扯上“适度”这种根据人的主观臆断来决定的东西,就准没有好事。
这么说吧。
一个富裕的郡,能承受的税收极限(算上各种压迫盘剥啊什么的)是100,朝廷一开始要50,后来要打仗了,增加到75,无论如何,郡守都能满足,甚至对百姓心狠一点,就能超额完成。
而一个穷的郡,能承受的极限只有50,朝廷一开始要40,后来要打仗了,增加到55。
说起来好像还是朝廷对穷郡的照顾,你看,富郡那边我们增加了25,你们这边我们只增加15。可那25对于富郡来说不过是洒洒水的小事情,这15却能逼得穷郡的太守上吊自杀,真的是拿不出一点余粮。
穿越者金手指开的再大,也不可能今年改良土壤,明年就能收入翻番吧?怎么着也要个过程,那在不翻番的这些年里,待在穷县的穿越者的业绩怎么办?等穿越者好不容易搞好了,穿越者的任期却满了,平调到另外一个郡从头开始,而他之前种树结的果子,却正好被他的继任者摘走了。
事实上,这种不考虑发展眼光、只看当下的官员业绩考核问题,在现代也... -->>
枣哥同意走了,却不是一切迎刃而解的开端,反而是麻烦的开始。
因为全国那么大,二十一个洲(省),一百七十三个郡国(市),数不清的县(乡),枣哥偏偏选了两个历史上最容易发生战事的郡,哭着喊着要去那里当太守(基本等于市长)。
去哪里当官,对于卫家来说,其实都不是难点,只要枣哥想去,他们就能操作;但问题是,他们不太想让卫璪去卫璪选的那两个地方。
“并州的西河郡,离五胡乱华里的汉赵政权起兵的西河国,近到了仿佛不分别你我;益州蜀郡,离成汉政权起兵的成都只需要跨条线。”拓跋六修在【幻境】中给卫玠变出了一张比较直观的西晋末年战事图,将枣哥想要去的两个郡用红圈重点标了出来,“你能替我采访一下他是怎么想的吗?我真的挺好奇他的幸运值的。”
卫玠全程黑着脸。如果他知道,他就也不会这么愁了。如果不是确信蠢蠢的枣哥没有那么强的演技,卫玠都要怀疑枣哥是不是也有什么他们全家都没发现的金手指,所以才一心想去这两个郡去实现英雄梦了。
“你祖父没有替他规划一下?”
“这是祖父的考验,想看看枣哥选择就职地点的眼光。如果枣哥选的还不差,并且他本人真的很想去领略一下那个地方的风光,那就满足了他,作为把他外调的补偿。”
卫玠以前看过很多小说,里面主角外放,总有一个理论,越穷的县越容易出成绩。
但……其实这是很,呃,怎么说好呢,很脑洞大开但毫无卵用的想法。
西晋延续的是汉朝的官吏考核制度,是“上计”“监察”“选举考课二合一”,这三者合一的“仕进制度”。
全部说就太复杂了,只拿其中的“上计”制度来举例好了。
“上计”其实就是各地的税收情况。始自春秋战国,操作方式大致是这样的:
各地县令将该县的户口、钱谷出入等编为计簿,呈送到郡国;
郡守(太守)进行汇编后,将赋税收入的预算一式两份,其中木券副本送入中央审核;
审核通过,木券一分为二,皇帝持有右券,臣下持有左券;
到了年底,等真正收到的税银送入中央,两者一对,官吏一年成绩的优劣也就出来了。
再加上正身、勤民、扶孤、修人等民意口碑,三年任期小满,六年为秩满,由总和来决定官职的升降。
简单明了。
看上去再公正公平不过。
但实则隐患满满,好比年初送上的预收,这其实并不是郡守真正能决定的数字,而是由上面根据一年国家的支出而给各地摊派下来的数字。能完成自然好,完不成也要努力完成。虽然朝廷会根据不同地方的情况,适度斟酌一下要求的数字,可一旦扯上“适度”这种根据人的主观臆断来决定的东西,就准没有好事。
这么说吧。
一个富裕的郡,能承受的税收极限(算上各种压迫盘剥啊什么的)是100,朝廷一开始要50,后来要打仗了,增加到75,无论如何,郡守都能满足,甚至对百姓心狠一点,就能超额完成。
而一个穷的郡,能承受的极限只有50,朝廷一开始要40,后来要打仗了,增加到55。
说起来好像还是朝廷对穷郡的照顾,你看,富郡那边我们增加了25,你们这边我们只增加15。可那25对于富郡来说不过是洒洒水的小事情,这15却能逼得穷郡的太守上吊自杀,真的是拿不出一点余粮。
穿越者金手指开的再大,也不可能今年改良土壤,明年就能收入翻番吧?怎么着也要个过程,那在不翻番的这些年里,待在穷县的穿越者的业绩怎么办?等穿越者好不容易搞好了,穿越者的任期却满了,平调到另外一个郡从头开始,而他之前种树结的果子,却正好被他的继任者摘走了。
事实上,这种不考虑发展眼光、只看当下的官员业绩考核问题,在现代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