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戴高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6月30日,海峡都市报有则报道说,南安一个乡村里,四个儿子住楼房,而他们的两位父母,却住“牛棚”
现年85岁的李老汉和82岁的陈老太,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先,他们和小儿子住在一起,暂住他们一间房子,自己做饭。后来,小儿媳妇认为两位老人有四个儿子,不应该只住他们家,于是,近段时间两位老人从他们家的楼房里搬出。
无奈两位老人,只得去找村干部诉苦。后来,经村干部调解,四个儿子将一间破烂的土屋简单涂刷一下,让两位老人住进去。于是“四个儿子住楼房,两位老人住牛棚”的笑话,便在村里传开。甚至,有好事者还故意在两位老人的破土房壁上,刷上“牛棚”二字。后来,是老人的儿子们用涂料给涂掉的。
记者采访时说,两位老人原先和小儿子住在一起有一些年头,后来小儿子小儿媳妇有意见,说两位老人不只一个儿子,理应到各家轮流去住。于是,小儿子向几个哥哥提出要求,希望兄弟们各腾出一个房间,轮流让两位老人去住。
一个看似简单的想法,却并不那么简单。大儿子说他之前是过继给别人家的,他可以不管这事。二儿子三儿子说老大不说话,他们夹在中间,也不好说话。并且,大家都说,小儿子现在翻建的楼房,地皮是原来两位老人的旧居地,理应住他们家。
村干部没办法,只好来个折中,让他们为两位老人找个安身之处,就这样“四个儿子住楼房,两位老人住牛棚”的闹剧,就这样开演了。
闽南流传一句老话:“多子饿死爸,多媳妇饿死婆婆”!看来,古人传下的金口玉言,多半不是信口雌黄,而是至理名家的古训。但是,奇怪的是,中国人一直以来却秉承着另一句古训:“多子多福”!然多子有没有多福呢?这句话在当今社会倍受挑战。
许多朋友问我:“高山先生,你们那是不是一定要生个男孩才罢休呢?特别是闽南的传统观念‘无子无后’特别严重?”对此,我往往笑而不答,其实,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一样!于是,又有朋友说,不说话表示默认。是的,算是默认了吧。在今天,当这两位老人被送进“牛棚”那么多儿子又有什么用呢?养儿防老的价值又何在呢?
记者问起两位老人是否有抱怨时,老人叹气说:“抱怨什么?人老就没用了!四个儿子,你去抱怨谁?”据说,老大已经是当爷爷的人了。据村民反映,他那做孙子的,还懂得劝家里人说:“我们不能让太爷太奶住那种地方,村里人会看我们笑话的!”看来,做儿子的还没有做太孙的觉悟高呢!
据说记者采访时,小儿媳妇哭诉道:“两位老人又不只他一个儿子,为什么一定要住他家?”她还说,他们不让住的原因,是老人的卫生习惯不好!而其中一个儿子说:他们怕老人住他家,自己的儿子找不到媳妇,哪天儿子找到媳妇了,他可以让老人去住!
总之,不想让老人住在家里的理由多多。倘若四个儿子中,有一个让出一间房子给两位老人住,这些理由都无需再说,这个闹剧也将不会上演!
我们将会变老,这是谁也逃不脱的事实!在城市我不敢说,但在中国农村,特别是沿海开发地区,哪家哪户不是两层三层楼房?谁家的房子能住得完?别说给两位老人一间房子借住,四个兄弟两个儿女,每月给个五十、一百元,老人的日子也会十分好过!
可事实呢?记者披露说,原来约定两位老人搬到“牛棚”之后,兄弟们给老人每月一百元的伙食费,可时至今日,已经快一个月了,竟然没人兑现!
文写至此,我们不禁要说:哪天他们老了,千万别让儿子也赶往牛棚,那时记者是不会再帮他们写文章申诉的!去找别人吧,找那些不了解他们糗事的人。佛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后记:7月2日,又有报道说:此事曝光之后,四个儿子最后签下一份协议,同意每人腾出一个房间,让父母轮流来住,并且,每人每月拿出一百元给二老当零化钱用。至此,此事算是划下一个句号,至于将来如何,那就不知道了!
6月30日,海峡都市报有则报道说,南安一个乡村里,四个儿子住楼房,而他们的两位父母,却住“牛棚”
现年85岁的李老汉和82岁的陈老太,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先,他们和小儿子住在一起,暂住他们一间房子,自己做饭。后来,小儿媳妇认为两位老人有四个儿子,不应该只住他们家,于是,近段时间两位老人从他们家的楼房里搬出。
无奈两位老人,只得去找村干部诉苦。后来,经村干部调解,四个儿子将一间破烂的土屋简单涂刷一下,让两位老人住进去。于是“四个儿子住楼房,两位老人住牛棚”的笑话,便在村里传开。甚至,有好事者还故意在两位老人的破土房壁上,刷上“牛棚”二字。后来,是老人的儿子们用涂料给涂掉的。
记者采访时说,两位老人原先和小儿子住在一起有一些年头,后来小儿子小儿媳妇有意见,说两位老人不只一个儿子,理应到各家轮流去住。于是,小儿子向几个哥哥提出要求,希望兄弟们各腾出一个房间,轮流让两位老人去住。
一个看似简单的想法,却并不那么简单。大儿子说他之前是过继给别人家的,他可以不管这事。二儿子三儿子说老大不说话,他们夹在中间,也不好说话。并且,大家都说,小儿子现在翻建的楼房,地皮是原来两位老人的旧居地,理应住他们家。
村干部没办法,只好来个折中,让他们为两位老人找个安身之处,就这样“四个儿子住楼房,两位老人住牛棚”的闹剧,就这样开演了。
闽南流传一句老话:“多子饿死爸,多媳妇饿死婆婆”!看来,古人传下的金口玉言,多半不是信口雌黄,而是至理名家的古训。但是,奇怪的是,中国人一直以来却秉承着另一句古训:“多子多福”!然多子有没有多福呢?这句话在当今社会倍受挑战。
许多朋友问我:“高山先生,你们那是不是一定要生个男孩才罢休呢?特别是闽南的传统观念‘无子无后’特别严重?”对此,我往往笑而不答,其实,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一样!于是,又有朋友说,不说话表示默认。是的,算是默认了吧。在今天,当这两位老人被送进“牛棚”那么多儿子又有什么用呢?养儿防老的价值又何在呢?
记者问起两位老人是否有抱怨时,老人叹气说:“抱怨什么?人老就没用了!四个儿子,你去抱怨谁?”据说,老大已经是当爷爷的人了。据村民反映,他那做孙子的,还懂得劝家里人说:“我们不能让太爷太奶住那种地方,村里人会看我们笑话的!”看来,做儿子的还没有做太孙的觉悟高呢!
据说记者采访时,小儿媳妇哭诉道:“两位老人又不只他一个儿子,为什么一定要住他家?”她还说,他们不让住的原因,是老人的卫生习惯不好!而其中一个儿子说:他们怕老人住他家,自己的儿子找不到媳妇,哪天儿子找到媳妇了,他可以让老人去住!
总之,不想让老人住在家里的理由多多。倘若四个儿子中,有一个让出一间房子给两位老人住,这些理由都无需再说,这个闹剧也将不会上演!
我们将会变老,这是谁也逃不脱的事实!在城市我不敢说,但在中国农村,特别是沿海开发地区,哪家哪户不是两层三层楼房?谁家的房子能住得完?别说给两位老人一间房子借住,四个兄弟两个儿女,每月给个五十、一百元,老人的日子也会十分好过!
可事实呢?记者披露说,原来约定两位老人搬到“牛棚”之后,兄弟们给老人每月一百元的伙食费,可时至今日,已经快一个月了,竟然没人兑现!
文写至此,我们不禁要说:哪天他们老了,千万别让儿子也赶往牛棚,那时记者是不会再帮他们写文章申诉的!去找别人吧,找那些不了解他们糗事的人。佛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后记:7月2日,又有报道说:此事曝光之后,四个儿子最后签下一份协议,同意每人腾出一个房间,让父母轮流来住,并且,每人每月拿出一百元给二老当零化钱用。至此,此事算是划下一个句号,至于将来如何,那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