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戴高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嵩口不老,因为她是中国历史名镇。同时,嵩口镇与古田镇、和平镇,被称为福建省三大古名镇。在这里,有个村叫月洲村,她养育了南宋署名爱国词人张元干,及闾山派道教神人张圣君等千古名人。
从高处往下鸟瞰,月洲村在大樟溪的环绕下,如同一个弯弯的月亮,故此人称“月洲”南宋名人张元干和张圣君,就出生于此。大约南宋年间,嵩口地区已经形成规模小镇。至元代后,嵩口置镇,开始逐渐繁荣;而到明清时期,嵩口犹为发达。因为地理位置突显,处于尤溪、仙游、德化、闽清4县结合处,故此,经济相当发达。
2008年12月23日,嵩口镇被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于是,这座千年古镇,再次进入人们热切的关注中。2012年12月22-23日,在嵩口镇获此殊荣之后的第四个冬日,福建省东南网博友采风团,再次踏上这座千年古镇,寻访飞逝的流金岁月,解读过往的历史沧桑。
很不凑巧,天公不作美,昨天还有些暖暖的阳光,今天却飘起毛毛细雨。天气显得十分阴冷,给我们这次旅行带来不便。车从福州出发,继永泰,往嵩口,继过两三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嵩口古镇。历史给我们找来这一天,不知是偶然还是巧合。这一天,是冬至之后的第一天,也是风传世界末日过去的第一天。这一天,是嵩口古镇的人们,冬至传统扫墓节过后的第一天。
一路上细雨绵绵,并没有打湿我们的兴趣,人们被这古老的小镇给感动了。在这里,我们与古老民族文化相依相约,把岁月,拉回一千个年头。
2
在嵩口,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传统的古民居。在历史的长河中斑驳着,从土墙到瓦砾;从画栋到雕梁;从石工到木刻;从石臼到老磨;从风鼓到古井这些,已离我们似乎渐远,又靠我们似乎太近。在传统与文明之间,在古老与现代之间,在这里,让我们感觉陌生而又熟悉。一千年的文化,一千年的故事,又重新回到我们眼前!
从脚下这块土地上走过的、生活在沉积层里的人们,有着先人遗留下来的脚印,也有着我们落下来的尘埃。然而,历史的连贯性却给我们留下,那一条条残墙旧瓦,古木寒窗。从这里,我们能够会见古人,回归历史;从这里,我们能够窥视未来,创造明天。
据介绍,嵩口古镇目前保留完好的古民居有100多座,整个镇区的古民居星罗棋布,让我们这一两天来回奔命,目不睱给,但最终还是落得个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结局。其中,最为署名的有:用坦厝、用金厝、宁远庄、述善堂、下车碓厝、协和厝、协庆厝、端公坂厝、万安堡、芦洋寨等等。而我们只去过用坦厝、宁远庄、端公坂厝和万安堡几处连结点走走。在这里,让我稍做一下简介:
用坦厝又称下坂厝,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52年),历时27年,父建子续,至今已有260年的历史。主人陈用坦,享年76岁,一生好善乐施,勤俭持家,深得美名。下坂厝总建筑面积5080平方米,200多个房间。土木结构建筑,以木雕为主。是长乐人祖孙三代历经24年雕刻而成的!
陈用坦还有个传世之宝,是一个正厅围屏,十二扇的馏金镂空屏风,至今用一木箱加铁焊锁在前厅旁的一个木箱里。中央电视台对此宝物曾有过专访,据行内人士估价,此屏风目前价值2000多万元。可见,除了这座古大厝,陈用坦还给子孙们留下这个天价的文物瑰宝,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宁远庄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据传为清乾隆年间月洲村名人张谦所建,此庄历时5年才修建好。整个寨堡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外圆内方,据说,寨中建有房屋120间。在青石堆砌的庄门上,豁然醒目地刻着三个楷体字“宁远庄”宁远庄卧伏于山丘之上,虎视远方。这是一座曾经威武的塞堡,至今283年历史,依旧卧于丘巅,与世人对话。
在宁远庄的大厅墙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已经贴有二百多年的喜报。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考中贡生、进士等,落款年代有清雍正、乾隆、咸丰等字样。看了这些喜报,再看一下庄内门楣上有一副对联,就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样教育后代的: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横批是:安宅在仁!
端公坂厝又称“继善堂”系林氏传人林朝培于嘉靖年间所建。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有房96间,现保存完好,还有乡人居住。端公坂厝的窗花木刻,精美灵现,至今保持依然完好,又因临近镇府,来去方便自由,值得到此一观!
我们于23日早晨去万安堡。因为计划还要去两处未开发的自然风景区,故在万安堡,也只是走马观花,匆匆拍了几张照片,便一走了之。万安堡又名“太平堡”据当地老人们传言,这堡原是张家修建的,后转卖给方家。万安堡建于清朝咸丰年间,距今158年,占地面积2200多平方米,有房子80多间,外围墙高约10米。
在万安堡里,当年十九路军抗战时路经此处,留下“倭寇不灭,军人大耻;抗战到底,还我河山”的悲言壮语。万安堡的外墙气势宏伟,墙基由大樟溪的鹅卵石堆砌而成,上面长满历史的青苔;外墙上部由三合土打圶而成,在岁月的冲刷下,长满深深的皱纹。整座古堡外观保持完好,内部却因现有的居民重新围房造屋,格局有所改变。
... -->>
1
嵩口不老,因为她是中国历史名镇。同时,嵩口镇与古田镇、和平镇,被称为福建省三大古名镇。在这里,有个村叫月洲村,她养育了南宋署名爱国词人张元干,及闾山派道教神人张圣君等千古名人。
从高处往下鸟瞰,月洲村在大樟溪的环绕下,如同一个弯弯的月亮,故此人称“月洲”南宋名人张元干和张圣君,就出生于此。大约南宋年间,嵩口地区已经形成规模小镇。至元代后,嵩口置镇,开始逐渐繁荣;而到明清时期,嵩口犹为发达。因为地理位置突显,处于尤溪、仙游、德化、闽清4县结合处,故此,经济相当发达。
2008年12月23日,嵩口镇被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于是,这座千年古镇,再次进入人们热切的关注中。2012年12月22-23日,在嵩口镇获此殊荣之后的第四个冬日,福建省东南网博友采风团,再次踏上这座千年古镇,寻访飞逝的流金岁月,解读过往的历史沧桑。
很不凑巧,天公不作美,昨天还有些暖暖的阳光,今天却飘起毛毛细雨。天气显得十分阴冷,给我们这次旅行带来不便。车从福州出发,继永泰,往嵩口,继过两三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嵩口古镇。历史给我们找来这一天,不知是偶然还是巧合。这一天,是冬至之后的第一天,也是风传世界末日过去的第一天。这一天,是嵩口古镇的人们,冬至传统扫墓节过后的第一天。
一路上细雨绵绵,并没有打湿我们的兴趣,人们被这古老的小镇给感动了。在这里,我们与古老民族文化相依相约,把岁月,拉回一千个年头。
2
在嵩口,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传统的古民居。在历史的长河中斑驳着,从土墙到瓦砾;从画栋到雕梁;从石工到木刻;从石臼到老磨;从风鼓到古井这些,已离我们似乎渐远,又靠我们似乎太近。在传统与文明之间,在古老与现代之间,在这里,让我们感觉陌生而又熟悉。一千年的文化,一千年的故事,又重新回到我们眼前!
从脚下这块土地上走过的、生活在沉积层里的人们,有着先人遗留下来的脚印,也有着我们落下来的尘埃。然而,历史的连贯性却给我们留下,那一条条残墙旧瓦,古木寒窗。从这里,我们能够会见古人,回归历史;从这里,我们能够窥视未来,创造明天。
据介绍,嵩口古镇目前保留完好的古民居有100多座,整个镇区的古民居星罗棋布,让我们这一两天来回奔命,目不睱给,但最终还是落得个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结局。其中,最为署名的有:用坦厝、用金厝、宁远庄、述善堂、下车碓厝、协和厝、协庆厝、端公坂厝、万安堡、芦洋寨等等。而我们只去过用坦厝、宁远庄、端公坂厝和万安堡几处连结点走走。在这里,让我稍做一下简介:
用坦厝又称下坂厝,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52年),历时27年,父建子续,至今已有260年的历史。主人陈用坦,享年76岁,一生好善乐施,勤俭持家,深得美名。下坂厝总建筑面积5080平方米,200多个房间。土木结构建筑,以木雕为主。是长乐人祖孙三代历经24年雕刻而成的!
陈用坦还有个传世之宝,是一个正厅围屏,十二扇的馏金镂空屏风,至今用一木箱加铁焊锁在前厅旁的一个木箱里。中央电视台对此宝物曾有过专访,据行内人士估价,此屏风目前价值2000多万元。可见,除了这座古大厝,陈用坦还给子孙们留下这个天价的文物瑰宝,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宁远庄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据传为清乾隆年间月洲村名人张谦所建,此庄历时5年才修建好。整个寨堡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外圆内方,据说,寨中建有房屋120间。在青石堆砌的庄门上,豁然醒目地刻着三个楷体字“宁远庄”宁远庄卧伏于山丘之上,虎视远方。这是一座曾经威武的塞堡,至今283年历史,依旧卧于丘巅,与世人对话。
在宁远庄的大厅墙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已经贴有二百多年的喜报。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考中贡生、进士等,落款年代有清雍正、乾隆、咸丰等字样。看了这些喜报,再看一下庄内门楣上有一副对联,就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样教育后代的: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横批是:安宅在仁!
端公坂厝又称“继善堂”系林氏传人林朝培于嘉靖年间所建。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有房96间,现保存完好,还有乡人居住。端公坂厝的窗花木刻,精美灵现,至今保持依然完好,又因临近镇府,来去方便自由,值得到此一观!
我们于23日早晨去万安堡。因为计划还要去两处未开发的自然风景区,故在万安堡,也只是走马观花,匆匆拍了几张照片,便一走了之。万安堡又名“太平堡”据当地老人们传言,这堡原是张家修建的,后转卖给方家。万安堡建于清朝咸丰年间,距今158年,占地面积2200多平方米,有房子80多间,外围墙高约10米。
在万安堡里,当年十九路军抗战时路经此处,留下“倭寇不灭,军人大耻;抗战到底,还我河山”的悲言壮语。万安堡的外墙气势宏伟,墙基由大樟溪的鹅卵石堆砌而成,上面长满历史的青苔;外墙上部由三合土打圶而成,在岁月的冲刷下,长满深深的皱纹。整座古堡外观保持完好,内部却因现有的居民重新围房造屋,格局有所改变。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