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戴高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说起蔡襄倡建洛阳桥,泉州人可谓家喻户晓,传说甚广。但蔡襄在泉州城南的乌石山上,为乡人寻得一泉,解决了乡人的日常饮用及灌溉之水,却鲜有人知。
原来,北宋庆历六年秋,蔡襄改任福建路转运使之后,曾多次来泉。期间,他得知乡人饮水和灌溉困难,便到处寻访,终于寻得一处水源。这水源在江南乌石山的半山腰之上,是一汪清泉之水,终年不断。之后,他交代当地官员好生保护,以利乡民。
后来,北宋治平年间,晋江县令王克俊寻访至此,深感于蔡公的爱民之心,在泉眼上方的一块山岩上,刻下了“蔡公泉——治平甲辰四月二十八日晋江令王克俊”的字样,以示怀念。
2。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故事究竟是传说还是真实的呢?因笔者并未亲见,故而萌生好奇之心,想着有朝一日,也去探访一下。这个春后,下了好几场大雨,空气温暖潮湿,稍微转晴时,便趁着春和景明,踏上了江南寻古之路。
最先,我在朋友那得知,泉州市鲤城区的江南街道处,有一处村庄叫蔡庄,故而我想“蔡公泉”应该在蔡庄的附近。于是,在那天中午,我驱车前往蔡庄。从高新科技园区进入,老蔡庄就在乌石山下一条人工渠后面。越过渠道,古旧的蔡庄,就在眼前了。
没有人告诉我“蔡公泉”要怎么走,在这里,不是旅游风景区,没有标识牌,只是一片片古旧的村落,几乎没有半点的新意。
所以,我问了许多乡人,最后,在一栋老石屋前,遇上了一对年老的夫妇。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身体硬朗,问及“蔡公泉”时,他也说不清楚有没有。后来,我告诉他们——传说宋代蔡襄曾在此处寻得一泉,要求地方官加以保护,以利乡民。后来,晋江县令王克俊在泉边刻了字,以示永久怀念——这石头是不是还在呢?
不管如何解释,二位老人还是没能听懂。后来,我又换了一句话,说:山上可有一块刻字的石碑或石头?
不想老人依旧没有印象,愣了许久才说:没有吧?若是山上有一块石碑,我从小到大几十年了,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不过后来他告诉我,在半山腰上,因为土块湿润,有人埋下一条水管,引山泉下山饮用。所以我想,既有泉眼,或许在泉眼的附近,能找到碑记。
在老太太的鼓动下,老爷子放下手中的活计,说带我上山去看看。跟在老爷子后面,我们穿过一条一条杂乱无章的村巷。慢慢向山道上走去。这里,房屋多半老落破旧,一路上瓦砾横陈,杂草从生。时不时传来数声狗叫,让我想起童年时光的乡村生活。
听到狗叫,老爷子从地上拾起一条木棍,关切地对我说:“你在后面跟着,前面有狗,我得把它赶走了,你才能过来。老爷子在前面走着,耳朵似乎有点背了,但口齿清楚,手脚麻利,不像八十多岁的老人家。
3。
一路上,我们一边走着,一边聊着,听他讲述许多有关于蔡庄的故事。
他说,小的时候,这山上到处都是巨大的松木林,隐约其间的还有许多古墓群。那时,有许多“挖棺人(盗墓贼)”半夜经常来此“挖棺”几乎把山上所有的古墓,都给挖光了。在他小的时候,还能看见一座气派非凡的古墓,前面竖着两根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有对石狮子。后来,这座古墓也被盗了,两根巨大的石柱也不知偷到哪里去了。
我问老爷子,这座古墓有没有名字?比如墓志铭什么的?老爷子说他也不清楚!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上了山坡,老爷子还是一路上絮絮叨叨的。他说:抗战那些年,日本鬼子的飞机经常来泉州轰炸,因为蔡庄林深树密,便于隐蔽,许多城里人都跑到这里来躲飞机,因此,蔡庄一下子热闹起来。
我又问过老爷子:那么,这些松木后来怎么都不见了呢?老爷子说:解放前生活很艰苦,都穷得没饭吃了,后来只能卖山上的树了。也不是一下子全卖了,过上一段时间卖上一、两棵,换钱吃饭。慢慢的,这片松林也就被砍伐光了,只剩下这几棵老芒果树。
是的,一路走来,我确实看见不少老芒果树,这些芒果树就像老榕树一样巨大。站在树底下,但见枝繁叶荗,遮天盖日,老树杆上长满青苔和蕨类植物。
老爷子还说,在他小的时候,这些老芒果树就已经长成这么巨大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人也老了,芒果树却还是那么的硕健,果实成熟的时候,光一棵树就可以摘下一、二十担的芒果。不过,老爷子还说,最近几年时间,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芒果树的果子越结越少,它们似乎也老了,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半路上,我还看见一棵老柿树。春天刚刚开始时,柿树上还没长出宽大的绿叶子,只是有些嫩叶。看似光秃的枝桠上,还有着许多深绿的柏树叶子,一簇簇像刺猬一样,舒展成团。我知道,这是树木互生的结果。老爷子见我有些疑惑,便解释说:山里的鸟儿吃了树籽之后,果实没消化,把屎屙在柿树枝上,后来种子发芽了,小树苗就在树上生长了。
听老爷子讲话,我顿生感慨,觉植物的生命竟是如此顽强。这一路上来,老爷子的风趣和幽默,也让我感触良多——快乐,其实就是健康的本身。
不过,结果还是令我们大失所望的,在山坡上,我们没有找到“蔡公泉”的遗迹,只发现在一座墓地的上方,有一条乡人埋入坡中的水管,用以引泉下山,供生活使用。虽然老爷子执意带我寻找,但考虑他年龄已大,不忍让他继续引路,便和他往山下而来。
这一天,带着许多遗憾如盗贼挖过的孔洞,我离开了蔡庄。
4。
通过多方查询,我了解到了,原来“蔡公泉”的旧址,不是在蔡庄的方向,而是在乌石村的方向。但是,当我来到乌石村之后,又是几经查访,还是没人能告诉我“蔡公泉”在什么地方。我似乎有点失望了,心想,或许这只是一个传说吧,可有可无。
但是,我并没因此而退缩回去,隐约之中,感觉这“蔡公泉”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一路而来,遇见上了年纪的人,我都会停下车来问上一问。后来,我又听到好几位老妇人说:在泉州,只知道蔡襄倡建洛阳桥的传说,却没有听说过蔡襄寻泉的故事。
多数乡人告诉我说,乌石村附近有一座“天公宫”在宫的上方,有一个寺庙,庙前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玉泉”二字。那么,这是不是我要寻访的“蔡公泉”呢?此时,我确实有些迷茫了,只能根据乡人的引导,往“天公宫”方向而来。
在我“山穷水尽”之时,遇上了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他告诉我说:原来,在“天公宫”的附近,有一条靠山的村巷,由村巷而入,便可以到达“蔡公泉”遗址。
根据他的引导,我从一条小巷中穿入,后面,便是乌石山的山坡了。那上面,一处处鸡舍、鸭舍紧紧相连,在一棵小芒果树下,栓系着一条“汪汪”乱叫的小狗。顺着那条羊肠小道而上,及至半山坡上,远远就能看见一块石碑,在一丛繁密的“红花刺”后面,孤独地站立着。此时我想,这是不是太容易了?只要找对了路,就什么事都简单了。
是的,再往上走几步,就能清楚地看到那一块石碑了。这是泉州市府在一九八四年六月立的一方石碑,上面写着“蔡公泉”三个楷体大字,碑文正面是:经本府于一九八三年一月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元一九八四年六月日立。
碑文的背面是:北宋泉州郡守蔡襄在此疏浚甘泉,便民提汲,乡人誉曰“蔡公泉”治平元年(公元一六四年)晋江令王克俊刻石。
越过那丛繁密的“红花刺”在之后的一块山岩上,刻有一排文字:“蔡公泉——治平甲辰四月二十八日晋江令王克俊”其时字据已让岁月的尘埃封盖住了,若不认真查看,确实看不出来。而用手一擦,依稀的红色油漆,还在字底下留着。
那刻字的山岩下面,用一排花岗岩角石砌起,护住了那块摇摇欲坠的山岩,岩石底下,有一个锅底状的土凹槽。... -->>
1。
说起蔡襄倡建洛阳桥,泉州人可谓家喻户晓,传说甚广。但蔡襄在泉州城南的乌石山上,为乡人寻得一泉,解决了乡人的日常饮用及灌溉之水,却鲜有人知。
原来,北宋庆历六年秋,蔡襄改任福建路转运使之后,曾多次来泉。期间,他得知乡人饮水和灌溉困难,便到处寻访,终于寻得一处水源。这水源在江南乌石山的半山腰之上,是一汪清泉之水,终年不断。之后,他交代当地官员好生保护,以利乡民。
后来,北宋治平年间,晋江县令王克俊寻访至此,深感于蔡公的爱民之心,在泉眼上方的一块山岩上,刻下了“蔡公泉——治平甲辰四月二十八日晋江令王克俊”的字样,以示怀念。
2。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故事究竟是传说还是真实的呢?因笔者并未亲见,故而萌生好奇之心,想着有朝一日,也去探访一下。这个春后,下了好几场大雨,空气温暖潮湿,稍微转晴时,便趁着春和景明,踏上了江南寻古之路。
最先,我在朋友那得知,泉州市鲤城区的江南街道处,有一处村庄叫蔡庄,故而我想“蔡公泉”应该在蔡庄的附近。于是,在那天中午,我驱车前往蔡庄。从高新科技园区进入,老蔡庄就在乌石山下一条人工渠后面。越过渠道,古旧的蔡庄,就在眼前了。
没有人告诉我“蔡公泉”要怎么走,在这里,不是旅游风景区,没有标识牌,只是一片片古旧的村落,几乎没有半点的新意。
所以,我问了许多乡人,最后,在一栋老石屋前,遇上了一对年老的夫妇。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身体硬朗,问及“蔡公泉”时,他也说不清楚有没有。后来,我告诉他们——传说宋代蔡襄曾在此处寻得一泉,要求地方官加以保护,以利乡民。后来,晋江县令王克俊在泉边刻了字,以示永久怀念——这石头是不是还在呢?
不管如何解释,二位老人还是没能听懂。后来,我又换了一句话,说:山上可有一块刻字的石碑或石头?
不想老人依旧没有印象,愣了许久才说:没有吧?若是山上有一块石碑,我从小到大几十年了,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不过后来他告诉我,在半山腰上,因为土块湿润,有人埋下一条水管,引山泉下山饮用。所以我想,既有泉眼,或许在泉眼的附近,能找到碑记。
在老太太的鼓动下,老爷子放下手中的活计,说带我上山去看看。跟在老爷子后面,我们穿过一条一条杂乱无章的村巷。慢慢向山道上走去。这里,房屋多半老落破旧,一路上瓦砾横陈,杂草从生。时不时传来数声狗叫,让我想起童年时光的乡村生活。
听到狗叫,老爷子从地上拾起一条木棍,关切地对我说:“你在后面跟着,前面有狗,我得把它赶走了,你才能过来。老爷子在前面走着,耳朵似乎有点背了,但口齿清楚,手脚麻利,不像八十多岁的老人家。
3。
一路上,我们一边走着,一边聊着,听他讲述许多有关于蔡庄的故事。
他说,小的时候,这山上到处都是巨大的松木林,隐约其间的还有许多古墓群。那时,有许多“挖棺人(盗墓贼)”半夜经常来此“挖棺”几乎把山上所有的古墓,都给挖光了。在他小的时候,还能看见一座气派非凡的古墓,前面竖着两根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有对石狮子。后来,这座古墓也被盗了,两根巨大的石柱也不知偷到哪里去了。
我问老爷子,这座古墓有没有名字?比如墓志铭什么的?老爷子说他也不清楚!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上了山坡,老爷子还是一路上絮絮叨叨的。他说:抗战那些年,日本鬼子的飞机经常来泉州轰炸,因为蔡庄林深树密,便于隐蔽,许多城里人都跑到这里来躲飞机,因此,蔡庄一下子热闹起来。
我又问过老爷子:那么,这些松木后来怎么都不见了呢?老爷子说:解放前生活很艰苦,都穷得没饭吃了,后来只能卖山上的树了。也不是一下子全卖了,过上一段时间卖上一、两棵,换钱吃饭。慢慢的,这片松林也就被砍伐光了,只剩下这几棵老芒果树。
是的,一路走来,我确实看见不少老芒果树,这些芒果树就像老榕树一样巨大。站在树底下,但见枝繁叶荗,遮天盖日,老树杆上长满青苔和蕨类植物。
老爷子还说,在他小的时候,这些老芒果树就已经长成这么巨大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人也老了,芒果树却还是那么的硕健,果实成熟的时候,光一棵树就可以摘下一、二十担的芒果。不过,老爷子还说,最近几年时间,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芒果树的果子越结越少,它们似乎也老了,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半路上,我还看见一棵老柿树。春天刚刚开始时,柿树上还没长出宽大的绿叶子,只是有些嫩叶。看似光秃的枝桠上,还有着许多深绿的柏树叶子,一簇簇像刺猬一样,舒展成团。我知道,这是树木互生的结果。老爷子见我有些疑惑,便解释说:山里的鸟儿吃了树籽之后,果实没消化,把屎屙在柿树枝上,后来种子发芽了,小树苗就在树上生长了。
听老爷子讲话,我顿生感慨,觉植物的生命竟是如此顽强。这一路上来,老爷子的风趣和幽默,也让我感触良多——快乐,其实就是健康的本身。
不过,结果还是令我们大失所望的,在山坡上,我们没有找到“蔡公泉”的遗迹,只发现在一座墓地的上方,有一条乡人埋入坡中的水管,用以引泉下山,供生活使用。虽然老爷子执意带我寻找,但考虑他年龄已大,不忍让他继续引路,便和他往山下而来。
这一天,带着许多遗憾如盗贼挖过的孔洞,我离开了蔡庄。
4。
通过多方查询,我了解到了,原来“蔡公泉”的旧址,不是在蔡庄的方向,而是在乌石村的方向。但是,当我来到乌石村之后,又是几经查访,还是没人能告诉我“蔡公泉”在什么地方。我似乎有点失望了,心想,或许这只是一个传说吧,可有可无。
但是,我并没因此而退缩回去,隐约之中,感觉这“蔡公泉”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一路而来,遇见上了年纪的人,我都会停下车来问上一问。后来,我又听到好几位老妇人说:在泉州,只知道蔡襄倡建洛阳桥的传说,却没有听说过蔡襄寻泉的故事。
多数乡人告诉我说,乌石村附近有一座“天公宫”在宫的上方,有一个寺庙,庙前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玉泉”二字。那么,这是不是我要寻访的“蔡公泉”呢?此时,我确实有些迷茫了,只能根据乡人的引导,往“天公宫”方向而来。
在我“山穷水尽”之时,遇上了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他告诉我说:原来,在“天公宫”的附近,有一条靠山的村巷,由村巷而入,便可以到达“蔡公泉”遗址。
根据他的引导,我从一条小巷中穿入,后面,便是乌石山的山坡了。那上面,一处处鸡舍、鸭舍紧紧相连,在一棵小芒果树下,栓系着一条“汪汪”乱叫的小狗。顺着那条羊肠小道而上,及至半山坡上,远远就能看见一块石碑,在一丛繁密的“红花刺”后面,孤独地站立着。此时我想,这是不是太容易了?只要找对了路,就什么事都简单了。
是的,再往上走几步,就能清楚地看到那一块石碑了。这是泉州市府在一九八四年六月立的一方石碑,上面写着“蔡公泉”三个楷体大字,碑文正面是:经本府于一九八三年一月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元一九八四年六月日立。
碑文的背面是:北宋泉州郡守蔡襄在此疏浚甘泉,便民提汲,乡人誉曰“蔡公泉”治平元年(公元一六四年)晋江令王克俊刻石。
越过那丛繁密的“红花刺”在之后的一块山岩上,刻有一排文字:“蔡公泉——治平甲辰四月二十八日晋江令王克俊”其时字据已让岁月的尘埃封盖住了,若不认真查看,确实看不出来。而用手一擦,依稀的红色油漆,还在字底下留着。
那刻字的山岩下面,用一排花岗岩角石砌起,护住了那块摇摇欲坠的山岩,岩石底下,有一个锅底状的土凹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