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新加坡的日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形状不一颜色不同坚硬的石头,尽管对这些石头的来历那些曾为杨林镇留下传说的老人也给过明确的说法,都是以往的河水从别的地方冲击下来的,到底有多大的水流能冲击出这么多的石块。传说固然是传说。杨林镇的人刚好借着这些石块砌地基盖房子。甚至有的人干脆把房子盖到了河道上。尽管政府一再的出面干涉人们的私搭乱建,人们也总是想尽一切的措施来对付政府的干涉。最主要的是人们再也不相信西辽河河水肆虐的传说。连年不断的干旱几乎让杨林镇的地下水都越来越少了。人们随意地把垃圾胡乱地堆放在河道上,那些不明原因死掉的家禽,家畜也都扔在了这里。总是有一股臭气熏天的气味从这里散发出来,又飘散出去。人们开始把这里视为不祥之地,只要没有发生太大的灾难,人们是不会把到处乱建,随便乱扔垃圾的习惯当成什么大事来看待。
今天,眼前看到的一排排整齐的红砖红瓦的建筑是杨林镇经过改造以后的样子,改造以前的杨林镇就像打夯机打夯一样被深深地埋在地底下了。人们再也不敢掉以轻心才在记忆里越加夯得坚实。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次惨痛的教训,杨林镇又将会发展成个什么样子。因此一切的灾难都是事出有因的,一切的灾难都是源于在这里定居的人太多了,人太多了倒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人们毫无理智的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大面积的杨林被当做做饭和取暖的柴薪被砍伐,被砍伐过的杨林变成了农田,毫无秩序的建筑、随心所欲的垃圾堆放,如果没有一场灾难带来教训,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会把杨林镇糟蹋成什么样子才算终止,因此那场灾难的发生绝不是偶然。
被哭声、叫喊声搅乱成一团的人间悲剧在人们的恐慌和束手无策中开始上演了。在人们认为这一切来得太过于突然了,实际掌管人间命运之神早已给足了人们觉悟或者悔过的机会。只是人们从来就没有把可能会发生的灾难当成一回事,或者当成了不可能发生来看待了。杨林镇的人们平安的日子过得太久了,早已把西辽河河水肆虐的传说给忘掉了。尽管杨林镇的人们把这次的灾难推到了接连几天不断的大雨上,但是仅凭杨林镇的大雨还不能给这里带来多大的灾难,至于西辽河的上游到底下了多大的雨,又有多少河流赶过来凑热闹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杨林镇就像一个小小的木桶一下子灌进了满满的一大缸水。糟烂腐朽的木桶一下子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救命啊!快跑啊!活命要紧!”这些毫无节制随意妄为的人们拼命地挣脱被死神挽住的衣袖,就连平时最顽劣的孩子这时候也吓慌了手脚,失去了童趣而哭爹叫娘。
“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平时最有主见的人眼看着河水冲进了院子,爬上了屋顶也束手无策。
狂野肆虐的河水突然出现在了杨林镇,就像把猛兽圈禁在了自家的院子里找不到出路,自己又没有一点办法来制伏,只好任凭猛兽的破坏和肆虐。淤积的河水几乎把处在略有凸坡上面杨林镇给淹没了。其实这只是人们毫无科学根据的错觉,按地理位置来说,杨林镇远远低于离得最近的福安城里的地势,很多时候不是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到低处,站在低处也能看到高处,要看自己在怎样的距离和怎样的角度。这场以前从来没有上演过的人间悲剧在杨林镇上演了,尽管每个人都不想把自己变成这场悲剧里的主角,但是真正的悲剧上演的时候完全由不得自己个人的主张。人们这才想起以前的留下的绝不是传说。河水散去幸免于难的家禽,家畜成群的死亡。这一次杨林镇的人们真的害怕了,害怕人也会像家禽、家畜一样的下场。只有相信政府了,真得感谢政府了,如果没有政府也许就再也不会有杨林镇的存在了。
政府不但清理了河道,还把所有的住户进行了统一的规划,盖起了一排排一栋栋清一色的红砖红瓦房,并把地基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加高夯实。建出了一条条的街道,栽上了槐树,安上了路灯。摆上了一个个的垃圾箱。在杨林镇的最后的一次改造后。村里最前边的一户成了苏维诚的家,尽管这是杨林镇院落最大的一户,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家安在这里,这里曾是西辽河涨水最先光顾水淹最深的地方。尽管西辽河的水道已经疏通,并修建了牢固的提坝,但是人们还是不相信这里的安全是可靠的。灾难的触角总是最先接摸到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曾经是杨林镇走集体的时候圈养牲畜的地方。尽管改造后这里准备留给杨林镇人口最多的人家,跟第二大的院落比起来还要大上一倍,但是人口最多的人家庄林宁可选择比这小上一倍的最后面的院落也不愿把家安在这里。不过他出主意说把这里的院落留给苏维诚家是最合适的。苏维诚常年的到处捡废品收废品,别人家的院里总是长着绿绿的蔬菜,唯有他家的院里总是堆满了破破烂烂的废品,人人又都不愿意跟他做邻居。
原本留给庄林家的住房,既然庄林甘心让出,别人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很多人觉得,这么宽敞的院落让给了苏维诚,实在是让他捡了个大便宜。又一想他的家庭生计,让他捡点便宜也不算什么。弱者总该是得到人们同情的。
老实巴交的苏维诚高高的个子,削瘦的脸上天生就像刻满了皱纹,蓬乱的头发就像秋天被风刮起的原野里的枯草落在了上面。从他的头发还有身上穿的衣服就知道杨林镇的井水干枯到了什么程度,他已经忘记上一次的洗涮是在什么时候。尽管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的笑意,但是人们从他的笑意里却看不到一点让他开心的地方。尽管人们从他走路没有一点力气慢悠悠的样子,甘心承认他的身体里一定掩藏着严重的疾病,但是人们又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因为生病的缘故在炕上躺过一天。
还是让“圣人”自己来说说他对这次改造后住户安排的看法吧。人们对苏维诚给予“圣人”这个说法除了对他的调侃。再有人们对于“圣人”说辞总是那样的似懂非懂,事实证明“圣人”说过话又总在不经意间得到验证。确切地说,人们有时真的从心里把他当成了“圣人”一样来看待。因为他说过的话有时候会像“圣人”一样,结果证实总是很灵验。尽管当时人们根本没拿他的话当回事,但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人们才确认不是疯人说瞎话。
这一天的苏维诚不但穿了一身像春天绿草一样新鲜的衣服,头发也剪得短短的,就连满脸的皱纹都疏散了,这家伙原来长相还是蛮不错的。人们都静静地等待着听到他的说法。
“会好的。”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从他的嘴里说出的依然还是这三个字。这倒让人们实在难以猜测他心里究竟是怎样的想法了。难道他对这样的分配感到不满吗?再看时,他已经迈着步子朝着他新家的方向走去了。
人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自信在支撑着他,总是让他认为“会好的”。当年他跟着母亲来到杨林镇的时候连一个能够让他们居住的所谓的窝棚都没有,他那时跟母亲说了一句,“会好的,”。等到他到了该娶亲年龄的时候,揭不开锅的贫穷局面一点也没得到改善,他家的窘困不能支撑再有第三个人活得下去,他又说了一句“会好的”,结果一个比他年轻二十几岁大财主家的姑娘嫁给了他。在河水泛滥人人都在为逃命抢夺财产惊慌不知所错的时候,他又说了一句,“会好的”。事实证明这一切的变化的结果正如苏维诚所说的那样“会好的”。
杨林镇的人们确信他不是在说疯话。在他最后一次搬进改造好的新家的时候,他还是在说着那句话,让人们不可理解的是他是在对眼前的处境感到不够满足,还是对以后更好的变化存在着向往就不得而知了。
苏维诚很晚的时候才娶到媳妇,福安赵姓财主家的一个姑娘,他娘给他张罗的,在这个世界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也许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把贫苦人视为最亲近的人,最需要关心、帮助和解放的人,甚至把贫穷视为一种精神财富的怪异现象,而且是越贫穷就越光荣。中国共产党给穷人带来了翻身的机会,土改给中国的穷人带来了好运。可得好好的整整那些依靠剥削得来财富的有钱人了,让他们也尝尝穷人过苦难日子的滋味。对于赵玉兰来说根本就没感受过富足给他带来的幸福,她沾了祖上的光,倒是让她跟着穷人饱尝了贫穷给她带来的艰难。不过,话又说回来,难道打倒土豪分田地,让贫苦农奴的解放不应该吗?让那些土豪财主们跟普通贫苦农奴过着一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合理吗?如果说那些被推翻的依靠残酷剥削而过着骄奢淫逸生活的人主值得同情和可怜,那么人类生存的平等又何在?
赵玉兰在经受贫穷生活的过程中,也算让她得到了一种幸福的安慰,这种幸福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比获得更多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不知有多少女人没有得到这种真正的幸福而在物质富足的家庭遭受比贫穷还要艰难的苦痛。那就是她遇到一个好男人。好男人拥有的财富不一定比别的男人多,拥有财富多的男人未必一定是好男人。
老实人总有一个让人看不起的老实的想法,苏维诚总觉得自己的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是自己的媳妇,不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让她心甘情愿的嫁给了自己,她嫁给自己完全是人生没办法的选择。为了给她带来幸福的生活,他觉得他应该永不停歇的努力拼搏下去。至于到底什么才是幸福他也不知道,幸福也许就是他所说的“会好的,”至于会好到什么程度或者最终的结局是什么连他也说不好。
***
改造后的杨林镇除了人们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其它的一切都还在延续着以往的生存模式,不过夜晚站在杨林镇的高坡上却能清楚的看到福安城里夜晚如火的灯光,还有灯光照耀下美丽的夜景,十几年的时间里福安就像从没有多大见识的小姑娘变成了风姿倬丽的美女,城市建设需要大量体格健壮的年轻人,城市优越的生存条件同样吸引着大量的年轻人,尽管乡村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跟城市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了,干净的街道,繁华富丽商场和大厦,时髦漂亮的服装,只要是跟美因素有关的几乎都集中在城市,城市越大美的因素就越突出越广泛。年轻人精力旺盛,思想活泛,怎么甘心把自己窝在寂寞冷清的乡村,纷纷涌进了城市。杨林镇是福安最近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人把谋生的途径选择在了福安。
冬天的福安总像被一团厚厚的浓雾笼罩着,不过这浓雾跟水汽没有一点关系。是城市人取暖做饭形成的浓烟,在气温较低空气流通缓慢的早晚形成了一团浓浓的烟雾。这些烟雾可把那些上了一点年纪的老人们给害惨了,只要一沾上就会引发不停地咳嗽。减少烟雾最好的办法,除非让围绕着福安周围大面积棚户区的居民不再引火做饭,冬季不再生火取暖。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已经生活得够苦了,怎还能让这些得不到生存改善的人们担上这么大的罪责。因此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是摆在福安政府眼前最头疼的大事,不要说是福安市,北方大多数的城市又何尝不是这个局面。城市越大这样的现象就越加的尤为严重。没有办法,更多的福安老人把晨练的方向都定在了杨林镇,尽管那里的杨林没有了,改造后的西辽河河堤种满了比杨林还要珍贵的桦树,更让人们不可想到的是在这里种下的梧桐树和银杏树也大面积的成活了下来,成活率一点也不比移栽过来的原产地差。好像这里的林木对于城里的烟雾有极强的化解作用,到了这里空气顿时就变得清爽了起来。
福安过来晨练的老人经常把终点选择在苏维诚家院外的槐树下,如果他们怀着好奇的心里向这个用柳树枝子围挡起来的院子张望的时候,一定不难知道从里面传出的稀里哗啦,叮叮当当的声音是苏维诚在给前一天收捡来的废品进行精心的分类。纸质品,塑料质品,铁质品,每一个大类又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类,就像商店里的理货员把所有的商品进行分类一样,等待顾客光顾的时候出售起来就一目了然方便多了。苏维诚这样做除了是在等待着顾客来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再就是把所有的废品分类越精细废旧利用率就越高,作为原材料再次变成新产品的产能就越高,对于苏维诚来说卖的价钱也越高。
这些跑来晨练的老人们,日子久了连他们都没有想到之所以对这里产生了好感,完全不是这里改造以后干净整洁的水泥街道,也不是在街道两边种植下的槐树。而是守在村边的这一家的院落,院落外面柳树枝子围起的栅栏,栅栏里面堆满的旧家具,旧的生活日用品。这些东西在年轻人们的心里是一钱不值的旧物废物。但在他们的心里曾经是多么珍贵的物件,就像亲人一样伴随着他们生活过多少年,当初哪怕仅仅是为了得到其中的一件物件曾经犯过多大的心思,就像自己的女人给自己填了宝宝一样的珍贵,尽管到头来不过都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物件。在苏维诚的眼里是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分解着这些旧家具,但在他们的眼里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就是自己闹哄哄一生的过程。等到自己再也不能闹哄的时候就像这些旧家具一样变得一钱不值了。如果能变成一粒能够肥壮土地的微尘,给万物生长带来有用的养分算是最大的造化了。如果变成了一团臭气,非但没有世界带来一点用的价值,相反带来了害处,把原本清好的环境都给污染了……
这些来自福安城里晨练的老人有时候看到苏维诚用那种伯乐相马一样的眼神在看着那堆旧物在分辨哪些是能用的,哪些是不能用的时候,会主动地跟他打招呼,也跟着叫他一声“圣人”(他们已经知道杨林镇的人们为什么会给他起了这么一个让人可敬的名字)。他们同样对他却没有一点调侃的意思,他们曾经为福安的大雾跟他抱怨过,没想到他给他们的回答是“会好的”,自信的力量让他们明白事实正如他说的那样。
不过苏维诚的自信的好运并没有伴随着他一直走下去。等到那些福安城里晨练的老人抱着好奇的心里去打听,已经好久没有听到来自这个栅栏院子里的叮叮当当的声音的时候,才知道被杨林镇人们眼里称之为“圣人”已经驾鹤西去了,苏维诚的意外事故给杨林镇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让苏方达没有想到的是,在庄玉玲即将出嫁成为别人的妻子的时候,留给自己的忠告居然是让自己放弃收废品的行业,并且拿自己父亲的死把这一行业看成是多么没出息。
的确,如果苏维诚当年不是在干着收捡废品的行业也许不会那么早的死去,即使死去也不会是那样的死法。
那是一个生满铁锈的铁疙瘩,如果带着铁锈卖给那些专门收铁货的商贩一定会压价的,当然苏维诚带着好奇的心理也很想知道这个铁家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就拿来了大锤准备把它砸碎。谁知道这个铁家伙反抗给他的是爆炸。后来,根据遗留下来的残片,福安防爆技术部门鉴定,是一枚日本侵略海连湾时遗留下来的炮弹,尽管年岁久远爆炸的威力远远的缩减到了最小的程度,但是当年能把一个村庄彻底毁灭的炮弹来说,苏维诚居然用这种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除了搭上自己的生命,再就是给杨林镇很多人家的玻璃震得粉碎,这样的灾难对这颗炮弹的制造者来说算是最客气结果。
***
夏天留给夜晚的时间已经达到最短的时候了,为了成全人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有一个好的睡眠,夜晚的杨林镇开始的时候还偶尔传出孩子们的吵闹声,吱吱咛咛的狗叫声,没一会儿就像调皮的孩子贸然闯进了熟睡着母亲的房间,立时就乖顺得蹑手蹑脚被一片宁静给裹住了。
这是庄玉玲离开杨林镇最后的一个夜晚,明天她的身份将彻底的改变了。苏方达不明白为什么她会在这个夜晚到来的时候找到他,跟她说了那些话。夜晚的宁静安抚不了他平静的睡去,他甚至不用猜测,从没有听到母亲熟睡时总是伴随着时有时无微弱的鼾声里知道母亲同样也没有睡去。这样的夜晚在他的记忆里是不可能忘记的,他的思维无论在任何方面都有可能显得木讷、迟钝,唯有在这件事上却独有显得敏感,他确定她对他是怀有好感的,这种好感还不足以打动和说服她跟自己相伴人生,在以后的路途中一路走下去。他缺少她想要的东西,或者说自己给不了她想要的东西,那是什么?不错,那就是幸福,确切的说是,是财富,足以支撑给人生带来幸福的财富。人人都在努力、拼命、甚至不管付出任何代价都在追求的理想中的财富和幸福。
“达儿,别想那么多了,不管今天咋样都已经结束了。明天的事就明天再去想吧,再说明天又是个啥样子谁又能说得准呢?”
“娘,我没有想那么多,是老鼠太闹腾了。”其实这天夜里根本没有一点老鼠的动静,家里的那只小白猫已经长大了,知道主人把它留下来的职责。小白猫从别人家抱来的时候,块头比老鼠还小,尽管它凭着叫声使老鼠感到震慑,却没有一点天生克星所具有的真正的本事,老鼠依然无视它的存在,依然照样的猖獗。有一天小白猫再也忍耐不下这种猖獗给它带来的屈辱,一下子就再也听不到老鼠出没的声音了。其实小白猫在苏方达跟他娘之间比他们都要睡得安然,苏方达的心里却比老鼠的闹腾还要感到心神不安。
杨林镇跟福安离的很近,以至于仅有的土地都种上了蔬菜,夏天这里是福安的露天菜园,冬天大棚里的蔬菜一点也不比夏天的少,这里的菜农每天只要稍稍的起个早,管保让福安的市民在早市上买到应有尽有的蔬菜。苏方达的心里跟杨林镇大多数人们的想法是一样的,这里跟以前比起来一切都发生了不可想象的变化,但是为什么人们越来越觉得这里不好了,年轻人都涌进了城里,杨林镇大多数的人又都是去了福安。福安在苏方达小的时候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城市,为什么好像做了一个梦,过了一个夜晚一下子就变成了富人居住的天国,到处都是新建的高楼,还有更多的高楼正在建设过程中,大片的棚户区被一点点延展的城市给吞噬。人们再也不用为生火做饭、冬天取暖到处弥漫的烟雾呛得呼吸困难而犯愁了。这样的局面即使那些依然晨练的老人,也不再认为当年苏维诚的话有多么先见之明,因为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随时都在发生着让人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一切的变化对于苏方达来说好像没有一点的关系,尽管他跟别的孩子一样到上学的时候一起跟着去上学,放学的时候跟着母亲一起去把那些从福安城里捡来的废品进行分类。老实、诚恳、勤奋、没有一点使他脱离过好孩子生活的轨迹。但是在他的成长轨迹里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少欢乐的记忆。
为了收到更多的废品,有时一天要跑上好几趟福安,对于福安所有角落熟悉的程度甚至比规划师还要清晰明了。越是这样在他的心里跟福安距离就越来越远。
形状不一颜色不同坚硬的石头,尽管对这些石头的来历那些曾为杨林镇留下传说的老人也给过明确的说法,都是以往的河水从别的地方冲击下来的,到底有多大的水流能冲击出这么多的石块。传说固然是传说。杨林镇的人刚好借着这些石块砌地基盖房子。甚至有的人干脆把房子盖到了河道上。尽管政府一再的出面干涉人们的私搭乱建,人们也总是想尽一切的措施来对付政府的干涉。最主要的是人们再也不相信西辽河河水肆虐的传说。连年不断的干旱几乎让杨林镇的地下水都越来越少了。人们随意地把垃圾胡乱地堆放在河道上,那些不明原因死掉的家禽,家畜也都扔在了这里。总是有一股臭气熏天的气味从这里散发出来,又飘散出去。人们开始把这里视为不祥之地,只要没有发生太大的灾难,人们是不会把到处乱建,随便乱扔垃圾的习惯当成什么大事来看待。
今天,眼前看到的一排排整齐的红砖红瓦的建筑是杨林镇经过改造以后的样子,改造以前的杨林镇就像打夯机打夯一样被深深地埋在地底下了。人们再也不敢掉以轻心才在记忆里越加夯得坚实。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次惨痛的教训,杨林镇又将会发展成个什么样子。因此一切的灾难都是事出有因的,一切的灾难都是源于在这里定居的人太多了,人太多了倒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人们毫无理智的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大面积的杨林被当做做饭和取暖的柴薪被砍伐,被砍伐过的杨林变成了农田,毫无秩序的建筑、随心所欲的垃圾堆放,如果没有一场灾难带来教训,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会把杨林镇糟蹋成什么样子才算终止,因此那场灾难的发生绝不是偶然。
被哭声、叫喊声搅乱成一团的人间悲剧在人们的恐慌和束手无策中开始上演了。在人们认为这一切来得太过于突然了,实际掌管人间命运之神早已给足了人们觉悟或者悔过的机会。只是人们从来就没有把可能会发生的灾难当成一回事,或者当成了不可能发生来看待了。杨林镇的人们平安的日子过得太久了,早已把西辽河河水肆虐的传说给忘掉了。尽管杨林镇的人们把这次的灾难推到了接连几天不断的大雨上,但是仅凭杨林镇的大雨还不能给这里带来多大的灾难,至于西辽河的上游到底下了多大的雨,又有多少河流赶过来凑热闹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杨林镇就像一个小小的木桶一下子灌进了满满的一大缸水。糟烂腐朽的木桶一下子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救命啊!快跑啊!活命要紧!”这些毫无节制随意妄为的人们拼命地挣脱被死神挽住的衣袖,就连平时最顽劣的孩子这时候也吓慌了手脚,失去了童趣而哭爹叫娘。
“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平时最有主见的人眼看着河水冲进了院子,爬上了屋顶也束手无策。
狂野肆虐的河水突然出现在了杨林镇,就像把猛兽圈禁在了自家的院子里找不到出路,自己又没有一点办法来制伏,只好任凭猛兽的破坏和肆虐。淤积的河水几乎把处在略有凸坡上面杨林镇给淹没了。其实这只是人们毫无科学根据的错觉,按地理位置来说,杨林镇远远低于离得最近的福安城里的地势,很多时候不是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到低处,站在低处也能看到高处,要看自己在怎样的距离和怎样的角度。这场以前从来没有上演过的人间悲剧在杨林镇上演了,尽管每个人都不想把自己变成这场悲剧里的主角,但是真正的悲剧上演的时候完全由不得自己个人的主张。人们这才想起以前的留下的绝不是传说。河水散去幸免于难的家禽,家畜成群的死亡。这一次杨林镇的人们真的害怕了,害怕人也会像家禽、家畜一样的下场。只有相信政府了,真得感谢政府了,如果没有政府也许就再也不会有杨林镇的存在了。
政府不但清理了河道,还把所有的住户进行了统一的规划,盖起了一排排一栋栋清一色的红砖红瓦房,并把地基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加高夯实。建出了一条条的街道,栽上了槐树,安上了路灯。摆上了一个个的垃圾箱。在杨林镇的最后的一次改造后。村里最前边的一户成了苏维诚的家,尽管这是杨林镇院落最大的一户,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家安在这里,这里曾是西辽河涨水最先光顾水淹最深的地方。尽管西辽河的水道已经疏通,并修建了牢固的提坝,但是人们还是不相信这里的安全是可靠的。灾难的触角总是最先接摸到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曾经是杨林镇走集体的时候圈养牲畜的地方。尽管改造后这里准备留给杨林镇人口最多的人家,跟第二大的院落比起来还要大上一倍,但是人口最多的人家庄林宁可选择比这小上一倍的最后面的院落也不愿把家安在这里。不过他出主意说把这里的院落留给苏维诚家是最合适的。苏维诚常年的到处捡废品收废品,别人家的院里总是长着绿绿的蔬菜,唯有他家的院里总是堆满了破破烂烂的废品,人人又都不愿意跟他做邻居。
原本留给庄林家的住房,既然庄林甘心让出,别人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很多人觉得,这么宽敞的院落让给了苏维诚,实在是让他捡了个大便宜。又一想他的家庭生计,让他捡点便宜也不算什么。弱者总该是得到人们同情的。
老实巴交的苏维诚高高的个子,削瘦的脸上天生就像刻满了皱纹,蓬乱的头发就像秋天被风刮起的原野里的枯草落在了上面。从他的头发还有身上穿的衣服就知道杨林镇的井水干枯到了什么程度,他已经忘记上一次的洗涮是在什么时候。尽管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的笑意,但是人们从他的笑意里却看不到一点让他开心的地方。尽管人们从他走路没有一点力气慢悠悠的样子,甘心承认他的身体里一定掩藏着严重的疾病,但是人们又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因为生病的缘故在炕上躺过一天。
还是让“圣人”自己来说说他对这次改造后住户安排的看法吧。人们对苏维诚给予“圣人”这个说法除了对他的调侃。再有人们对于“圣人”说辞总是那样的似懂非懂,事实证明“圣人”说过话又总在不经意间得到验证。确切地说,人们有时真的从心里把他当成了“圣人”一样来看待。因为他说过的话有时候会像“圣人”一样,结果证实总是很灵验。尽管当时人们根本没拿他的话当回事,但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人们才确认不是疯人说瞎话。
这一天的苏维诚不但穿了一身像春天绿草一样新鲜的衣服,头发也剪得短短的,就连满脸的皱纹都疏散了,这家伙原来长相还是蛮不错的。人们都静静地等待着听到他的说法。
“会好的。”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从他的嘴里说出的依然还是这三个字。这倒让人们实在难以猜测他心里究竟是怎样的想法了。难道他对这样的分配感到不满吗?再看时,他已经迈着步子朝着他新家的方向走去了。
人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自信在支撑着他,总是让他认为“会好的”。当年他跟着母亲来到杨林镇的时候连一个能够让他们居住的所谓的窝棚都没有,他那时跟母亲说了一句,“会好的,”。等到他到了该娶亲年龄的时候,揭不开锅的贫穷局面一点也没得到改善,他家的窘困不能支撑再有第三个人活得下去,他又说了一句“会好的”,结果一个比他年轻二十几岁大财主家的姑娘嫁给了他。在河水泛滥人人都在为逃命抢夺财产惊慌不知所错的时候,他又说了一句,“会好的”。事实证明这一切的变化的结果正如苏维诚所说的那样“会好的”。
杨林镇的人们确信他不是在说疯话。在他最后一次搬进改造好的新家的时候,他还是在说着那句话,让人们不可理解的是他是在对眼前的处境感到不够满足,还是对以后更好的变化存在着向往就不得而知了。
苏维诚很晚的时候才娶到媳妇,福安赵姓财主家的一个姑娘,他娘给他张罗的,在这个世界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也许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把贫苦人视为最亲近的人,最需要关心、帮助和解放的人,甚至把贫穷视为一种精神财富的怪异现象,而且是越贫穷就越光荣。中国共产党给穷人带来了翻身的机会,土改给中国的穷人带来了好运。可得好好的整整那些依靠剥削得来财富的有钱人了,让他们也尝尝穷人过苦难日子的滋味。对于赵玉兰来说根本就没感受过富足给他带来的幸福,她沾了祖上的光,倒是让她跟着穷人饱尝了贫穷给她带来的艰难。不过,话又说回来,难道打倒土豪分田地,让贫苦农奴的解放不应该吗?让那些土豪财主们跟普通贫苦农奴过着一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合理吗?如果说那些被推翻的依靠残酷剥削而过着骄奢淫逸生活的人主值得同情和可怜,那么人类生存的平等又何在?
赵玉兰在经受贫穷生活的过程中,也算让她得到了一种幸福的安慰,这种幸福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比获得更多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不知有多少女人没有得到这种真正的幸福而在物质富足的家庭遭受比贫穷还要艰难的苦痛。那就是她遇到一个好男人。好男人拥有的财富不一定比别的男人多,拥有财富多的男人未必一定是好男人。
老实人总有一个让人看不起的老实的想法,苏维诚总觉得自己的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是自己的媳妇,不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让她心甘情愿的嫁给了自己,她嫁给自己完全是人生没办法的选择。为了给她带来幸福的生活,他觉得他应该永不停歇的努力拼搏下去。至于到底什么才是幸福他也不知道,幸福也许就是他所说的“会好的,”至于会好到什么程度或者最终的结局是什么连他也说不好。
***
改造后的杨林镇除了人们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其它的一切都还在延续着以往的生存模式,不过夜晚站在杨林镇的高坡上却能清楚的看到福安城里夜晚如火的灯光,还有灯光照耀下美丽的夜景,十几年的时间里福安就像从没有多大见识的小姑娘变成了风姿倬丽的美女,城市建设需要大量体格健壮的年轻人,城市优越的生存条件同样吸引着大量的年轻人,尽管乡村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跟城市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了,干净的街道,繁华富丽商场和大厦,时髦漂亮的服装,只要是跟美因素有关的几乎都集中在城市,城市越大美的因素就越突出越广泛。年轻人精力旺盛,思想活泛,怎么甘心把自己窝在寂寞冷清的乡村,纷纷涌进了城市。杨林镇是福安最近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人把谋生的途径选择在了福安。
冬天的福安总像被一团厚厚的浓雾笼罩着,不过这浓雾跟水汽没有一点关系。是城市人取暖做饭形成的浓烟,在气温较低空气流通缓慢的早晚形成了一团浓浓的烟雾。这些烟雾可把那些上了一点年纪的老人们给害惨了,只要一沾上就会引发不停地咳嗽。减少烟雾最好的办法,除非让围绕着福安周围大面积棚户区的居民不再引火做饭,冬季不再生火取暖。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已经生活得够苦了,怎还能让这些得不到生存改善的人们担上这么大的罪责。因此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是摆在福安政府眼前最头疼的大事,不要说是福安市,北方大多数的城市又何尝不是这个局面。城市越大这样的现象就越加的尤为严重。没有办法,更多的福安老人把晨练的方向都定在了杨林镇,尽管那里的杨林没有了,改造后的西辽河河堤种满了比杨林还要珍贵的桦树,更让人们不可想到的是在这里种下的梧桐树和银杏树也大面积的成活了下来,成活率一点也不比移栽过来的原产地差。好像这里的林木对于城里的烟雾有极强的化解作用,到了这里空气顿时就变得清爽了起来。
福安过来晨练的老人经常把终点选择在苏维诚家院外的槐树下,如果他们怀着好奇的心里向这个用柳树枝子围挡起来的院子张望的时候,一定不难知道从里面传出的稀里哗啦,叮叮当当的声音是苏维诚在给前一天收捡来的废品进行精心的分类。纸质品,塑料质品,铁质品,每一个大类又分成若干不同的小类,就像商店里的理货员把所有的商品进行分类一样,等待顾客光顾的时候出售起来就一目了然方便多了。苏维诚这样做除了是在等待着顾客来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再就是把所有的废品分类越精细废旧利用率就越高,作为原材料再次变成新产品的产能就越高,对于苏维诚来说卖的价钱也越高。
这些跑来晨练的老人们,日子久了连他们都没有想到之所以对这里产生了好感,完全不是这里改造以后干净整洁的水泥街道,也不是在街道两边种植下的槐树。而是守在村边的这一家的院落,院落外面柳树枝子围起的栅栏,栅栏里面堆满的旧家具,旧的生活日用品。这些东西在年轻人们的心里是一钱不值的旧物废物。但在他们的心里曾经是多么珍贵的物件,就像亲人一样伴随着他们生活过多少年,当初哪怕仅仅是为了得到其中的一件物件曾经犯过多大的心思,就像自己的女人给自己填了宝宝一样的珍贵,尽管到头来不过都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物件。在苏维诚的眼里是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分解着这些旧家具,但在他们的眼里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就是自己闹哄哄一生的过程。等到自己再也不能闹哄的时候就像这些旧家具一样变得一钱不值了。如果能变成一粒能够肥壮土地的微尘,给万物生长带来有用的养分算是最大的造化了。如果变成了一团臭气,非但没有世界带来一点用的价值,相反带来了害处,把原本清好的环境都给污染了……
这些来自福安城里晨练的老人有时候看到苏维诚用那种伯乐相马一样的眼神在看着那堆旧物在分辨哪些是能用的,哪些是不能用的时候,会主动地跟他打招呼,也跟着叫他一声“圣人”(他们已经知道杨林镇的人们为什么会给他起了这么一个让人可敬的名字)。他们同样对他却没有一点调侃的意思,他们曾经为福安的大雾跟他抱怨过,没想到他给他们的回答是“会好的”,自信的力量让他们明白事实正如他说的那样。
不过苏维诚的自信的好运并没有伴随着他一直走下去。等到那些福安城里晨练的老人抱着好奇的心里去打听,已经好久没有听到来自这个栅栏院子里的叮叮当当的声音的时候,才知道被杨林镇人们眼里称之为“圣人”已经驾鹤西去了,苏维诚的意外事故给杨林镇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让苏方达没有想到的是,在庄玉玲即将出嫁成为别人的妻子的时候,留给自己的忠告居然是让自己放弃收废品的行业,并且拿自己父亲的死把这一行业看成是多么没出息。
的确,如果苏维诚当年不是在干着收捡废品的行业也许不会那么早的死去,即使死去也不会是那样的死法。
那是一个生满铁锈的铁疙瘩,如果带着铁锈卖给那些专门收铁货的商贩一定会压价的,当然苏维诚带着好奇的心理也很想知道这个铁家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就拿来了大锤准备把它砸碎。谁知道这个铁家伙反抗给他的是爆炸。后来,根据遗留下来的残片,福安防爆技术部门鉴定,是一枚日本侵略海连湾时遗留下来的炮弹,尽管年岁久远爆炸的威力远远的缩减到了最小的程度,但是当年能把一个村庄彻底毁灭的炮弹来说,苏维诚居然用这种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除了搭上自己的生命,再就是给杨林镇很多人家的玻璃震得粉碎,这样的灾难对这颗炮弹的制造者来说算是最客气结果。
***
夏天留给夜晚的时间已经达到最短的时候了,为了成全人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有一个好的睡眠,夜晚的杨林镇开始的时候还偶尔传出孩子们的吵闹声,吱吱咛咛的狗叫声,没一会儿就像调皮的孩子贸然闯进了熟睡着母亲的房间,立时就乖顺得蹑手蹑脚被一片宁静给裹住了。
这是庄玉玲离开杨林镇最后的一个夜晚,明天她的身份将彻底的改变了。苏方达不明白为什么她会在这个夜晚到来的时候找到他,跟她说了那些话。夜晚的宁静安抚不了他平静的睡去,他甚至不用猜测,从没有听到母亲熟睡时总是伴随着时有时无微弱的鼾声里知道母亲同样也没有睡去。这样的夜晚在他的记忆里是不可能忘记的,他的思维无论在任何方面都有可能显得木讷、迟钝,唯有在这件事上却独有显得敏感,他确定她对他是怀有好感的,这种好感还不足以打动和说服她跟自己相伴人生,在以后的路途中一路走下去。他缺少她想要的东西,或者说自己给不了她想要的东西,那是什么?不错,那就是幸福,确切的说是,是财富,足以支撑给人生带来幸福的财富。人人都在努力、拼命、甚至不管付出任何代价都在追求的理想中的财富和幸福。
“达儿,别想那么多了,不管今天咋样都已经结束了。明天的事就明天再去想吧,再说明天又是个啥样子谁又能说得准呢?”
“娘,我没有想那么多,是老鼠太闹腾了。”其实这天夜里根本没有一点老鼠的动静,家里的那只小白猫已经长大了,知道主人把它留下来的职责。小白猫从别人家抱来的时候,块头比老鼠还小,尽管它凭着叫声使老鼠感到震慑,却没有一点天生克星所具有的真正的本事,老鼠依然无视它的存在,依然照样的猖獗。有一天小白猫再也忍耐不下这种猖獗给它带来的屈辱,一下子就再也听不到老鼠出没的声音了。其实小白猫在苏方达跟他娘之间比他们都要睡得安然,苏方达的心里却比老鼠的闹腾还要感到心神不安。
杨林镇跟福安离的很近,以至于仅有的土地都种上了蔬菜,夏天这里是福安的露天菜园,冬天大棚里的蔬菜一点也不比夏天的少,这里的菜农每天只要稍稍的起个早,管保让福安的市民在早市上买到应有尽有的蔬菜。苏方达的心里跟杨林镇大多数人们的想法是一样的,这里跟以前比起来一切都发生了不可想象的变化,但是为什么人们越来越觉得这里不好了,年轻人都涌进了城里,杨林镇大多数的人又都是去了福安。福安在苏方达小的时候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城市,为什么好像做了一个梦,过了一个夜晚一下子就变成了富人居住的天国,到处都是新建的高楼,还有更多的高楼正在建设过程中,大片的棚户区被一点点延展的城市给吞噬。人们再也不用为生火做饭、冬天取暖到处弥漫的烟雾呛得呼吸困难而犯愁了。这样的局面即使那些依然晨练的老人,也不再认为当年苏维诚的话有多么先见之明,因为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随时都在发生着让人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一切的变化对于苏方达来说好像没有一点的关系,尽管他跟别的孩子一样到上学的时候一起跟着去上学,放学的时候跟着母亲一起去把那些从福安城里捡来的废品进行分类。老实、诚恳、勤奋、没有一点使他脱离过好孩子生活的轨迹。但是在他的成长轨迹里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少欢乐的记忆。
为了收到更多的废品,有时一天要跑上好几趟福安,对于福安所有角落熟悉的程度甚至比规划师还要清晰明了。越是这样在他的心里跟福安距离就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