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穿成炮灰以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宣逸所言的好生叙旧,用意是为探出京中情况,但暗一的嘴巴够严实,一时竟是探不出实情来,只好等待京城那边传来的情报。
幸而,凌芳等人并未令宁王失望,原来是京中上书请立太子监国的几位老臣被昭武帝借由地动一事发难,有被革职查办的、有被勒令闭门思过的、有被申斥的,朝中一时人心惶惶,关于太子监国一事的议论因此平息了一会。
但很快另一波对昭武帝不利的言论又喧嚣尘上——因着象山地动,又兼昭武帝大肆处置朝臣的手段,受了地震余波的京中百姓私以为这是当今不仁,所以上天降下了天谴,便是昭武帝忽然的腿疾也被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原著中类似的责难针对的是太子,如今太子仁厚有贤名且无天灾人祸降其身,于是也不能帮昭武帝顶锅。
诸事不顺的昭武帝心中烦躁,闻得如此言论,震怒,非但不抚民,反令京兆尹逮捕妄议天子的百姓,杖责二十,意在以儆效尤,禁绝此类不利言论。
可这样的做法,显然只能适得其反,反倒更加印证天子不仁,故天降惩罚的说法。
法不责众,便是昭武帝也不能把京中所有百姓都抓起来。
此时,被“劝退”的薄太傅领着一帮儒生于皇城外跪地上书,请昭武帝立下罪己诏公告天下。
薄太傅为三朝元老,曾为先帝与当今帝师,门生故旧满天下,更遑论文人的笔杆子最是尖利,不管是出于孝悌仁义,还是为生前身后名,昭武帝都奈何这帮人不得。
享受多大的权,坐在多高的位置上,便要承担多大的责任,承受来自各方的束缚,皇帝这个位置,看似高高在上,一切尽在掌握中,实则最是没有自由。
“太傅,朕难道就如此不如你的眼,你如何要如此责难于朕?!”崇政殿内,昭武帝并未对薄太傅赐座,任由八十高龄仍旧精神灼烁的老人跪在地上,阴沉着脸责问。
“圣上很好,自皇上即位,夏国百姓丰衣足食,便是偶有天灾,也尽在掌控之中,只是皇上既为天子,当顺应天之命。如今天有所警示,皇上如何不从?”薄太傅显然是忠实的天命观粉丝。
“朕才是你的天!黎民百姓的天!”昭武帝才不管什么天之子,他只知这个天下是他的,换言之,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薄太傅神色未变,直视着圣颜,道,“圣上难道要学桀、纣?”
昭武帝语塞,脸色阴沉得很,薄太傅却似未见,继续言道,“圣上年几何?太子年几何?”
昭武帝四十出头,太子宣烨也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宁王给昭武帝下的药虽然让他似鲛人殇一般疼痛难耐、不良于行,却并未害他性命,若是休养得当,再活个几十年没有问题,可他却不愿将权势交出去,即便是他一直信任重用的接班人也一样。
“圣上莫不是怕了?”薄太傅激将。
昭武帝眯眼看他,话语意味深长,“太子予了太傅什么好处,令太傅如此为他铺路?”
薄太傅却不是谁的人,闻言匍匐在地,回道,“臣老了,只愿国之太平,民之安乐。”
“朕便是瘸了,也能令国家太平,百姓安乐!”昭武帝仍然不服。
薄太傅却是摇头叹息,“圣上已经失了平常心了。”
昭武帝不语,将自个关在崇政殿内一日后,令钦天监和礼部择吉日,祭天以息天怒,下罪己诏以平民怨。
又下旨命太子宣烨监国,终究退让。
当务之急,并非与太子争权,乃是解毒恢复如故!思虑过后,昭武帝下了狠心将暗一派了出去,务求一击即中,却不料暗一从此有去无回。
听得逃回来的暗卫汇报,昭武帝气血攻心,生生吐了一口血,腿脚上的疼痛蔓延全身,叫他痛不欲生。
用请的召不回宁王,用擒的反倒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作为一个帝皇,他却不能无缘无故地褫夺宁王的封号与封地,甚至因为卫国公府的缘故连把卫清朗的官职撸去也不行,更不要说明目张胆派兵去抓宁王了,在这百姓皆言他不仁的当口,更是不能!
没有最憋屈,只有更憋屈。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譬如对云州府进行经济制裁,把云州府的官员换上自个的,可这样的手段,真正实施起来却并非那般容易。
现如今,太子虽只是监国,可因着那罪己诏,昭武帝的威信并不如前,朝廷也并非他的一言堂,若他一意孤行针对宁王,太后第一个便不会答应,朝中大臣也不会答应,而黎民百姓恐怕不止会认为他不仁,更会认为他不义。
更何况,宁王也不是吃素的,云州府的经济命脉,他虽未全数掌握,却也不是昭武帝能够轻易制裁得了的,而官员调遣也非易事,云州府有宁王这么一樽大佛坐镇,这差事又是这般吃力不讨好,恐怕愿意前来的人极在少数,宣逸再稍稍使些手段,不是不能瓦解的。
昭武帝处处被掣肘着,而宁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此你来我往了一年,丫丫都会满地跑了,云州府如今尽数落入了宁王手中,昭武帝这边却是越来越难了。
他还是皇帝,却不是当初说一不二的那个,太子的威望日隆,他便处处打压,又提拔贤王晋王和韩王,朝臣站队的不在少数。虽如此,太子终归是历练出来了,天家无父子,昭武帝在消磨着太子心中的父子亲情而不自知,又或是他知道却不能任由太子发展壮大而威胁自身。
只是监国一年,太子便明白过来,自个上位的最大阻碍并非来自他的兄弟,而是他那不甘退让的父皇。
恰此时,西北蛮族入侵,太子自请亲征,代表皇族讨伐西北蛮子。
昭武帝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准了。太子监军,卫国公卫清明挂帅,亲率西北军抵御蛮族,其子卫明翰、子侄卫明哲也在大军之列。
对于卫国公府,昭武帝的感官很是复杂,既明白这是宁王的其中一个倚仗,不能重用,却不得不用他们,皆因卫国公府世代统领西北军,是百姓心中的护国英雄。
接下来发生的事与原著中是何其相似,西北蛮族彪悍,此番来势汹汹,闻得太子监军更是直取他而去,一如原著中直取昭武帝,不同的是,原著中昭武帝命丧于蛮族铁蹄之下,太子宣烨却再一次被他的副将卫明哲所救,保住了一命。
这一仗打得极为艰难,卫清明伤了一条手臂,以后恐怕再难带兵出征,但其子卫明翰、子侄卫明哲却异军突起,屡立奇功,便是昭武帝也不能忽略他们的功劳。
当昭武帝艰难说出“封卫明哲为虎贲校尉”时,他不期然地想到了同样被他打压的另一个卫家子——丰神俊逸的探花郎卫明彦,只恨上天眷顾宁王,眷顾卫家人!
卫明彦这两年来,因为昭武帝有意打压的缘故,虽政绩屡被评为优等,却得不到应得的待遇,他倒是看得开,也不知是不是身上流着商人精明的血——赵氏的父族乃富商巨贾,反倒借着安南郡繁盛的商贸往来,在商人当中混了个风生水起。
当然,卫明彦自己并不从商,他毕竟是一方官员,但却不妨碍他从中牟利,也不知花了多少心思,安南郡商人竟以他马首是瞻,尊他为商会会长,真真的奇了。
这其中少不了南昭国斓曦公主的照应,昭武帝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更觉抑郁。
回过神来,他看着朝堂下方如朝阳一般的青年才俊,再看越发沉稳的太子,想起比太子还小两岁的宁王,依然是朝阳般的年纪,而他却是身子越来越不好了。
太子因为西北战事,威望又升了升,便是昭武帝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最为合适继承皇位的那个,可到底不甘心。
那便继续死磕吧。
相对于昭武帝的力不从心和心有不甘,宣逸和卫明沅过得却是再逍遥不过。
nbsp; 宣逸所言的好生叙旧,用意是为探出京中情况,但暗一的嘴巴够严实,一时竟是探不出实情来,只好等待京城那边传来的情报。
幸而,凌芳等人并未令宁王失望,原来是京中上书请立太子监国的几位老臣被昭武帝借由地动一事发难,有被革职查办的、有被勒令闭门思过的、有被申斥的,朝中一时人心惶惶,关于太子监国一事的议论因此平息了一会。
但很快另一波对昭武帝不利的言论又喧嚣尘上——因着象山地动,又兼昭武帝大肆处置朝臣的手段,受了地震余波的京中百姓私以为这是当今不仁,所以上天降下了天谴,便是昭武帝忽然的腿疾也被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原著中类似的责难针对的是太子,如今太子仁厚有贤名且无天灾人祸降其身,于是也不能帮昭武帝顶锅。
诸事不顺的昭武帝心中烦躁,闻得如此言论,震怒,非但不抚民,反令京兆尹逮捕妄议天子的百姓,杖责二十,意在以儆效尤,禁绝此类不利言论。
可这样的做法,显然只能适得其反,反倒更加印证天子不仁,故天降惩罚的说法。
法不责众,便是昭武帝也不能把京中所有百姓都抓起来。
此时,被“劝退”的薄太傅领着一帮儒生于皇城外跪地上书,请昭武帝立下罪己诏公告天下。
薄太傅为三朝元老,曾为先帝与当今帝师,门生故旧满天下,更遑论文人的笔杆子最是尖利,不管是出于孝悌仁义,还是为生前身后名,昭武帝都奈何这帮人不得。
享受多大的权,坐在多高的位置上,便要承担多大的责任,承受来自各方的束缚,皇帝这个位置,看似高高在上,一切尽在掌握中,实则最是没有自由。
“太傅,朕难道就如此不如你的眼,你如何要如此责难于朕?!”崇政殿内,昭武帝并未对薄太傅赐座,任由八十高龄仍旧精神灼烁的老人跪在地上,阴沉着脸责问。
“圣上很好,自皇上即位,夏国百姓丰衣足食,便是偶有天灾,也尽在掌控之中,只是皇上既为天子,当顺应天之命。如今天有所警示,皇上如何不从?”薄太傅显然是忠实的天命观粉丝。
“朕才是你的天!黎民百姓的天!”昭武帝才不管什么天之子,他只知这个天下是他的,换言之,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薄太傅神色未变,直视着圣颜,道,“圣上难道要学桀、纣?”
昭武帝语塞,脸色阴沉得很,薄太傅却似未见,继续言道,“圣上年几何?太子年几何?”
昭武帝四十出头,太子宣烨也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宁王给昭武帝下的药虽然让他似鲛人殇一般疼痛难耐、不良于行,却并未害他性命,若是休养得当,再活个几十年没有问题,可他却不愿将权势交出去,即便是他一直信任重用的接班人也一样。
“圣上莫不是怕了?”薄太傅激将。
昭武帝眯眼看他,话语意味深长,“太子予了太傅什么好处,令太傅如此为他铺路?”
薄太傅却不是谁的人,闻言匍匐在地,回道,“臣老了,只愿国之太平,民之安乐。”
“朕便是瘸了,也能令国家太平,百姓安乐!”昭武帝仍然不服。
薄太傅却是摇头叹息,“圣上已经失了平常心了。”
昭武帝不语,将自个关在崇政殿内一日后,令钦天监和礼部择吉日,祭天以息天怒,下罪己诏以平民怨。
又下旨命太子宣烨监国,终究退让。
当务之急,并非与太子争权,乃是解毒恢复如故!思虑过后,昭武帝下了狠心将暗一派了出去,务求一击即中,却不料暗一从此有去无回。
听得逃回来的暗卫汇报,昭武帝气血攻心,生生吐了一口血,腿脚上的疼痛蔓延全身,叫他痛不欲生。
用请的召不回宁王,用擒的反倒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作为一个帝皇,他却不能无缘无故地褫夺宁王的封号与封地,甚至因为卫国公府的缘故连把卫清朗的官职撸去也不行,更不要说明目张胆派兵去抓宁王了,在这百姓皆言他不仁的当口,更是不能!
没有最憋屈,只有更憋屈。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譬如对云州府进行经济制裁,把云州府的官员换上自个的,可这样的手段,真正实施起来却并非那般容易。
现如今,太子虽只是监国,可因着那罪己诏,昭武帝的威信并不如前,朝廷也并非他的一言堂,若他一意孤行针对宁王,太后第一个便不会答应,朝中大臣也不会答应,而黎民百姓恐怕不止会认为他不仁,更会认为他不义。
更何况,宁王也不是吃素的,云州府的经济命脉,他虽未全数掌握,却也不是昭武帝能够轻易制裁得了的,而官员调遣也非易事,云州府有宁王这么一樽大佛坐镇,这差事又是这般吃力不讨好,恐怕愿意前来的人极在少数,宣逸再稍稍使些手段,不是不能瓦解的。
昭武帝处处被掣肘着,而宁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此你来我往了一年,丫丫都会满地跑了,云州府如今尽数落入了宁王手中,昭武帝这边却是越来越难了。
他还是皇帝,却不是当初说一不二的那个,太子的威望日隆,他便处处打压,又提拔贤王晋王和韩王,朝臣站队的不在少数。虽如此,太子终归是历练出来了,天家无父子,昭武帝在消磨着太子心中的父子亲情而不自知,又或是他知道却不能任由太子发展壮大而威胁自身。
只是监国一年,太子便明白过来,自个上位的最大阻碍并非来自他的兄弟,而是他那不甘退让的父皇。
恰此时,西北蛮族入侵,太子自请亲征,代表皇族讨伐西北蛮子。
昭武帝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准了。太子监军,卫国公卫清明挂帅,亲率西北军抵御蛮族,其子卫明翰、子侄卫明哲也在大军之列。
对于卫国公府,昭武帝的感官很是复杂,既明白这是宁王的其中一个倚仗,不能重用,却不得不用他们,皆因卫国公府世代统领西北军,是百姓心中的护国英雄。
接下来发生的事与原著中是何其相似,西北蛮族彪悍,此番来势汹汹,闻得太子监军更是直取他而去,一如原著中直取昭武帝,不同的是,原著中昭武帝命丧于蛮族铁蹄之下,太子宣烨却再一次被他的副将卫明哲所救,保住了一命。
这一仗打得极为艰难,卫清明伤了一条手臂,以后恐怕再难带兵出征,但其子卫明翰、子侄卫明哲却异军突起,屡立奇功,便是昭武帝也不能忽略他们的功劳。
当昭武帝艰难说出“封卫明哲为虎贲校尉”时,他不期然地想到了同样被他打压的另一个卫家子——丰神俊逸的探花郎卫明彦,只恨上天眷顾宁王,眷顾卫家人!
卫明彦这两年来,因为昭武帝有意打压的缘故,虽政绩屡被评为优等,却得不到应得的待遇,他倒是看得开,也不知是不是身上流着商人精明的血——赵氏的父族乃富商巨贾,反倒借着安南郡繁盛的商贸往来,在商人当中混了个风生水起。
当然,卫明彦自己并不从商,他毕竟是一方官员,但却不妨碍他从中牟利,也不知花了多少心思,安南郡商人竟以他马首是瞻,尊他为商会会长,真真的奇了。
这其中少不了南昭国斓曦公主的照应,昭武帝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更觉抑郁。
回过神来,他看着朝堂下方如朝阳一般的青年才俊,再看越发沉稳的太子,想起比太子还小两岁的宁王,依然是朝阳般的年纪,而他却是身子越来越不好了。
太子因为西北战事,威望又升了升,便是昭武帝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最为合适继承皇位的那个,可到底不甘心。
那便继续死磕吧。
相对于昭武帝的力不从心和心有不甘,宣逸和卫明沅过得却是再逍遥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