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太后金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朝凰卫的神级表现,婧瑜的威望更加盛之又盛。朝廷里她基本是一言九鼎,只要是她提出的建议,不有不通过的,连讨论都不用,封建的愚忠思想下,既便有个别臣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这就是大势所趋了。
这种情况下,婧瑜更加要少说话了,只要不是大事,她从来不提意见,恭亲王与肃顺各有各的职权所在,他俩有默契,绝不轻易挑战对方的势力范围,有重叠的时候,都是提出来大家讨论,慈禧就是讨论的第三方,开始几人有问题争执不下的时候,婧瑜提过几次意见之后,三人也就明白了婧瑜的原则与底线,都是聪明人,以后就知道该怎么取舍了。
婧瑜要的就是这种平衡,互相监督也互相牵制,只要利用好了,别让他们把心思都用在权斗上,把该做的工作做好,那就行了。
“江南战事初平,百废待兴,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臣请减免江南四省赋税,以为百姓休养生息。”宝鋆提出要减免赋税,这也算是常例了,刚打完仗,一片荒芜的,再收税就太不近人情了。
“这是自然的,户部按章程办理就是了。”慈禧太后同意的很痛快,这种事,也没什么可商量的。
“两江连年战乱,朝廷赋税已经连续多年减少,去年,《北京条约》之后,虽然不用再给外国人赔款,每年省了了几百万两银子,但是今年各地开始兴办洋务,开办学堂,工厂,到处用银,如今国库也是捉襟见肘,应付不开了。”肃顺兼了吏部尚书之后,桂良接任了户部尚书,他是管钱的,朝廷办洋务,处处要银子,他又变不出来银子,再免了江南的赋税,他的差事就更难办了。
“农民的赋税今明两年的都免了吧,朝廷再难,也不至于指着这样的银子过日子。商业税还是要收的,朝事坚难,只能大家同舟共济了,做生意的,日子总比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好过些,但是要有一个原则,要保护那些小买卖人的利益,不能竭泽而渔,出了横征暴敛的事情,哀家唯你们是问。”婧瑜也没办法,只能杀大户了,小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她也下不去手。
“怎么光听着各地办军械所,机器局,枪炮厂的,没见着办民生工业的呢?”婧瑜发现各地官员一窝蜂的都在建军工相关的工厂,最大的一场仗已经打完了,造那么些枪炮干什么?还不如把那些钱集中在一起办一两个精品呢!
相要富国,发展商业才是最重要的吧……
“民间有些商人已经开始在各地兴办新式的工厂,只是建造需时,还看不出成效如何。”也不是没人办实业,只是朝廷的大员们,好像没把实业当回事儿。
“左宗棠在给朝廷的奏疏上再次提出了建立银行的事情,太后,您看?”之前有大臣提出过建立银行的事情,当时战事正打得激烈的时候,大部分人认为时机不成熟,就把银行的事情延后了,如今恭亲王再次提出来,他是大力主张要尽早建立中央银行的。
“那就办吧!”婧瑜以前做任务的时候,在雍正朝还办过银行呢!
银行是要办的,第一任银行的行长人选又有了争议,有人提出由户部派人,有人认为直接让银行所在地主官署理就可以了,还有人说请外国人来办。
“银行首先是为商业服务的,既然是商业上的事情,依哀家看,还是交给商人办理吧?”这不是很明显的吗?生意上的事情,肯定得让生意做啊,弄一些啥都不懂,只知道四书五经的老古董去,能干得了什么啊!
第62章老佛爷别想吉祥了(10)
“江南‘阜康钱庄’的老板胡雪岩,是生意人当中顶尖的人物,江南人称‘活财神’,打太平天国的时候,他帮着我军运过粮食,还捐赠过不少枪炮,对朝廷忠心耿耿,如果要用商人主持银行事务,他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他本身就是经营钱庄的,业务也熟悉。”肃顺对曾国藩有知遇之恩,两人的关系也一直都很密切,江南的事情,他比别人知道的更详细。
胡雪岩啊,婧瑜在现代也是做生意的,买卖人就没有不知道胡雪岩的,那是后世所有商人的偶像。
“那就让胡雪岩办吧!可不能官私不分。给他个正经官职,以后就帮着朝庭好好办差。”别把官家的银行也给办成他家的了。
胡雪岩就这么升官了,从此走上了仕途,还从一介商人直接空降成二品大员,主持清朝历史上的第一家官办银行。商人们都是敏锐的,从朝廷开办银行的举动当中,他们看出这是要支持商业发展了,短时间之短,最会做生意的那一小部分人就开办了大批的工厂,衣食住行,无所不包。
国家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是婧瑜最希望看到的。
冯婉儿回京之后不久,便与赵三省成亲了,赵三省考上了进士,成绩中等,婧瑜给了他特殊照顾,没让外放地方,留在京里做了翰林院编修,年纪轻轻的,再沉淀几年也好。也不至于让小夫妻分离。
婉儿婚后还是跟在婧瑜身边,婧瑜本来让他在家相夫教子的,毕竟那才是这时代的主流嘛!是她自己提出继续待在婧瑜身边,这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朝凰卫因为优异的表现,群臣纷纷建议扩大,婧瑜没有同意,两百人,已经不少啦!她是没同意扩大朝凰卫,可有的人却坐不住了。
“姐姐,七爷从巡捕营里挑出来两百兵士,都是千挑万选的精兵,原是打算推荐给姐姐扩建朝凰卫的,姐姐不想扩建朝凰卫,这些人选出来了,再放回原处,可惜了,七爷把这事说给了妹妹,妹妹一时也没了主意,你看?”慈禧这是司马昭之心了。
“七爷没给点什么意见?”
“倒是提了一个,只是妹妹觉得不合适。”
“哦?七爷是怎么说的?”
“七爷说既然姐姐觉得朝凰卫够用了,不如再建一个新的卫队,放到妹妹这边儿,也省得不知道详情的人议论,还以为皇上只重嫡母,不尊生母呢!”这大旗拉的。
“嗯,七爷说的也对,那就按七爷说的办吧!”
“谢谢姐姐。只是,这人是好找,这武器,别人可没办法,还得麻烦姐姐……”要求还挺高,这是惦记上朝凰卫的装备了?
“不瞒妹妹,武器的事儿,姐姐也是无能为力啊!那位姑娘跟洋人有仇,当初也是为了对付洋人才给了姐姐这些东西,前阵子打洪秀全,要不是因为早日止战,百姓们也能少受些苦,那些弹药,她都不肯给的。你想想,要是姐姐真有办法,能不同意扩大朝凰卫吗?就算哀家用不了那么多人护卫,不还有妹妹吗?再不济,能帮着兵部多弄出些武器也是好的吧?”咱可说清楚了,不是不给你,是真没有。婧瑜怎么可能花功德点数给别人换武器,想的美。
“那这卫队要不要的,还有什么用!”慈禧的脸就撂下了。
“妹妹也不能这么说,咱们自己的军械厂已经建起来了,很快就能造出来枪炮,那也都是按那位给的图纸造出来的,哀家听说,外国人都抢着下订单呢!东西肯定也差不了,到时候,让曾国藩把最好的先给妹妹送过来就是了。”
“姐姐真的不能帮妹妹想想办法吗?”慈禧见婧瑜肯跟她解释,不好再拉着脸。
“你也知道那位,京城那场打完之后,就走了,后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她派人送来的,姐姐也见不到她人啊!再说了,她送那些东西,谁都不知道怎么送来的,姐姐周围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人看到那东西是怎么出现的,这样的人,咱得罪不起啊!”说的明白吧?
“那姐姐能不能把朝凰卫的匀出来几套给妹妹?”这人,脸皮怎么这么厚呢!
“妹妹开口了,没什么不可以的,只是那位有交代,东西只能哀家自己用,实在是……”慈禧信不信的婧瑜就不管了,反正都推到“那位姑娘”身上。本来就是bug,解释不通什么的,谁也没办法不是嘛。
明知道东施效颦弄出来的卫队有些不伦不类,只会惹人笑话,慈禧还是硬挺着给建了起来,就为了告诉天下人,慈安太后有什么,她慈禧太后也有什么。
不只是在卫队上要跟婧瑜看齐,慈禧还开始要培养自己的心信了,军机大臣里不是恭亲王的铁杆就是肃顺的死忠,她没办法招揽,就往下面发展。除了醇郡王是她的亲妹夫,天然就与她更亲近些,总有些想要力争上游的会靠上来的。
同治三年,载淳八岁,正式开始读书,军机处合议了一份名单,定了三位老师,祁寯藻,翁心存,倭仁,慈禧太后又亲自加上了李鸿藻。
祁寯藻是礼部尚书,又是道光、咸丰两代的帝师,领袖文坛几十年,是帝师最合适的人选,翁心存与倭仁是工部的满汉尚书,又都是大学士,做帝师也是很合适的,李鸿藻只是翰林院的编修,为了让他给皇帝做老师,特意提升为侍讲。这明显就是有后台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的学问都是很好的,婧瑜并没有反对。
开学半个月之后的一天下午,婧瑜正在跟慈禧商量着守孝期满到定陵至祭的行程安排,载淳气呼呼的从外面冲进了钟粹宫,真的是冲,载淳跟着温常勇练了三年的功夫,不只身体健康了很多,个子也长了很多,他一阵风似的在前面走,几个小太监小跑着跟在后面还被他落下不少。
“这是怎么了?怎么脸都白了?刘多生,谁把皇上气成这样的?”婧瑜看着载淳气得小脸儿萨白,绷得紧紧的,倒很有些帝王之气。赶紧问他的贴身太监刘多生,是谁把孩子气这样,也太不懂事儿了吧,这可是皇帝。
“回太后娘娘话,是倭仁大人。”只说了名字,却没说是为了什么。
“淳儿,倭仁是有大学问的人,他能怎么惹到你?是不是你功课没做好?被师傅教训了?那也是你的不是,这个点儿,不是课还没上完呢吗?你怎么就跑出来了?一点规矩都没有。”慈禧就是那种有啥事儿肯定是自家孩子不对的家长,孩子都气成那样了,她还没问什么原因呢,先把孩子训一顿。
“倭仁?他批评皇上了?淳儿,给皇额娘说,做了什么若淳儿生气?皇额娘给淳儿出气。”慈禧整天忙着争权夺利,平时载淳多是跟着婧瑜,慈禧也是有意让载淳给婧瑜多亲近。婧瑜从来不做严母。而且带在身边两三年了,载淳还是很懂事的,又聪明。她不相信载淳会无缘无故的跟师傅对上。
“皇额娘,儿臣不想让倭仁当老师了。他是死脑筋。一点儿不开化,儿臣跟着他,他会把儿臣教成老学究的,哪有什么治国为君之道。”这么严重?
婧瑜就看刘多生,让他详细叙述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载淳的伴读里有个叫沈承志的孩子,是江西巡抚沈葆桢的小儿子,两年前被他爹送到同文馆学习,那时候,婧瑜想多找些孩子陪着载淳玩儿,省得他孤单,就让恭亲王在同文馆的子弟中挑几个好的送进宫,也不要求他们整天陪着载淳,载淳还没有正式开始读书,不能耽误了别人家的孩子,就让他们还是在同文馆读书,课余的时间进宫里陪着载淳,婧瑜找这些孩子的用意也是想让载淳跟在这些上进的孩生身边,有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来上学后能好好读书。
恭亲王... -->>
因为朝凰卫的神级表现,婧瑜的威望更加盛之又盛。朝廷里她基本是一言九鼎,只要是她提出的建议,不有不通过的,连讨论都不用,封建的愚忠思想下,既便有个别臣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这就是大势所趋了。
这种情况下,婧瑜更加要少说话了,只要不是大事,她从来不提意见,恭亲王与肃顺各有各的职权所在,他俩有默契,绝不轻易挑战对方的势力范围,有重叠的时候,都是提出来大家讨论,慈禧就是讨论的第三方,开始几人有问题争执不下的时候,婧瑜提过几次意见之后,三人也就明白了婧瑜的原则与底线,都是聪明人,以后就知道该怎么取舍了。
婧瑜要的就是这种平衡,互相监督也互相牵制,只要利用好了,别让他们把心思都用在权斗上,把该做的工作做好,那就行了。
“江南战事初平,百废待兴,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臣请减免江南四省赋税,以为百姓休养生息。”宝鋆提出要减免赋税,这也算是常例了,刚打完仗,一片荒芜的,再收税就太不近人情了。
“这是自然的,户部按章程办理就是了。”慈禧太后同意的很痛快,这种事,也没什么可商量的。
“两江连年战乱,朝廷赋税已经连续多年减少,去年,《北京条约》之后,虽然不用再给外国人赔款,每年省了了几百万两银子,但是今年各地开始兴办洋务,开办学堂,工厂,到处用银,如今国库也是捉襟见肘,应付不开了。”肃顺兼了吏部尚书之后,桂良接任了户部尚书,他是管钱的,朝廷办洋务,处处要银子,他又变不出来银子,再免了江南的赋税,他的差事就更难办了。
“农民的赋税今明两年的都免了吧,朝廷再难,也不至于指着这样的银子过日子。商业税还是要收的,朝事坚难,只能大家同舟共济了,做生意的,日子总比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好过些,但是要有一个原则,要保护那些小买卖人的利益,不能竭泽而渔,出了横征暴敛的事情,哀家唯你们是问。”婧瑜也没办法,只能杀大户了,小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她也下不去手。
“怎么光听着各地办军械所,机器局,枪炮厂的,没见着办民生工业的呢?”婧瑜发现各地官员一窝蜂的都在建军工相关的工厂,最大的一场仗已经打完了,造那么些枪炮干什么?还不如把那些钱集中在一起办一两个精品呢!
相要富国,发展商业才是最重要的吧……
“民间有些商人已经开始在各地兴办新式的工厂,只是建造需时,还看不出成效如何。”也不是没人办实业,只是朝廷的大员们,好像没把实业当回事儿。
“左宗棠在给朝廷的奏疏上再次提出了建立银行的事情,太后,您看?”之前有大臣提出过建立银行的事情,当时战事正打得激烈的时候,大部分人认为时机不成熟,就把银行的事情延后了,如今恭亲王再次提出来,他是大力主张要尽早建立中央银行的。
“那就办吧!”婧瑜以前做任务的时候,在雍正朝还办过银行呢!
银行是要办的,第一任银行的行长人选又有了争议,有人提出由户部派人,有人认为直接让银行所在地主官署理就可以了,还有人说请外国人来办。
“银行首先是为商业服务的,既然是商业上的事情,依哀家看,还是交给商人办理吧?”这不是很明显的吗?生意上的事情,肯定得让生意做啊,弄一些啥都不懂,只知道四书五经的老古董去,能干得了什么啊!
第62章老佛爷别想吉祥了(10)
“江南‘阜康钱庄’的老板胡雪岩,是生意人当中顶尖的人物,江南人称‘活财神’,打太平天国的时候,他帮着我军运过粮食,还捐赠过不少枪炮,对朝廷忠心耿耿,如果要用商人主持银行事务,他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他本身就是经营钱庄的,业务也熟悉。”肃顺对曾国藩有知遇之恩,两人的关系也一直都很密切,江南的事情,他比别人知道的更详细。
胡雪岩啊,婧瑜在现代也是做生意的,买卖人就没有不知道胡雪岩的,那是后世所有商人的偶像。
“那就让胡雪岩办吧!可不能官私不分。给他个正经官职,以后就帮着朝庭好好办差。”别把官家的银行也给办成他家的了。
胡雪岩就这么升官了,从此走上了仕途,还从一介商人直接空降成二品大员,主持清朝历史上的第一家官办银行。商人们都是敏锐的,从朝廷开办银行的举动当中,他们看出这是要支持商业发展了,短时间之短,最会做生意的那一小部分人就开办了大批的工厂,衣食住行,无所不包。
国家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是婧瑜最希望看到的。
冯婉儿回京之后不久,便与赵三省成亲了,赵三省考上了进士,成绩中等,婧瑜给了他特殊照顾,没让外放地方,留在京里做了翰林院编修,年纪轻轻的,再沉淀几年也好。也不至于让小夫妻分离。
婉儿婚后还是跟在婧瑜身边,婧瑜本来让他在家相夫教子的,毕竟那才是这时代的主流嘛!是她自己提出继续待在婧瑜身边,这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朝凰卫因为优异的表现,群臣纷纷建议扩大,婧瑜没有同意,两百人,已经不少啦!她是没同意扩大朝凰卫,可有的人却坐不住了。
“姐姐,七爷从巡捕营里挑出来两百兵士,都是千挑万选的精兵,原是打算推荐给姐姐扩建朝凰卫的,姐姐不想扩建朝凰卫,这些人选出来了,再放回原处,可惜了,七爷把这事说给了妹妹,妹妹一时也没了主意,你看?”慈禧这是司马昭之心了。
“七爷没给点什么意见?”
“倒是提了一个,只是妹妹觉得不合适。”
“哦?七爷是怎么说的?”
“七爷说既然姐姐觉得朝凰卫够用了,不如再建一个新的卫队,放到妹妹这边儿,也省得不知道详情的人议论,还以为皇上只重嫡母,不尊生母呢!”这大旗拉的。
“嗯,七爷说的也对,那就按七爷说的办吧!”
“谢谢姐姐。只是,这人是好找,这武器,别人可没办法,还得麻烦姐姐……”要求还挺高,这是惦记上朝凰卫的装备了?
“不瞒妹妹,武器的事儿,姐姐也是无能为力啊!那位姑娘跟洋人有仇,当初也是为了对付洋人才给了姐姐这些东西,前阵子打洪秀全,要不是因为早日止战,百姓们也能少受些苦,那些弹药,她都不肯给的。你想想,要是姐姐真有办法,能不同意扩大朝凰卫吗?就算哀家用不了那么多人护卫,不还有妹妹吗?再不济,能帮着兵部多弄出些武器也是好的吧?”咱可说清楚了,不是不给你,是真没有。婧瑜怎么可能花功德点数给别人换武器,想的美。
“那这卫队要不要的,还有什么用!”慈禧的脸就撂下了。
“妹妹也不能这么说,咱们自己的军械厂已经建起来了,很快就能造出来枪炮,那也都是按那位给的图纸造出来的,哀家听说,外国人都抢着下订单呢!东西肯定也差不了,到时候,让曾国藩把最好的先给妹妹送过来就是了。”
“姐姐真的不能帮妹妹想想办法吗?”慈禧见婧瑜肯跟她解释,不好再拉着脸。
“你也知道那位,京城那场打完之后,就走了,后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她派人送来的,姐姐也见不到她人啊!再说了,她送那些东西,谁都不知道怎么送来的,姐姐周围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人看到那东西是怎么出现的,这样的人,咱得罪不起啊!”说的明白吧?
“那姐姐能不能把朝凰卫的匀出来几套给妹妹?”这人,脸皮怎么这么厚呢!
“妹妹开口了,没什么不可以的,只是那位有交代,东西只能哀家自己用,实在是……”慈禧信不信的婧瑜就不管了,反正都推到“那位姑娘”身上。本来就是bug,解释不通什么的,谁也没办法不是嘛。
明知道东施效颦弄出来的卫队有些不伦不类,只会惹人笑话,慈禧还是硬挺着给建了起来,就为了告诉天下人,慈安太后有什么,她慈禧太后也有什么。
不只是在卫队上要跟婧瑜看齐,慈禧还开始要培养自己的心信了,军机大臣里不是恭亲王的铁杆就是肃顺的死忠,她没办法招揽,就往下面发展。除了醇郡王是她的亲妹夫,天然就与她更亲近些,总有些想要力争上游的会靠上来的。
同治三年,载淳八岁,正式开始读书,军机处合议了一份名单,定了三位老师,祁寯藻,翁心存,倭仁,慈禧太后又亲自加上了李鸿藻。
祁寯藻是礼部尚书,又是道光、咸丰两代的帝师,领袖文坛几十年,是帝师最合适的人选,翁心存与倭仁是工部的满汉尚书,又都是大学士,做帝师也是很合适的,李鸿藻只是翰林院的编修,为了让他给皇帝做老师,特意提升为侍讲。这明显就是有后台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的学问都是很好的,婧瑜并没有反对。
开学半个月之后的一天下午,婧瑜正在跟慈禧商量着守孝期满到定陵至祭的行程安排,载淳气呼呼的从外面冲进了钟粹宫,真的是冲,载淳跟着温常勇练了三年的功夫,不只身体健康了很多,个子也长了很多,他一阵风似的在前面走,几个小太监小跑着跟在后面还被他落下不少。
“这是怎么了?怎么脸都白了?刘多生,谁把皇上气成这样的?”婧瑜看着载淳气得小脸儿萨白,绷得紧紧的,倒很有些帝王之气。赶紧问他的贴身太监刘多生,是谁把孩子气这样,也太不懂事儿了吧,这可是皇帝。
“回太后娘娘话,是倭仁大人。”只说了名字,却没说是为了什么。
“淳儿,倭仁是有大学问的人,他能怎么惹到你?是不是你功课没做好?被师傅教训了?那也是你的不是,这个点儿,不是课还没上完呢吗?你怎么就跑出来了?一点规矩都没有。”慈禧就是那种有啥事儿肯定是自家孩子不对的家长,孩子都气成那样了,她还没问什么原因呢,先把孩子训一顿。
“倭仁?他批评皇上了?淳儿,给皇额娘说,做了什么若淳儿生气?皇额娘给淳儿出气。”慈禧整天忙着争权夺利,平时载淳多是跟着婧瑜,慈禧也是有意让载淳给婧瑜多亲近。婧瑜从来不做严母。而且带在身边两三年了,载淳还是很懂事的,又聪明。她不相信载淳会无缘无故的跟师傅对上。
“皇额娘,儿臣不想让倭仁当老师了。他是死脑筋。一点儿不开化,儿臣跟着他,他会把儿臣教成老学究的,哪有什么治国为君之道。”这么严重?
婧瑜就看刘多生,让他详细叙述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载淳的伴读里有个叫沈承志的孩子,是江西巡抚沈葆桢的小儿子,两年前被他爹送到同文馆学习,那时候,婧瑜想多找些孩子陪着载淳玩儿,省得他孤单,就让恭亲王在同文馆的子弟中挑几个好的送进宫,也不要求他们整天陪着载淳,载淳还没有正式开始读书,不能耽误了别人家的孩子,就让他们还是在同文馆读书,课余的时间进宫里陪着载淳,婧瑜找这些孩子的用意也是想让载淳跟在这些上进的孩生身边,有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来上学后能好好读书。
恭亲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