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情满葫芦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葫芦峪是大山深处的一个村落。有一百多户人家,分上葫芦峪和下葫芦峪两部分,因村落西南有一个幽深狭长的山谷,状如倾倒的葫芦而得名。葫芦峪的人家都姓石,据说原本是一家人,后来由于人口的增长而分为两部分居住,原本居住在下葫芦峪的一族人搬到了西山的上葫芦峪,所有的水源、耕地、山林等资源仍归大家所共有。当地资源匮乏,耕地稀少,且旱涝灾害严重,导致村民的生活十分贫困。
要说住在葫芦峪的人都姓石也不尽然。有两个半人就不姓石。一个是住在南山上的看山爷爷,另一个就是后来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下放到穷乡僻壤的葫芦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张知吾。严格意义上说,这两个人都不能算作葫芦峪人,他们只是外乡人,是临时在葫芦峪落脚的外乡人。当时,看山爷爷在柱子的爷爷和奶奶结婚后不久,就走了,好多年都没有音讯,直到解放后不久,看山爷爷才又回到了葫芦峪。爷爷(柱子的爷爷)就为看山爷爷担保,让看山爷爷在葫芦峪暂时住了下来。而看山爷爷也很仗义。自从爷爷担保他在葫芦峪住下以后,就再也没有麻烦过任何人,始终独自一个人在南山为村子里看守山林。有人曾经为他张罗过几个女人,但都被他拒绝了。于是有人就猜测看山爷爷的心里有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奶奶。但爷爷知道看山爷爷心中的女人不是奶奶,他知道看山爷爷是个光明磊落的汉子,但他始终摸不透看山爷爷的心思,他的心好像被一层冰霜掩盖着,冰冷而又清爽。
严格来说,葫芦峪应该还有一个人不姓石,这个人就是石大头的爹。他是倒插门到葫芦峪的,具体姓什么没有人知道,他比看山爷爷到葫芦峪来得还早,他是木匠老爷爷从外面招来的上门女婿。自从他“嫁给”西山的二姑奶奶后就改姓石,生了石大头老兄弟三个。这都是早些年前的老黄历了,柱子从小就没见过石大头的爹,更不清楚他们家的那些陈年旧事。
在葫芦峪村,有这么几个人是比较出名的。村里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霸、一泼、一神汉,不抵二婶一碗饭。”这“一霸”指的就是石大头。石大头是他们三兄弟中的老大,而石大头自己又生了五个儿子,加上侄子能有十多个棒劳力。这在一个小山村里是很有势力的。石大头的爷爷(其实是姥爷)是个给人帮工的木匠,石大头老爹的木匠手艺很一般,比起他岳父的手艺来那自然是差了很多,但石大头的爹不给人家帮工,而是自己做棺材卖。往往是石大头他们爷四个抬着一口棺材出门上街,然后又抬着这口棺材回家。棺材卖不出去,生意自然不好。但就是凭着这不好的生意,石大头的老爹竟然养活了那么多的人口,确实不能不令人惊奇。
仅靠人多并不能成就石大头的霸业,他之所以赢得了“一霸”的名头,还得从扳倒老支书说起。老支书名字叫石大力,年轻时在外乡给地主家扛过工,因有把子力气,东家就给起了个“大力”的名字。后来曾经参加过支援前线的民工队,因为这个,根正苗红的石大力就被组织上任命为葫芦峪的支部书记。老书记在外面见过世面,比这些老死不出家门的山里人多些见识,但根子上还是一个老实人。与老支书相比,石大头要年轻二十多岁,人也精明强悍了很多。刚刚成年还没有结婚的石大头就好勇斗狠,跟人打架敢下死手,天生一个不要命的主儿。据说在小日本刚刚投降那会儿,石大头跟他爹在镇子的集市上卖棺材。镇上的一个大户人家有人得急症死了,正赶巧没有准备好棺木,不得已只好买了石大头家的棺材。说好的第二天给钱的,但第二天石大头去跟这个大户人家要钱时,大户却因造棺的手艺不好想趁机压价。石大头却把牛眼一瞪,说不想买棺材就把尸首扔出来。当地人都讲究入土为安,已经进了棺材的尸首又怎能再折腾出来。主人家一听就不干了,立马吆喝众人要惩治这个满嘴混账话的愣头青。但石大头眉头都不颤一下,从腰里摸出一把斧子,一下砍在棺材上,说别看棺材样子不咋地,但装三个人还是足够的。一副凶神恶煞跟人拼命的样子还真把众人镇住了。这个大户人家最后只好乖乖给钱。解放后,石大头的老婆接连给他生了几个儿子。人一多张嘴吃饭的窟窿就多,石大头就看上了村支书的位子。因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实行的是生产合作,劳动成果按人头平均分配,而掌管分配大权的就是这个村支书,只要掌握了这个分配的大权,对这些珍贵的活命资源如何分配,就只有他这个书记说了算了。要想当这个村支书,必须根正苗红,也就是比比谁更穷。也就是从那天起,原本出门很要脸面的石大头,开始整日穿着个露腚的破裤子,吃饭时端着个盛了野菜叶子的破粗瓷海碗在门外晃荡,也不避讳人。偶尔众人也能从他的野菜碗里发现一根半根的面条等物,于是人们就都知道了他石大头的老婆有做一根面条的本事。就是这样,整日“吃糠咽菜”的石大头一家人还是个个长得生龙活虎。想夺老支书的权,石大头一开始走的还是正道,就是处处跟老支书较劲,合作社的各种农活他都抢在前头,想以此证明他比老支书强。但他辛苦了一阵子后仍不见效,上级并没有把村支书的高帽戴到他的头上。于是,他就开始主动跳出来跟老支书单挑。看谁从山上背下来的石头最大,看谁往山上的梯田里挑的粪最重。虽然老支书名叫石大力,但架不住石大头年轻力壮。而且老支书常年吃糠咽菜营养不良,一脸菜色刚过四十的老支书一看就像个老头。但整日里端着野菜碗的石大头却膘肥体壮孔武有力。自然,老支书在农活上处处都比不过石大头,石大头就处处都占了上风。但就是这样,上级领导也还是没有换掉石大力,还是继续让他当葫芦峪的村支书。后来,石大头见用正招不好使就用了赖招,就是一天三顿饭每当饭时,他就端了自己的大海碗直奔老支书家,在老支书家里是有啥吃啥,见啥吃啥,从不把自己当外人。老支书想用武力把人赶出去,但石大头如狼似虎的兄弟三个又有谁敢招惹?最后,被他讹得没有办法的石大力只好抱病向上级领导主动请辞。于是石大头就顺利坐上了这个村支书的宝座。
有了村支书的这个大权,石大头更加肆无忌惮,他本想着当了村里的大书记,他就应该想干啥就干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不能允许任何人跟他对着干,他应该成为葫芦峪的土皇帝、山大王。但不想由于爷爷这个事实族长的存在,让他施不开手脚,放不开胆子,活得很不爽。因此,他就把爷爷跟奶奶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除掉才能后快。
而另一个名人“一泼”... -->>
葫芦峪是大山深处的一个村落。有一百多户人家,分上葫芦峪和下葫芦峪两部分,因村落西南有一个幽深狭长的山谷,状如倾倒的葫芦而得名。葫芦峪的人家都姓石,据说原本是一家人,后来由于人口的增长而分为两部分居住,原本居住在下葫芦峪的一族人搬到了西山的上葫芦峪,所有的水源、耕地、山林等资源仍归大家所共有。当地资源匮乏,耕地稀少,且旱涝灾害严重,导致村民的生活十分贫困。
要说住在葫芦峪的人都姓石也不尽然。有两个半人就不姓石。一个是住在南山上的看山爷爷,另一个就是后来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下放到穷乡僻壤的葫芦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张知吾。严格意义上说,这两个人都不能算作葫芦峪人,他们只是外乡人,是临时在葫芦峪落脚的外乡人。当时,看山爷爷在柱子的爷爷和奶奶结婚后不久,就走了,好多年都没有音讯,直到解放后不久,看山爷爷才又回到了葫芦峪。爷爷(柱子的爷爷)就为看山爷爷担保,让看山爷爷在葫芦峪暂时住了下来。而看山爷爷也很仗义。自从爷爷担保他在葫芦峪住下以后,就再也没有麻烦过任何人,始终独自一个人在南山为村子里看守山林。有人曾经为他张罗过几个女人,但都被他拒绝了。于是有人就猜测看山爷爷的心里有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奶奶。但爷爷知道看山爷爷心中的女人不是奶奶,他知道看山爷爷是个光明磊落的汉子,但他始终摸不透看山爷爷的心思,他的心好像被一层冰霜掩盖着,冰冷而又清爽。
严格来说,葫芦峪应该还有一个人不姓石,这个人就是石大头的爹。他是倒插门到葫芦峪的,具体姓什么没有人知道,他比看山爷爷到葫芦峪来得还早,他是木匠老爷爷从外面招来的上门女婿。自从他“嫁给”西山的二姑奶奶后就改姓石,生了石大头老兄弟三个。这都是早些年前的老黄历了,柱子从小就没见过石大头的爹,更不清楚他们家的那些陈年旧事。
在葫芦峪村,有这么几个人是比较出名的。村里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霸、一泼、一神汉,不抵二婶一碗饭。”这“一霸”指的就是石大头。石大头是他们三兄弟中的老大,而石大头自己又生了五个儿子,加上侄子能有十多个棒劳力。这在一个小山村里是很有势力的。石大头的爷爷(其实是姥爷)是个给人帮工的木匠,石大头老爹的木匠手艺很一般,比起他岳父的手艺来那自然是差了很多,但石大头的爹不给人家帮工,而是自己做棺材卖。往往是石大头他们爷四个抬着一口棺材出门上街,然后又抬着这口棺材回家。棺材卖不出去,生意自然不好。但就是凭着这不好的生意,石大头的老爹竟然养活了那么多的人口,确实不能不令人惊奇。
仅靠人多并不能成就石大头的霸业,他之所以赢得了“一霸”的名头,还得从扳倒老支书说起。老支书名字叫石大力,年轻时在外乡给地主家扛过工,因有把子力气,东家就给起了个“大力”的名字。后来曾经参加过支援前线的民工队,因为这个,根正苗红的石大力就被组织上任命为葫芦峪的支部书记。老书记在外面见过世面,比这些老死不出家门的山里人多些见识,但根子上还是一个老实人。与老支书相比,石大头要年轻二十多岁,人也精明强悍了很多。刚刚成年还没有结婚的石大头就好勇斗狠,跟人打架敢下死手,天生一个不要命的主儿。据说在小日本刚刚投降那会儿,石大头跟他爹在镇子的集市上卖棺材。镇上的一个大户人家有人得急症死了,正赶巧没有准备好棺木,不得已只好买了石大头家的棺材。说好的第二天给钱的,但第二天石大头去跟这个大户人家要钱时,大户却因造棺的手艺不好想趁机压价。石大头却把牛眼一瞪,说不想买棺材就把尸首扔出来。当地人都讲究入土为安,已经进了棺材的尸首又怎能再折腾出来。主人家一听就不干了,立马吆喝众人要惩治这个满嘴混账话的愣头青。但石大头眉头都不颤一下,从腰里摸出一把斧子,一下砍在棺材上,说别看棺材样子不咋地,但装三个人还是足够的。一副凶神恶煞跟人拼命的样子还真把众人镇住了。这个大户人家最后只好乖乖给钱。解放后,石大头的老婆接连给他生了几个儿子。人一多张嘴吃饭的窟窿就多,石大头就看上了村支书的位子。因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实行的是生产合作,劳动成果按人头平均分配,而掌管分配大权的就是这个村支书,只要掌握了这个分配的大权,对这些珍贵的活命资源如何分配,就只有他这个书记说了算了。要想当这个村支书,必须根正苗红,也就是比比谁更穷。也就是从那天起,原本出门很要脸面的石大头,开始整日穿着个露腚的破裤子,吃饭时端着个盛了野菜叶子的破粗瓷海碗在门外晃荡,也不避讳人。偶尔众人也能从他的野菜碗里发现一根半根的面条等物,于是人们就都知道了他石大头的老婆有做一根面条的本事。就是这样,整日“吃糠咽菜”的石大头一家人还是个个长得生龙活虎。想夺老支书的权,石大头一开始走的还是正道,就是处处跟老支书较劲,合作社的各种农活他都抢在前头,想以此证明他比老支书强。但他辛苦了一阵子后仍不见效,上级并没有把村支书的高帽戴到他的头上。于是,他就开始主动跳出来跟老支书单挑。看谁从山上背下来的石头最大,看谁往山上的梯田里挑的粪最重。虽然老支书名叫石大力,但架不住石大头年轻力壮。而且老支书常年吃糠咽菜营养不良,一脸菜色刚过四十的老支书一看就像个老头。但整日里端着野菜碗的石大头却膘肥体壮孔武有力。自然,老支书在农活上处处都比不过石大头,石大头就处处都占了上风。但就是这样,上级领导也还是没有换掉石大力,还是继续让他当葫芦峪的村支书。后来,石大头见用正招不好使就用了赖招,就是一天三顿饭每当饭时,他就端了自己的大海碗直奔老支书家,在老支书家里是有啥吃啥,见啥吃啥,从不把自己当外人。老支书想用武力把人赶出去,但石大头如狼似虎的兄弟三个又有谁敢招惹?最后,被他讹得没有办法的石大力只好抱病向上级领导主动请辞。于是石大头就顺利坐上了这个村支书的宝座。
有了村支书的这个大权,石大头更加肆无忌惮,他本想着当了村里的大书记,他就应该想干啥就干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不能允许任何人跟他对着干,他应该成为葫芦峪的土皇帝、山大王。但不想由于爷爷这个事实族长的存在,让他施不开手脚,放不开胆子,活得很不爽。因此,他就把爷爷跟奶奶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除掉才能后快。
而另一个名人“一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