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lwtxt.org,天下王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善长淡然一笑,随即肃容道:“本相的相国之位一退,必然引起满朝文武争斗,人人都坐上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从而光宗耀祖,统领六部百官,而依我对皇帝的了解,皇帝一定会询问大臣,其中必定有本相,还有刘伯温,若是我所料不错的话,此热性子高傲,平生自负才学,必然当仁不让,如此一来,皇帝必定不喜,这样一来,这宰相之外的询问你,便剩下本相,到时候本相推举你进入中书省,从而掌控天下!“
胡惟庸目光一闪,道:“惟庸多谢大人赏识,他日必定回报大人再造之恩?“
李善长摆了摆手,道:“你今日的这番胡,本相记住了,不过想要单靠本相举荐,坐上相国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容易?”
胡惟庸心头一惊,盯着李善长:“大人——?”
李善长目光一闪,道:“相国乃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百官奏折、边关文书、官吏任免、皇帝旨意,都要经过相国,几乎是半个皇帝,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对相国的任免,从来是慎之又慎,故而选人之时,不断要才,还要忠、要信、要对皇家威胁最小,这样的人才能符合圣意,做到君臣一心?”
“大人之言,当真是字字珠玑,让惟庸眼界大开啊!”李善长道:“刘伯温、杨宪、汪广洋三人之中,刘伯温本领最大,且是浙东首领,对你威胁最大,同样对陛下的威胁也最大,只要将他赶出金陵城,这若大金陵城,大明的相国之位,非你胡惟庸莫属!”
“大人所言极是,这刘伯温计谋百出,算无遗策,的确是个头疼的人,今日虽被封为诚意伯,可仍旧是御史中丞,掌管天下御史,言官,想要将他赶出金陵城,还要名正言顺只怕不易,何况此人一直清正廉洁,皇帝对他宠信并不下于大人,如果贸然对他发动了攻击,而又没有拿出一个伤的台面的理由,依着皇帝对他的信任,只怕难上加难啊,万一激怒了他,发动言官,御史攻击你我,小人倒也罢了,唯独对大人不利啊?”
李善长一叹,这也正是他头疼的所在,洪武元年,朱元璋与应天登基为帝,除了一切仿照元朝官职,建立了中书省文武百官,还别出心裁的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名为巡按御史。这些官吏是代天子巡狩,凡吏政、刑名、钱谷、治安、档案、学校、农桑、水利、风俗、民隐都是其职责考察范围。金陵城百官称:“御史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弘治以后,巡按御史的权力更大了,侵夺了许多监察之外的权力,如行政方面“凡有大兴革及诸政务、会都、按议、经画定而请于抚、按若总督”;在军事方面“地方战守事宜,巡按得参与谋政”;在治安方面“地方若出现贼盗,巡按要下令征剿,这些人官职不大,权利极大,四处巡视,谁也不知道他们何时就抓住了你的把柄,洪武年初,官员钱宰奉朱元璋之命进行修订孟子一书的工作。一日,钱宰下朝回家,因感工作进展顺利,心情颇为舒畅。于是,他便乘兴吟诗一首:“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当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钱宰上朝,朱元璋一见他便说,你昨日做得一首好诗。只是我并没有嫌你迟到啊,我看还是把“嫌”字改为“忧”字如何?钱宰闻听吓出了一身冷汗,赶忙磕头谢罪。朱元璋说:“朕今放汝去,好好熟睡矣”于是便将钱宰遣送回了老家。这个故事,让满朝文武百官对监察御使,闻风丧胆,饶是李善长身居高位,也怕被他们抓着把柄?”
若说,就一个监察御史倒也算了,毕竟这个特权也不是天天有,而且这些巡视地方,与他李善长并无多大的影响,最为厉害的还是让人文风丧胆的六科给事中的设立。
六科给事中的设立是为了监察中央吏、户、礼、兵、工、刑六部的一切举动,所设的官位同样对样朝廷六部,朱元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均从七品,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务。按规定,凡以皇上名义发出的刺敕,给事中要对之进行复核,若有不妥之处,可以封还奏报。全国各地上报给皇上的奏章,六科要根据分工按类抄报各部,并提出驳正意见。六科之官虽然为七品,但权力极大。他们侍从皇上,每日都有一人值班,站在殿中“珥笔记旨”皇上交派各衙门口办理的事件,由他们每五天检查督办一次,倘若有拖延不办,或是动作迟缓者,由他们向皇上报告;若各衙门口完成了皇上旨意,便由六科核销。每逢京官考察自陈政绩时,这些给事中还要会同六部进行审核。在考核中,有的官员政绩突出而被皇上召见时,一般要由吏部尚书及相关科的都给事共同相陪面见皇上。朱元璋奉行宋代司马光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在选择言官的选拔,可谓是慎之又慎,首先“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之士”;其次,必须正派刚直,介直敢言,而不患得患失,爱身固禄;再次,具有突出的学识才干,既通晓朝廷各方政务,洞悉利弊动态,又能博涉古今,引鉴前史。除此之外,还须具备一定的仕途经历,历练稳重;对于年龄、出身以及文章、词辩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具体的要求。总之,言官必须具备秉公据实,善辨是非,敢论曲直,既勤且廉等优秀品质,品行、才识不可缺失。这样的人,任凭谁见都怕。
^^^^^^^^^^^^^^^^^^^^^^^^^^^^^^^^^^^^^^^^^^^^^^^^^^^^^^^^^^^^^^^^^^^^^^^^^^^^^^^^^^^^^^^^^^^^^
第三更了,请诸位多多支持啊!
李善长淡然一笑,随即肃容道:“本相的相国之位一退,必然引起满朝文武争斗,人人都坐上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从而光宗耀祖,统领六部百官,而依我对皇帝的了解,皇帝一定会询问大臣,其中必定有本相,还有刘伯温,若是我所料不错的话,此热性子高傲,平生自负才学,必然当仁不让,如此一来,皇帝必定不喜,这样一来,这宰相之外的询问你,便剩下本相,到时候本相推举你进入中书省,从而掌控天下!“
胡惟庸目光一闪,道:“惟庸多谢大人赏识,他日必定回报大人再造之恩?“
李善长摆了摆手,道:“你今日的这番胡,本相记住了,不过想要单靠本相举荐,坐上相国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容易?”
胡惟庸心头一惊,盯着李善长:“大人——?”
李善长目光一闪,道:“相国乃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百官奏折、边关文书、官吏任免、皇帝旨意,都要经过相国,几乎是半个皇帝,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对相国的任免,从来是慎之又慎,故而选人之时,不断要才,还要忠、要信、要对皇家威胁最小,这样的人才能符合圣意,做到君臣一心?”
“大人之言,当真是字字珠玑,让惟庸眼界大开啊!”李善长道:“刘伯温、杨宪、汪广洋三人之中,刘伯温本领最大,且是浙东首领,对你威胁最大,同样对陛下的威胁也最大,只要将他赶出金陵城,这若大金陵城,大明的相国之位,非你胡惟庸莫属!”
“大人所言极是,这刘伯温计谋百出,算无遗策,的确是个头疼的人,今日虽被封为诚意伯,可仍旧是御史中丞,掌管天下御史,言官,想要将他赶出金陵城,还要名正言顺只怕不易,何况此人一直清正廉洁,皇帝对他宠信并不下于大人,如果贸然对他发动了攻击,而又没有拿出一个伤的台面的理由,依着皇帝对他的信任,只怕难上加难啊,万一激怒了他,发动言官,御史攻击你我,小人倒也罢了,唯独对大人不利啊?”
李善长一叹,这也正是他头疼的所在,洪武元年,朱元璋与应天登基为帝,除了一切仿照元朝官职,建立了中书省文武百官,还别出心裁的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名为巡按御史。这些官吏是代天子巡狩,凡吏政、刑名、钱谷、治安、档案、学校、农桑、水利、风俗、民隐都是其职责考察范围。金陵城百官称:“御史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弘治以后,巡按御史的权力更大了,侵夺了许多监察之外的权力,如行政方面“凡有大兴革及诸政务、会都、按议、经画定而请于抚、按若总督”;在军事方面“地方战守事宜,巡按得参与谋政”;在治安方面“地方若出现贼盗,巡按要下令征剿,这些人官职不大,权利极大,四处巡视,谁也不知道他们何时就抓住了你的把柄,洪武年初,官员钱宰奉朱元璋之命进行修订孟子一书的工作。一日,钱宰下朝回家,因感工作进展顺利,心情颇为舒畅。于是,他便乘兴吟诗一首:“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当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钱宰上朝,朱元璋一见他便说,你昨日做得一首好诗。只是我并没有嫌你迟到啊,我看还是把“嫌”字改为“忧”字如何?钱宰闻听吓出了一身冷汗,赶忙磕头谢罪。朱元璋说:“朕今放汝去,好好熟睡矣”于是便将钱宰遣送回了老家。这个故事,让满朝文武百官对监察御使,闻风丧胆,饶是李善长身居高位,也怕被他们抓着把柄?”
若说,就一个监察御史倒也算了,毕竟这个特权也不是天天有,而且这些巡视地方,与他李善长并无多大的影响,最为厉害的还是让人文风丧胆的六科给事中的设立。
六科给事中的设立是为了监察中央吏、户、礼、兵、工、刑六部的一切举动,所设的官位同样对样朝廷六部,朱元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均从七品,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务。按规定,凡以皇上名义发出的刺敕,给事中要对之进行复核,若有不妥之处,可以封还奏报。全国各地上报给皇上的奏章,六科要根据分工按类抄报各部,并提出驳正意见。六科之官虽然为七品,但权力极大。他们侍从皇上,每日都有一人值班,站在殿中“珥笔记旨”皇上交派各衙门口办理的事件,由他们每五天检查督办一次,倘若有拖延不办,或是动作迟缓者,由他们向皇上报告;若各衙门口完成了皇上旨意,便由六科核销。每逢京官考察自陈政绩时,这些给事中还要会同六部进行审核。在考核中,有的官员政绩突出而被皇上召见时,一般要由吏部尚书及相关科的都给事共同相陪面见皇上。朱元璋奉行宋代司马光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在选择言官的选拔,可谓是慎之又慎,首先“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之士”;其次,必须正派刚直,介直敢言,而不患得患失,爱身固禄;再次,具有突出的学识才干,既通晓朝廷各方政务,洞悉利弊动态,又能博涉古今,引鉴前史。除此之外,还须具备一定的仕途经历,历练稳重;对于年龄、出身以及文章、词辩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具体的要求。总之,言官必须具备秉公据实,善辨是非,敢论曲直,既勤且廉等优秀品质,品行、才识不可缺失。这样的人,任凭谁见都怕。
^^^^^^^^^^^^^^^^^^^^^^^^^^^^^^^^^^^^^^^^^^^^^^^^^^^^^^^^^^^^^^^^^^^^^^^^^^^^^^^^^^^^^^^^^^^^^
第三更了,请诸位多多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