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大明惊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骥亦觉得有理,便走过去提起木椅挡手往外一拉,果然拉成了一张床。他还从未见过这种椅子,觉得设计十分新奇。
杨埙道:“有意思吧?这是一名苏州工匠送我的。对了,褥子、被子都在那边箱子里,朱指挥自己动手,不必客气。”
家里有了客人,杨埙也不好意思太过懒惰,挣扎着起身,生了一盆火,搁置在房中。房中勉强有了一丝热气,总算好睡多了。
朱骥忽问道:“杨匠官没睡着吧?”
杨埙“嗯”了一声,道:“我正好有件事想问问朱指挥。听说李祭酒当年得罪仁宗皇帝,被武士以金瓜扑打,肋骨尽断,生命垂危,是尊父朱指挥拿奇药血竭救了他。那血竭,朱家可还有剩余?”
朱骥道:“那血竭是十分珍贵之物,家父到南海出差时偶然得到,后来为了救治李祭酒全用上了,半点不剩。杨匠官如何忽然问起这个?”
杨埙便大致说了蒋鸣军嫌弃自己是匠户出身,欲将妹妹嫁给郭信一事。
朱骥奇道:“郭信?杨匠官说的这个郭信可是凤阳人?”
杨埙道:“是啊,怎么,朱指挥认识他?”朱骥道:“不认识,但是我听过他的名字。他是滁阳王后人。”
杨埙:“滁阳王又是谁?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朱骥道:“杨匠官总该听过郭子兴吧?”
杨埙笑道:“那谁能不知道?郭子兴可是我们大明开国皇帝的岳丈。”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未发迹前,是个穷苦的僧人。红巾起义席卷中原大地后,他慕名到濠州投军,结果被城门的守军拦住盘问。因性子执拗,言语不和,又被守军捆缚起来。守军还派人去请令旗,要杀掉脾气很大的朱元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听说后,亲自骑马到城门口去察看究竟。他第一眼看到朱元璋就很喜欢,命令兵士松绑,并将朱氏收为自己的部卒。
加入红巾军后,朱元璋如鱼得水,不但打仗勇猛,而且颇有智略,数次出战都立下了军功,加上他是军中少有的认识字的将领,因此很得郭子兴赏识。郭子兴还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二人结婚时,朱元璋二十五岁,马氏二十一岁,都算是当时的大龄青年了。马氏长相一般,也不识字,但由于她是郭子兴至交之女,对朱元璋早期事业有不少帮助。
与干女婿朱元璋的性格、作风截然不同,郭子兴性格暴躁易怒,忌才护短,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加上做事迟疑不决,所以和濠州城中其他四个红巾军首领都合不来。日子久了,几方矛盾越来越深,其他红巾军首领联合起来,一齐排挤郭子兴,有一次差点儿将郭子兴害死。亏得朱元璋得到消息,奋力将郭子兴救了出来。
朱元璋为人精细,做事果断有魄力,在军中人缘很好,大家都尊称他为“朱公子”,他出于大局考虑,担心红巾军因内讧而实力削弱,于是努力想调和郭子兴和其他四个首领的关系,结果却是两边吃力不讨好。郭子兴见干女婿总为对头说好话,对他也猜忌起来,将朱元璋身边能干的亲信都调走不说,还几次下令将朱元璋禁闭起来。
马氏拿出私房钱,拼命巴结郭子兴宠爱的二夫人张氏,托小张夫人斡旋其中,这才令朱元璋几度化险为夷。
有一次,郭子兴恼恨之下,又下令将朱元璋关起来,且不准给食物,预备将他饿死。马氏听说后,赶去厨房偷了几张烧饼,藏在怀中,悄悄到牢房送给丈夫。烧饼刚出锅不久,将马氏的胸口都烫红了。朱元璋见到妻子肯与自己患难与共,十分感动[2]。
这段被老丈人猜疑的经历对朱元璋的性格影响很大,他认为郭子兴胸襟狭窄,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开始动了自立门户的心思。之后,通过一系列不动声色的努力,朱元璋竟然在郭子兴的眼皮底下悄然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开始掌握了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
郭子兴有正妻大张氏和次妻小张氏两位妻子,另外还有一名侍妾李氏。大张氏生有三子:郭大舍、郭天叙、郭天爵,小张氏生有一女,李氏则生有幼子郭老舍。其中长子郭大舍已在郭子兴起兵时被元军杀死,但次子郭天叙和第三子郭天爵都正当盛年,对朱元璋暗中扩张实力很是不满。
郭子兴死后,矛盾立即爆发。然因为朱元璋在军中威望甚高,又得到了小张氏的鼎力支持,由此顺利取得了郭子兴部的控制权。但郭天叙仍然被小明王[3]封为都元帅,是郭部名义上的最高首领。
不久,郭天叙率军出战,遭叛徒出卖,遇元军袭击战死。亦有人说是朱元璋有意将郭天叙的行踪透露给了敌军,好借刀杀人。
次年,郭天爵因谋反罪名被诛杀,朱元璋最终完全掌控了郭部。为了报答小张氏对自己的支持,又将其爱女纳为侍妾,即为后来的郭惠妃。
朱元璋与郭天叙、郭天爵兄弟争权夺利最烈之时,郭子兴侍妾李氏携幼子郭老舍远走高飞,因为郭老舍年纪还小,朱元璋也未放在心上。
洪武三年(1370年),已经贵为皇帝的朱元璋终于在妻子马皇后的劝说下,追封岳父郭子兴为滁阳王,并下诏命当地有关部门为之建庙祭祀,又免除郭氏邻居宥氏的赋税徭役,让宥氏世代为滁阳王守墓。
到了宣德年间,忽然有自称郭老舍的老者来到京城,请求朝见皇帝。明宣宗朱瞻基认可了他是郭子兴之子的身份,授予冠带,赐予宝钞等物,命他回凤阳家乡奉祀滁阳王。
郭老舍之后,又有郭谦、郭昇,到而今的郭信,已经是第四代了。朱骥曾在官方名册上见过郭信的名字,因而有印象。
杨埙这才知道郭信来历,不无嘲讽地道:“这么说,他也算得上是八竿子之外的皇亲国戚了。”
朱骥道:“滁阳王只是追封的名号,没有封地,也没有实际利益。除了凤阳一带的人,一般人都不知道滁阳王是谁。不过逢朝中大事,譬如太后、皇帝寿诞,新皇即位等,郭家也会照例进京朝贺,就跟衍圣公一样。当然他不像衍圣公那么显赫,还有朝廷专修的衍圣公府供其起居用。”
杨埙道:“甚好,如今我总算知道情敌是什么来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朱骥又道:“血竭是南洋特产,中原极是罕见,怕是一时难以寻到。杨匠官不妨去找找胡尚书,问他有没有办法。”
杨埙奇道:“胡尚书怎么会有办法?”
朱骥笑道:“胡尚书其实医道相当高明[4],他虽没有正式学医,但当年行走全国时,搜寻了许多民间方子,治怪病有奇效。我外甥朱喜,就是我妻子姑姑的亲孙子,就是在他那里治好的。不过胡尚书是个怕麻烦的人,从不张扬。当年李祭酒遭难,虽有血竭,仍需名医。京城大夫看过后,都说李祭酒活不了了,劝先父别浪费了好药。最后还是胡尚书主动伸出援手,救治了李祭酒,先父这才知道胡尚书原来是个相当厉害的大夫。”
杨埙道:“我明白了,血竭只是名气大。也许胡尚书有别的法子治好蒋鸣军的残疾,并不需要血竭。但胡尚书既对其高明医术秘而不宣,想必请动他极难。上次他为什么肯替令外甥治病?”
朱骥道:“我不知道,应该是看我岳父的面子吧。”杨埙道:“那好,我明天去试试。”
他心中有事,难以入睡,好不容易迷糊过去,又被朱骥推醒,随口问道:“天不是还没亮吗?”
朱骥道:“我得赶回岳父家换回官服,再去官署。杨匠官一个人在家行吗?”杨埙道:“当然行。”
朱骥道:“那好,我一会儿出去时,顺道知会一下总甲,让他多安排些人手在附近巡查。”杨埙道:“好了,知道啦。”
再一觉醒来,竟已过正午,火盆中的炭亦早燃尽了。因为低温严重影响漆面质量,自古漆匠冬季不做活儿,目下正是杨埙最清闲自在的季节。他还想再多赖一会儿,但肚子实在饿得不行,只得磨磨蹭蹭地起床,简单洗漱了一下,打算先出门填饱肚子,再往礼部或是麻绳胡同去寻胡濙。
却见总甲阎英正倚靠在院墙边,见杨埙出门,立即便迎了上来,赔笑道:“杨匠官早,昨晚睡得可还好?”
杨埙道:“还好。阎总甲在这里做什么?”
阎英道:“锦衣卫朱指挥命小的保护杨匠官啊。今儿个有好几拨陌生人到这附近转悠,都被小的打发走了。”
杨埙道:“阎总甲小题大做了吧。这一带住了不少匠人,人家也许是上门的主顾呢。”
阎英道:“快到年关了,人人忙着回家过节,谁赶这时候做活儿啊?况且这是锦衣卫长官交代下来的,要当大事来办。管他有活儿没活儿,都得赶走。”
杨埙摇了摇头,... -->>
朱骥亦觉得有理,便走过去提起木椅挡手往外一拉,果然拉成了一张床。他还从未见过这种椅子,觉得设计十分新奇。
杨埙道:“有意思吧?这是一名苏州工匠送我的。对了,褥子、被子都在那边箱子里,朱指挥自己动手,不必客气。”
家里有了客人,杨埙也不好意思太过懒惰,挣扎着起身,生了一盆火,搁置在房中。房中勉强有了一丝热气,总算好睡多了。
朱骥忽问道:“杨匠官没睡着吧?”
杨埙“嗯”了一声,道:“我正好有件事想问问朱指挥。听说李祭酒当年得罪仁宗皇帝,被武士以金瓜扑打,肋骨尽断,生命垂危,是尊父朱指挥拿奇药血竭救了他。那血竭,朱家可还有剩余?”
朱骥道:“那血竭是十分珍贵之物,家父到南海出差时偶然得到,后来为了救治李祭酒全用上了,半点不剩。杨匠官如何忽然问起这个?”
杨埙便大致说了蒋鸣军嫌弃自己是匠户出身,欲将妹妹嫁给郭信一事。
朱骥奇道:“郭信?杨匠官说的这个郭信可是凤阳人?”
杨埙道:“是啊,怎么,朱指挥认识他?”朱骥道:“不认识,但是我听过他的名字。他是滁阳王后人。”
杨埙:“滁阳王又是谁?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朱骥道:“杨匠官总该听过郭子兴吧?”
杨埙笑道:“那谁能不知道?郭子兴可是我们大明开国皇帝的岳丈。”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未发迹前,是个穷苦的僧人。红巾起义席卷中原大地后,他慕名到濠州投军,结果被城门的守军拦住盘问。因性子执拗,言语不和,又被守军捆缚起来。守军还派人去请令旗,要杀掉脾气很大的朱元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听说后,亲自骑马到城门口去察看究竟。他第一眼看到朱元璋就很喜欢,命令兵士松绑,并将朱氏收为自己的部卒。
加入红巾军后,朱元璋如鱼得水,不但打仗勇猛,而且颇有智略,数次出战都立下了军功,加上他是军中少有的认识字的将领,因此很得郭子兴赏识。郭子兴还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二人结婚时,朱元璋二十五岁,马氏二十一岁,都算是当时的大龄青年了。马氏长相一般,也不识字,但由于她是郭子兴至交之女,对朱元璋早期事业有不少帮助。
与干女婿朱元璋的性格、作风截然不同,郭子兴性格暴躁易怒,忌才护短,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加上做事迟疑不决,所以和濠州城中其他四个红巾军首领都合不来。日子久了,几方矛盾越来越深,其他红巾军首领联合起来,一齐排挤郭子兴,有一次差点儿将郭子兴害死。亏得朱元璋得到消息,奋力将郭子兴救了出来。
朱元璋为人精细,做事果断有魄力,在军中人缘很好,大家都尊称他为“朱公子”,他出于大局考虑,担心红巾军因内讧而实力削弱,于是努力想调和郭子兴和其他四个首领的关系,结果却是两边吃力不讨好。郭子兴见干女婿总为对头说好话,对他也猜忌起来,将朱元璋身边能干的亲信都调走不说,还几次下令将朱元璋禁闭起来。
马氏拿出私房钱,拼命巴结郭子兴宠爱的二夫人张氏,托小张夫人斡旋其中,这才令朱元璋几度化险为夷。
有一次,郭子兴恼恨之下,又下令将朱元璋关起来,且不准给食物,预备将他饿死。马氏听说后,赶去厨房偷了几张烧饼,藏在怀中,悄悄到牢房送给丈夫。烧饼刚出锅不久,将马氏的胸口都烫红了。朱元璋见到妻子肯与自己患难与共,十分感动[2]。
这段被老丈人猜疑的经历对朱元璋的性格影响很大,他认为郭子兴胸襟狭窄,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开始动了自立门户的心思。之后,通过一系列不动声色的努力,朱元璋竟然在郭子兴的眼皮底下悄然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开始掌握了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
郭子兴有正妻大张氏和次妻小张氏两位妻子,另外还有一名侍妾李氏。大张氏生有三子:郭大舍、郭天叙、郭天爵,小张氏生有一女,李氏则生有幼子郭老舍。其中长子郭大舍已在郭子兴起兵时被元军杀死,但次子郭天叙和第三子郭天爵都正当盛年,对朱元璋暗中扩张实力很是不满。
郭子兴死后,矛盾立即爆发。然因为朱元璋在军中威望甚高,又得到了小张氏的鼎力支持,由此顺利取得了郭子兴部的控制权。但郭天叙仍然被小明王[3]封为都元帅,是郭部名义上的最高首领。
不久,郭天叙率军出战,遭叛徒出卖,遇元军袭击战死。亦有人说是朱元璋有意将郭天叙的行踪透露给了敌军,好借刀杀人。
次年,郭天爵因谋反罪名被诛杀,朱元璋最终完全掌控了郭部。为了报答小张氏对自己的支持,又将其爱女纳为侍妾,即为后来的郭惠妃。
朱元璋与郭天叙、郭天爵兄弟争权夺利最烈之时,郭子兴侍妾李氏携幼子郭老舍远走高飞,因为郭老舍年纪还小,朱元璋也未放在心上。
洪武三年(1370年),已经贵为皇帝的朱元璋终于在妻子马皇后的劝说下,追封岳父郭子兴为滁阳王,并下诏命当地有关部门为之建庙祭祀,又免除郭氏邻居宥氏的赋税徭役,让宥氏世代为滁阳王守墓。
到了宣德年间,忽然有自称郭老舍的老者来到京城,请求朝见皇帝。明宣宗朱瞻基认可了他是郭子兴之子的身份,授予冠带,赐予宝钞等物,命他回凤阳家乡奉祀滁阳王。
郭老舍之后,又有郭谦、郭昇,到而今的郭信,已经是第四代了。朱骥曾在官方名册上见过郭信的名字,因而有印象。
杨埙这才知道郭信来历,不无嘲讽地道:“这么说,他也算得上是八竿子之外的皇亲国戚了。”
朱骥道:“滁阳王只是追封的名号,没有封地,也没有实际利益。除了凤阳一带的人,一般人都不知道滁阳王是谁。不过逢朝中大事,譬如太后、皇帝寿诞,新皇即位等,郭家也会照例进京朝贺,就跟衍圣公一样。当然他不像衍圣公那么显赫,还有朝廷专修的衍圣公府供其起居用。”
杨埙道:“甚好,如今我总算知道情敌是什么来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朱骥又道:“血竭是南洋特产,中原极是罕见,怕是一时难以寻到。杨匠官不妨去找找胡尚书,问他有没有办法。”
杨埙奇道:“胡尚书怎么会有办法?”
朱骥笑道:“胡尚书其实医道相当高明[4],他虽没有正式学医,但当年行走全国时,搜寻了许多民间方子,治怪病有奇效。我外甥朱喜,就是我妻子姑姑的亲孙子,就是在他那里治好的。不过胡尚书是个怕麻烦的人,从不张扬。当年李祭酒遭难,虽有血竭,仍需名医。京城大夫看过后,都说李祭酒活不了了,劝先父别浪费了好药。最后还是胡尚书主动伸出援手,救治了李祭酒,先父这才知道胡尚书原来是个相当厉害的大夫。”
杨埙道:“我明白了,血竭只是名气大。也许胡尚书有别的法子治好蒋鸣军的残疾,并不需要血竭。但胡尚书既对其高明医术秘而不宣,想必请动他极难。上次他为什么肯替令外甥治病?”
朱骥道:“我不知道,应该是看我岳父的面子吧。”杨埙道:“那好,我明天去试试。”
他心中有事,难以入睡,好不容易迷糊过去,又被朱骥推醒,随口问道:“天不是还没亮吗?”
朱骥道:“我得赶回岳父家换回官服,再去官署。杨匠官一个人在家行吗?”杨埙道:“当然行。”
朱骥道:“那好,我一会儿出去时,顺道知会一下总甲,让他多安排些人手在附近巡查。”杨埙道:“好了,知道啦。”
再一觉醒来,竟已过正午,火盆中的炭亦早燃尽了。因为低温严重影响漆面质量,自古漆匠冬季不做活儿,目下正是杨埙最清闲自在的季节。他还想再多赖一会儿,但肚子实在饿得不行,只得磨磨蹭蹭地起床,简单洗漱了一下,打算先出门填饱肚子,再往礼部或是麻绳胡同去寻胡濙。
却见总甲阎英正倚靠在院墙边,见杨埙出门,立即便迎了上来,赔笑道:“杨匠官早,昨晚睡得可还好?”
杨埙道:“还好。阎总甲在这里做什么?”
阎英道:“锦衣卫朱指挥命小的保护杨匠官啊。今儿个有好几拨陌生人到这附近转悠,都被小的打发走了。”
杨埙道:“阎总甲小题大做了吧。这一带住了不少匠人,人家也许是上门的主顾呢。”
阎英道:“快到年关了,人人忙着回家过节,谁赶这时候做活儿啊?况且这是锦衣卫长官交代下来的,要当大事来办。管他有活儿没活儿,都得赶走。”
杨埙摇了摇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