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崇云敬梅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中国近代盐务改革史上,人们不应当忘记两个人:一个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南通实业家、教育家、区域社会改良家、盐务改革家张謇,字季直;另一个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浙江盐务活动家、国家盐务署华顾问、塘沽久大精盐公司董事长景学钤,字本白。
两人年纪相差不下20来岁,但对当时盐业的专商引岸制度都深切痛恨,早就萌生改革中国盐政的思想动机。
张謇改革盐政的动机,因缘于他经营淮南盐垦和吕四场盐业。光绪二十七年(1901),经两江总督奏报清廷批准,张謇与同人集股22万两,利用吕四场南部草荡荒地,兴办通海垦牧公司。两淮盐运司心知盐业与垦业有矛盾:盐欲土咸,垦欲土淡,盐欲土地长草,垦欲土地植棉,势不两立,所以衔恨在心。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謇与同仁集资规银10万两,价买吕四场李通源旧垣,创办同仁泰盐业公司,从事盐业改良,因两淮盐运使赵滨彦蓄意阻挠、处处刁难,使他备受资本亏折之苦,后得两江总督端方帮忙,开办通、如、海食盐口岸,才得以走出困境。他由此得出结论:“盐法不合今情,盐官习于痼弊。”立志以“就场征税,任其所之”为宗旨改革中国盐法,前后奋斗30年,无果而逝。
景本白萌志改革盐法,缘起于20岁时看到人民因食盐细故倾家荡产,越界贩运数斤之盐,即指为枭,格杀不论;所谓引商者,重斤夹带,一票数运,并不犯法。愤愤不平而发生改革盐政思想,逐步形成以就场官专卖为过渡、就场征税自由贸易为归宿的改革路线图。时在光绪甲午(1894)以后,戊戌政变(1898)以前。自此而降,以革新中国盐务为毕生职志,举张謇为旗帜,从实际工作做起,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坚忍奋斗40多年,孕育、催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盐法,宣告废除专商引岸,实行就场征税、自由贸易;但由于旧中国政治腐败,新盐法未得实际施行,赍志而殁。
一、心仪导师
景本白生于浙江仁和,长于浙江宁波。浙东台州、温州一带沿海70多岛屿,有渔民20万人,每年捕鱼蛰四五十万担,那时没有冷藏技术,需要腌制防腐用盐百万担以上。旧时此项渔盐税,由盐商包认,年仅2000余两,盐商从中渔利,而渔民身受其害。原来,渔民出海捕鱼,非朝夕能归,所谓鱼汛,多则半月,少亦十日,有鱼无盐则鱼朽腐,故出洋时须多载盐以备腌鱼之用。而包商限以八天,过期指为私盐。以此渔民不敢多购盐,设遇鱼多盐少,只可将捕获之鱼弃诸海中;若多购盐而鱼不旺,则多馀之盐不敢带回,亦弃入海中,否则被指为私盐,将破其身家。
光绪二十九年(1903),浙省渔民组织渔业公所,愿照盐商所认原额10倍交纳渔盐税,自行解决渔盐,不受包商苛虐。本白时任渔业公所董事,自告奋勇代为渔民请愿。浙江巡抚以事关盐务,饬两浙盐运使核办。运使向受盐商供养,批交甲商(浙省盐商领袖,相当两淮的总商)核夺。甲商议覆,谓:“浙省食盐年销不过百馀万担,渔盐岂有如此之多?无非借渔盐名义,志在侵销内地。”其实,一斤鱼需盐二斤,海蜇且需三斤,浙省年捕鱼蜇50万担左右,用盐百万担尚为最少数,而历年闽私充当浙省渔盐用者,年销且二百万担。本白闻之,大不平。
适值意大利人在浙海用轮船捕鱼,南洋大臣(两江总督)以海权关系,奏准组织沿海七省渔业公司以为抵制,而主其事者,为南通人张謇。其时张因成功兴办南通大生集团,声名鹊起,人们为示尊敬,不直呼其名,沿用历来以籍贯称呼名人之例,径以“张南通”称之。
本白对于张謇,虽从未谋面,然早已知晓其为实业家,创办有大生纱厂;同时又是盐务改革家,写有许多抨击专商引岸的论文,推测其必能表同情于浙省渔民,于是决定以浙省渔业公司代表名义,往见其面,请其臂助。
这次会见,在景本白改革盐务的生涯里留下极其深刻印象。事隔32年,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彼时予虽抱改革思想,但不敢自信,亦无一同志。而南通为全国中心人物,一见即认为改革同志,余胆乃壮。此实为生平唯一导师,亦促成改革思想之第一人。”当时中国思想家中,持有盐务改革主张的主要有三人:张謇主就场征税、任其所之,梁启超主官专卖,汤寿潜主无税主义,就中尤以张謇对景本白影响最大。
这次会见,奠定了两位盐务改革家毕身亲密合作的思想基石,促成了景本白真诚追随张謇,确立以为中国盐务革命奋斗终身作为自己理想追求的人生道路。
二、渔盐初识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夏,景本白往见张謇于上海。此行目的,是表示浙省响应南洋大臣奏准事项,沿海七省组织渔业公司,浙省渔船编列渔团,纳费领旗;作为交换条件,要求允许浙省由公司认缴渔盐税,自行购销渔业用盐。请愿书面呈张謇,由张转报南洋大臣。
两人初见的场面很特别。张謇明瞭本白研究盐学有年,所以不拘俗套,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就场征税,能行乎?”本白答道:“可!”张又问:“任其所之,能行乎?”对曰:“不可!”追问:“何以不可?”曰:“盐场未整理,税率未划一,非经过一度官收政策,骤行任其所之,诚如反对者所谓‘天下皆官盐,天下皆私盐矣!’”辩论数小时,张謇坚持其主张。接着,张謇问景本白对于浙盐打算如何改革,本白以“改煎为晒、官收商运”答。
正在这时,有人给张謇送来一纸公文。原来,当时盐商势力雄富,谁提改革盐政,就拿大清盐法志为据,斥为大逆不道。只有张謇,名望夙著,敢于明白畅言废引。就在景本白酝酿改革浙省渔盐供给体制同时,张謇也给清政府奏了一本,主张“就场征税,任其所之”;奏中声明:“如政府担心税收短绌,余愿组织公司,承认此税”户部震于张謇名望,不敢虚词搪塞,乃将原案交两湖总督张之洞拟批。时之洞号为通达时务,即命幕僚柯逢时代拟批语。所拟批语洋洋数千言,表面痛言引制之害,极力褒奖张謇政策,最后却说:“就场征税、任其所之,虽利国便民,惟改革之初,难免损失盐税,如张謇能预缴一年盐税,不妨令彼试办。”当时全国盐税列入奏销计1700万两,明知张謇无此财力,而故出此言,乃明示赞成,暗实反对,目的在使张謇知难而退。不料各省引商闻风恐慌,辇金入都,运动户部,谓张制军(总督,指张之洞)虽系刁难张謇,然天下事难以预定,以张謇现在声望信用,组织数千万之大公司非必无望;且盐为大利所在,人民多愿投资,万一弄假成真,政府不能反汗,则吾辈性命岂非断绝?”于是户部大臣将之洞批稿搁起,另命部属山东司郎中晏安澜拟批。晏氏深通盐务,但对张謇主张迟迟不能下笔,冥思苦想,乃下一批,大旨谓:“中国盐务,向未准外人干预。总理衙门对于外人请求,历次拒绝;各国通商条约,亦禁止洋商经营盐业。该绅既曰公司,难免有洋股在内,所请应毋庸议。”批文到沪,正逢张謇与景本白讨论盐务改革。张謇将部批转交本白一阅,笑着说:“户部既不敢废引,何患无辞?何至‘公司’两字误为洋行,抑何可笑?枢臣识见如此,虞不腊矣!”
最后,张謇对本白说:“我两人主张虽不同,而同为废引则一。十年后,但看我在两淮改革成功,则你在浙江亦可实现。”本白将信将疑地说:“现在还不敢公开研究,而说十年后即可实行,恐怕无此希望。”张说:“现在政局,岂尚有十年不变乎?迨政局变时,则盐政改革即可实行。那时,我等再来研究可矣。”
第一次会见就此结束。英雄所见,异中有同;革命运动,蓄势待机。浙省渔团要求甩开盐商、自行解决渔盐的请愿书,经由张謇,直达南洋大臣。结果可想而知:全国盐务本为一统,浙省何可特殊?事虽不成,但是允诺浙省渔盐税减至每担2角,从此为各省最廉。
三、盐政计画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满清帝制被推翻。人们以为,专商引岸作为依附帝制的弊政,理应就此终结。四川邓孝可首先发难,宣布废除引岸、自由贸易;广东继之,废除柜商、改为自由;福建则收回引界、围场官专卖。屈指民国管辖各省,引商多数推翻,惟有两淮、两浙,存续照旧。
当时南京组织临时政府,众推张謇为实业部长,兼管两淮盐政院。张建标本二策:“标则军政府卖盐而给还商本及息,本则设场聚制、就场征税”;众决先行标策,次并合淮南各场。上任伊始,首发“就场征税、废止引岸”宣言(即改革全国盐法意见书)。淮商群起,通电反抗。
浙省在军政府下设立盐政局,以庄崧甫、范高平为正副局长,闻景本白志在改革,聘为秘书。本白表示:“政策行则就,否则去”庄、高宗旨坚定。遂报经都督批准,发表宣言:“改煎为晒,官收商运。”同时同盟会诸同志,尚以“商运”一层为疑,以为引商食弊已数百年,何必再许其营业,引界废除仍不彻底。政策发布后,全省运商多数就范,惟一二廒商(相当两淮的垣商),因官收如果成立,则其不能把持,乃以金钱运动都督幕府,特下一令:“现在清廷退位,南北统一,改革盐务,中央自有统一办法,浙省暂缓施行。”于是省府收回成命。其实,停止改革的真实原因,系因都督府幕友受盐商之运动,虽百口而不能解,而其代价不过6万金。
淮浙盐政改革失败表明:旧盐商势力雄厚,枝节为之,难以奏效,非群策群力,全国一致奋斗,通盘解决不可。
这样的时机,出乎意料地来了。当时袁世凯为消灭南方国民党势力,需要大笔款项,用于“裁军善后”拟以盐税担保,大借外债。但盐务不改革,难邀外国银行团信任。于是一日数电,催促张謇北上,同商改良全国盐政方案。张謇随即电约景本白赴沪,谋画改革大计。
一见面,张謇就说:“我辈几年前主张的盐务革命,时机已熟。惟引制之弊已千余年,食其弊者,不仅数十万盐商,上自盐政院、下迄缉私营,以及官吏幕僚、吏胥牙役、名士门客、游手好闲,无一不恃盐为活。此等盐蠹,不下数百万人,而屈指主张改革者不过数人。以此数人,与数百万人为敌,万无胜理。何况所谓改革派者,此曰就场征税,彼曰就场专卖,此曰自由贸易,彼曰摊入地丁。既无划一之旗帜,又无具体之计划,何能成事?好在古今中外之盐法,虽千变万变,不外征税与专卖两制,我两人实可代表此两制之主张,不妨详细讨论,决定采用何法,然后定一具体计画,与政府交涉。”
景本白说:“先生之意甚善。惟先生每日宾客数百人,函电数百通,寻常之事尚不能详谈,何况兹事重大而复杂,决非数言能了。如果欲解决此事,须闭门谢客,我两人锁于密室中,非问题解决,不能开门。否则今日谈数语,明日谈数语,虽一年亦不能解决。”张謇以为然,请本白在沪稍候。
某日晚间,张謇派人邀约景本白在大生纱厂驻沪事务所谈话。本白应邀如时而至。及至门前,冷落异常,电灯亦熄。问之,门房说张状元已回南通。——其实因恐来客缠绕,故以“回南通”为谢绝的口实。
两人相见于斗室,互相辩驳,讨论至三小时,始决定主张:张謇取消其十馀年提倡的就场征税,采用景本白的就场官专卖,并声明说:“现在为过渡计,不得不暂用就场专卖。俟场产整理,各制盐者由个人进为团体组织,仍当以就场征税、自由贸易为依归。”本白表示同意。张在海内负有重望,就场征税主张已提倡十馀年,并于宣统二年(1910)冬月出版张季子说盐一书,风行全国;一旦舍弃自家多年主张,而采纳他人合理建议,其勇气肚量让景本白十分佩服。
宗旨既定,乃由景本白以张謇名义口气,起草改革全国盐政计画书,分大纲为:民制、官收、商运、民卖四章。由刘厚生加以润色。成稿后,又召集江浙两省盐政机关之人材及向来研究盐政之人,会议七日,逐条互相辩驳,推敲定案。故此计画书既是张謇盐政改革思想的集中体现,又是集当时南方盐务改革派意见的共同结晶。
四、京师博弈
改革全国盐政计画书由通州翰墨林书局印装成书,张謇携书偕景本白一同北上。书由刘竹君译成英文,分送驻京外国使团。美国公使嘉乐恒曾有评论。法国公使则说:“中国自来只有盐务,并无盐政。此书出后,中国始有盐政。”
二人于民国元年(1912)九月抵达北京。首先由张謇将计画书送呈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过目。袁未有异议,说:“可与周学熙会议后,提出于参议院。”当时国会尚未组成,只有临时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议员40人,由各省咨议局选出。
周学熙(1865-1947),近代实业家、官僚资本家,字缉之,安徽东至人,淮商领袖,袁世凯的亲戚与心腹幕僚,与张謇也有戚谊,当时任财政总长。改革中国盐政,必须得到他理解支持。张謇便去登门拜访。晤谈归来,对景本白说:“人们都说缉之顽固,且系淮商领袖,必定反对改革。然而与他一席谈,他并没有反对我的主张。”本白叩问:“所谈何语?”张謇说:“我对缉之讲,‘盐务非改革不可,改革非废除引界不可。我知您手中有引票。不但您有,就连我也有,而且我还有吕四场的盐业。但是为了国家考虑,我辈不能不做牺牲。不过引票虽废,还可以组织运盐公司,对于您的营业也没有害处。”张謇说到这儿,本白插言道:“您错啦!您不说废引票,只谈改革,他以为商运公司就是引商化身,不过变一下名目,与他无害,所以赞成。现在您明言引票废止,而他手中现有40张盐票,每张市价值万余金,岂肯牺牲?则首先破坏我党计画之人,必出于他!”听了景氏此言,张謇怫然不悦,说:“你这未免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缉之脑筋虽腐败,利害未尝不知。现在大借款的担保,舍盐税外,别无他物,而外人非握有监督盐政权,断不借款。若改革盐政之权操诸外人之手,恐引商虽欲组织商运公司而不得。况缉之身为财政总长,实负此借款责任。不比我辈,不当其位,可以不负其责。况且他财产千万,区区40万,有何问题?即我一穷措大,尚能牺牲吕四场,当时向盐商购买,亦耗28万金。我尚愿牺牲,何况他责任重于我,财产几十倍于我呢?”认为本白所言为杞人过虑。
于是,张謇继续每天与周学熙商议,如何由政府名义提出于临时参议院,如何改组盐务署,为实行改革之筹备。张謇还特别再三警告周:“此项改革计画,务须严守秘密。一漏泄,则全国盐商,必以金钱破坏。恐参议院不能通过。”因为盐商并没有他种能耐,惟以金钱为武器,不可不防。
不料几天后,上海报纸忽将原文批露,每段加以反驳。各省盐商反对之电雪片而至,对改革计画大施攻击。其最重要之点,是说张謇20年来主张就场征税,有张季子说盐一书,出版尚未数月,忽而改为就场专卖,举棋不定,拿国事当儿戏。其实盐商明知就场征税条件未具,而就场专卖则确有实际施行之可能,不能不拼死抵抗。
而改革计画华文文本,只有两本在外,一在袁世凯,一在周学熙。文本交彼不足一星期,尚未提出参议院,而报端全文发表,不是周氏有意泄露,又能是谁呢?至此,则周氏与盐商一气,张謇才恍然大悟。但他仍然认为,周氏只能暗中怂恿盐商反对,至于改革方案本身,袁总统已令财政部提出,周氏终究无法打消。
不料,财政部向临时参议院提出的改革方案不是一种,而是两种:一种即张謇的改革案,另一种也称改革计画,全文内容照抄张案,只将“官收”改为“官收商收相辅而行”“商运”改为保存引界,以原有引界为公司销盐区域。如此一改,改革精神全失,引界可以子孙万世。
张謇目击情形,知现政府万无改革希望,决计即日南归,他函告周学熙说:“您的政见,既与我不同,则财政是您专责,可以您的政策提出,没必要同一机关,同时提出两个互相反对的议案,贻笑外邦!”其实,周氏同时提两议案,是有考虑的:因为张謇议案,已由袁世凯令财部提出,却并未赋予其修改之权;乃同提两案,以为捣乱,一面在参议院运动,由议会打消张案,而通过周案,则引商在民国法律上占有地位,以后无人再敢言改革。
张謇决计南归,而张氏改革计画案,已与周氏财部案,同时提出于临时国会。乃命景本白与张弧留京,作为张謇的代表,预备议会开会时的说明。
五、办会办刊
张謇动身回南通前,就如何推进改革,问景本白:“宗旨何在?”景答:“本届议会,政府既提出两种相反议案,则我党改革政策万难实现。况周氏现长财政,岂许改革实行?即使通过亦无效。袁世凯对您,不过宾师,尊而不亲。对周氏,则不仅是亲戚,而且是心腹,除非有重大政局变迁,否则周氏财长地位不能摇动。所以就我的眼光,现在改革万难实现,惟希望明年正式国会,各省人数众多,盐商未必能人人运动,必有对人民表同情者。”本白又说:“考虑到盐务秘密无人能知,非公开研究、灌注常识,使多数人明瞭盐务的利害不可。”张謇表示赞成。本白接着说:“要使多数人明瞭,只有组织团体,发行杂志,别无他法。”张謇深以为然,但是提出一项前提条件:“杂志功效甚缓。假如您能牺牲三年不做官,不办他事,必有效果。若出数期就中止,则不如不办。如您能践此约,则杂志经费,当由我负责。”本白当场对张謇立下誓言:“盐政改革,一日不成功,我一日不做官!我做一天人,出一天杂志。只要您能补助经费,毕生以之,何必三年!”张謇听誓,大为满意,订约而归。
不久,改革派组织的盐政讨论会正式成立,张謇为会长,熊希龄为副会长(熊在东三省发表就场专卖宣言,对于废引尤为积极),各省分支会成立十余处,入会者计数千人。盐政讨论会发行盐政杂志,闻风兴起的改革文章如风起泉涌。反对改革者也不示弱,两浙盐商乃有谈盐丛报出版,专为反对盐政杂志,年耗七八千金,终因无人阅看,而无形消灭。
六、百折不挠
临时参议院,是两军对垒的战场。周学熙同时提出改革两案,本意是让议员一时无所适从,然后从容运动议员,以冀打消张謇议案。时有议员40人,共和党(黎元洪为理事长,张謇、程德全等为理事)12人,国民党(孙中山为总理,宋教仁主持党务)28人,占2/3。周氏想,要打消张案,只有借助国民党之力,乃不惜以前清遗老身份,亲填愿书,加入国民党为党员。当时国民党以“政党内阁”为标榜,自唐绍仪去职,只有“过渡内阁”故对周氏入党,认为荣幸,以为袁世凯心腹也加入本党,则目下之过渡内阁尚可看成“准国民党”内阁。殊不知周氏入党,乃专为利用国民党打消改革盐政计画,保全手中引票。
鉴于改革风潮猛进,学熙乃运动国民党本部,组织盐政研究会,以为抵制。又介绍私人杨某加入国民党,由杨将周氏盐政计画提交党部,作为党纲议案,果能通过,则临时参议院国民党占大多数,必可打消张謇案。如此,则国民党将成为周氏与改革派作战的大本营。
当时国民党本部,以宋教仁为政务部主任,关于政治问题,属于党纲者,非经他认可,不能列作议案。教仁适回湖南,党部乃寄去张、周两议案,并说明组织研究会,以与共和党对敌。宋氏回信,大不谓然。大旨说:“引制万难存在。张謇计画准盐商组织运盐公司,改革还不彻底,照我看,非自由贸易不可。张氏改革计画,是他20年苦功,又经海内改革家共同研究,不能仅看作共和党一党计画。我党对共和党可攻击,对张謇可攻击,万不可以此为武器。若意气用事,以此为党争,结果无异自杀,万勿被盐商利用,损坏本党信用名誉。”国民党得宋氏警告,学熙遂不能利用作战,而议案搁置临时参议院,遂成相持不决之势。
景本白竭力催促参议院将盐务改革案列入议事日程,迅速开议。学熙心知两案同时付议,他的议案不能取胜。乃心生一计,另提盐务官制案,以为抵制。关于盐务官制,张謇案有如下设计:设置独立盐务机关,仿前清盐政院制度,集权于中央,不受各省各部掣肘,迨改革完成,再并入财部,日本改革盐政也是这样。”而周学熙为阻止改革,首先反对盐务官制独立,乃向议会提议,将盐务署附设于财政部之下,骨子里盐务署既在他之下,虽议会通过改革计画,仍不能实行。本白认为,官制独立与否,应视政策为转移:如不改革,则如前清在户部下设一山东司即可;欲改革,事务繁重,非独立不可!故主张先议改革计画,后议官制。而学熙坚持先议官制,后议计画。
国民党议员明知争论计画不能取胜,乃舍去政策,专攻官制之独立,而共和党健将丁佛言、王幼山力争先议政策。丁氏兼任亚细亚报编辑,在报上竭力宣传;而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也竭力反对。当时北京报界有两大团体:共和党为报界同志会,国民党为新闻俱乐部。其时京城报纸,不出这两种舆论。中国国会,此前向无两党作政治之战争,惟临时参议院对于盐务案,乃有此正当之作战。不但党报,党外报纸亦各自应战。实为中国政党史、议会史、民主政治史上新气象。惜乎昙花一现,以后议员诸公,惟知选举总统、议长可得贿,同意阁员可得利,弹劾权可交换利益,而于政治问题各不过问,以致袁世凯得以解散国会,酿成10馀年大乱。
两军对垒、肉搏血战的结果,是将改革计画与官制议案,同时交付议会审议。正当胜败未分之际,忽然传出善后借款草约成立的消息。原来,袁世凯急于得到借款,指使周学熙等人全权与外国银行团洽谈善后大借款合同。周氏在合同条款中,把盐政主权送与外人,作为保障引票有效的交换条件。但是,依照约法,借款条约非经国会同意,不能有效。周氏将六国银行团借款草约提出于临时参议院,其中第五条关于盐务各条件,将盐务官制、改良盐务订入约内。王幼山、丁佛言等群起反对,谓:“盐税担保、设立盐务稽核所,已开监督财政之端,此有关于国家行政主权,何必订在约内?”而国民党议员,因周学熙同党缘故,为之辩护,致使此项损失国权的草约,居然得多数通过。而当时美国总统认为借款合同有干涉中国内政条款,与美国传统政策不合,严令美国银行退出,于是草约不能签订。
民国二年(1913)正式国会即将开幕。3月,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在上海刺杀宋教仁,国民党始知袁世凯不可靠。而袁为削平民党,假用民意,以武力威胁议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一面令善后借款合同迅速签字。国民党也知一旦借款成功,万难与袁抗衡,参众两院议长深夜叩门拜访外交使团,声明借款合同未经国会同意,不应签字。而周学熙声称:“临时参议院早经通过,现不过美国退出,日本补入,其他条件未变,无须再提交国会。”外交使团既经政府说明,乃令各银行团于4月28日正式签字。签字之日,周氏兴高采烈,对其部僚说:“盐政权虽断送,然各省不能截留盐款,且引票由洋员签字,订在合同中。他们改革派,能运动国会,而不能变更国际条约。在此三十七年内,若辈即有通天本事,也不能改革盐务了。”
善后借款合同未按约法规定经国会同意而成立,激怒了国民党。乃将经过情形通电各省,而南京、广东、江西三省都督遂宣告独立。至此,民党议员痛恨周学熙存心戏弄,均表同情于张謇的改革方案,一时两院国民党议员加入盐政讨论会者达200多人。而北洋政府则公布临时参议院通过该件的议事录,以为国民党始则赞成,继则反对,有意捣乱,于是战端遂开。而人民心中也不以国民党为直,以其反复无常。后来终于失败,而逃亡海外。
本白默察两院议员已多数赞成改革,乃提出改革盐政建议案于国会,已列入议事日程。适因国民党实力消灭,致使袁世凯敢恣意妄为,乃于一夕之间将民党议员徽章收去,驱逐民党出国会,其尤激烈者8人,则逮捕之。国会根据约法,不承认政府有解散国会和逮捕议员之权,仍然每天开会,但因人数不足,无决而散。每天议案日程... -->>
在中国近代盐务改革史上,人们不应当忘记两个人:一个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南通实业家、教育家、区域社会改良家、盐务改革家张謇,字季直;另一个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浙江盐务活动家、国家盐务署华顾问、塘沽久大精盐公司董事长景学钤,字本白。
两人年纪相差不下20来岁,但对当时盐业的专商引岸制度都深切痛恨,早就萌生改革中国盐政的思想动机。
张謇改革盐政的动机,因缘于他经营淮南盐垦和吕四场盐业。光绪二十七年(1901),经两江总督奏报清廷批准,张謇与同人集股22万两,利用吕四场南部草荡荒地,兴办通海垦牧公司。两淮盐运司心知盐业与垦业有矛盾:盐欲土咸,垦欲土淡,盐欲土地长草,垦欲土地植棉,势不两立,所以衔恨在心。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謇与同仁集资规银10万两,价买吕四场李通源旧垣,创办同仁泰盐业公司,从事盐业改良,因两淮盐运使赵滨彦蓄意阻挠、处处刁难,使他备受资本亏折之苦,后得两江总督端方帮忙,开办通、如、海食盐口岸,才得以走出困境。他由此得出结论:“盐法不合今情,盐官习于痼弊。”立志以“就场征税,任其所之”为宗旨改革中国盐法,前后奋斗30年,无果而逝。
景本白萌志改革盐法,缘起于20岁时看到人民因食盐细故倾家荡产,越界贩运数斤之盐,即指为枭,格杀不论;所谓引商者,重斤夹带,一票数运,并不犯法。愤愤不平而发生改革盐政思想,逐步形成以就场官专卖为过渡、就场征税自由贸易为归宿的改革路线图。时在光绪甲午(1894)以后,戊戌政变(1898)以前。自此而降,以革新中国盐务为毕生职志,举张謇为旗帜,从实际工作做起,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坚忍奋斗40多年,孕育、催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盐法,宣告废除专商引岸,实行就场征税、自由贸易;但由于旧中国政治腐败,新盐法未得实际施行,赍志而殁。
一、心仪导师
景本白生于浙江仁和,长于浙江宁波。浙东台州、温州一带沿海70多岛屿,有渔民20万人,每年捕鱼蛰四五十万担,那时没有冷藏技术,需要腌制防腐用盐百万担以上。旧时此项渔盐税,由盐商包认,年仅2000余两,盐商从中渔利,而渔民身受其害。原来,渔民出海捕鱼,非朝夕能归,所谓鱼汛,多则半月,少亦十日,有鱼无盐则鱼朽腐,故出洋时须多载盐以备腌鱼之用。而包商限以八天,过期指为私盐。以此渔民不敢多购盐,设遇鱼多盐少,只可将捕获之鱼弃诸海中;若多购盐而鱼不旺,则多馀之盐不敢带回,亦弃入海中,否则被指为私盐,将破其身家。
光绪二十九年(1903),浙省渔民组织渔业公所,愿照盐商所认原额10倍交纳渔盐税,自行解决渔盐,不受包商苛虐。本白时任渔业公所董事,自告奋勇代为渔民请愿。浙江巡抚以事关盐务,饬两浙盐运使核办。运使向受盐商供养,批交甲商(浙省盐商领袖,相当两淮的总商)核夺。甲商议覆,谓:“浙省食盐年销不过百馀万担,渔盐岂有如此之多?无非借渔盐名义,志在侵销内地。”其实,一斤鱼需盐二斤,海蜇且需三斤,浙省年捕鱼蜇50万担左右,用盐百万担尚为最少数,而历年闽私充当浙省渔盐用者,年销且二百万担。本白闻之,大不平。
适值意大利人在浙海用轮船捕鱼,南洋大臣(两江总督)以海权关系,奏准组织沿海七省渔业公司以为抵制,而主其事者,为南通人张謇。其时张因成功兴办南通大生集团,声名鹊起,人们为示尊敬,不直呼其名,沿用历来以籍贯称呼名人之例,径以“张南通”称之。
本白对于张謇,虽从未谋面,然早已知晓其为实业家,创办有大生纱厂;同时又是盐务改革家,写有许多抨击专商引岸的论文,推测其必能表同情于浙省渔民,于是决定以浙省渔业公司代表名义,往见其面,请其臂助。
这次会见,在景本白改革盐务的生涯里留下极其深刻印象。事隔32年,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彼时予虽抱改革思想,但不敢自信,亦无一同志。而南通为全国中心人物,一见即认为改革同志,余胆乃壮。此实为生平唯一导师,亦促成改革思想之第一人。”当时中国思想家中,持有盐务改革主张的主要有三人:张謇主就场征税、任其所之,梁启超主官专卖,汤寿潜主无税主义,就中尤以张謇对景本白影响最大。
这次会见,奠定了两位盐务改革家毕身亲密合作的思想基石,促成了景本白真诚追随张謇,确立以为中国盐务革命奋斗终身作为自己理想追求的人生道路。
二、渔盐初识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夏,景本白往见张謇于上海。此行目的,是表示浙省响应南洋大臣奏准事项,沿海七省组织渔业公司,浙省渔船编列渔团,纳费领旗;作为交换条件,要求允许浙省由公司认缴渔盐税,自行购销渔业用盐。请愿书面呈张謇,由张转报南洋大臣。
两人初见的场面很特别。张謇明瞭本白研究盐学有年,所以不拘俗套,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就场征税,能行乎?”本白答道:“可!”张又问:“任其所之,能行乎?”对曰:“不可!”追问:“何以不可?”曰:“盐场未整理,税率未划一,非经过一度官收政策,骤行任其所之,诚如反对者所谓‘天下皆官盐,天下皆私盐矣!’”辩论数小时,张謇坚持其主张。接着,张謇问景本白对于浙盐打算如何改革,本白以“改煎为晒、官收商运”答。
正在这时,有人给张謇送来一纸公文。原来,当时盐商势力雄富,谁提改革盐政,就拿大清盐法志为据,斥为大逆不道。只有张謇,名望夙著,敢于明白畅言废引。就在景本白酝酿改革浙省渔盐供给体制同时,张謇也给清政府奏了一本,主张“就场征税,任其所之”;奏中声明:“如政府担心税收短绌,余愿组织公司,承认此税”户部震于张謇名望,不敢虚词搪塞,乃将原案交两湖总督张之洞拟批。时之洞号为通达时务,即命幕僚柯逢时代拟批语。所拟批语洋洋数千言,表面痛言引制之害,极力褒奖张謇政策,最后却说:“就场征税、任其所之,虽利国便民,惟改革之初,难免损失盐税,如张謇能预缴一年盐税,不妨令彼试办。”当时全国盐税列入奏销计1700万两,明知张謇无此财力,而故出此言,乃明示赞成,暗实反对,目的在使张謇知难而退。不料各省引商闻风恐慌,辇金入都,运动户部,谓张制军(总督,指张之洞)虽系刁难张謇,然天下事难以预定,以张謇现在声望信用,组织数千万之大公司非必无望;且盐为大利所在,人民多愿投资,万一弄假成真,政府不能反汗,则吾辈性命岂非断绝?”于是户部大臣将之洞批稿搁起,另命部属山东司郎中晏安澜拟批。晏氏深通盐务,但对张謇主张迟迟不能下笔,冥思苦想,乃下一批,大旨谓:“中国盐务,向未准外人干预。总理衙门对于外人请求,历次拒绝;各国通商条约,亦禁止洋商经营盐业。该绅既曰公司,难免有洋股在内,所请应毋庸议。”批文到沪,正逢张謇与景本白讨论盐务改革。张謇将部批转交本白一阅,笑着说:“户部既不敢废引,何患无辞?何至‘公司’两字误为洋行,抑何可笑?枢臣识见如此,虞不腊矣!”
最后,张謇对本白说:“我两人主张虽不同,而同为废引则一。十年后,但看我在两淮改革成功,则你在浙江亦可实现。”本白将信将疑地说:“现在还不敢公开研究,而说十年后即可实行,恐怕无此希望。”张说:“现在政局,岂尚有十年不变乎?迨政局变时,则盐政改革即可实行。那时,我等再来研究可矣。”
第一次会见就此结束。英雄所见,异中有同;革命运动,蓄势待机。浙省渔团要求甩开盐商、自行解决渔盐的请愿书,经由张謇,直达南洋大臣。结果可想而知:全国盐务本为一统,浙省何可特殊?事虽不成,但是允诺浙省渔盐税减至每担2角,从此为各省最廉。
三、盐政计画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满清帝制被推翻。人们以为,专商引岸作为依附帝制的弊政,理应就此终结。四川邓孝可首先发难,宣布废除引岸、自由贸易;广东继之,废除柜商、改为自由;福建则收回引界、围场官专卖。屈指民国管辖各省,引商多数推翻,惟有两淮、两浙,存续照旧。
当时南京组织临时政府,众推张謇为实业部长,兼管两淮盐政院。张建标本二策:“标则军政府卖盐而给还商本及息,本则设场聚制、就场征税”;众决先行标策,次并合淮南各场。上任伊始,首发“就场征税、废止引岸”宣言(即改革全国盐法意见书)。淮商群起,通电反抗。
浙省在军政府下设立盐政局,以庄崧甫、范高平为正副局长,闻景本白志在改革,聘为秘书。本白表示:“政策行则就,否则去”庄、高宗旨坚定。遂报经都督批准,发表宣言:“改煎为晒,官收商运。”同时同盟会诸同志,尚以“商运”一层为疑,以为引商食弊已数百年,何必再许其营业,引界废除仍不彻底。政策发布后,全省运商多数就范,惟一二廒商(相当两淮的垣商),因官收如果成立,则其不能把持,乃以金钱运动都督幕府,特下一令:“现在清廷退位,南北统一,改革盐务,中央自有统一办法,浙省暂缓施行。”于是省府收回成命。其实,停止改革的真实原因,系因都督府幕友受盐商之运动,虽百口而不能解,而其代价不过6万金。
淮浙盐政改革失败表明:旧盐商势力雄厚,枝节为之,难以奏效,非群策群力,全国一致奋斗,通盘解决不可。
这样的时机,出乎意料地来了。当时袁世凯为消灭南方国民党势力,需要大笔款项,用于“裁军善后”拟以盐税担保,大借外债。但盐务不改革,难邀外国银行团信任。于是一日数电,催促张謇北上,同商改良全国盐政方案。张謇随即电约景本白赴沪,谋画改革大计。
一见面,张謇就说:“我辈几年前主张的盐务革命,时机已熟。惟引制之弊已千余年,食其弊者,不仅数十万盐商,上自盐政院、下迄缉私营,以及官吏幕僚、吏胥牙役、名士门客、游手好闲,无一不恃盐为活。此等盐蠹,不下数百万人,而屈指主张改革者不过数人。以此数人,与数百万人为敌,万无胜理。何况所谓改革派者,此曰就场征税,彼曰就场专卖,此曰自由贸易,彼曰摊入地丁。既无划一之旗帜,又无具体之计划,何能成事?好在古今中外之盐法,虽千变万变,不外征税与专卖两制,我两人实可代表此两制之主张,不妨详细讨论,决定采用何法,然后定一具体计画,与政府交涉。”
景本白说:“先生之意甚善。惟先生每日宾客数百人,函电数百通,寻常之事尚不能详谈,何况兹事重大而复杂,决非数言能了。如果欲解决此事,须闭门谢客,我两人锁于密室中,非问题解决,不能开门。否则今日谈数语,明日谈数语,虽一年亦不能解决。”张謇以为然,请本白在沪稍候。
某日晚间,张謇派人邀约景本白在大生纱厂驻沪事务所谈话。本白应邀如时而至。及至门前,冷落异常,电灯亦熄。问之,门房说张状元已回南通。——其实因恐来客缠绕,故以“回南通”为谢绝的口实。
两人相见于斗室,互相辩驳,讨论至三小时,始决定主张:张謇取消其十馀年提倡的就场征税,采用景本白的就场官专卖,并声明说:“现在为过渡计,不得不暂用就场专卖。俟场产整理,各制盐者由个人进为团体组织,仍当以就场征税、自由贸易为依归。”本白表示同意。张在海内负有重望,就场征税主张已提倡十馀年,并于宣统二年(1910)冬月出版张季子说盐一书,风行全国;一旦舍弃自家多年主张,而采纳他人合理建议,其勇气肚量让景本白十分佩服。
宗旨既定,乃由景本白以张謇名义口气,起草改革全国盐政计画书,分大纲为:民制、官收、商运、民卖四章。由刘厚生加以润色。成稿后,又召集江浙两省盐政机关之人材及向来研究盐政之人,会议七日,逐条互相辩驳,推敲定案。故此计画书既是张謇盐政改革思想的集中体现,又是集当时南方盐务改革派意见的共同结晶。
四、京师博弈
改革全国盐政计画书由通州翰墨林书局印装成书,张謇携书偕景本白一同北上。书由刘竹君译成英文,分送驻京外国使团。美国公使嘉乐恒曾有评论。法国公使则说:“中国自来只有盐务,并无盐政。此书出后,中国始有盐政。”
二人于民国元年(1912)九月抵达北京。首先由张謇将计画书送呈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过目。袁未有异议,说:“可与周学熙会议后,提出于参议院。”当时国会尚未组成,只有临时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议员40人,由各省咨议局选出。
周学熙(1865-1947),近代实业家、官僚资本家,字缉之,安徽东至人,淮商领袖,袁世凯的亲戚与心腹幕僚,与张謇也有戚谊,当时任财政总长。改革中国盐政,必须得到他理解支持。张謇便去登门拜访。晤谈归来,对景本白说:“人们都说缉之顽固,且系淮商领袖,必定反对改革。然而与他一席谈,他并没有反对我的主张。”本白叩问:“所谈何语?”张謇说:“我对缉之讲,‘盐务非改革不可,改革非废除引界不可。我知您手中有引票。不但您有,就连我也有,而且我还有吕四场的盐业。但是为了国家考虑,我辈不能不做牺牲。不过引票虽废,还可以组织运盐公司,对于您的营业也没有害处。”张謇说到这儿,本白插言道:“您错啦!您不说废引票,只谈改革,他以为商运公司就是引商化身,不过变一下名目,与他无害,所以赞成。现在您明言引票废止,而他手中现有40张盐票,每张市价值万余金,岂肯牺牲?则首先破坏我党计画之人,必出于他!”听了景氏此言,张謇怫然不悦,说:“你这未免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缉之脑筋虽腐败,利害未尝不知。现在大借款的担保,舍盐税外,别无他物,而外人非握有监督盐政权,断不借款。若改革盐政之权操诸外人之手,恐引商虽欲组织商运公司而不得。况缉之身为财政总长,实负此借款责任。不比我辈,不当其位,可以不负其责。况且他财产千万,区区40万,有何问题?即我一穷措大,尚能牺牲吕四场,当时向盐商购买,亦耗28万金。我尚愿牺牲,何况他责任重于我,财产几十倍于我呢?”认为本白所言为杞人过虑。
于是,张謇继续每天与周学熙商议,如何由政府名义提出于临时参议院,如何改组盐务署,为实行改革之筹备。张謇还特别再三警告周:“此项改革计画,务须严守秘密。一漏泄,则全国盐商,必以金钱破坏。恐参议院不能通过。”因为盐商并没有他种能耐,惟以金钱为武器,不可不防。
不料几天后,上海报纸忽将原文批露,每段加以反驳。各省盐商反对之电雪片而至,对改革计画大施攻击。其最重要之点,是说张謇20年来主张就场征税,有张季子说盐一书,出版尚未数月,忽而改为就场专卖,举棋不定,拿国事当儿戏。其实盐商明知就场征税条件未具,而就场专卖则确有实际施行之可能,不能不拼死抵抗。
而改革计画华文文本,只有两本在外,一在袁世凯,一在周学熙。文本交彼不足一星期,尚未提出参议院,而报端全文发表,不是周氏有意泄露,又能是谁呢?至此,则周氏与盐商一气,张謇才恍然大悟。但他仍然认为,周氏只能暗中怂恿盐商反对,至于改革方案本身,袁总统已令财政部提出,周氏终究无法打消。
不料,财政部向临时参议院提出的改革方案不是一种,而是两种:一种即张謇的改革案,另一种也称改革计画,全文内容照抄张案,只将“官收”改为“官收商收相辅而行”“商运”改为保存引界,以原有引界为公司销盐区域。如此一改,改革精神全失,引界可以子孙万世。
张謇目击情形,知现政府万无改革希望,决计即日南归,他函告周学熙说:“您的政见,既与我不同,则财政是您专责,可以您的政策提出,没必要同一机关,同时提出两个互相反对的议案,贻笑外邦!”其实,周氏同时提两议案,是有考虑的:因为张謇议案,已由袁世凯令财部提出,却并未赋予其修改之权;乃同提两案,以为捣乱,一面在参议院运动,由议会打消张案,而通过周案,则引商在民国法律上占有地位,以后无人再敢言改革。
张謇决计南归,而张氏改革计画案,已与周氏财部案,同时提出于临时国会。乃命景本白与张弧留京,作为张謇的代表,预备议会开会时的说明。
五、办会办刊
张謇动身回南通前,就如何推进改革,问景本白:“宗旨何在?”景答:“本届议会,政府既提出两种相反议案,则我党改革政策万难实现。况周氏现长财政,岂许改革实行?即使通过亦无效。袁世凯对您,不过宾师,尊而不亲。对周氏,则不仅是亲戚,而且是心腹,除非有重大政局变迁,否则周氏财长地位不能摇动。所以就我的眼光,现在改革万难实现,惟希望明年正式国会,各省人数众多,盐商未必能人人运动,必有对人民表同情者。”本白又说:“考虑到盐务秘密无人能知,非公开研究、灌注常识,使多数人明瞭盐务的利害不可。”张謇表示赞成。本白接着说:“要使多数人明瞭,只有组织团体,发行杂志,别无他法。”张謇深以为然,但是提出一项前提条件:“杂志功效甚缓。假如您能牺牲三年不做官,不办他事,必有效果。若出数期就中止,则不如不办。如您能践此约,则杂志经费,当由我负责。”本白当场对张謇立下誓言:“盐政改革,一日不成功,我一日不做官!我做一天人,出一天杂志。只要您能补助经费,毕生以之,何必三年!”张謇听誓,大为满意,订约而归。
不久,改革派组织的盐政讨论会正式成立,张謇为会长,熊希龄为副会长(熊在东三省发表就场专卖宣言,对于废引尤为积极),各省分支会成立十余处,入会者计数千人。盐政讨论会发行盐政杂志,闻风兴起的改革文章如风起泉涌。反对改革者也不示弱,两浙盐商乃有谈盐丛报出版,专为反对盐政杂志,年耗七八千金,终因无人阅看,而无形消灭。
六、百折不挠
临时参议院,是两军对垒的战场。周学熙同时提出改革两案,本意是让议员一时无所适从,然后从容运动议员,以冀打消张謇议案。时有议员40人,共和党(黎元洪为理事长,张謇、程德全等为理事)12人,国民党(孙中山为总理,宋教仁主持党务)28人,占2/3。周氏想,要打消张案,只有借助国民党之力,乃不惜以前清遗老身份,亲填愿书,加入国民党为党员。当时国民党以“政党内阁”为标榜,自唐绍仪去职,只有“过渡内阁”故对周氏入党,认为荣幸,以为袁世凯心腹也加入本党,则目下之过渡内阁尚可看成“准国民党”内阁。殊不知周氏入党,乃专为利用国民党打消改革盐政计画,保全手中引票。
鉴于改革风潮猛进,学熙乃运动国民党本部,组织盐政研究会,以为抵制。又介绍私人杨某加入国民党,由杨将周氏盐政计画提交党部,作为党纲议案,果能通过,则临时参议院国民党占大多数,必可打消张謇案。如此,则国民党将成为周氏与改革派作战的大本营。
当时国民党本部,以宋教仁为政务部主任,关于政治问题,属于党纲者,非经他认可,不能列作议案。教仁适回湖南,党部乃寄去张、周两议案,并说明组织研究会,以与共和党对敌。宋氏回信,大不谓然。大旨说:“引制万难存在。张謇计画准盐商组织运盐公司,改革还不彻底,照我看,非自由贸易不可。张氏改革计画,是他20年苦功,又经海内改革家共同研究,不能仅看作共和党一党计画。我党对共和党可攻击,对张謇可攻击,万不可以此为武器。若意气用事,以此为党争,结果无异自杀,万勿被盐商利用,损坏本党信用名誉。”国民党得宋氏警告,学熙遂不能利用作战,而议案搁置临时参议院,遂成相持不决之势。
景本白竭力催促参议院将盐务改革案列入议事日程,迅速开议。学熙心知两案同时付议,他的议案不能取胜。乃心生一计,另提盐务官制案,以为抵制。关于盐务官制,张謇案有如下设计:设置独立盐务机关,仿前清盐政院制度,集权于中央,不受各省各部掣肘,迨改革完成,再并入财部,日本改革盐政也是这样。”而周学熙为阻止改革,首先反对盐务官制独立,乃向议会提议,将盐务署附设于财政部之下,骨子里盐务署既在他之下,虽议会通过改革计画,仍不能实行。本白认为,官制独立与否,应视政策为转移:如不改革,则如前清在户部下设一山东司即可;欲改革,事务繁重,非独立不可!故主张先议改革计画,后议官制。而学熙坚持先议官制,后议计画。
国民党议员明知争论计画不能取胜,乃舍去政策,专攻官制之独立,而共和党健将丁佛言、王幼山力争先议政策。丁氏兼任亚细亚报编辑,在报上竭力宣传;而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也竭力反对。当时北京报界有两大团体:共和党为报界同志会,国民党为新闻俱乐部。其时京城报纸,不出这两种舆论。中国国会,此前向无两党作政治之战争,惟临时参议院对于盐务案,乃有此正当之作战。不但党报,党外报纸亦各自应战。实为中国政党史、议会史、民主政治史上新气象。惜乎昙花一现,以后议员诸公,惟知选举总统、议长可得贿,同意阁员可得利,弹劾权可交换利益,而于政治问题各不过问,以致袁世凯得以解散国会,酿成10馀年大乱。
两军对垒、肉搏血战的结果,是将改革计画与官制议案,同时交付议会审议。正当胜败未分之际,忽然传出善后借款草约成立的消息。原来,袁世凯急于得到借款,指使周学熙等人全权与外国银行团洽谈善后大借款合同。周氏在合同条款中,把盐政主权送与外人,作为保障引票有效的交换条件。但是,依照约法,借款条约非经国会同意,不能有效。周氏将六国银行团借款草约提出于临时参议院,其中第五条关于盐务各条件,将盐务官制、改良盐务订入约内。王幼山、丁佛言等群起反对,谓:“盐税担保、设立盐务稽核所,已开监督财政之端,此有关于国家行政主权,何必订在约内?”而国民党议员,因周学熙同党缘故,为之辩护,致使此项损失国权的草约,居然得多数通过。而当时美国总统认为借款合同有干涉中国内政条款,与美国传统政策不合,严令美国银行退出,于是草约不能签订。
民国二年(1913)正式国会即将开幕。3月,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在上海刺杀宋教仁,国民党始知袁世凯不可靠。而袁为削平民党,假用民意,以武力威胁议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一面令善后借款合同迅速签字。国民党也知一旦借款成功,万难与袁抗衡,参众两院议长深夜叩门拜访外交使团,声明借款合同未经国会同意,不应签字。而周学熙声称:“临时参议院早经通过,现不过美国退出,日本补入,其他条件未变,无须再提交国会。”外交使团既经政府说明,乃令各银行团于4月28日正式签字。签字之日,周氏兴高采烈,对其部僚说:“盐政权虽断送,然各省不能截留盐款,且引票由洋员签字,订在合同中。他们改革派,能运动国会,而不能变更国际条约。在此三十七年内,若辈即有通天本事,也不能改革盐务了。”
善后借款合同未按约法规定经国会同意而成立,激怒了国民党。乃将经过情形通电各省,而南京、广东、江西三省都督遂宣告独立。至此,民党议员痛恨周学熙存心戏弄,均表同情于张謇的改革方案,一时两院国民党议员加入盐政讨论会者达200多人。而北洋政府则公布临时参议院通过该件的议事录,以为国民党始则赞成,继则反对,有意捣乱,于是战端遂开。而人民心中也不以国民党为直,以其反复无常。后来终于失败,而逃亡海外。
本白默察两院议员已多数赞成改革,乃提出改革盐政建议案于国会,已列入议事日程。适因国民党实力消灭,致使袁世凯敢恣意妄为,乃于一夕之间将民党议员徽章收去,驱逐民党出国会,其尤激烈者8人,则逮捕之。国会根据约法,不承认政府有解散国会和逮捕议员之权,仍然每天开会,但因人数不足,无决而散。每天议案日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