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我成了大明勋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苍火头,你来跟我详细说说,与倭奴的贸易是如何进行的。”
听到沈忆宸询问,苍火头立马放下手中的饭碗,抹了抹嘴角的油花回道:“沈公子是这样的,那日我们分别之后,叶老大就带着我们回到了福建矿山。”
“之前我们准备起事,也认识了不少道上的人物,其中就有福建沿海搞走私的。不过与倭奴进行贸易,在我们当地为人所不耻,双方关系并不深厚,这次没办法才联系上他们。”
“嗯,你们找他们当中间人,抽成很高吗?”
沈忆宸并不关系什么海盗走私,都混到要举旗造反的地步了,还在乎别人什么身份。
他现在唯一想要知道的,就是干这笔买卖怎么才赚这点钱,按目前利润下去一整年赚个千把两银子顶天了,万一矿税再加,或者多了其他苛捐杂税,不还得举旗造反?
“不高,对方很敬重叶老大,才十抽一。”
有一说一,就算沈忆宸没搞过违法产业,他也知道这种买卖中间人十抽一很低了。按照正常情况下,帮助联系买家,提供交易场地,十抽三都不意外。
狠一点的吃双方,拿走一半的利润也不是没可能。
“那为何几个月下来,就只能赚百来两银子?”
“沈公子,百来两银子还少吗,现在我们都能吃饱饭了。”
没想到苍火头比沈忆宸还要惊讶,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
要知道他们之所以举旗造反,并不是什么野心或者追求更高品质生活。而是属于标准的农民起义,被官府矿税给压的实在没有活路,到了不反也是等死的地步。
所以在他们看来,这笔买卖下来能交上部分的矿税,不再被官府逼迫,并且还能让妻儿老小吃饱饭,就已经有了天大的改变。
至于这百来两银子,更是属于纯血赚的,再少点都能接受。
这句话让沈忆宸着实有些无言以对,苍火头也太容易满足了点,就连做大做强的野心都没有吗?
就这心态,还想着举旗造反,还不如落草为寇靠谱。
“我的意思不是嫌少,而是感觉理论上应该更多点。”
沈忆宸委婉的点出来自己想法,这种抢钱的买卖不多搞点顺差回来,简直对不起这个时代人傻钱多的倭奴。
三人中的郑祥读过私塾,见识要比苍火头广上许多,他听懂了沈忆宸话中的意思。
“沈公子,这次交易我们是在海上小岛进行,运输什么的都是倭奴他们自己负责。”
“而且所售的货物,不过是些陶器跟粗麻,还有村上的一点农物,实在卖不上什么价钱。如果不是倭奴对大明的铜钱非常渴求,能换回数倍的白银回来,可能利润还要少。”
听到这话,沈忆宸点了点头,他算是有些明白了。
这个时代风险最高,同时也是利润最大的海上运输环节,并没有在叶宗留等人掌控之中,必然就要割舍出一大部分利润出去。
另外他们所售货物,里面也没有什么高价值产品,根本就卖不上什么价格。
如果不是此刻倭国的银价确实贱,恐怕他们这种贸易方式,不赔钱都算不错了。
这种情况就有点类似于后世两千年左右,靠衣服、鞋袜等等低价值产品对外贸易。看似量很大,实际上根本就赚不到多少钱,远远不如工业产品的利润高。
“江南盛产丝绸、瓷器跟茶叶,为何你们不与倭奴贸易这些物品?”
沈忆宸所说的这几样物品,哪怕放在清代前中期都称得上是硬通货,直到被工业产品给打败。
现在都倭国除了有矿,其他都穷的跟鬼似的,这些玩意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奢侈品级别的东西。就算暂时没有能力获取远洋运输环节的利润,也足矣靠着商品的高附加值赚取巨额利润了。
“沈公子,这些东西不好大批量采购,而且我们身份也不便。”
郑祥脸上流露出为难神色,矿工虽然普通学识比较低,但其中照样不乏有识之士,比如卞和这种人。
他们也知道拿些值钱的东西卖给倭奴,不过明代商引废除都才没几年,各地瓷器大厂背后都有着官方背景,想要大规模扫货没有人脉前提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这群人只是暂时与官府“休战”,身上都还背着通缉的名声,哪个正规商人敢与他们做生意?
理论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大钱是挣不上,能保证吃喝用度,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
面对叶宗留等人现实的难处,沈忆宸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看来事情远远没有自己当初想象的抢钱那么简单。
但问题是想要出手帮助,在商业上沈忆宸也没有任何人脉,官场上的文人士子们,更是把商贾给视为低贱人群,想要与他们商量做生意,恐怕自己会首先开除士大夫阶层。
唯一称得上有所关联的,就是当初在应天会馆人士的许逢原。
不过双方后续也没见过面,底细完全不清不楚,沈忆宸可不敢随意引荐给叶宗留等人。
万一许逢原是个“内鬼”,那可真就玩脱了。
看着沈忆宸没说话了,郑祥也明白对方是真心想帮助自己等人,于是开口宽慰道:“沈公子也无需担心,这次叶老大与三明尤溪的蒋福成取得了联系,对方在尤溪有着万余炉丁。”
“我们准备自己开采铜矿,然后交与蒋福成铸造私钱,最终拿去与倭奴交换白银回来。只要一切顺利,日后将成为赚大钱的买卖!”
好家伙,听到郑祥这话,就连沈忆宸都感到诧异。万万没想到这群矿工,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还学会举一反三了。
直接跳过了走私正常贸易环节,选择开采私矿铸造私钱,不愧是有过造反的胆子。
除了震撼之余,沈忆宸也感到蒋福成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好像正统年间东南农民起义,这位也是其中的一方势力,并且还不弱。
因为炉丁,就是明代铁匠的匠籍称呼,要知道没有两把子力气,是没实力抡大锤当个铁匠的。而且有锻造能力,意味着兵器、甲胄什么的都不会缺,想要成为弱鸡义军都难。
看来之前叶宗留等人分散到各处采购铁器,就已经跟蒋福成这批炉丁有过联系。难怪正统朝期间东南起义能连续数年不灭,还发展到几十万义军,果然都有两把刷子。
不过就在郑祥说完这句话后,旁边一直比较沉默寡言的王能补充了句:“现在朝廷严禁私矿,我们大规模开采的话,可能又会与官兵产生冲突,到时不知得死多少弟兄。”
这句话让之前反转的光明前景,又瞬间暗淡了下来。
叶宗留这批矿工现在之所以能安心吃碗饱饭,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私自开采银矿,并且补上了部分矿税,让浙江、福建两地的官府暂时缓和下来。
如果这时候又去开采铜矿,岂不是相当于重操旧业,在官府眼中哪管你是采铜还是采银?
可能最终的结局,又回归到不得不反的地步。
究其原因,还是生产资料不足,只能跟“私采”这两字给杠上了,否则就没有其他出路养活这么多矿工。
“你们给我点时间,我考虑下有没有什么解决之法。”
思索再三,沈忆宸还是决定把这件事情给应承下来,帮助这群矿工另寻他路。
这并不是单纯为了自己日后势力、兵源考虑,沈忆宸能不能走上文臣巅峰,如同于谦那样掌控武力都是未知数,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他更多是不愿意看到,这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最后都阵亡在大明朝的内耗之中。
很多人了解明朝的历史,入门读物都是那本《明朝那些事儿》,确实这本书通俗易懂,写的还非常有趣味,很适合当历史书籍的入门读物。
但这本书恰恰对于明朝正统朝时期,除了土木堡之变外,另外两场大规模战争的描写非常少,从而无法呈现出完整的历史进程。
这两场战争就是西南麓川之战跟东南明朝... -->>
“苍火头,你来跟我详细说说,与倭奴的贸易是如何进行的。”
听到沈忆宸询问,苍火头立马放下手中的饭碗,抹了抹嘴角的油花回道:“沈公子是这样的,那日我们分别之后,叶老大就带着我们回到了福建矿山。”
“之前我们准备起事,也认识了不少道上的人物,其中就有福建沿海搞走私的。不过与倭奴进行贸易,在我们当地为人所不耻,双方关系并不深厚,这次没办法才联系上他们。”
“嗯,你们找他们当中间人,抽成很高吗?”
沈忆宸并不关系什么海盗走私,都混到要举旗造反的地步了,还在乎别人什么身份。
他现在唯一想要知道的,就是干这笔买卖怎么才赚这点钱,按目前利润下去一整年赚个千把两银子顶天了,万一矿税再加,或者多了其他苛捐杂税,不还得举旗造反?
“不高,对方很敬重叶老大,才十抽一。”
有一说一,就算沈忆宸没搞过违法产业,他也知道这种买卖中间人十抽一很低了。按照正常情况下,帮助联系买家,提供交易场地,十抽三都不意外。
狠一点的吃双方,拿走一半的利润也不是没可能。
“那为何几个月下来,就只能赚百来两银子?”
“沈公子,百来两银子还少吗,现在我们都能吃饱饭了。”
没想到苍火头比沈忆宸还要惊讶,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
要知道他们之所以举旗造反,并不是什么野心或者追求更高品质生活。而是属于标准的农民起义,被官府矿税给压的实在没有活路,到了不反也是等死的地步。
所以在他们看来,这笔买卖下来能交上部分的矿税,不再被官府逼迫,并且还能让妻儿老小吃饱饭,就已经有了天大的改变。
至于这百来两银子,更是属于纯血赚的,再少点都能接受。
这句话让沈忆宸着实有些无言以对,苍火头也太容易满足了点,就连做大做强的野心都没有吗?
就这心态,还想着举旗造反,还不如落草为寇靠谱。
“我的意思不是嫌少,而是感觉理论上应该更多点。”
沈忆宸委婉的点出来自己想法,这种抢钱的买卖不多搞点顺差回来,简直对不起这个时代人傻钱多的倭奴。
三人中的郑祥读过私塾,见识要比苍火头广上许多,他听懂了沈忆宸话中的意思。
“沈公子,这次交易我们是在海上小岛进行,运输什么的都是倭奴他们自己负责。”
“而且所售的货物,不过是些陶器跟粗麻,还有村上的一点农物,实在卖不上什么价钱。如果不是倭奴对大明的铜钱非常渴求,能换回数倍的白银回来,可能利润还要少。”
听到这话,沈忆宸点了点头,他算是有些明白了。
这个时代风险最高,同时也是利润最大的海上运输环节,并没有在叶宗留等人掌控之中,必然就要割舍出一大部分利润出去。
另外他们所售货物,里面也没有什么高价值产品,根本就卖不上什么价格。
如果不是此刻倭国的银价确实贱,恐怕他们这种贸易方式,不赔钱都算不错了。
这种情况就有点类似于后世两千年左右,靠衣服、鞋袜等等低价值产品对外贸易。看似量很大,实际上根本就赚不到多少钱,远远不如工业产品的利润高。
“江南盛产丝绸、瓷器跟茶叶,为何你们不与倭奴贸易这些物品?”
沈忆宸所说的这几样物品,哪怕放在清代前中期都称得上是硬通货,直到被工业产品给打败。
现在都倭国除了有矿,其他都穷的跟鬼似的,这些玩意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奢侈品级别的东西。就算暂时没有能力获取远洋运输环节的利润,也足矣靠着商品的高附加值赚取巨额利润了。
“沈公子,这些东西不好大批量采购,而且我们身份也不便。”
郑祥脸上流露出为难神色,矿工虽然普通学识比较低,但其中照样不乏有识之士,比如卞和这种人。
他们也知道拿些值钱的东西卖给倭奴,不过明代商引废除都才没几年,各地瓷器大厂背后都有着官方背景,想要大规模扫货没有人脉前提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这群人只是暂时与官府“休战”,身上都还背着通缉的名声,哪个正规商人敢与他们做生意?
理论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大钱是挣不上,能保证吃喝用度,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
面对叶宗留等人现实的难处,沈忆宸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看来事情远远没有自己当初想象的抢钱那么简单。
但问题是想要出手帮助,在商业上沈忆宸也没有任何人脉,官场上的文人士子们,更是把商贾给视为低贱人群,想要与他们商量做生意,恐怕自己会首先开除士大夫阶层。
唯一称得上有所关联的,就是当初在应天会馆人士的许逢原。
不过双方后续也没见过面,底细完全不清不楚,沈忆宸可不敢随意引荐给叶宗留等人。
万一许逢原是个“内鬼”,那可真就玩脱了。
看着沈忆宸没说话了,郑祥也明白对方是真心想帮助自己等人,于是开口宽慰道:“沈公子也无需担心,这次叶老大与三明尤溪的蒋福成取得了联系,对方在尤溪有着万余炉丁。”
“我们准备自己开采铜矿,然后交与蒋福成铸造私钱,最终拿去与倭奴交换白银回来。只要一切顺利,日后将成为赚大钱的买卖!”
好家伙,听到郑祥这话,就连沈忆宸都感到诧异。万万没想到这群矿工,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还学会举一反三了。
直接跳过了走私正常贸易环节,选择开采私矿铸造私钱,不愧是有过造反的胆子。
除了震撼之余,沈忆宸也感到蒋福成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好像正统年间东南农民起义,这位也是其中的一方势力,并且还不弱。
因为炉丁,就是明代铁匠的匠籍称呼,要知道没有两把子力气,是没实力抡大锤当个铁匠的。而且有锻造能力,意味着兵器、甲胄什么的都不会缺,想要成为弱鸡义军都难。
看来之前叶宗留等人分散到各处采购铁器,就已经跟蒋福成这批炉丁有过联系。难怪正统朝期间东南起义能连续数年不灭,还发展到几十万义军,果然都有两把刷子。
不过就在郑祥说完这句话后,旁边一直比较沉默寡言的王能补充了句:“现在朝廷严禁私矿,我们大规模开采的话,可能又会与官兵产生冲突,到时不知得死多少弟兄。”
这句话让之前反转的光明前景,又瞬间暗淡了下来。
叶宗留这批矿工现在之所以能安心吃碗饱饭,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私自开采银矿,并且补上了部分矿税,让浙江、福建两地的官府暂时缓和下来。
如果这时候又去开采铜矿,岂不是相当于重操旧业,在官府眼中哪管你是采铜还是采银?
可能最终的结局,又回归到不得不反的地步。
究其原因,还是生产资料不足,只能跟“私采”这两字给杠上了,否则就没有其他出路养活这么多矿工。
“你们给我点时间,我考虑下有没有什么解决之法。”
思索再三,沈忆宸还是决定把这件事情给应承下来,帮助这群矿工另寻他路。
这并不是单纯为了自己日后势力、兵源考虑,沈忆宸能不能走上文臣巅峰,如同于谦那样掌控武力都是未知数,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他更多是不愿意看到,这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最后都阵亡在大明朝的内耗之中。
很多人了解明朝的历史,入门读物都是那本《明朝那些事儿》,确实这本书通俗易懂,写的还非常有趣味,很适合当历史书籍的入门读物。
但这本书恰恰对于明朝正统朝时期,除了土木堡之变外,另外两场大规模战争的描写非常少,从而无法呈现出完整的历史进程。
这两场战争就是西南麓川之战跟东南明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