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悲催的旨意 (2/2)
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娇凄如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里头也不是世外桃源,那太学又闹出事来了,说是千名学子公车上书,都在正德门外头等着。就这还是好的,最让赵佶头痛的是太皇太后那边,那太皇太后倒不是刻意要针对沈傲,说起来自从沈傲入宫贺岁已让太皇太后对沈傲有了几分好感;不管怎么说,沈傲毕竟还是个能办事的忠臣,官家这边人手本来就少,有了个沈傲也可以分担一下。
只是这外头闹得实在太凶,太皇太后对沈傲也一下子失去了信心,到处都说沈傲怯战的,太皇太后听着听着也就信了;对国事,太皇太后和太后不同,太后只看着后宫里头的一亩三分地,可是太皇太后历经三朝,终究还是有几分长远。
赵佶只好解释,太皇太后听得似懂非懂,却还是道:“该催促的还是要催促,你看看汴京都乱成什么样子了,再拖延下去,有心人一煽动,天知道会出什么事?”
赵佶郁郁不乐,却还在死死撑着,心里只是想,多撑一刻,沈傲就能应对从容一些。
就这样拖延了十几天,距离沈傲出兵大致已过了两个月,这事儿就压不住了,事情的起因是城中的富户,由于知闻纪事那边将京畿北路的匪患夸大,又指桑骂槐的贬低了沈傲一通,让不少人对剿贼失去了信心,京畿北路距离汴京这么近,一旦马军司那边出了事,接下来就轮到汴京了,到时候贼军围了城,还往哪里跑去?普通的百姓是没有去处的,可是对于富户来说,哪里都有产业,不至一点出路都没有,因此一个个举家去江南避难,或去西京小住。
一开始,城门司那边还没有反应过来,后来出城的越来越多,也吓住了,立即向三衙通报,三衙下了去京兆府,京兆府送到尚书省,尚书省把事情桶了出来,一边往宫里报备,一边下令城门司立即严禁人出入。
事情坏就要坏在严禁人出入上,这么一来,不安的消息就更多了,都说贼军已经杀来,现在要紧闭城门准备迎敌,几处城门都有人开始闹,要冲出城去,不愿坐以待毙。
城门司弹压不住,还是马军司出动了,才将这场乱子给弥平。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就已经不再是军事这么简单了,已经事关到了政治就必须按政治的法则来办,赵佶无奈,一面下诏安抚人心,另一方面知会门下省,立即传旨,斥责沈傲拖延时间,令他速速进兵,不得有误。
旨意送到了薄城,那圣旨当真一点客气都没有,破口大骂得很厉害,沈傲在薄城里经营出来的威武形象彻底瓦解,真是比窦娥还冤枉,本来他给赵佶的奏疏好好的,赵佶那边也说了,汴京的事,由赵佶来办,京畿北路之事,由沈傲全权处置;结果汴京的事,赵佶那边没有办好,反过头来大骂沈傲一通,让沈傲来做这替罪羊。
看来这个皇帝的话也不能尽信,十句就有八句是骗人的,沈傲心灵受了创伤,感觉自己骗了一辈子的人,今日却被人忽悠了,心里暗暗不平。
那旨意的末尾话锋一转,却不骂了,又夸了沈傲几句,说朕知尔苦衷,但国事要紧,半月之内,发兵讨贼。
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沈傲心里吁了口气,不管怎么说,马军司如今已经进入正轨,虽然还没有练到百战之兵的地步,可是水平已直线上升,不说别的,单体力耐力就有很大的进步,此外,纪律也得到了加强,至少在这马军司里,禁军现在只知道沈傲而忘掉高俅了。
既然如此,那就打吧。
沈傲接了旨,请传旨的公公进县衙里说话,问了一些汴京的近况,这公公在沈傲面前很是恭谦,立即将蔡京的消息一字不漏地细说出来;平时沈傲也有人传汴京的消息,可是公公毕竟是公公,那些寻常人不知道的事,他也能探听出点儿风声,沈傲结合其他渠道得到的消息,对汴京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原来如此,难怪陈先生上一次教自己戒急用忍,看来这汴京里头有人给本大人穿小鞋。”沈傲心里冷哼一声,却只是微微一笑,虽然被人捅了软刀子,可是人家打的是为国为民的旗号,自己能将他们怎么样?这件事参与的人太多,就是旧党里头也有人站出来,倒不是所有人都刻意地针对自己。
这公公见沈傲一时恍惚,压低声音,道:“沈大人,杨公公叫杂家来传个话,若是沈大人觉得时间不够,就是再拖延个十天半月的也没什么打紧,其实陛下表面上催促大人进兵,可是心里头却也知道你的苦处。”
沈傲颌首点头,道:“回去和杨公公说,我自有主意,多谢他的赐教。”
送走了公公,沈傲立即擂鼓升帐,将博士、营官、中队官全部召集过来,先是拿了旨意念出来,随即敲着桌子:“既然陛下严令进兵,咱们这些吃人俸禄的也没什么说的,现在要说的是该怎么个进兵法,诸位可有什么看法吗?”
众人禁若寒暄,心里头都是有那么点儿没有底气,圣旨来得太仓促,许多事都还没有准备好。
沈傲见大家不说话,只好道:“不说别的,时间还有半个月,咱们该要的粮草、军需要及早备齐,都写个单子出来吧,是要火枪还是弓箭、火炮,哪个营不足,先立即递补上去,省得到时候临时抱佛脚,至于其他的事,考虑清楚之后再做决定。”
第三章送到,终于要进入正题了。
里头也不是世外桃源,那太学又闹出事来了,说是千名学子公车上书,都在正德门外头等着。就这还是好的,最让赵佶头痛的是太皇太后那边,那太皇太后倒不是刻意要针对沈傲,说起来自从沈傲入宫贺岁已让太皇太后对沈傲有了几分好感;不管怎么说,沈傲毕竟还是个能办事的忠臣,官家这边人手本来就少,有了个沈傲也可以分担一下。
只是这外头闹得实在太凶,太皇太后对沈傲也一下子失去了信心,到处都说沈傲怯战的,太皇太后听着听着也就信了;对国事,太皇太后和太后不同,太后只看着后宫里头的一亩三分地,可是太皇太后历经三朝,终究还是有几分长远。
赵佶只好解释,太皇太后听得似懂非懂,却还是道:“该催促的还是要催促,你看看汴京都乱成什么样子了,再拖延下去,有心人一煽动,天知道会出什么事?”
赵佶郁郁不乐,却还在死死撑着,心里只是想,多撑一刻,沈傲就能应对从容一些。
就这样拖延了十几天,距离沈傲出兵大致已过了两个月,这事儿就压不住了,事情的起因是城中的富户,由于知闻纪事那边将京畿北路的匪患夸大,又指桑骂槐的贬低了沈傲一通,让不少人对剿贼失去了信心,京畿北路距离汴京这么近,一旦马军司那边出了事,接下来就轮到汴京了,到时候贼军围了城,还往哪里跑去?普通的百姓是没有去处的,可是对于富户来说,哪里都有产业,不至一点出路都没有,因此一个个举家去江南避难,或去西京小住。
一开始,城门司那边还没有反应过来,后来出城的越来越多,也吓住了,立即向三衙通报,三衙下了去京兆府,京兆府送到尚书省,尚书省把事情桶了出来,一边往宫里报备,一边下令城门司立即严禁人出入。
事情坏就要坏在严禁人出入上,这么一来,不安的消息就更多了,都说贼军已经杀来,现在要紧闭城门准备迎敌,几处城门都有人开始闹,要冲出城去,不愿坐以待毙。
城门司弹压不住,还是马军司出动了,才将这场乱子给弥平。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就已经不再是军事这么简单了,已经事关到了政治就必须按政治的法则来办,赵佶无奈,一面下诏安抚人心,另一方面知会门下省,立即传旨,斥责沈傲拖延时间,令他速速进兵,不得有误。
旨意送到了薄城,那圣旨当真一点客气都没有,破口大骂得很厉害,沈傲在薄城里经营出来的威武形象彻底瓦解,真是比窦娥还冤枉,本来他给赵佶的奏疏好好的,赵佶那边也说了,汴京的事,由赵佶来办,京畿北路之事,由沈傲全权处置;结果汴京的事,赵佶那边没有办好,反过头来大骂沈傲一通,让沈傲来做这替罪羊。
看来这个皇帝的话也不能尽信,十句就有八句是骗人的,沈傲心灵受了创伤,感觉自己骗了一辈子的人,今日却被人忽悠了,心里暗暗不平。
那旨意的末尾话锋一转,却不骂了,又夸了沈傲几句,说朕知尔苦衷,但国事要紧,半月之内,发兵讨贼。
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沈傲心里吁了口气,不管怎么说,马军司如今已经进入正轨,虽然还没有练到百战之兵的地步,可是水平已直线上升,不说别的,单体力耐力就有很大的进步,此外,纪律也得到了加强,至少在这马军司里,禁军现在只知道沈傲而忘掉高俅了。
既然如此,那就打吧。
沈傲接了旨,请传旨的公公进县衙里说话,问了一些汴京的近况,这公公在沈傲面前很是恭谦,立即将蔡京的消息一字不漏地细说出来;平时沈傲也有人传汴京的消息,可是公公毕竟是公公,那些寻常人不知道的事,他也能探听出点儿风声,沈傲结合其他渠道得到的消息,对汴京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原来如此,难怪陈先生上一次教自己戒急用忍,看来这汴京里头有人给本大人穿小鞋。”沈傲心里冷哼一声,却只是微微一笑,虽然被人捅了软刀子,可是人家打的是为国为民的旗号,自己能将他们怎么样?这件事参与的人太多,就是旧党里头也有人站出来,倒不是所有人都刻意地针对自己。
这公公见沈傲一时恍惚,压低声音,道:“沈大人,杨公公叫杂家来传个话,若是沈大人觉得时间不够,就是再拖延个十天半月的也没什么打紧,其实陛下表面上催促大人进兵,可是心里头却也知道你的苦处。”
沈傲颌首点头,道:“回去和杨公公说,我自有主意,多谢他的赐教。”
送走了公公,沈傲立即擂鼓升帐,将博士、营官、中队官全部召集过来,先是拿了旨意念出来,随即敲着桌子:“既然陛下严令进兵,咱们这些吃人俸禄的也没什么说的,现在要说的是该怎么个进兵法,诸位可有什么看法吗?”
众人禁若寒暄,心里头都是有那么点儿没有底气,圣旨来得太仓促,许多事都还没有准备好。
沈傲见大家不说话,只好道:“不说别的,时间还有半个月,咱们该要的粮草、军需要及早备齐,都写个单子出来吧,是要火枪还是弓箭、火炮,哪个营不足,先立即递补上去,省得到时候临时抱佛脚,至于其他的事,考虑清楚之后再做决定。”
第三章送到,终于要进入正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