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燃烧的莫斯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见到**夫将军处于尴尬的境地,我连忙鼓足勇气为他辩解:“司令员同志,没有收到最新的战报,我想我可能知道原因。w.”
我的话果然吸引了叶廖缅科的注意力,他顾不得再追究**夫副司令员的责任,而是转过头来问我:“奥夏宁娜同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司令员同志,敌人在对工厂区发起进攻的同时,集团军司令部也遭到了炮击和轰炸,其中有两个掩蔽部被炸弹命中,由于更激烈的战斗,就在离指挥部几百米的地方进行着,所以我们根本来不及把埋在炸塌了的掩蔽部里的人救出来,以至于有30名被埋住的指战员壮烈牺牲。我想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两岸的通讯不畅通,才导致了个别重要的情报没有及时地传递给方面军司令部。”
对于我这个牵强的理由,叶廖缅科没有深究,他只是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什么话都没有说。而旁边获得我解围的**夫,则冲我感激地笑了笑。
看着一言不发翻看着战报的叶廖缅科,我打算说点什么,来缓和一下气氛,但却发现除了向他汇报工作以外,就无话可说了。
正在这时,随着门口传来的一声报告声,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只见一脸憔悴的若卢杰夫将军,挺直了身体站在门口,不用说这声报告是他喊的。
叶廖缅科放下手里的文件,抬头看了一眼若卢杰夫,接着干巴巴地问道:“是近卫第37师的师长若卢杰夫少将吗?”
若卢杰夫听到有人说话。眯缝着眼向我们这边瞅了片刻。看清问话的人方面军司令员。连忙大声地回答:“是的,司令员同志,我是近卫第37师的师长若卢杰夫。”
听到若卢杰夫给出的肯定答案,叶廖缅科使劲地一拍桌子,扶着桌边站了起来,拿起靠在桌边的手杖,一瘸一拐地走到了若卢杰夫的面前。在将对方上下打量一番后,不满地哼了一声。随即冷冷地问道:“师长同志,我来问你,你到底是怎么把工厂丢给了敌人的?”
若卢杰夫似乎早就有心里准备,听到叶廖缅科这么问,立即就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司令员同志,这一点我可以向您解释。”
“说说,我想听听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是事先得知拖拉机厂已经被夺回的缘故,所以叶廖缅科表现得很通情达理。
若卢杰夫答应一声,接着开始汇报起近卫第37师的战斗情况:“我们师在保卫拖拉机厂的战斗中,表现出了不可动摇的坚定性和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在近卫步兵第114团守卫的一个地段上。敌人包围了我师的一支小部队。虽然勇敢的近卫军军人击退了敌人优势兵力的多次强攻,但敌人的进攻力度却并没有削弱。六辆敌人的坦克冲向了厂区内的一个山岗阵地。在这里坚守的只有一个三人战斗小组。他们分别是红军战士霍洛久克、司务长莫京和该战斗小组的组长副指导员、党员乌萨乔夫。面对敌人的围攻,他们毫不畏惧,于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开始了。在战斗中,他们用反坦克步枪向敌人坦克射击,并不时地抛出一捆捆手榴弹炸敌人的坦克,用燃烧瓶烧敌人的坦克。到最后,这六辆坦克全部被他们干掉,不过霍洛久克和莫京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乌萨乔夫也受了重伤。
我师指战员在两天的战斗中,给敌人以重创,绝对多数的指战员都壮烈牺牲。光荣的近卫军人无比勇敢地保卫着拖拉机厂,战斗到最后,全师只剩下几百人,其中近卫步兵第114团剩84人,近卫步兵第117团剩30人,团属炮兵的45毫米加农炮、迫击炮和反坦克枪全部被打坏了。
继14日近卫第117团安德烈耶夫上校牺牲后,截止15日傍晚,师属炮兵参谋长帕夫罗夫大尉、副营级政委苏特林牺牲,近卫炮兵第86团团长索伯列夫斯基中校和师通讯主任索洛缅科大尉负重伤。……”
说到自己牺牲的部下时,若卢杰夫将军忽然变得激动起来,他不自觉地提高了嗓门,大声嚷嚷着说道:“方面军司令员同志,您不是问我们为什么丢失了拖拉机厂吗?那时因为敌人出动了上千架次的飞机,轮番轰炸我们的防御阵地,近150辆坦克向我们发起冲进,潮水般的步兵更在坦克后面向我们轮番进攻,但我们谁也没有离开自己的阵地。全师指战员都忠实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一步都没有退却。打到最后,大部分的战士和指挥员都已英勇献身,敌人这才占领了无人防守的地段。而那些还有近卫军战士的阵地上,残酷的战斗始终没有停止过。”
等若卢杰夫的自辩结束后,叶廖缅科拄着他的手杖回到桌边坐下,抬头看了看站在屋子中间的若卢杰夫,表情平淡地说:“方面军司令部在15日傍晚截获了一份敌人的电报。在电报中,德国人洋洋得意地向他们的上级报告,说被围在斯帕尔塔诺夫卡工人区的苏联兵团已被消灭,他们占领了整个拖拉机厂厂区。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我和军事委员赫鲁晓夫都焦急万分,本来我打算到斯大林格勒防御最危险的地段去看看,结果最后没能达成这个想法。因为敌人用强大的炮火封锁了所有的码头和渡口,我们根本没法登船。”
叶廖缅科看到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紧张的神情,知道我们是在为他的安危着想,所以笑着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大家别担心,我毕竟是方面军的司令员嘛,有更重要的工作等我来完成。所以我是不会那自己的生命来随便冒险的。”说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又继续往下说... -->>
见到**夫将军处于尴尬的境地,我连忙鼓足勇气为他辩解:“司令员同志,没有收到最新的战报,我想我可能知道原因。w.”
我的话果然吸引了叶廖缅科的注意力,他顾不得再追究**夫副司令员的责任,而是转过头来问我:“奥夏宁娜同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司令员同志,敌人在对工厂区发起进攻的同时,集团军司令部也遭到了炮击和轰炸,其中有两个掩蔽部被炸弹命中,由于更激烈的战斗,就在离指挥部几百米的地方进行着,所以我们根本来不及把埋在炸塌了的掩蔽部里的人救出来,以至于有30名被埋住的指战员壮烈牺牲。我想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两岸的通讯不畅通,才导致了个别重要的情报没有及时地传递给方面军司令部。”
对于我这个牵强的理由,叶廖缅科没有深究,他只是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什么话都没有说。而旁边获得我解围的**夫,则冲我感激地笑了笑。
看着一言不发翻看着战报的叶廖缅科,我打算说点什么,来缓和一下气氛,但却发现除了向他汇报工作以外,就无话可说了。
正在这时,随着门口传来的一声报告声,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只见一脸憔悴的若卢杰夫将军,挺直了身体站在门口,不用说这声报告是他喊的。
叶廖缅科放下手里的文件,抬头看了一眼若卢杰夫,接着干巴巴地问道:“是近卫第37师的师长若卢杰夫少将吗?”
若卢杰夫听到有人说话。眯缝着眼向我们这边瞅了片刻。看清问话的人方面军司令员。连忙大声地回答:“是的,司令员同志,我是近卫第37师的师长若卢杰夫。”
听到若卢杰夫给出的肯定答案,叶廖缅科使劲地一拍桌子,扶着桌边站了起来,拿起靠在桌边的手杖,一瘸一拐地走到了若卢杰夫的面前。在将对方上下打量一番后,不满地哼了一声。随即冷冷地问道:“师长同志,我来问你,你到底是怎么把工厂丢给了敌人的?”
若卢杰夫似乎早就有心里准备,听到叶廖缅科这么问,立即就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司令员同志,这一点我可以向您解释。”
“说说,我想听听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是事先得知拖拉机厂已经被夺回的缘故,所以叶廖缅科表现得很通情达理。
若卢杰夫答应一声,接着开始汇报起近卫第37师的战斗情况:“我们师在保卫拖拉机厂的战斗中,表现出了不可动摇的坚定性和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在近卫步兵第114团守卫的一个地段上。敌人包围了我师的一支小部队。虽然勇敢的近卫军军人击退了敌人优势兵力的多次强攻,但敌人的进攻力度却并没有削弱。六辆敌人的坦克冲向了厂区内的一个山岗阵地。在这里坚守的只有一个三人战斗小组。他们分别是红军战士霍洛久克、司务长莫京和该战斗小组的组长副指导员、党员乌萨乔夫。面对敌人的围攻,他们毫不畏惧,于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开始了。在战斗中,他们用反坦克步枪向敌人坦克射击,并不时地抛出一捆捆手榴弹炸敌人的坦克,用燃烧瓶烧敌人的坦克。到最后,这六辆坦克全部被他们干掉,不过霍洛久克和莫京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乌萨乔夫也受了重伤。
我师指战员在两天的战斗中,给敌人以重创,绝对多数的指战员都壮烈牺牲。光荣的近卫军人无比勇敢地保卫着拖拉机厂,战斗到最后,全师只剩下几百人,其中近卫步兵第114团剩84人,近卫步兵第117团剩30人,团属炮兵的45毫米加农炮、迫击炮和反坦克枪全部被打坏了。
继14日近卫第117团安德烈耶夫上校牺牲后,截止15日傍晚,师属炮兵参谋长帕夫罗夫大尉、副营级政委苏特林牺牲,近卫炮兵第86团团长索伯列夫斯基中校和师通讯主任索洛缅科大尉负重伤。……”
说到自己牺牲的部下时,若卢杰夫将军忽然变得激动起来,他不自觉地提高了嗓门,大声嚷嚷着说道:“方面军司令员同志,您不是问我们为什么丢失了拖拉机厂吗?那时因为敌人出动了上千架次的飞机,轮番轰炸我们的防御阵地,近150辆坦克向我们发起冲进,潮水般的步兵更在坦克后面向我们轮番进攻,但我们谁也没有离开自己的阵地。全师指战员都忠实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一步都没有退却。打到最后,大部分的战士和指挥员都已英勇献身,敌人这才占领了无人防守的地段。而那些还有近卫军战士的阵地上,残酷的战斗始终没有停止过。”
等若卢杰夫的自辩结束后,叶廖缅科拄着他的手杖回到桌边坐下,抬头看了看站在屋子中间的若卢杰夫,表情平淡地说:“方面军司令部在15日傍晚截获了一份敌人的电报。在电报中,德国人洋洋得意地向他们的上级报告,说被围在斯帕尔塔诺夫卡工人区的苏联兵团已被消灭,他们占领了整个拖拉机厂厂区。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我和军事委员赫鲁晓夫都焦急万分,本来我打算到斯大林格勒防御最危险的地段去看看,结果最后没能达成这个想法。因为敌人用强大的炮火封锁了所有的码头和渡口,我们根本没法登船。”
叶廖缅科看到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紧张的神情,知道我们是在为他的安危着想,所以笑着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大家别担心,我毕竟是方面军的司令员嘛,有更重要的工作等我来完成。所以我是不会那自己的生命来随便冒险的。”说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又继续往下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