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lwtxt.org,存忠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几日,有26年前的中专同学来访,谈起读书时的一些情形,感到当时做的一些事情十分好笑。曾经,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围绕一些政治话题、国际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彼此甚至几天不再搭理。曾经,毕业前的一个晚上,在城市的公园里,我和我上铺的同学畅谈至深夜,谈的主题是国际国内形势,重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阿富汗战争。回校时,大门已锁,只好翻墙而过。同学说,那时毕业分配没有送过一支烟。或者说,那时对毕业分配这样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很少考虑,甚至没有考虑。脑子里想的却是没有边际的,虚无飘渺的所谓国家大事。当时是多么的书生气呀!
那时候,最少谈论的是钱,是物质的东西。如果谁穿的好一点,新潮一点,就很叫人瞧不起。手里攥的一点点钱,最想花的地方是买书。整个的学习期间,只有很少的同学添过新衣服。衣服土里土气,有的穿着农村用粗布蜡染的那种衣服,吃的仅是学校供应的口粮,许多时候吃不饱。然而,确心忧天下,大谈特谈什么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很有些愤世嫉俗的味道,很有些豪气冲天的味道。现在说起来,许多人根本不会相信。然而,那时的我们确如此。
经过了20多年生活的风雨,我们这茬人的思想观念都有了极大的转变。这里面有社会的原因,叫人重新知道钱是个好东西,权是个好东西,可以体现身份,体现地位,体现价值,而且越多越好、越高越好;有个人的原因,毕竟是要过日子,要结婚,要生子。物质的享受,也许只有傻瓜才会拒绝。要提升生活的层次、品味,就必须有钱。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车子、房子、位子,一样不能少。钱,也许永远觉得不够花。不知是谁说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行。人到中年,许多人最大的困惑和压力,好象就来自金钱。当年的书生气,也许还有,或者比一些人多,但今天的书生气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饿着肚子的清谈好像不多了。
然而,在骨子里,在走过不惑之年后,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介书生,并常常以此为自豪。
单独有一个书房,有一个大的书橱,这是当初搬进新居时最先考虑的。从中专读书时开始,到书店里看书、买书,是生活中的一件经常做的事情,也是单调、乏味的日子里的一份快乐。每到外地出差和旅游,最想去的就是书店,买书是最不惜金钱的。每次搬家时,书总是重重的几大箱子。我知道,凭着低微的学历,自己把自己比作书生,实在有些名不副实,有些看高自己。书生,那是满腹经纶,没办法,只好多买些书垫底了。
虽然才疏学浅,却喜欢舞文弄墨。毕竟人微言轻,却觉得“最小的声音也是声音”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只好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不平则鸣,走过四十年的人生,知道社会上还有许多的不平等,还有许多的不公道,还有许多的剥夺、伤害,还有许多的屈辱和无辜,还有许多的丑陋、肮脏和罪恶。年龄越大,负面的东西、黑暗的东西看的越多,忧国忧民的意识越重。浮华的背后,有多少东西令人心痛,有多少东西令人担忧,仔细想来,决不是空穴来风。
不敢与权贵、富人的春风得意相比,只好拿“人生的意义在于思考”安慰自己。别人把幼稚、迂腐、不经世事、缺乏阅历,与书生气等同,为人不屑,为人讥讽,自己却以阿q式的自傲,固执的认为是一种正直、智慧,是一种高贵、雅致,是一种修养、境界,常常摆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姿态,不食人间烟火。在脆弱的灵魂里,有时也梦想激起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气“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气。然而,仅仅是梦想而已。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说给书生的。
平日的生活中,很少为钱奔波,为钱烦恼。我对朋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最不缺的就是钱。不是我有多少财产,不是我有多少存款,只是很少考虑而已。很多的时候,也是囊中羞涩。在许许多多的人为金钱而绞尽脑汁的时候,我却超然物外,多么的不合时宜。
置身官场多少年,总觉得自己不能人情练达,处事老到;总觉得自己不能八面玲珑,圆滑变通,总觉得自己不能实实在在的面对现实。虽然有时也强迫自己学会放弃、磨平棱角,但有时却想,非要老谋深算干什么?保留一份单纯和天真,多好!有时,还会告诉自己,你是为了思想、为了真理而活着,真是幼稚的可笑。
有句话,叫“秀才造反,十年难成”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是一个非常软弱的人,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在如同温室的环境里,轻轻地打发着自己的日子,静静地享受着自己人生。“社会的良心”天下的兴亡,只能说说而已。虽然平日高谈阔论,但一到关键时候总是选择逃避,选择退缩。内心世界的贫弱我自己深知。
相信书本,在生活中有时也许是一个错误。小时候,上学第一课学的是“毛主席万岁”初中、中专时学的一点可怜的知识,全是正统的东西。老师从来没有鼓励我们去怀疑,相反,老师总是要我们相信,相信善良,相信人性,相信良知。然而现实世界中,滚滚红尘里,多少说教,多少道理,多少书本的东西,在利益、金钱、权势面前变得苍白无力,变得幼稚可笑,变得一文不值。一个不容书生气的社会,是一个悲哀的社会。古代书生的追求,一则入仕,高榜得中,报效朝廷,图个封妻荫子。二则隐居,厌倦了人间的争斗,选择退出,或与山林为伴,或吟诗做赋、弈棋饮酒,倒也逍遥。今天的书生呢,除了闯荡江湖,还有其他退路吗?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两句话,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坚守寂寞,坚守自己的理想家园,坚守一种不合时宜的精神圣洁,一直到老到死。
前几日,有26年前的中专同学来访,谈起读书时的一些情形,感到当时做的一些事情十分好笑。曾经,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围绕一些政治话题、国际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彼此甚至几天不再搭理。曾经,毕业前的一个晚上,在城市的公园里,我和我上铺的同学畅谈至深夜,谈的主题是国际国内形势,重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阿富汗战争。回校时,大门已锁,只好翻墙而过。同学说,那时毕业分配没有送过一支烟。或者说,那时对毕业分配这样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很少考虑,甚至没有考虑。脑子里想的却是没有边际的,虚无飘渺的所谓国家大事。当时是多么的书生气呀!
那时候,最少谈论的是钱,是物质的东西。如果谁穿的好一点,新潮一点,就很叫人瞧不起。手里攥的一点点钱,最想花的地方是买书。整个的学习期间,只有很少的同学添过新衣服。衣服土里土气,有的穿着农村用粗布蜡染的那种衣服,吃的仅是学校供应的口粮,许多时候吃不饱。然而,确心忧天下,大谈特谈什么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很有些愤世嫉俗的味道,很有些豪气冲天的味道。现在说起来,许多人根本不会相信。然而,那时的我们确如此。
经过了20多年生活的风雨,我们这茬人的思想观念都有了极大的转变。这里面有社会的原因,叫人重新知道钱是个好东西,权是个好东西,可以体现身份,体现地位,体现价值,而且越多越好、越高越好;有个人的原因,毕竟是要过日子,要结婚,要生子。物质的享受,也许只有傻瓜才会拒绝。要提升生活的层次、品味,就必须有钱。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车子、房子、位子,一样不能少。钱,也许永远觉得不够花。不知是谁说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行。人到中年,许多人最大的困惑和压力,好象就来自金钱。当年的书生气,也许还有,或者比一些人多,但今天的书生气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饿着肚子的清谈好像不多了。
然而,在骨子里,在走过不惑之年后,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介书生,并常常以此为自豪。
单独有一个书房,有一个大的书橱,这是当初搬进新居时最先考虑的。从中专读书时开始,到书店里看书、买书,是生活中的一件经常做的事情,也是单调、乏味的日子里的一份快乐。每到外地出差和旅游,最想去的就是书店,买书是最不惜金钱的。每次搬家时,书总是重重的几大箱子。我知道,凭着低微的学历,自己把自己比作书生,实在有些名不副实,有些看高自己。书生,那是满腹经纶,没办法,只好多买些书垫底了。
虽然才疏学浅,却喜欢舞文弄墨。毕竟人微言轻,却觉得“最小的声音也是声音”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只好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不平则鸣,走过四十年的人生,知道社会上还有许多的不平等,还有许多的不公道,还有许多的剥夺、伤害,还有许多的屈辱和无辜,还有许多的丑陋、肮脏和罪恶。年龄越大,负面的东西、黑暗的东西看的越多,忧国忧民的意识越重。浮华的背后,有多少东西令人心痛,有多少东西令人担忧,仔细想来,决不是空穴来风。
不敢与权贵、富人的春风得意相比,只好拿“人生的意义在于思考”安慰自己。别人把幼稚、迂腐、不经世事、缺乏阅历,与书生气等同,为人不屑,为人讥讽,自己却以阿q式的自傲,固执的认为是一种正直、智慧,是一种高贵、雅致,是一种修养、境界,常常摆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姿态,不食人间烟火。在脆弱的灵魂里,有时也梦想激起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气“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气。然而,仅仅是梦想而已。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说给书生的。
平日的生活中,很少为钱奔波,为钱烦恼。我对朋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最不缺的就是钱。不是我有多少财产,不是我有多少存款,只是很少考虑而已。很多的时候,也是囊中羞涩。在许许多多的人为金钱而绞尽脑汁的时候,我却超然物外,多么的不合时宜。
置身官场多少年,总觉得自己不能人情练达,处事老到;总觉得自己不能八面玲珑,圆滑变通,总觉得自己不能实实在在的面对现实。虽然有时也强迫自己学会放弃、磨平棱角,但有时却想,非要老谋深算干什么?保留一份单纯和天真,多好!有时,还会告诉自己,你是为了思想、为了真理而活着,真是幼稚的可笑。
有句话,叫“秀才造反,十年难成”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是一个非常软弱的人,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在如同温室的环境里,轻轻地打发着自己的日子,静静地享受着自己人生。“社会的良心”天下的兴亡,只能说说而已。虽然平日高谈阔论,但一到关键时候总是选择逃避,选择退缩。内心世界的贫弱我自己深知。
相信书本,在生活中有时也许是一个错误。小时候,上学第一课学的是“毛主席万岁”初中、中专时学的一点可怜的知识,全是正统的东西。老师从来没有鼓励我们去怀疑,相反,老师总是要我们相信,相信善良,相信人性,相信良知。然而现实世界中,滚滚红尘里,多少说教,多少道理,多少书本的东西,在利益、金钱、权势面前变得苍白无力,变得幼稚可笑,变得一文不值。一个不容书生气的社会,是一个悲哀的社会。古代书生的追求,一则入仕,高榜得中,报效朝廷,图个封妻荫子。二则隐居,厌倦了人间的争斗,选择退出,或与山林为伴,或吟诗做赋、弈棋饮酒,倒也逍遥。今天的书生呢,除了闯荡江湖,还有其他退路吗?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两句话,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坚守寂寞,坚守自己的理想家园,坚守一种不合时宜的精神圣洁,一直到老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