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明末国色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道临之所以愿意拿出60万两银子修筑固山城,是因为他从吴景贤送来的密信中,看到了巨大的契机,当初他尝试性地对吴景贤提出这个要求时,并不抱有多大希望,没想到吴景贤竟然办成了。△↗,
由此可见,进退维谷的崇祯皇帝已经到了急病乱投医的的地步,看来他已无法重建千疮百孔的政治制度,逐渐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权,国家财政更是入不敷出,一塌糊涂,连造枪铸炮这等军国大事,只能寄望于各地官员,一句话:连杀人的刀他都欠缺!
有了崇祯皇帝这道重建南京火器厂的圣旨,朱道临多了一层坚固的安全保障,也多了一把杀人的刀!
在朱道临看来,这道谕旨比吴景贤为他求到的南京五军都督府四品指挥佥事还有价值,朱道临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制造自己的武器装备,毫无约束地在大明的任何一个地方做买卖,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远在60万两白银之上。
送走了两位心潮澎湃感恩戴德的东厂千户,朱道临立即派人请来负责紫阳观和虎山庄园安全防卫的五师叔和大总管赵训庭,抛出他酝酿已久的重要计划组建马车行!
玄方道长和赵训庭并不知道朱道临成立马车行的真正目的,以为上元码头和各大工坊的货物运送需要,兼之紫阳观管辖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虎山庄园三大工坊和紫竹园两大工坊逐渐步入正轨,人员和货物进出日益频繁,总是雇佣其他车行的马车、牛车确实不太方便。
因此,玄方道长和赵训庭都觉得有必要成立自己的马车行,虎山庄园的铁器作坊下面,就有个生意兴隆的马车分厂,直接调出几十辆马车抽调一批人员即可,只需把消息放出去,十天不到。勤快的商人们就会把一批批驮马送过来贩卖。
由于车马行需要诸多会赶车的车夫,需要胆大心细有些武力的青壮担任护卫,组建并管理马车行的事务自然落到玄方道长肩上。
朱道临再次成功地做了甩手掌柜,吩咐赵训庭从各个工坊调来三十辆大马车。赶往码头里侧那座高墙环绕的2号仓库,把10台水力碾米机运出来,其中2台运到铁器工坊仿造,8台送去给严氏家族的严老爷子,再将10,000套绣像话本、500箱雕牌肥皂、50大箱剪刀缝衣针小镜子等送去给应大掌柜。
午时刚过。30辆长新式两轮大马车满载各种货物,浩浩荡荡离开上元码头,驶往南面的金川门。
接到急报的应大掌柜和严义和等人,早已带领一批亲随等在金川门外了。
由于大明朝各地三十税一的商税都被荒废,应昌培吩咐账房先生象征性地交给城门税官一笔入城费,让老管家和严义和带领车队回去,自己登上马车赶往上元码头,看看朱道临这次又运回什么好东西。
朱道临和已晋升水师千户的史青阳在参观军用码头上方的几排营房,应昌培赶到时,朱道临和老史正蹲在一口新井旁低声说话。
看到应昌培风风火火走来。史青阳沮丧不已,无可奈何地掏出一锭1两重的银子交到朱道临手上,转过头对满面春风的应昌培抱怨起来:
“三哥,... -->>
朱道临之所以愿意拿出60万两银子修筑固山城,是因为他从吴景贤送来的密信中,看到了巨大的契机,当初他尝试性地对吴景贤提出这个要求时,并不抱有多大希望,没想到吴景贤竟然办成了。△↗,
由此可见,进退维谷的崇祯皇帝已经到了急病乱投医的的地步,看来他已无法重建千疮百孔的政治制度,逐渐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权,国家财政更是入不敷出,一塌糊涂,连造枪铸炮这等军国大事,只能寄望于各地官员,一句话:连杀人的刀他都欠缺!
有了崇祯皇帝这道重建南京火器厂的圣旨,朱道临多了一层坚固的安全保障,也多了一把杀人的刀!
在朱道临看来,这道谕旨比吴景贤为他求到的南京五军都督府四品指挥佥事还有价值,朱道临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制造自己的武器装备,毫无约束地在大明的任何一个地方做买卖,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远在60万两白银之上。
送走了两位心潮澎湃感恩戴德的东厂千户,朱道临立即派人请来负责紫阳观和虎山庄园安全防卫的五师叔和大总管赵训庭,抛出他酝酿已久的重要计划组建马车行!
玄方道长和赵训庭并不知道朱道临成立马车行的真正目的,以为上元码头和各大工坊的货物运送需要,兼之紫阳观管辖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虎山庄园三大工坊和紫竹园两大工坊逐渐步入正轨,人员和货物进出日益频繁,总是雇佣其他车行的马车、牛车确实不太方便。
因此,玄方道长和赵训庭都觉得有必要成立自己的马车行,虎山庄园的铁器作坊下面,就有个生意兴隆的马车分厂,直接调出几十辆马车抽调一批人员即可,只需把消息放出去,十天不到。勤快的商人们就会把一批批驮马送过来贩卖。
由于车马行需要诸多会赶车的车夫,需要胆大心细有些武力的青壮担任护卫,组建并管理马车行的事务自然落到玄方道长肩上。
朱道临再次成功地做了甩手掌柜,吩咐赵训庭从各个工坊调来三十辆大马车。赶往码头里侧那座高墙环绕的2号仓库,把10台水力碾米机运出来,其中2台运到铁器工坊仿造,8台送去给严氏家族的严老爷子,再将10,000套绣像话本、500箱雕牌肥皂、50大箱剪刀缝衣针小镜子等送去给应大掌柜。
午时刚过。30辆长新式两轮大马车满载各种货物,浩浩荡荡离开上元码头,驶往南面的金川门。
接到急报的应大掌柜和严义和等人,早已带领一批亲随等在金川门外了。
由于大明朝各地三十税一的商税都被荒废,应昌培吩咐账房先生象征性地交给城门税官一笔入城费,让老管家和严义和带领车队回去,自己登上马车赶往上元码头,看看朱道临这次又运回什么好东西。
朱道临和已晋升水师千户的史青阳在参观军用码头上方的几排营房,应昌培赶到时,朱道临和老史正蹲在一口新井旁低声说话。
看到应昌培风风火火走来。史青阳沮丧不已,无可奈何地掏出一锭1两重的银子交到朱道临手上,转过头对满面春风的应昌培抱怨起来:
“三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