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1/2)
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中州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3章月落山空(三)蕙泽
潘守恒一愣,正待答话,却听外头来报邢国长公主到了,忙开门迎了出去。小姐姐下意识地拢了拢披散的长发,如惊弓之鸟般警觉地看向门口。
轻轻衣裙窸窣声中,一个清颀秀丽的中年贵妇人步态端雅地走近,她身穿极简素的黛蓝色长褙子,手中轻握着一柄净面团扇,白皙的脸上略无脂粉,眼底犹存悲泣痕迹,却自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雍容庄重之态,教人望之生敬。她见小姐姐挣扎着下床行礼,快步上前止住她,温柔地道:“快别动,躺下吧。”说罢,就在小姐姐身侧坐下,端详着她叹道:“可怜的孩子,怎的病成这个样子。”又向刘氏细细问了小姐姐的病况。
小姐姐此前从未参加过宫宴聚会,极少见生人,只依稀记得这位邢国长公主在自己幼龄来探望过数次,十分慈爱,可后来随着自己渐渐长大,她便不再出现了。相比起来,倒是她的驸马仆散安贞常有捷讯,更为小姐姐所熟悉敬仰,如今算起来,这对夫妇倒成了自己的亲姨母亲姨父。
邢国长公主问过病情,又摒退了宫人,握着小姐姐一只手,柔声道:“好孩子,别怕。我是你母亲的四姐,是你的姨母。”她见小姐姐神情楚楚不敢相认,心中愈发怜惜,放柔的声音低道:“宁儿,从前你的身份不能明说,先卫绍王与陛下为了隔开你和你母亲,把你养在这深宫里,不许人探视,所以你不知道我们这些长辈。”
小姐姐借病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见邢国长公主言行举止甚至连声音都透着雅重端庄,觉察出她对自己并无恶意,便点点头,轻轻唤了一声:“姨母。”
邢国长公主见状,微微哽咽道:“哎,好孩子。琼章……对了,这是你母亲的闺名,她一直记挂你,只是没有办法,只能把你一个人留在宫里。她也是个苦命人,你别怪她……”
小姐姐原本仍在暗自察言观色,猜测长公主的来意,此时听她说起母亲,忙道:“甥女从未怨怪过父母,只是多年来不知身世,一片孝心无处托付。如今母亲仙游,还望姨母能告知亡母生平往事,好叫甥女能时刻谨记,不忘母亲顾复大恩。”
邢国长公主见她孝顺明理,心中很是喜爱,轻轻抚摩着小姐姐的手,叹道:“你母亲自幼聪明活泼得紧,她又是我们最小的妹妹,大家都很喜欢她。翁翁在世的时候,也很是疼爱这个小孙女。她与你一样喜爱读书,于书画上极有天赋,世人只知二哥的瘦金书几可乱真,其实你母亲也写得极好。”她顿了一顿,又叹息道:“国朝公主皆是下降勋戚,二哥原想着给她寻一个年貌相当性情投合的驸马,谁知人还没选好,二哥便崩逝了。七叔——也就是先卫绍王登基后先毒杀了二哥的孩子,后来为了安定人心,又带着宗亲们去上京祭祖,你母亲也跟着去了,就在那里,遇到了你父亲。”
小姐姐听到父亲,顿时睁大了眼睛,手指下意识地攥了起来,只听邢国长公主又喟然道:“那时我早已出降,并未同去。你母亲回来后,很快就被太医验出了身孕,我听说后,连忙入宫探视,她已被禁足在阁中,身边宫人都换成了御前的人。她一见了我,便扑过来求我保全她腹中的孩子,她说身边侍女都下了睦亲府诏狱,只怕很快就会供出你的父亲,到那时你父亲定然难以活命,她无论如何都要保护他唯一的孩子。我见她意态甚是坚定,对你父亲又一往情深,若是你有什么不测,只怕她也不会独活。我原也怪她不知轻重,是从小被兄姊们宠坏了,可看到她那副视死如归的神情……唉,我又如何能够不帮她。”
邢国长公主见小姐姐听怔了,又缓缓道:“我那时一筹莫展,也没个可商量的人。谁知宋珪竟悄悄来找我,说是曾受过你母亲的恩惠,特来献计保全,他说七叔最是迷信天命,只消疏通了司天台便可保你们无虞。恰好那时的司天台提点是你姨父的故交,我便依计而行,教大监[1]说这胎儿是天乙星转世,长成后大利国运,果然保下了你们母女。”
小姐姐敏感地捕捉到邢国长公主在说到“你姨父”三字时突然闪避不安的眼神,却也未及深究,便听她继续道:“你出生后,先卫绍王立刻命人将你抱走,养在皇后殿中。琼章无奈,只得叫乌林答嬷嬷——也就是她的乳母——跟着去照顾你,这才略微安心些。待她出月后,便被赐给了蒲察家。蒲察都尉的父亲是熙宗皇帝郑国公主的驸马,姐姐是二哥的钦怀皇后,他自己先后尚了三姐定国公主、五妹景国公主和六妹道国公主,一家世沐皇恩,便也奉旨与你母亲成婚,勉力保全大金皇族的颜面。那时三姐和五妹都薨了,六妹却还是辞不失的正妻,琼章她妻不妻妾不妾,身份着实尴尬,又满心里牵挂着你,过得很是痛苦。后来七叔被杀,大哥登基,琼章原本以为能与你团聚,谁知大哥为了保全完颜氏与蒲察氏的颜面,依旧将你留在后宫,不许我再来探望你,不许任何人提起你的身世。他答应琼章,会尽力善待你,也要琼章安分守己呆在蒲察家,不可再寄望与你相认。后来琼章郁郁成病,消息传到禁中,才有了乌林答嬷嬷带着你去蒲察家的事。”
小姐姐不料自己身世竟这样周折,父亲惨死、母亲抑郁而终,而自己更是背负了吉星降世庇佑国运的虚名才得以平安出世,又与朝堂之争缠绕纠葛,还欠下了数人的救命之恩。一时间她心中五味杂陈,勉强自持道:“原来如此,多谢姨父姨母相救之恩。”
邢国长公主见她形容镇定,心下微有些惊诧,点头赞许道:“你小小年纪就这样沉稳,很是难得。陛下原本怕你转不过来,如今看来倒是他多虑了。依我猜测,他很快就会给你一个姓氏身份,不会再藏着你不让见人了。”
小姐姐心中一动,试探道:“姨母,甥女的乳名可是母亲起的么?”
邢国长公主点点头,长叹道:“是。她说她与你父亲是在上京会宁府相遇的,就给你起名叫宁儿,是追念你父亲的意思。”
小姐姐只恭敬地地听着,默默不置一词,邢国长公主见她精神短少,大有虚弱不胜之态,便殷殷嘱咐了几句,又唤进宫人来照料,然后依依去了。
长公主走后,小姐姐仍旧沉默地枯坐着。过了一阵,刘氏捧了汤药来,小姐姐接过药盏,定定地注视着热汤上白雾气轻轻散开,露出底下乌沉沉的药汁如同一个黑色的深渊。她慢慢抬起眼,一个个看向刘氏、潘守恒、流风与彩霞,突然静静地道:“刘妈妈、潘先生、小九、彩霞,辛苦你们了。”
四人微微一愣,有些讶然地发现,她清澈的双目中已没有了眼泪。
-
半月后小姐姐病愈,即往仁安殿向皇帝请罪,言谈间占对从容、举止沉静,凛然明辨如成人。皇帝极是满意,以其本为世代贵戚之女,下旨册封她为兖国公主,赐国姓完颜,单名宁字,与女儿温国公主以姊妹行。
完颜宁受封后,立将获赐的金珠玉玩等分头送给了宋珪、潘守恒等人,对外只说是答谢病中照料之劳,后又重赏了阁中上下。
回到阁中,完颜宁又命流风将所有话本传奇与宫体词赋都收起来,寻机还给承麟。流风见她容止神色已不似从前,便也不敢再多问。
到了晚间,刘氏也被司宫令调走,完颜宁也不反抗,只赠了刘氏一大包金珠玉玩,然后对着烛火出了一会神,脸上也看不出什么表情来,默默坐了一会儿便安静地睡了。流风不放心她,夜里起来搴帷一看,只见她静静阖着双目,一动不动地平躺着,似是熟睡,又似根本没睡着。
流风担心她积郁伤身,又怕她真睡着了不敢叫她,正犹豫间,突然听完颜宁轻声问:“你见过她吗?”流风唬了一跳,见她仍旧闭着眼一动不动地躺着,缓了好一阵才明白她在问什么。
“见过。”流风点点头,想起五年前那个白色的身影。这几日她回想往事,深深自责自己的迟钝,竟然没有从那样明显的舐犊之情中推测出完颜宁的身世:“其实公主也曾见过长主的。”
完颜宁倏然睁开眼睛,缓缓坐起来。流风低下头,不敢直视她惊讶的目光,尽可能详细地讲述了离开中都时自己看见的那一幕。
“长主穿着白衫子、白裙子,比画上的仕女还要美……”
“她怕您被留在中都,定要见一见您才放心……”
“乌林答嬷嬷抱着您,和她远远地见了一面……”
“长主哭了,嬷嬷也哭了……”
完颜宁依旧沉默着。月光透过刻花的窗幅,在她脸上身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她在那片斑驳陆离的光影中极力回想,试图搜索到记忆深处那一抹模糊而珍贵的白色月光。
“小九,多谢你。”良久,完颜宁忽然柔声道。还没待流风反应过来,她很快又简短地道:“夜深了,睡吧。”
流风一怔,没想到完颜宁竟变得这样寡言,想起她从前古灵精怪语笑嫣然的模样,心中十分惆怅。流风知道,那个会眨眨眼软语撒娇、会笑嘻嘻顽皮淘气、会红着脸夜诉心事的小姐姐,已经永远回不来了。
-
随着完颜宁开始以宗女身份参加各项节礼和聚会,流风很快发现了自己对形势的错估,完颜宁的处境并未因公主封号而好转,那些关于她身世的闲言碎语和明枪暗箭从未停歇。
她听筵讲,青纱幛外有少年人老气横秋:“兖国公主家学渊源,哪里用得着听这些。”话音未落,便有窃笑声四面而起。
翠微阁领分例,宣徽院以次充好,还不依不饶讥刺几句:“公主是假的,香料可都是真的,还挑什么?”
最尴尬的是在宫宴上遇到道国长公主和她的驸马蒲察辞不失,完颜宁小小的身子绷得直挺挺地向二人恭恭敬敬行礼如仪,可流风却听到后头一声嗤笑:“兖国公主糊涂了,怎么把姨夫叫成姑父。”又一人笑道:“什么姨夫,明明是后爹。”
完颜宁从来不与那些声音争执,似对身周万物都不以为意,一律置若罔闻,受了讽笑便回来埋头研制合香,再静静看着制好的香丸在炉中化成烟缕与灰烬。只是她的性子越来越沉静,对时常探望关怀她的承麟与邢国长公主亦是喜怒不露形色,哪怕亲近如流风,也越来越难从她淡漠的表情中去揣测她的情绪。
此外,她也不再与人玩耍说笑,不再高谈阔论臧否朝政,除了过宫定省和听讲经筵之外几乎足不出户,日日闭门读书,总读些《六韬》《三略》之类的政论兵法,或《左传》《汉书》这样的史书,读诗赋时也只读苏辛流派,不再碰轻灵绮艳的辞赋。她似是硬生生变成了与母亲截然相反的人,母亲热情活泼,她便冷漠沉静,母亲聪灵娇俏,她便持重寡言,母亲爱红袖青衫,她便爱大江东去。流风常听她念杜诗与稼轩词[2],一日,忽听她念流风常听她念“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好奇问起时,她认真地道:“这是一个举子的词,脱胎于稼轩居士的‘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却比幼安词少一分悲怆,多一分旷达,文质皆美。你若也喜欢,我便教你。”流风又问作者是谁,可曾中举。
“他叫元好问。”完颜宁清晰地道,“贞祐五年春闱不第,后来便再未应试了。也不知明年词赋科开试他会不会来。”[3]
[1]注:即该部门长官提点司天台。
[2]注: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后文“幼安”亦指辛弃疾。
[3]注:元好问作此《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在元光元年(1222),这里为情节需要,改在兴定三年(1219)。兴定年间,金国科举分经义与词赋两科。
第14章月落山空(四)旧饮
... -->>
第13章月落山空(三)蕙泽
潘守恒一愣,正待答话,却听外头来报邢国长公主到了,忙开门迎了出去。小姐姐下意识地拢了拢披散的长发,如惊弓之鸟般警觉地看向门口。
轻轻衣裙窸窣声中,一个清颀秀丽的中年贵妇人步态端雅地走近,她身穿极简素的黛蓝色长褙子,手中轻握着一柄净面团扇,白皙的脸上略无脂粉,眼底犹存悲泣痕迹,却自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雍容庄重之态,教人望之生敬。她见小姐姐挣扎着下床行礼,快步上前止住她,温柔地道:“快别动,躺下吧。”说罢,就在小姐姐身侧坐下,端详着她叹道:“可怜的孩子,怎的病成这个样子。”又向刘氏细细问了小姐姐的病况。
小姐姐此前从未参加过宫宴聚会,极少见生人,只依稀记得这位邢国长公主在自己幼龄来探望过数次,十分慈爱,可后来随着自己渐渐长大,她便不再出现了。相比起来,倒是她的驸马仆散安贞常有捷讯,更为小姐姐所熟悉敬仰,如今算起来,这对夫妇倒成了自己的亲姨母亲姨父。
邢国长公主问过病情,又摒退了宫人,握着小姐姐一只手,柔声道:“好孩子,别怕。我是你母亲的四姐,是你的姨母。”她见小姐姐神情楚楚不敢相认,心中愈发怜惜,放柔的声音低道:“宁儿,从前你的身份不能明说,先卫绍王与陛下为了隔开你和你母亲,把你养在这深宫里,不许人探视,所以你不知道我们这些长辈。”
小姐姐借病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见邢国长公主言行举止甚至连声音都透着雅重端庄,觉察出她对自己并无恶意,便点点头,轻轻唤了一声:“姨母。”
邢国长公主见状,微微哽咽道:“哎,好孩子。琼章……对了,这是你母亲的闺名,她一直记挂你,只是没有办法,只能把你一个人留在宫里。她也是个苦命人,你别怪她……”
小姐姐原本仍在暗自察言观色,猜测长公主的来意,此时听她说起母亲,忙道:“甥女从未怨怪过父母,只是多年来不知身世,一片孝心无处托付。如今母亲仙游,还望姨母能告知亡母生平往事,好叫甥女能时刻谨记,不忘母亲顾复大恩。”
邢国长公主见她孝顺明理,心中很是喜爱,轻轻抚摩着小姐姐的手,叹道:“你母亲自幼聪明活泼得紧,她又是我们最小的妹妹,大家都很喜欢她。翁翁在世的时候,也很是疼爱这个小孙女。她与你一样喜爱读书,于书画上极有天赋,世人只知二哥的瘦金书几可乱真,其实你母亲也写得极好。”她顿了一顿,又叹息道:“国朝公主皆是下降勋戚,二哥原想着给她寻一个年貌相当性情投合的驸马,谁知人还没选好,二哥便崩逝了。七叔——也就是先卫绍王登基后先毒杀了二哥的孩子,后来为了安定人心,又带着宗亲们去上京祭祖,你母亲也跟着去了,就在那里,遇到了你父亲。”
小姐姐听到父亲,顿时睁大了眼睛,手指下意识地攥了起来,只听邢国长公主又喟然道:“那时我早已出降,并未同去。你母亲回来后,很快就被太医验出了身孕,我听说后,连忙入宫探视,她已被禁足在阁中,身边宫人都换成了御前的人。她一见了我,便扑过来求我保全她腹中的孩子,她说身边侍女都下了睦亲府诏狱,只怕很快就会供出你的父亲,到那时你父亲定然难以活命,她无论如何都要保护他唯一的孩子。我见她意态甚是坚定,对你父亲又一往情深,若是你有什么不测,只怕她也不会独活。我原也怪她不知轻重,是从小被兄姊们宠坏了,可看到她那副视死如归的神情……唉,我又如何能够不帮她。”
邢国长公主见小姐姐听怔了,又缓缓道:“我那时一筹莫展,也没个可商量的人。谁知宋珪竟悄悄来找我,说是曾受过你母亲的恩惠,特来献计保全,他说七叔最是迷信天命,只消疏通了司天台便可保你们无虞。恰好那时的司天台提点是你姨父的故交,我便依计而行,教大监[1]说这胎儿是天乙星转世,长成后大利国运,果然保下了你们母女。”
小姐姐敏感地捕捉到邢国长公主在说到“你姨父”三字时突然闪避不安的眼神,却也未及深究,便听她继续道:“你出生后,先卫绍王立刻命人将你抱走,养在皇后殿中。琼章无奈,只得叫乌林答嬷嬷——也就是她的乳母——跟着去照顾你,这才略微安心些。待她出月后,便被赐给了蒲察家。蒲察都尉的父亲是熙宗皇帝郑国公主的驸马,姐姐是二哥的钦怀皇后,他自己先后尚了三姐定国公主、五妹景国公主和六妹道国公主,一家世沐皇恩,便也奉旨与你母亲成婚,勉力保全大金皇族的颜面。那时三姐和五妹都薨了,六妹却还是辞不失的正妻,琼章她妻不妻妾不妾,身份着实尴尬,又满心里牵挂着你,过得很是痛苦。后来七叔被杀,大哥登基,琼章原本以为能与你团聚,谁知大哥为了保全完颜氏与蒲察氏的颜面,依旧将你留在后宫,不许我再来探望你,不许任何人提起你的身世。他答应琼章,会尽力善待你,也要琼章安分守己呆在蒲察家,不可再寄望与你相认。后来琼章郁郁成病,消息传到禁中,才有了乌林答嬷嬷带着你去蒲察家的事。”
小姐姐不料自己身世竟这样周折,父亲惨死、母亲抑郁而终,而自己更是背负了吉星降世庇佑国运的虚名才得以平安出世,又与朝堂之争缠绕纠葛,还欠下了数人的救命之恩。一时间她心中五味杂陈,勉强自持道:“原来如此,多谢姨父姨母相救之恩。”
邢国长公主见她形容镇定,心下微有些惊诧,点头赞许道:“你小小年纪就这样沉稳,很是难得。陛下原本怕你转不过来,如今看来倒是他多虑了。依我猜测,他很快就会给你一个姓氏身份,不会再藏着你不让见人了。”
小姐姐心中一动,试探道:“姨母,甥女的乳名可是母亲起的么?”
邢国长公主点点头,长叹道:“是。她说她与你父亲是在上京会宁府相遇的,就给你起名叫宁儿,是追念你父亲的意思。”
小姐姐只恭敬地地听着,默默不置一词,邢国长公主见她精神短少,大有虚弱不胜之态,便殷殷嘱咐了几句,又唤进宫人来照料,然后依依去了。
长公主走后,小姐姐仍旧沉默地枯坐着。过了一阵,刘氏捧了汤药来,小姐姐接过药盏,定定地注视着热汤上白雾气轻轻散开,露出底下乌沉沉的药汁如同一个黑色的深渊。她慢慢抬起眼,一个个看向刘氏、潘守恒、流风与彩霞,突然静静地道:“刘妈妈、潘先生、小九、彩霞,辛苦你们了。”
四人微微一愣,有些讶然地发现,她清澈的双目中已没有了眼泪。
-
半月后小姐姐病愈,即往仁安殿向皇帝请罪,言谈间占对从容、举止沉静,凛然明辨如成人。皇帝极是满意,以其本为世代贵戚之女,下旨册封她为兖国公主,赐国姓完颜,单名宁字,与女儿温国公主以姊妹行。
完颜宁受封后,立将获赐的金珠玉玩等分头送给了宋珪、潘守恒等人,对外只说是答谢病中照料之劳,后又重赏了阁中上下。
回到阁中,完颜宁又命流风将所有话本传奇与宫体词赋都收起来,寻机还给承麟。流风见她容止神色已不似从前,便也不敢再多问。
到了晚间,刘氏也被司宫令调走,完颜宁也不反抗,只赠了刘氏一大包金珠玉玩,然后对着烛火出了一会神,脸上也看不出什么表情来,默默坐了一会儿便安静地睡了。流风不放心她,夜里起来搴帷一看,只见她静静阖着双目,一动不动地平躺着,似是熟睡,又似根本没睡着。
流风担心她积郁伤身,又怕她真睡着了不敢叫她,正犹豫间,突然听完颜宁轻声问:“你见过她吗?”流风唬了一跳,见她仍旧闭着眼一动不动地躺着,缓了好一阵才明白她在问什么。
“见过。”流风点点头,想起五年前那个白色的身影。这几日她回想往事,深深自责自己的迟钝,竟然没有从那样明显的舐犊之情中推测出完颜宁的身世:“其实公主也曾见过长主的。”
完颜宁倏然睁开眼睛,缓缓坐起来。流风低下头,不敢直视她惊讶的目光,尽可能详细地讲述了离开中都时自己看见的那一幕。
“长主穿着白衫子、白裙子,比画上的仕女还要美……”
“她怕您被留在中都,定要见一见您才放心……”
“乌林答嬷嬷抱着您,和她远远地见了一面……”
“长主哭了,嬷嬷也哭了……”
完颜宁依旧沉默着。月光透过刻花的窗幅,在她脸上身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她在那片斑驳陆离的光影中极力回想,试图搜索到记忆深处那一抹模糊而珍贵的白色月光。
“小九,多谢你。”良久,完颜宁忽然柔声道。还没待流风反应过来,她很快又简短地道:“夜深了,睡吧。”
流风一怔,没想到完颜宁竟变得这样寡言,想起她从前古灵精怪语笑嫣然的模样,心中十分惆怅。流风知道,那个会眨眨眼软语撒娇、会笑嘻嘻顽皮淘气、会红着脸夜诉心事的小姐姐,已经永远回不来了。
-
随着完颜宁开始以宗女身份参加各项节礼和聚会,流风很快发现了自己对形势的错估,完颜宁的处境并未因公主封号而好转,那些关于她身世的闲言碎语和明枪暗箭从未停歇。
她听筵讲,青纱幛外有少年人老气横秋:“兖国公主家学渊源,哪里用得着听这些。”话音未落,便有窃笑声四面而起。
翠微阁领分例,宣徽院以次充好,还不依不饶讥刺几句:“公主是假的,香料可都是真的,还挑什么?”
最尴尬的是在宫宴上遇到道国长公主和她的驸马蒲察辞不失,完颜宁小小的身子绷得直挺挺地向二人恭恭敬敬行礼如仪,可流风却听到后头一声嗤笑:“兖国公主糊涂了,怎么把姨夫叫成姑父。”又一人笑道:“什么姨夫,明明是后爹。”
完颜宁从来不与那些声音争执,似对身周万物都不以为意,一律置若罔闻,受了讽笑便回来埋头研制合香,再静静看着制好的香丸在炉中化成烟缕与灰烬。只是她的性子越来越沉静,对时常探望关怀她的承麟与邢国长公主亦是喜怒不露形色,哪怕亲近如流风,也越来越难从她淡漠的表情中去揣测她的情绪。
此外,她也不再与人玩耍说笑,不再高谈阔论臧否朝政,除了过宫定省和听讲经筵之外几乎足不出户,日日闭门读书,总读些《六韬》《三略》之类的政论兵法,或《左传》《汉书》这样的史书,读诗赋时也只读苏辛流派,不再碰轻灵绮艳的辞赋。她似是硬生生变成了与母亲截然相反的人,母亲热情活泼,她便冷漠沉静,母亲聪灵娇俏,她便持重寡言,母亲爱红袖青衫,她便爱大江东去。流风常听她念杜诗与稼轩词[2],一日,忽听她念流风常听她念“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好奇问起时,她认真地道:“这是一个举子的词,脱胎于稼轩居士的‘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却比幼安词少一分悲怆,多一分旷达,文质皆美。你若也喜欢,我便教你。”流风又问作者是谁,可曾中举。
“他叫元好问。”完颜宁清晰地道,“贞祐五年春闱不第,后来便再未应试了。也不知明年词赋科开试他会不会来。”[3]
[1]注:即该部门长官提点司天台。
[2]注: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后文“幼安”亦指辛弃疾。
[3]注:元好问作此《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在元光元年(1222),这里为情节需要,改在兴定三年(1219)。兴定年间,金国科举分经义与词赋两科。
第14章月落山空(四)旧饮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