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汉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们表示了善意,抓到汉族的人总是好好地送回来,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虽然这次他们争夺我们屯田的车师城,也不必太放在心上。现在我听说各位将军想起兵攻入匈奴境内,愚臣不知道这样的军队该叫什么名称。现在边境上的州郡十分贫穷,父亲与儿子共同穿用一件羊皮袄,吃蓬草的果实,经常担心会活不下去,再也经不起战事的扰攘。‘战事过后,一定会有灾年’说的就是人民会有愁苦怨气,会破坏阴阳之间的平和。即使出兵得胜,也还有后患,恐怕灾难变故会因此而产生,现在州郡的太守、封国的国相大多不得其人,风俗浅薄,风雨不调。考查今年的统计,子杀父、弟杀兄、妻杀夫的,共有二百二十二人,愚臣认为这决不是小变故。现在您身边的大臣不以此为忧,却想派兵攻打边远的少数民族来报纤介小仇,逭大概就是孔子说的‘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于颛臾而在宫墙内部’啊。希望陛下您和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以及有远见的大臣仔细商议才行啊。”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没有发兵。
魏相通晓易经,有正宗的师法,喜欢观看汉朝旧事和大臣对答机宜的奏章,认为现在与过去制度不同,现在衹是要奉行过去的方法制度罢了。因此他多次条陈汉朝建国以来处理事情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人的言论,奏请皇帝予以施行,说: “臣听说上有圣明的君主,下有贤臣辅弼,那样君主才会安乐无忧而百姓和睦欢畅。臣有幸在朝中做了丞相,却不能遵从祖先圣明的制度,广泛地教化人民,治理好天下,来昭示皇帝的圣明与仁德。致使百姓中许多人背弃农耕之本,去从事商贾末事,有些百姓面有饥寒之色,使陛下担忧,臣魏相我罪该万死,臣我智慧能力不高,不能明察国家大政,提出当前适宜的方法,思考人们做事的动机与目的,没能完全想明白。我私下裹怀着尊敬的心情观看以前的记载,了解到先皇帝是多么圣明仁义,恩德深厚。先皇帝为治理好天下辛勤劳苦,关心百姓,为水旱灾祸而忧虑,对贫穷、饥饿的百姓开仓发放赈济粮;派遣任谏职的大夫、博士巡行天下,观察风俗的好坏,选择举荐贤良人士,平反冤案,办这些事的官员来来往往,不绝于路途。节省诸项用度,减轻租赋,开放山林湖泽让百姓渔猎,禁止用粮食喂马、用粮食酿酒和私人屯积居奇: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周济困乏的人,安抚百姓,便利百姓的方法十分完备。臣魏相不能一一表述出来,冒死罪把先帝处理旧事的诏书共二十三件事项上奏给您。臣我考查先王之法的结果是一定要以农业为本,重视积聚粮食,量入为出以备凶灾之年,国家没有六年的积聚。就叫做危急状况。武帝元鼎二年,平原郡、渤海郡、太山郡、束郡都遭了灾,老百姓饿死在逃荒的路途上。二千石等大臣不能提前考虑到会发生这样的灾难,才到了这种境地,幸亏皇帝发布诏书,命令予以救济,老百姓才得了活路。今年年景不好,谷价猛涨,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还确缺衣少食的人,到了春天的时候,恐怕更加厉害,没有多少可以用来做救济的粮食。西羌也还没有平定,军队还在外征伐,战乱频仍,臣我十分担心,希望皇帝早些考虑应急的措施。望陛下爱护百姓,遵从先帝仁德的故事,来安抚百姓。”皇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并予以施行。
魏相又多次选取易阴阳和明堂月令裹的章节上奏给皇帝,说:“臣魏相侥幸在朝为官,没有很好地尽到自己的职责,没能广泛地教化人民。阴阳之气没能调和,灾难祸害不断,罪过在我们这些大臣。我听易上说: ‘天地按自然规律运动,所以太阳与月亮不互相经过,四季没有差错;圣明的君主按事物规律行事,所以赏罚分明,百姓敬服。,天地间万物的变化,是由阴、阳交互作用而产生的;阴阳之分别,是以太阳为起始。有了冬夏四季,便有了八方之风的次序,万物的特性得以形成,各自有各自固定的职守,不能互相侵犯。东方的神叫太吴,驾驭着震拿着规掌管春天;南方的神叫炎帝,驾驭着离拿着衡掌管夏天;西方的神叫少吴,驾驭着兑拿着矩掌管秋天;北方的神叫颛顼,驾驭着坎拿着权掌管冬天;中央的神叫黄帝,驾驭着坤、艮拿着绳子掌管大地。这五个神所掌管的,都有各自的时令。坐在东方卦位上的神不能统治西方,南方卦位上的神不可以治理北方。春天到了,兑位上的司秋之神去统治就会闸饥荒,秋天到了震位上的司春之神去治理就会华而不实;冬天到了,离位上的司夏之神去管理天地之气就会泄露;夏天到了坎位上的司冬之神去管理就会下雹子。圣明的君主谨慎地遵从上天的旨意,慎重地爱护百姓,所以才让禀性平和仁义的官员去执掌四时节令之事,按节气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事。君主按天道规律行动止息,顺从阴阳和调之道,那样才会日光月明,刮风下雨都按时令节气,冷热均匀适度。造三方面顺当了,才能免除自然灾害,五谷丰登,丝麻成熟,草木茂盛,鸟兽繁衍;百姓才能免除灾病,衣食丰足。如果能够这样,才会国君尊严,人民喜悦,上下不互相埋怨,政治教化顺利,礼让仁义可以兴盛。刮风下雨不按时令,就会毁坏庄稼;农业毁坏了,人民就会饥寒交迫;人民忍饥挨饿,就会不顾廉耻,这是强盗小偷祸乱产生的根源。愚臣认为阴阳之道是国家大事的根本,是百姓命脉所系,从古以来贤人君子没有不遵从它的。皇帝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认真遵从自然天地法则,并借鉴先贤先圣的经验。记载高皇帝言行的天子所服第八上面说:‘大谒者臣襄章在长乐宫接受诏书,高皇帝说:“命令大臣们讨论皇帝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来安定治理天下。”丞相萧何、御史大夫周昌和将军王陵、太子太傅叔孙通等大臣商议说:“春夏秋冬皇帝该穿的衣服,应当效法天地的礼数,其中体现出入和。所以上从天子王侯和有封地的国君,下到亿万百姓,如果能效法天地,顺应四季的变化,来治理国家,才会避免祸殃,得终天年,这是奉养宗庙安定天下的重大礼制,臣请求皇帝效法它。中谒者赵尧掌管皇帝春天的活动,李舜掌管夏天的,儿汤掌管秋天的,贡禹掌管冬天的,四个人分别掌管一个季节。”大谒者襄章奏请皇帝,高皇帝下诏说:“可以。”孝文皇帝的时候,在二月份向天下布施恩惠,赏赐孝顺的人、努力耕田的人以及疲病的士兵,祭祀为国事死难的人,做这些事的时间十分不合时令节气。御史大夫晁错当时做太子家令,向孝文皇帝上书说明这些。臣魏相我恭敬地思考陛下您对百姓臣下恩泽十分深厚,灾难却不停止,我私下认为恐怕是您的诏令有不合时令节气的。希望陛下您挑选明了经义、熟知阴阳之道的大臣四个人,分别掌管一个季节的事情,时令到了就明确上报自己掌管的皇帝应该做的政务,来顺应阴阳之道,那可是天下人的大幸啊!”魏相多次上书,陈说该做的事情,皇帝采纳施行了他的建议。
魏相命令掾史查访各郡国的事务以及从家裹休沐回到官府,就禀报各处的异闻奇事,有时有反叛的贼寇和自然灾害变故,郡守不上报,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当时丙吉是御史大夫,与魏相同心辅佐皇帝,皇帝十分看重他们。魏相性情严峻刚毅,不如丙吉宽和。魏相执政九年,神爵三年死去,谧号为宪侯。魏相的儿子魏弘承袭了爵位,甘露年中因犯罪被削爵为关内侯。
丙吉,字少卿,鲁国地方的人。研修律令,做了鲁国的狱史。丙吉积累功劳,慢慢升迁到廷尉右监。后来因犯法丢失了官职,回去做了州从事。武帝末年,发生巫蛊之事,丙吉以原来廷尉监的身份被征召到京城,武帝诏令丙吉到郡邸监狱追查巫蛊的事。当时宣帝刘询刚生下几个月,也因为是卫太子的孙子而被收监,丙吉看到后感到可怜。心裹知道卫太子的罪过并无真正事实,于是更为皇曾孙无辜被监难过,于是丙吉挑选了几个谨慎厚道的女犯人,命令她们保护养育皇曾孙,并让她们带皇曾孙住在宽敞干燥之处。丙吉追查巫蛊之事,几年也没判决。后元二年,武帝病了,往来于长杨、五柞二宫之间,望气者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之气,于是漠武帝就派使者把中都官韶狱的犯人一一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内谒者令郭穣连夜赶到郡邸监狱,丙吉却把大门紧闭,不让使者进来,并说道: “皇曾孙在这裹。别的人无罪被杀都不允许,况且他是皇帝的亲曾孙!”一直守到天亮也不许进入,郭穣祇好回去报告漠武帝,并趁机弹劾丙吉。这时武帝也明白这样做不对,于是说: “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于是大赦天下。关在郡邸狱的犯人衹是因为丙吉才得以活命,流恩四海。后来皇曾孙病了,多次面临死亡,丙吉多次命令保养皇孙的乳母请医用药,对待皇孙十分恩厚,并把自己的财物拿给他,供给他衣食。
后来丙吉做了车骑将军军市令,升为大将军长史,霍光十分看重他,入朝做了光禄大夫给事中。昭帝驾崩后,没有继承人,大将军霍光派丙吉去迎请昌邑王刘贺。刘贺做皇帝后,因为做淫乱之事被废黜,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商议该立谁做皇帝,还没有定下来。丙吉写信给霍光说:“将军您侍奉孝武皇帝,受托孤之重,担当着天下人的希望,孝昭皇帝死得早,没有继承人,天下人都担忧害怕,都想快点知道谁是后继的皇帝。发丧的那天为顾汉室宗庙有奉侍之人的大谊立刘贺为嗣主,被立为皇帝的人不争气,又为顾大谊而废黜了他,天下人没有不称服的。现在国家命运、百姓安危都系于将军之手。我私下裹访听老百姓的议论,辨察他们说的事情,了解到现在为官的那些宗室诸侯,在民间没有什么名声。而遵奉遣诏所供养的名叫病已的武帝的曾孙,现在仍在宫庭外的百姓家中,我以前让他居住在郡官邸时见到他还很年少,到现在他已十八九岁了,精通经术,有很高的才能,行止安闲而气节操守平和。希望将军仔细认真地商议此事,并参考占卜的结果,如不便一下使他显贵,可以先让他入宫服侍皇太后,使天下人明白地知晓他的好处,然后再决定重大的决策,天下人将很幸运感激!”霍光看过丙吉的奏书,于是便尊立皇曾孙刘询,派宗正刘德与丙吉在妃嫔居住的掖庭迎请刘询。刘询刚做皇帝,就封丙吉为关内侯。
丙吉为人宽厚,不爱炫耀自己做的好事。自从刘询做了皇帝,丙吉绝口不提起以前自己曾救助过刘询,有恩于他,所以朝廷上没人知道他的功劳。地节三年,宣帝刘询立了太子,丙吉做太子太傅,几个月后,升迁为御史大夫。等到霍氏犯罪被诛杀,皇帝亲自处理政务,省去尚书先看奏书一事。逭时,掖庭服侍妃子们的一个名叫则的婢女让自己以前的做平民的丈夫上书皇帝,自己声称对刘询有保育之功。皇帝把奏章发给掖庭令,让他考查询问此事,这个名叫则的宫婢的供词中说以前的使者丙吉知道是怎么回事。掖庭令于是带着那个宫婢到御史大夫府让丙吉看看是否属实。丙吉认识那个婢女,对她说: “你曾经因为犯了养育皇曾孙不谨慎的罪遇而被罚鞭打,怎么能说你有功劳?衹有渭城的胡组、淮阳的郭征卿有功劳。”丙吉于是分别上书皇帝述说胡组等人以前供养皇帝是多么劳苦。皇帝韶令丙吉寻找胡组、郭征卿,二人都已死去,衹有子孙还在,都受到重赏。诏令赦免名叫则的婢女为平民,赏给她钱十万。皇帝亲自查问此事,然后才知道丙吉过去曾有恩于己,而一直不说。皇帝十分感激,认为丙吉真是一个大贤人,给丞相魏相诏书说:“朕没有显贵以前,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有恩,他的德行真美啊。诗经上不是说过吗?‘没有什么对我有德的人不受到报答的。’朕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临到受封时,西宣病了,皇帝怕西立死去无法加封,想赶到西吉活着的时候,派人拿着侯印去封侯。皇帝担心丙吉的病好不了,太子太傅夏侯胜对皇帝说:“他是不会死的。臣听说积阴德的人,一定会享受到那阴德带来的欢乐,还会延及子孙。现在丙室的阴德还没有获得报答,就病得这么厉害,造不是要命的病。”后来丙吉的病果然好了。丙古上书皇帝,坚决推辞,述说自己不应该靠这空名受赏封。皇帝回书说:“朕封你为侯,不是空名,而你上书送回侯印,却是会彰显我无德无义,知恩不报。现在天下没什么乱事,希望你集中精神,少思虑事情,多注意医药,好好将养自保。”五年之后,丙吉代替魏相做了丞相。
丙吉出身于治理监狱案件的小官吏,后来学习诗经、礼,明了其中大义。到他做了丞相之后,崇尚宽怀大度,好礼让他人。掾史有了罪遇,或有不称职的,丙吉总是给他们放长假,让他们自动去职,一直没有查办过。有的宾客对西童说:“您做了莲朝丞相,十分宽厚,而奸诈的官吏却乘机谋私利,做坏事,然而您却对他们没有惩办。”丙吉说:“凭我公侯大府,却去追究查办小吏,我感到太丢面子。”后来代替丙吉的人,便把这当成惯例,公侯之府不查办小吏,便从丙吉开始。
对待自己的属官掾史,丙吉总是替他们掩过扬善。西宣有一个驾车小吏爱喝酒,多次失职。曾有一次跟从丙吉出外,因酒醉吐在丞相车上。西曹主吏对丙吉说想赶走这个驭吏,丙吉说:“仅因为酒醉饭饱呕在丞相车上的过失就赶走他,让这个人以后如何容身处世?你就忍一忍,放过他吧,这也不过是弄脏了我车上的垫子。”终于没有赶走他。这个驭吏是边郡的人,熟知边塞报警警备等事。曾有一次出去,刚巧看见驿骑拿着赤白相间的信囊,是边郡报告敌人入侵的书信来了。驭吏便跟随着驿骑到公车打听消息,了解到敌人入侵了云中郡、代郡,立即赶回丞相府向丙吉报告情况,并建议:“恐怕胡虏所入侵的边郡,二千石的官吏中有老病经不起战乱的,应该预先探察。”丙吉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便让束曹访察边郡的长吏,详细记录他们的身世经历等情况。这件事还没做完,皇帝下韶召见丞相、御史,询问胡虏所入侵的边郡的官吏,丙吉详细地予以回答。御史大夫仓促之间却不能迅速地回答,被皇帝责备了一顿。因此丙吉被皇帝看作是担忧边防,克尽职守的好丞相,管理下属官吏十分得力。丙吉于是叹道:“士没有不可容忍的人,他们的才能各有所长。假如我不是先听到驭吏的劝告,怎么会被称赞为勤劳尽力呢?”而掾史们听到这话,也更加佩服丙吉。
丙吉有一次外出,碰上清理道路的人打群架,路上躺着许多死伤者,丙吉经过旁边却不闻不问,身边的掾史感到很奇怪。丙吉等又往前走,碰上有人正在赶牛,牛喘着气吐着舌头。丙吉让停下车子,让骑吏去问道: “赶牛走了几里了?”掾史很怪丞相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却问,甚至有的还讥讽丙吉,丙吉解释说:“百姓互相争斗,死伤了人,这是该由长安令、京兆尹去禁止追捕的事,岁末时我做丞相的考察他们的政绩功过,向皇上奏明情况,予以赏罚罢了。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在道路上是不该询问的。正当春天季节,少阳秉持天地气候,不应该出现很热的天气,我恐怕被追赶的那头牛走得路不远,是因为天太热才喘气吐舌,造就是时令节气失调了,恐怕会有很大的灾害。作为三公的丞相要掌管调和阴阳的大事,是我应该忧虑的,所以我才询问牛喘的事。”掾史们都感到很佩服,认为丙吉是个知大体的人。
五凤三年的春天,丙吉的病严重了。皇帝亲自到病榻前问候丙吉,说: “假如您不幸死了,谁可以代替您呢?”丙吉辞谢道:“大臣们的行为才能,圣明的君主您最清楚,愚臣我不太了解。”皇帝坚持要问,丙吉只好顿首说道: “西河太守杜延年明晓法律,知道国家的旧事惯例,以前曾做遇十多年的九卿官,现在在西河郡很有政绩,名声很好。廷尉于定国执法公道,天下经他判决的人都感到不冤枉。太仆陈万年侍奉继母十分孝顺,做任何事都十分公正厚道。这三个人的才能都比我强,希望皇帝留心察访一下。”皇帝认为丙吉的话都很正确而答应了。等到丙吉死后,御史大夫黄霸做了丞相,征召西河郡太守杜延年入朝为御史大夫,正巧这时杜延年因年老辞官,又因病而免去了官职。起用廷尉于定国代替杜延年做御史大夫。后来黄霸死了,于定国做了丞相,起用太仆陈万年代替于定国做御史大夫,这几个人都很称职,皇帝认为丙吉有知入之明。
丙吉死后,赐谧号为定侯。他的儿子丙显承袭了爵位,甘露年间,因为犯罪被削爵为关内侯,官位至卫尉太仆。当初丙显年少时曾经做府曹小吏,曾经跟随着皇帝去高庙祭祀,到了做牺牲这一天,才派人出去取斋戒的衣服。丞相丙吉大怒,对他的夫人说:“宗庙是国家最庄重的地方,而丙显却表现出不恭敬不谨慎,将来丢失我爵位的一定会是丙显。”丙吉夫人替儿子说了不少好话,然后才饶了丙显。丙吉的二儿子丙禹做水衡都尉,小儿子丙高做中垒校尉。
元帝时,长安的一个名叫尊的士卒上书皇帝,说: “臣子我年少时曾做郡邮的小官吏,曾见到孝宣皇帝以皇曾孙的身份关在郡邸狱中。当时替皇帝查办案件的使者丙吉见皇曾孙无辜受难,自己的仁义之心不仅大为感动,十分伤心。于是便挑选女犯人胡组养育皇孙,丙吉也常一起看护。臣子我当日曾多次在郡邸庭中侍奉皇孙。后来遭遇到登录监狱犯人全部杀死的诏命,丙吉不开门,抗拒了大难,不避严刑峻法终于保全了皇孙。后来遇到大赦,丙吉对守丞令谁如说,皇孙不应当再在官狱裹了,让谁如以官府文书形式写信给京兆尹,同时把皇孙和胡组一起送到京兆尹那裹,京兆尹不接受,又送了回来。到了胡组雇el已满,该回家了,皇孙因长期和她在一起,恋恋不舍,丙吉于是便用自己的钱雇了胡组,让她留下来和郭征卿一起抚养了皇孙几个月,才让她回家了。后来掌管掖庭府藏的官吏少内啬夫对丙吉说: ‘想给皇孙上等供给,但没有诏令,汐办法。’当时丙吉能够吃到米和肉,便每月拿了自己的俸禄供给皇孙。丙吉有时病了,总是让我不分早晚地去问候皇孙的情况,看看被褥的干湿厚薄。还常告诫胡组、郭征卿,不许她们或早或晚地离开皇孙去游玩,并多次向皇孙进奉好吃甘脆的食物。所以保证了孝宣皇帝精神愉快,健康成长,可谓功德无量。当时丙吉哪裹会预料到皇孙会做皇帝?哪裹会想到将来徼功求报!实在是他心地淳厚、仁义、善良的自然表现。即使是介之推那样的割自己的肉给君主吃,以使君主存活的行为,也不能与之相比。孝宣皇帝在时,我曾上书说明当时的情状,奏书有幸到了丙吉那裹,丙吉十分谦虚,不自我炫耀,删去了我奏书中关于他的那些话,而把好处全归功于胡组和郭征卿,胡组、郭征卿都因此被赏赐给了田宅、金钱,丙吉被封为博阳侯。臣尊我不能和胡组、郭征卿相比。臣我年纪已老,生活贫困,不知哪时就会死去,想要一直不说出来,又恐怕埋没有功劳的人。丙吉的儿子丙显因犯小罪被削爵位,做关内侯。臣愚昧地认为应该恢复他原来的爵位和封邑,以报答他先父的功德。”在这以前,丙显做了十多年的太仆,和他的属官大作坏事,盘剥金银,家中藏钱千余万,司隶校尉昌审理弹劾丙显,罪行至于大逆不道,奏请皇帝予以逮捕。元帝说:“已故丞相丙吉对孝宣皇帝有旧恩,朕不忍杀他的儿子。”于是衹免去丙显的官位,削去食邑四百户。后来又让他做了城门校尉。丙显死后,他的儿子丙昌袭爵为关内侯。
汉成帝时,重修废弃的功业,因为丙吉过去对汉室恩义尤其深厚,于是在成帝鸿嘉元年下韶给丞相和御史大夫,说:“朕听说褒扬有功有德的人,使绝后代的功臣复有继承人,是尊崇宗庙国家,广开圣贤之路的好方法。已故博阳侯丙吉因为有恩义于先帝而被封为侯,现今他的后代已绝灭,朕感到十分可怜。至善至美的行为会延及子孙,这是古代相通的道理,朕封丙吉的孙子中郎将关内侯丙昌为博阳侯,供奉丙吉后代。”丙吉的封国削去三十二年后又得以继续。丙昌把爵位传给儿子直到孙子,到王莽篡汉时才绝灭。
赞曰:古人制定名字,一定要从象征同类事物出发,远的从事物寻取,近的从自身寻取。所以经书上说君好比是人的头脑,而臣好比是人的腿臂,表明君和臣好比是人的整个身体,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君主与臣子互相协助,是古往今来的常道恒理,是自然而然,势必如此。就近来看汉代的丞相,汉高祖开创基业,萧何、曹参为众臣之冠,孝宣帝为中兴之主,丙吉、魏相也颇有美声。那时对官员升降合理,职守明确,公卿大臣大多称职能干,海内人士以礼让相尚。观察他们的行为事迹,难道衹是虚名吗!
们表示了善意,抓到汉族的人总是好好地送回来,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虽然这次他们争夺我们屯田的车师城,也不必太放在心上。现在我听说各位将军想起兵攻入匈奴境内,愚臣不知道这样的军队该叫什么名称。现在边境上的州郡十分贫穷,父亲与儿子共同穿用一件羊皮袄,吃蓬草的果实,经常担心会活不下去,再也经不起战事的扰攘。‘战事过后,一定会有灾年’说的就是人民会有愁苦怨气,会破坏阴阳之间的平和。即使出兵得胜,也还有后患,恐怕灾难变故会因此而产生,现在州郡的太守、封国的国相大多不得其人,风俗浅薄,风雨不调。考查今年的统计,子杀父、弟杀兄、妻杀夫的,共有二百二十二人,愚臣认为这决不是小变故。现在您身边的大臣不以此为忧,却想派兵攻打边远的少数民族来报纤介小仇,逭大概就是孔子说的‘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于颛臾而在宫墙内部’啊。希望陛下您和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以及有远见的大臣仔细商议才行啊。”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没有发兵。
魏相通晓易经,有正宗的师法,喜欢观看汉朝旧事和大臣对答机宜的奏章,认为现在与过去制度不同,现在衹是要奉行过去的方法制度罢了。因此他多次条陈汉朝建国以来处理事情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人的言论,奏请皇帝予以施行,说: “臣听说上有圣明的君主,下有贤臣辅弼,那样君主才会安乐无忧而百姓和睦欢畅。臣有幸在朝中做了丞相,却不能遵从祖先圣明的制度,广泛地教化人民,治理好天下,来昭示皇帝的圣明与仁德。致使百姓中许多人背弃农耕之本,去从事商贾末事,有些百姓面有饥寒之色,使陛下担忧,臣魏相我罪该万死,臣我智慧能力不高,不能明察国家大政,提出当前适宜的方法,思考人们做事的动机与目的,没能完全想明白。我私下裹怀着尊敬的心情观看以前的记载,了解到先皇帝是多么圣明仁义,恩德深厚。先皇帝为治理好天下辛勤劳苦,关心百姓,为水旱灾祸而忧虑,对贫穷、饥饿的百姓开仓发放赈济粮;派遣任谏职的大夫、博士巡行天下,观察风俗的好坏,选择举荐贤良人士,平反冤案,办这些事的官员来来往往,不绝于路途。节省诸项用度,减轻租赋,开放山林湖泽让百姓渔猎,禁止用粮食喂马、用粮食酿酒和私人屯积居奇: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周济困乏的人,安抚百姓,便利百姓的方法十分完备。臣魏相不能一一表述出来,冒死罪把先帝处理旧事的诏书共二十三件事项上奏给您。臣我考查先王之法的结果是一定要以农业为本,重视积聚粮食,量入为出以备凶灾之年,国家没有六年的积聚。就叫做危急状况。武帝元鼎二年,平原郡、渤海郡、太山郡、束郡都遭了灾,老百姓饿死在逃荒的路途上。二千石等大臣不能提前考虑到会发生这样的灾难,才到了这种境地,幸亏皇帝发布诏书,命令予以救济,老百姓才得了活路。今年年景不好,谷价猛涨,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还确缺衣少食的人,到了春天的时候,恐怕更加厉害,没有多少可以用来做救济的粮食。西羌也还没有平定,军队还在外征伐,战乱频仍,臣我十分担心,希望皇帝早些考虑应急的措施。望陛下爱护百姓,遵从先帝仁德的故事,来安抚百姓。”皇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并予以施行。
魏相又多次选取易阴阳和明堂月令裹的章节上奏给皇帝,说:“臣魏相侥幸在朝为官,没有很好地尽到自己的职责,没能广泛地教化人民。阴阳之气没能调和,灾难祸害不断,罪过在我们这些大臣。我听易上说: ‘天地按自然规律运动,所以太阳与月亮不互相经过,四季没有差错;圣明的君主按事物规律行事,所以赏罚分明,百姓敬服。,天地间万物的变化,是由阴、阳交互作用而产生的;阴阳之分别,是以太阳为起始。有了冬夏四季,便有了八方之风的次序,万物的特性得以形成,各自有各自固定的职守,不能互相侵犯。东方的神叫太吴,驾驭着震拿着规掌管春天;南方的神叫炎帝,驾驭着离拿着衡掌管夏天;西方的神叫少吴,驾驭着兑拿着矩掌管秋天;北方的神叫颛顼,驾驭着坎拿着权掌管冬天;中央的神叫黄帝,驾驭着坤、艮拿着绳子掌管大地。这五个神所掌管的,都有各自的时令。坐在东方卦位上的神不能统治西方,南方卦位上的神不可以治理北方。春天到了,兑位上的司秋之神去统治就会闸饥荒,秋天到了震位上的司春之神去治理就会华而不实;冬天到了,离位上的司夏之神去管理天地之气就会泄露;夏天到了坎位上的司冬之神去管理就会下雹子。圣明的君主谨慎地遵从上天的旨意,慎重地爱护百姓,所以才让禀性平和仁义的官员去执掌四时节令之事,按节气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事。君主按天道规律行动止息,顺从阴阳和调之道,那样才会日光月明,刮风下雨都按时令节气,冷热均匀适度。造三方面顺当了,才能免除自然灾害,五谷丰登,丝麻成熟,草木茂盛,鸟兽繁衍;百姓才能免除灾病,衣食丰足。如果能够这样,才会国君尊严,人民喜悦,上下不互相埋怨,政治教化顺利,礼让仁义可以兴盛。刮风下雨不按时令,就会毁坏庄稼;农业毁坏了,人民就会饥寒交迫;人民忍饥挨饿,就会不顾廉耻,这是强盗小偷祸乱产生的根源。愚臣认为阴阳之道是国家大事的根本,是百姓命脉所系,从古以来贤人君子没有不遵从它的。皇帝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认真遵从自然天地法则,并借鉴先贤先圣的经验。记载高皇帝言行的天子所服第八上面说:‘大谒者臣襄章在长乐宫接受诏书,高皇帝说:“命令大臣们讨论皇帝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来安定治理天下。”丞相萧何、御史大夫周昌和将军王陵、太子太傅叔孙通等大臣商议说:“春夏秋冬皇帝该穿的衣服,应当效法天地的礼数,其中体现出入和。所以上从天子王侯和有封地的国君,下到亿万百姓,如果能效法天地,顺应四季的变化,来治理国家,才会避免祸殃,得终天年,这是奉养宗庙安定天下的重大礼制,臣请求皇帝效法它。中谒者赵尧掌管皇帝春天的活动,李舜掌管夏天的,儿汤掌管秋天的,贡禹掌管冬天的,四个人分别掌管一个季节。”大谒者襄章奏请皇帝,高皇帝下诏说:“可以。”孝文皇帝的时候,在二月份向天下布施恩惠,赏赐孝顺的人、努力耕田的人以及疲病的士兵,祭祀为国事死难的人,做这些事的时间十分不合时令节气。御史大夫晁错当时做太子家令,向孝文皇帝上书说明这些。臣魏相我恭敬地思考陛下您对百姓臣下恩泽十分深厚,灾难却不停止,我私下认为恐怕是您的诏令有不合时令节气的。希望陛下您挑选明了经义、熟知阴阳之道的大臣四个人,分别掌管一个季节的事情,时令到了就明确上报自己掌管的皇帝应该做的政务,来顺应阴阳之道,那可是天下人的大幸啊!”魏相多次上书,陈说该做的事情,皇帝采纳施行了他的建议。
魏相命令掾史查访各郡国的事务以及从家裹休沐回到官府,就禀报各处的异闻奇事,有时有反叛的贼寇和自然灾害变故,郡守不上报,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当时丙吉是御史大夫,与魏相同心辅佐皇帝,皇帝十分看重他们。魏相性情严峻刚毅,不如丙吉宽和。魏相执政九年,神爵三年死去,谧号为宪侯。魏相的儿子魏弘承袭了爵位,甘露年中因犯罪被削爵为关内侯。
丙吉,字少卿,鲁国地方的人。研修律令,做了鲁国的狱史。丙吉积累功劳,慢慢升迁到廷尉右监。后来因犯法丢失了官职,回去做了州从事。武帝末年,发生巫蛊之事,丙吉以原来廷尉监的身份被征召到京城,武帝诏令丙吉到郡邸监狱追查巫蛊的事。当时宣帝刘询刚生下几个月,也因为是卫太子的孙子而被收监,丙吉看到后感到可怜。心裹知道卫太子的罪过并无真正事实,于是更为皇曾孙无辜被监难过,于是丙吉挑选了几个谨慎厚道的女犯人,命令她们保护养育皇曾孙,并让她们带皇曾孙住在宽敞干燥之处。丙吉追查巫蛊之事,几年也没判决。后元二年,武帝病了,往来于长杨、五柞二宫之间,望气者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之气,于是漠武帝就派使者把中都官韶狱的犯人一一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内谒者令郭穣连夜赶到郡邸监狱,丙吉却把大门紧闭,不让使者进来,并说道: “皇曾孙在这裹。别的人无罪被杀都不允许,况且他是皇帝的亲曾孙!”一直守到天亮也不许进入,郭穣祇好回去报告漠武帝,并趁机弹劾丙吉。这时武帝也明白这样做不对,于是说: “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于是大赦天下。关在郡邸狱的犯人衹是因为丙吉才得以活命,流恩四海。后来皇曾孙病了,多次面临死亡,丙吉多次命令保养皇孙的乳母请医用药,对待皇孙十分恩厚,并把自己的财物拿给他,供给他衣食。
后来丙吉做了车骑将军军市令,升为大将军长史,霍光十分看重他,入朝做了光禄大夫给事中。昭帝驾崩后,没有继承人,大将军霍光派丙吉去迎请昌邑王刘贺。刘贺做皇帝后,因为做淫乱之事被废黜,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商议该立谁做皇帝,还没有定下来。丙吉写信给霍光说:“将军您侍奉孝武皇帝,受托孤之重,担当着天下人的希望,孝昭皇帝死得早,没有继承人,天下人都担忧害怕,都想快点知道谁是后继的皇帝。发丧的那天为顾汉室宗庙有奉侍之人的大谊立刘贺为嗣主,被立为皇帝的人不争气,又为顾大谊而废黜了他,天下人没有不称服的。现在国家命运、百姓安危都系于将军之手。我私下裹访听老百姓的议论,辨察他们说的事情,了解到现在为官的那些宗室诸侯,在民间没有什么名声。而遵奉遣诏所供养的名叫病已的武帝的曾孙,现在仍在宫庭外的百姓家中,我以前让他居住在郡官邸时见到他还很年少,到现在他已十八九岁了,精通经术,有很高的才能,行止安闲而气节操守平和。希望将军仔细认真地商议此事,并参考占卜的结果,如不便一下使他显贵,可以先让他入宫服侍皇太后,使天下人明白地知晓他的好处,然后再决定重大的决策,天下人将很幸运感激!”霍光看过丙吉的奏书,于是便尊立皇曾孙刘询,派宗正刘德与丙吉在妃嫔居住的掖庭迎请刘询。刘询刚做皇帝,就封丙吉为关内侯。
丙吉为人宽厚,不爱炫耀自己做的好事。自从刘询做了皇帝,丙吉绝口不提起以前自己曾救助过刘询,有恩于他,所以朝廷上没人知道他的功劳。地节三年,宣帝刘询立了太子,丙吉做太子太傅,几个月后,升迁为御史大夫。等到霍氏犯罪被诛杀,皇帝亲自处理政务,省去尚书先看奏书一事。逭时,掖庭服侍妃子们的一个名叫则的婢女让自己以前的做平民的丈夫上书皇帝,自己声称对刘询有保育之功。皇帝把奏章发给掖庭令,让他考查询问此事,这个名叫则的宫婢的供词中说以前的使者丙吉知道是怎么回事。掖庭令于是带着那个宫婢到御史大夫府让丙吉看看是否属实。丙吉认识那个婢女,对她说: “你曾经因为犯了养育皇曾孙不谨慎的罪遇而被罚鞭打,怎么能说你有功劳?衹有渭城的胡组、淮阳的郭征卿有功劳。”丙吉于是分别上书皇帝述说胡组等人以前供养皇帝是多么劳苦。皇帝韶令丙吉寻找胡组、郭征卿,二人都已死去,衹有子孙还在,都受到重赏。诏令赦免名叫则的婢女为平民,赏给她钱十万。皇帝亲自查问此事,然后才知道丙吉过去曾有恩于己,而一直不说。皇帝十分感激,认为丙吉真是一个大贤人,给丞相魏相诏书说:“朕没有显贵以前,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有恩,他的德行真美啊。诗经上不是说过吗?‘没有什么对我有德的人不受到报答的。’朕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临到受封时,西宣病了,皇帝怕西立死去无法加封,想赶到西吉活着的时候,派人拿着侯印去封侯。皇帝担心丙吉的病好不了,太子太傅夏侯胜对皇帝说:“他是不会死的。臣听说积阴德的人,一定会享受到那阴德带来的欢乐,还会延及子孙。现在丙室的阴德还没有获得报答,就病得这么厉害,造不是要命的病。”后来丙吉的病果然好了。丙古上书皇帝,坚决推辞,述说自己不应该靠这空名受赏封。皇帝回书说:“朕封你为侯,不是空名,而你上书送回侯印,却是会彰显我无德无义,知恩不报。现在天下没什么乱事,希望你集中精神,少思虑事情,多注意医药,好好将养自保。”五年之后,丙吉代替魏相做了丞相。
丙吉出身于治理监狱案件的小官吏,后来学习诗经、礼,明了其中大义。到他做了丞相之后,崇尚宽怀大度,好礼让他人。掾史有了罪遇,或有不称职的,丙吉总是给他们放长假,让他们自动去职,一直没有查办过。有的宾客对西童说:“您做了莲朝丞相,十分宽厚,而奸诈的官吏却乘机谋私利,做坏事,然而您却对他们没有惩办。”丙吉说:“凭我公侯大府,却去追究查办小吏,我感到太丢面子。”后来代替丙吉的人,便把这当成惯例,公侯之府不查办小吏,便从丙吉开始。
对待自己的属官掾史,丙吉总是替他们掩过扬善。西宣有一个驾车小吏爱喝酒,多次失职。曾有一次跟从丙吉出外,因酒醉吐在丞相车上。西曹主吏对丙吉说想赶走这个驭吏,丙吉说:“仅因为酒醉饭饱呕在丞相车上的过失就赶走他,让这个人以后如何容身处世?你就忍一忍,放过他吧,这也不过是弄脏了我车上的垫子。”终于没有赶走他。这个驭吏是边郡的人,熟知边塞报警警备等事。曾有一次出去,刚巧看见驿骑拿着赤白相间的信囊,是边郡报告敌人入侵的书信来了。驭吏便跟随着驿骑到公车打听消息,了解到敌人入侵了云中郡、代郡,立即赶回丞相府向丙吉报告情况,并建议:“恐怕胡虏所入侵的边郡,二千石的官吏中有老病经不起战乱的,应该预先探察。”丙吉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便让束曹访察边郡的长吏,详细记录他们的身世经历等情况。这件事还没做完,皇帝下韶召见丞相、御史,询问胡虏所入侵的边郡的官吏,丙吉详细地予以回答。御史大夫仓促之间却不能迅速地回答,被皇帝责备了一顿。因此丙吉被皇帝看作是担忧边防,克尽职守的好丞相,管理下属官吏十分得力。丙吉于是叹道:“士没有不可容忍的人,他们的才能各有所长。假如我不是先听到驭吏的劝告,怎么会被称赞为勤劳尽力呢?”而掾史们听到这话,也更加佩服丙吉。
丙吉有一次外出,碰上清理道路的人打群架,路上躺着许多死伤者,丙吉经过旁边却不闻不问,身边的掾史感到很奇怪。丙吉等又往前走,碰上有人正在赶牛,牛喘着气吐着舌头。丙吉让停下车子,让骑吏去问道: “赶牛走了几里了?”掾史很怪丞相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却问,甚至有的还讥讽丙吉,丙吉解释说:“百姓互相争斗,死伤了人,这是该由长安令、京兆尹去禁止追捕的事,岁末时我做丞相的考察他们的政绩功过,向皇上奏明情况,予以赏罚罢了。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在道路上是不该询问的。正当春天季节,少阳秉持天地气候,不应该出现很热的天气,我恐怕被追赶的那头牛走得路不远,是因为天太热才喘气吐舌,造就是时令节气失调了,恐怕会有很大的灾害。作为三公的丞相要掌管调和阴阳的大事,是我应该忧虑的,所以我才询问牛喘的事。”掾史们都感到很佩服,认为丙吉是个知大体的人。
五凤三年的春天,丙吉的病严重了。皇帝亲自到病榻前问候丙吉,说: “假如您不幸死了,谁可以代替您呢?”丙吉辞谢道:“大臣们的行为才能,圣明的君主您最清楚,愚臣我不太了解。”皇帝坚持要问,丙吉只好顿首说道: “西河太守杜延年明晓法律,知道国家的旧事惯例,以前曾做遇十多年的九卿官,现在在西河郡很有政绩,名声很好。廷尉于定国执法公道,天下经他判决的人都感到不冤枉。太仆陈万年侍奉继母十分孝顺,做任何事都十分公正厚道。这三个人的才能都比我强,希望皇帝留心察访一下。”皇帝认为丙吉的话都很正确而答应了。等到丙吉死后,御史大夫黄霸做了丞相,征召西河郡太守杜延年入朝为御史大夫,正巧这时杜延年因年老辞官,又因病而免去了官职。起用廷尉于定国代替杜延年做御史大夫。后来黄霸死了,于定国做了丞相,起用太仆陈万年代替于定国做御史大夫,这几个人都很称职,皇帝认为丙吉有知入之明。
丙吉死后,赐谧号为定侯。他的儿子丙显承袭了爵位,甘露年间,因为犯罪被削爵为关内侯,官位至卫尉太仆。当初丙显年少时曾经做府曹小吏,曾经跟随着皇帝去高庙祭祀,到了做牺牲这一天,才派人出去取斋戒的衣服。丞相丙吉大怒,对他的夫人说:“宗庙是国家最庄重的地方,而丙显却表现出不恭敬不谨慎,将来丢失我爵位的一定会是丙显。”丙吉夫人替儿子说了不少好话,然后才饶了丙显。丙吉的二儿子丙禹做水衡都尉,小儿子丙高做中垒校尉。
元帝时,长安的一个名叫尊的士卒上书皇帝,说: “臣子我年少时曾做郡邮的小官吏,曾见到孝宣皇帝以皇曾孙的身份关在郡邸狱中。当时替皇帝查办案件的使者丙吉见皇曾孙无辜受难,自己的仁义之心不仅大为感动,十分伤心。于是便挑选女犯人胡组养育皇孙,丙吉也常一起看护。臣子我当日曾多次在郡邸庭中侍奉皇孙。后来遭遇到登录监狱犯人全部杀死的诏命,丙吉不开门,抗拒了大难,不避严刑峻法终于保全了皇孙。后来遇到大赦,丙吉对守丞令谁如说,皇孙不应当再在官狱裹了,让谁如以官府文书形式写信给京兆尹,同时把皇孙和胡组一起送到京兆尹那裹,京兆尹不接受,又送了回来。到了胡组雇el已满,该回家了,皇孙因长期和她在一起,恋恋不舍,丙吉于是便用自己的钱雇了胡组,让她留下来和郭征卿一起抚养了皇孙几个月,才让她回家了。后来掌管掖庭府藏的官吏少内啬夫对丙吉说: ‘想给皇孙上等供给,但没有诏令,汐办法。’当时丙吉能够吃到米和肉,便每月拿了自己的俸禄供给皇孙。丙吉有时病了,总是让我不分早晚地去问候皇孙的情况,看看被褥的干湿厚薄。还常告诫胡组、郭征卿,不许她们或早或晚地离开皇孙去游玩,并多次向皇孙进奉好吃甘脆的食物。所以保证了孝宣皇帝精神愉快,健康成长,可谓功德无量。当时丙吉哪裹会预料到皇孙会做皇帝?哪裹会想到将来徼功求报!实在是他心地淳厚、仁义、善良的自然表现。即使是介之推那样的割自己的肉给君主吃,以使君主存活的行为,也不能与之相比。孝宣皇帝在时,我曾上书说明当时的情状,奏书有幸到了丙吉那裹,丙吉十分谦虚,不自我炫耀,删去了我奏书中关于他的那些话,而把好处全归功于胡组和郭征卿,胡组、郭征卿都因此被赏赐给了田宅、金钱,丙吉被封为博阳侯。臣尊我不能和胡组、郭征卿相比。臣我年纪已老,生活贫困,不知哪时就会死去,想要一直不说出来,又恐怕埋没有功劳的人。丙吉的儿子丙显因犯小罪被削爵位,做关内侯。臣愚昧地认为应该恢复他原来的爵位和封邑,以报答他先父的功德。”在这以前,丙显做了十多年的太仆,和他的属官大作坏事,盘剥金银,家中藏钱千余万,司隶校尉昌审理弹劾丙显,罪行至于大逆不道,奏请皇帝予以逮捕。元帝说:“已故丞相丙吉对孝宣皇帝有旧恩,朕不忍杀他的儿子。”于是衹免去丙显的官位,削去食邑四百户。后来又让他做了城门校尉。丙显死后,他的儿子丙昌袭爵为关内侯。
汉成帝时,重修废弃的功业,因为丙吉过去对汉室恩义尤其深厚,于是在成帝鸿嘉元年下韶给丞相和御史大夫,说:“朕听说褒扬有功有德的人,使绝后代的功臣复有继承人,是尊崇宗庙国家,广开圣贤之路的好方法。已故博阳侯丙吉因为有恩义于先帝而被封为侯,现今他的后代已绝灭,朕感到十分可怜。至善至美的行为会延及子孙,这是古代相通的道理,朕封丙吉的孙子中郎将关内侯丙昌为博阳侯,供奉丙吉后代。”丙吉的封国削去三十二年后又得以继续。丙昌把爵位传给儿子直到孙子,到王莽篡汉时才绝灭。
赞曰:古人制定名字,一定要从象征同类事物出发,远的从事物寻取,近的从自身寻取。所以经书上说君好比是人的头脑,而臣好比是人的腿臂,表明君和臣好比是人的整个身体,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君主与臣子互相协助,是古往今来的常道恒理,是自然而然,势必如此。就近来看汉代的丞相,汉高祖开创基业,萧何、曹参为众臣之冠,孝宣帝为中兴之主,丙吉、魏相也颇有美声。那时对官员升降合理,职守明确,公卿大臣大多称职能干,海内人士以礼让相尚。观察他们的行为事迹,难道衹是虚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