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政治运动 (2/2)
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中国历代政治演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唐文宗下诏叫李德裕将维州还给吐蕃,李德裕很是气愤。
到了唐武宗即位,牛党失势,李德裕当上了宰相。他极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把牛党的人都贬谪到南方去了。8年,唐宣宗即位后,对武宗时期的旧臣一概排斥,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把李党的人全部贬谪到朱崖州(今海南)去了。至此,闹了0年的牛李党争终于收场了,但是混乱的唐王朝已经乱得不可收拾了。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
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后来,赵普又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宋太祖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我。”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他的下属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己呀!”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额角说:“幸亏你提醒一下。”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
“杯酒释兵权”后,禁军中的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等职务不再设置了,只剩下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使指挥使这3个不能相互统属的职务,这三使各领一司(合称“三衙”),互相牵制均直接听命于皇帝。同时“三衙”的长官都是由资历较浅的后辈武将担任,使其难以在禁军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
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由皇帝直接控制兵权,这个做法一直为其后辈沿用。
“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个藩王。他们本来都是明朝辽东边将,后来降清,或开关迎接清军进入山海关,或为清廷南征北战,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
清朝在北京建立中央政权之后,便封他们为王,给予高官厚禄。派吴三桂驻防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驻防广东,耿精忠驻防福建,作为清朝控制南方边远地区的藩篱。“三藩”握有重兵,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三藩”凭借手中的武装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他们的权势日重,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康熙帝深感“三藩”危害的严重性,一直想撤掉“三藩”,又怕处理不好,局面不可收拾,只好等待时机再作打算。
公元7年,平南王尚可喜上疏康熙帝,说自己老了,想告老还乡,要求将王爵传给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康熙帝认为这正是削弱三藩实力的好时机,就批准尚可喜告老还乡,但不允许他儿子继承爵位,还命令撤销靖南府。
康熙帝这一举动,使吴三桂与耿精忠大为震动。他们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也上疏请求撤藩。康熙帝看过奏章,立即召集大臣商议,许多大臣不主张撤藩,怕引起叛乱,有的大臣坚决同意撤藩,意见不能统一。康熙帝说:“三藩早有谋反之意,撤也是反,不撤也是反,不如先发制人,免得拖久了,后患无穷。”于是,下诏将三藩撤掉,派官员前往滇粤闽三省料理搬迁事宜。吴三桂没有想到康熙帝真的同意撤藩,决定起兵造反。7年农历十一月,吴三桂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讨伐清廷的檄文,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分兵两路进攻湖南和川陕。
三藩叛乱,朝廷内一片混乱。那些不主张撤藩的大臣,极力叫嚷要向三藩求和。康熙帝撤藩的决心坚定,他一面停止执行耿精忠尚可喜两藩的撤藩命令,孤立吴三桂;一面调动八旗军阻挡吴三桂的进攻。
吴三桂听说耿精忠与尚可喜都被清朝廷降服,十分恼怒。他孤立无援,军队内部人心涣散。康熙帝令八旗军奋勇作战,双方在西北西南华南相持了五年。78年,吴三桂78岁,他急急忙忙在湖南衡阳登基称帝,建元昭武,国号大周,企图用这种办法鼓舞士气。可是,这一切都来不及了,清军进攻越来越猛烈,吴军节节败退。吴三桂自知大势已去,心中一急,突然中风昏厥,没过多久,就病死了。吴三桂死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继位,改元洪代。吴世藩护送吴三桂的棺柩,从湖南撤离,退回云南昆明,仍然与清朝廷对抗。清军大举进攻昆明,吴世璠自杀了。
从此,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了。
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汉族传统观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陆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在以儒家文化为正宗的汉族知识分子中间,有着相当激烈的民族敌忾情绪。大规模有组织的抗清武装斗争结束之后,反清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字作品在民间流传,并与以恢复明朝为目的的反清暴动结合起来,使满族统治不得安宁。
清朝各个时期的文字狱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山东发生了黄培诗案。黄培是山东即墨人,明末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明亡后,隐居在家。曾经接济过于七农民起义军,所作诗如“一自蕉符纷海上,更无日月照山东”“杀尽楼兰未肯归,还将铁骑入金徽”“平沙一望无烟火,惟见哀鸿自北飞”反映出黄培反清的民族思想,他还和一帮同道结为大社。告黄培的人是他家世奴,家仆黄宽之孙黄元衡。黄元衡本姓姜,在他考中进士当上翰林后,为了归宗还姓,解除与黄家的主仆名分,就向官府控告黄家私下刻印并收藏有“悖逆”的诗文书籍等。因此黄培等十四人被捕入狱,被处斩。姜元衡还嫌不够,又伙同恶人上了一道《南北通逆》的禀文,指控顾炎武等“故明废臣”和对清廷怀有二心之人,南北之间的通信,不是密谋造反,就是诽谤朝廷。在这份居心叵测的禀文中,姜元衡点了约三百人的名字,企图制造一件大案。此案果然被弄到奉旨办理的地步,山东总督巡抚也亲自过问。顾炎武为此被囚禁了近七个月,经朱彝尊等人四处营救才出狱。
雍正皇帝在位时间虽短,有案可查的文字狱近0起。雍正即位初期,几起文字狱都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副产品而出现的;雍正后期,几起文字狱转向镇压汉族知识分子反清思想和民族气节。雍正即位之初,借“朋党”的罪名,屡兴大狱,整治那些曾争夺皇位的宿敌,如皇八子皇九子等,跋扈的权臣,如年羹尧隆科多,以及结成科甲朋党的汉族官员。雍正六年(1728年),发生了湖南士子曾静张熙策动陕甘总督岳钟琪谋反,而引发一场文字狱大案曾静吕留良案。此后的文字狱出现了两个新的动向:一是文字狱被有意识地用作压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的重要手段;二是告讦蜂起,多数文字狱都是自下而上的举发。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而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如脱缰野马不可控制,甚至一些疯子胡乱涂抹也被定为“逆案”,凌迟处死。
文字狱的危害
一是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读书作文动辄得祸,文人学士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诵孔孟程朱的教诲以求科举入仕;或者远离敏感的学术领域,远离现实,把全部精力用于训诂考据的故纸堆中。
二是文字狱败坏了官场风气。清朝官员大多数是科举入仕。作为文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僚,他们又是文字狱的制造者或帮凶。
18世纪末期,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毒化中国,并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飞涨,清廷财政越发困难。当时湖广总督林财徐眼看鸦片危害之烈,上书朝廷,力主禁烟。
全国禁烟
禁烟主张刚一提出,就遭到反对。以琦善为首的弛烟派评击黄爵滋,以各种理由将烟害问题归疚于其他社会问题上,而且主张禁烟的官员不过是少数人,就连道光帝即位前也尝过鸦片,后来醒觉才戒掉烟瘾,使他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但林则徐早已于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任内时禁烟,把烟贩及鸦片吸食者一扫而空。鉴于林则徐的成功,令道光帝认为禁烟并非不可行,于是道光帝下定决心,革除吸食鸦片的庆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之爵位,又将弛烟派的许乃济品位降级。道光帝召林则徐入京,一连八日,天天皆召见林则徐商谈禁烟,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88年月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烟。
林则徐成为钦差大臣之后,引起弛烟派和满州贵族不满,但碍于道光帝的皇威,不敢公开反对,只得暗中阻挠。弛烟派首领琦善向林则徐威迫利诱。
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通力合作,发布道光帝圣旨,查封烟馆,逮捕烟贩,下令处死了中国烟贩冯安刚。林则徐最大的阻力是怡和洋行的威廉。渣甸及宝顺洋行的兰士禄。颠地。威廉。渣甸为阻止林则徐,返回英国,游说政府对清廷采取强硬行动。林则徐一知道人称“铁头老鼠”的威廉。渣甸离去便高兴表示:“铁头老鼠,狡猾的鸦片走私头目,畏惧天朝的愤怒,已经回到烟雾之地。”
销烟方法
缴获大量鸦片之后,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掉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工作人员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后羿射日雕塑
◆夏寒浞冢(今潍坊市寒亭区)
延伸阅读
后羿射日
神话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解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盛世。西周成康时期,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相对改善四方少数民族纷纷来贺等升平景象,这是由于西周初年以礼治国崇尚道德教育实施惠民政策和严格执行法制的结果。
◆周公像
延伸阅读
周公庙传说
大禹治理了洪水,接着又铸造了九个大鼎,到了商周时九鼎成为传国之宝,谁想统治天下,就要先夺取九鼎。
灭商后,周武王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把九鼎搬运到周朝的国都镐京。谁知那九尊大鼎个个象小铁山,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阳。当他们准备再向西拉时,大鼎仿佛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巍然不动。武王闻知此事,感叹地说:“九鼎是镇国之宝,它们到了洛阳不往西走,定有缘故。夏朝国都在洛阳,洛阳又位于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国都迁到洛阳不成?如果是这样,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阳吧。”不料正当武王准备奉行安放九鼎的典礼时,却不幸病故了。
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了位,在周公旦的辅佐和帮助下,在太庙里建成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大殿,选择了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诸侯,举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灭商的大业,取得了天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定鼎洛阳”的功劳,就兴建了一座殿宇辉煌的周公庙,庙里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堂”。至今,周公庙仍坐落在洛阳老城的西关外供人们浏览凭吊。周公庙前的道路则取名为定鼎路。
◆成王方鼎。西周
国人暴动
“国人”是西周春秋时期对居于都城之人的统称。“国人暴动”,也称彘之乱,是中国西周时期一次以首都镐京四郊的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它有力地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动摇了西周奴隶主的统治,此暴动之后,西周很快地衰落了下去,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害夫簋,又名厉王簋。西周
◆害夫簋铭文。西周
延伸阅读
典故“道路以目”
周厉王采用荣夷公的“专利”政策,把山川大泽都封锁起来,百姓要想上山砍柴,下河捕鱼,得先交纳很多税款。大臣芮良夫劝谏说:“山泽是天下共有的东西,百姓都得靠它活命。周朝祖先文王时候,尽力向百姓布施利益,尚且害怕百姓有什么怨恨,现在这个专利政策让百姓都活不下去,王的统治能不发生危险吗?”厉王利欲熏心,不听劝告。
厉王招来卫国的很多巫师,让他们监视百姓,谁说出一点表示不满的话就杀掉谁。百姓不敢说话,在路上碰见就互相用眼色表示愤怒。召穆公说:“自古天子都想方设法了解百姓的真实想法,让百官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连平民百姓也有机会给天子进言,这才能斟酌损益,治理好国家。现在百姓有怨言不敢说,就像汹涌的洪水被土石拥堵住一样,一旦决口,后果不堪设想!”
厉王一意孤行。三年以后,百姓暴动,厉王仓皇驾车逃走,后来在逃亡中度过了余生。
弭兵运动
“弭兵运动”对春秋时期的变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推动春秋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弭兵运动,暂时停止了战事,对各国发展社会经济提供了较安定的环境,有一定进步性。而“弭兵运动”的促成,也反映了宋国作为弱小国家在春秋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宋国外交的巨大胜利。
◆宋公栾戈。春秋
◆向戌弭兵会议后之中原局势
延伸阅读
向戌讨赏
向戌身为宋国大夫,在前457年开始牵线晋楚两国重臣,意图再次达成弭兵和议,由于他与晋国大夫赵文子,楚国令尹子木关系友善,他先亲自造访晋楚二国,借这两人在国内的影响力说服楚晋,并亲自拜访齐国,遣使秦国,使之答应会盟于宋,各小国亦是如此。但晋楚之间对于礼仪细节以及谁为盟主的问题而争议,向戌加以调解,加上晋国赵文子思忖情势决定退让盟主之位,使会议得以顺利在前456年召开进行,最后成功下盟约,使晋楚之间维持了数十年较为和平的日子。
他立下功劳之后,向宋公请赏封邑,大臣子罕认为兵为国家重要之事,完全废兵是危险的,而且他只是用诈术完成使命,还想请赏,是贪得无厌,向戌听到此话,也同意他的看法因此辞去封邑的要求,所以说他是个知过能改的人。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其他弱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苏秦和张仪
◆合纵连横示意图
延伸阅读
张仪戏楚怀王
向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取极其野蛮粗暴的方式“焚书”“坑儒”,希望以此残酷的手段达到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充分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残酷和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焚书摧残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所形成的文化繁荣局面,使文化宝库蒙受了灾难。坑儒则沉重地打击了儒家学派及广大知识分子,使法家学说完全官学化。而秦王朝就是因为独行法家严酷理论才导致速亡的。
◆李斯石像
◆李斯峄山刻石
知识小百科
李斯一生
李斯,字通古。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义军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爆发于秦末(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旧址
◆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
延伸阅读
对陈胜的评价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在这篇文中,我们会对陈胜有这样的印象:
一是年轻时有大志。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
二是善于抓机遇。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并抓住了这次绝好时机,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
三是有组织领导才干。起义的舆论准备充分,发动起义的火候掌握得好,关键时候敢于站出来,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
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是南朝梁武帝统治时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混乱,南朝政治为之巨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使本已势弱的南朝政权从此更为衰弱,特别是对南朝的阶级关系变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萧衍像
◆骑兵和步兵战斗图。南北朝
延伸阅读
风筝求救
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风筝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瓦岗军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力量中最强大的瓦岗军,经3年的浴血奋战,在河北江淮等地义军的配合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基本摧毁了隋王朝的反动统治,起义战争的胜利成果已是垂手可得。然而,由于义军内部的一系列错误,却失之交臂,做了李渊集团建立唐王朝的铺路石。
◆瓦岗军点将台
◆隋末农民起义早期示意图。
延伸阅读
瓦岗寨五虎将分别是谁?
瓦岗寨五虎将是:飞虎将秦琼猛虎将罗成雄虎将王伯当螭虎将程咬金烈虎将单雄信。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斗争,更不是敌对阶级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对这场战争是厌恶的。
◆安禄山像。
◆安史之乱示意图。
延伸阅读
安禄山认干娘
杨玉环与李隆基常在宫中探究音律,鸾凤和鸣。二人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也就是演艺班子里去演习。梨园里长满梨树,梨花盛开。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
安禄山学过舞蹈,他趁唐明皇和杨贵妃玩得高兴时赶到梨园,表演了拿手的胡旋舞,赢得皇帝和娘娘的青睐和赞叹。安禄山抓住贵妃口中的一个赞词,不失时机地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唐明皇的促成下,杨玉环被动地认了这个义子。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使皇室权利日益散聚,中央政府内部淫奢,权掌贵部,臣掌下达,特别是地方权限的无限扩大,使得地方渐危,中央的束力日减,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张潮仪将军出行图。唐。佚名
延伸阅读
宰相与马齿苋
唐朝安史之乱,各地藩镇割据,宪宗即位平定西川之叛,遂派宰相武元衡为西川节度使。武镇守西川不久,身患恶疮,久治无效,乃回京请太医诊治,亦难愈矣!
后来有一厅吏献一妙方,将马齿苋捣烂,敷其疮口,每日一次,未几疮除,朝野惊叹,方晓其有清热解毒化脓消肿之奇效,皆称天赐神草马齿苋。
◆武官佣。唐。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又称朋党之争,是唐朝后期中央政权中出现的延续四十多年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倾轧,是唐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它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促使唐朝走向衰落,直至灭亡。
◆李德裕像
延伸阅读
牛僧孺喜好收藏奇石
牛僧孺在各地任职的朋友同窗大都知道他有石癖。一次,他在苏州任地方官的朋友李某辗转搞来几座“奇状绝伦”的太湖石峰,“池塘初展见,金玉身凡轻。侧眩魂犹悚,周观意渐平。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旺兴添魔力,消烦破宿酲。”牛僧孺激赏之余,写成一首40句的五言长诗,寄奉同窗白居易和刘禹锡,白刘二人前往观瞻后,也大为称奇,各自奉和了一首,白居易称赞其“在世为尤物,如人负逸才”,自叹虽曾为苏州刺史,却无缘得此奇石,“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刘禹锡在诗中也提到:“有获人争贺,欢遥众共听。一州惊阅宝,千里远扬舲。”读来令人想见其风采。牛僧孺在邸墅中罗致了大量的太湖石峰,朝夕相对,如坐春风,“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并把太湖石峰从大到小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每类分别品评为上中下三等,刻于石表,如“牛氏石甲之上”之类,这便开了唐末宋初品石之风的先河。
◆朋党之争图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采取的一个具体措施。他只给交出兵权的将领一个无权的虚衔,在经济上尽量满足这些将领的欲望,用和平的手段将他们手中的兵权夺取过来。
◆宋太祖像
◆宋雪夜访普图。明。刘俊
延伸阅读
赵匡胤下棋输华山
赵匡胤胸怀四方之志,喜游名山大川。一天,到新安锦屏山下游玩,巧遇陈抟老祖,二人在下棋亭上下起棋来。陈抟老祖先输一盘后,对赵匡胤说:“你将贵为天子,下棋应该有点气魄。再一盘你输了,请把华山输给我,我将辟为道教圣地。”赵匡胤以为是一句戏言,随口答应,并写了文约。这一盘赵匡胤真的输了。忽然想起父亲传给他的四句话,又想,未当皇帝先输华山,定受后人耻笑,忙去夺那张文约,谁知陈抟老祖已想法将它刻贴在三公山上。自此“华山文约”成了华山奇景。
三番之乱
平定三藩,对于清廷来说,是真正完成统一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对各地汉族军阀,严加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从此之后,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为“康乾盛世”创造了条件。
◆平定三藩叛乱要图
◆《纪功图》
延伸阅读
典故“冲冠一怒为红颜”
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带走了。”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是说吴三桂为了一个苏州名妓陈圆圆,将大汉江山出卖给了满清。
清代文字狱
满清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更是无以复加的强化。
◆吕留良像
◆《庄氏史案本末》书影,康熙初期文字狱史料。
延伸阅读
裘琏戏笔之祸
裘琏是浙江慈溪人,少时曾戏作《拟张良招四皓书》,内有“欲定太子,莫若翼太子;欲翼太子,莫若贤太子”“先生一出而太子可安,天下可定”等语句,当时颇为传诵。康熙末年,七十岁的裘琏中进士,后来致仕归乡。雍正七年(1729年),八十五岁的裘琏突然被捕,原来有人告发他那篇代张良写的招贤信,是替废太子胤礽出谋划策。次年六月,裘琏卒于京师狱中。少年戏笔,老年得祸,真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
◆林则徐像
◆林则徐书法
延伸阅读
林则徐的廉洁小故事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请林则徐到他的私邸参加宴会,并将一只精致方盒捧送给林则徐:“请大人笑纳我们的小小见面礼。”林则徐接过来打开一看,大红软缎衬垫上放着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旁边是一盏巧雅孔明灯和一把金簪,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林则徐道:“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
唐文宗下诏叫李德裕将维州还给吐蕃,李德裕很是气愤。
到了唐武宗即位,牛党失势,李德裕当上了宰相。他极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把牛党的人都贬谪到南方去了。8年,唐宣宗即位后,对武宗时期的旧臣一概排斥,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把李党的人全部贬谪到朱崖州(今海南)去了。至此,闹了0年的牛李党争终于收场了,但是混乱的唐王朝已经乱得不可收拾了。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
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后来,赵普又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宋太祖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我。”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他的下属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己呀!”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额角说:“幸亏你提醒一下。”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
“杯酒释兵权”后,禁军中的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等职务不再设置了,只剩下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使指挥使这3个不能相互统属的职务,这三使各领一司(合称“三衙”),互相牵制均直接听命于皇帝。同时“三衙”的长官都是由资历较浅的后辈武将担任,使其难以在禁军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
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由皇帝直接控制兵权,这个做法一直为其后辈沿用。
“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个藩王。他们本来都是明朝辽东边将,后来降清,或开关迎接清军进入山海关,或为清廷南征北战,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
清朝在北京建立中央政权之后,便封他们为王,给予高官厚禄。派吴三桂驻防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驻防广东,耿精忠驻防福建,作为清朝控制南方边远地区的藩篱。“三藩”握有重兵,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三藩”凭借手中的武装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他们的权势日重,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康熙帝深感“三藩”危害的严重性,一直想撤掉“三藩”,又怕处理不好,局面不可收拾,只好等待时机再作打算。
公元7年,平南王尚可喜上疏康熙帝,说自己老了,想告老还乡,要求将王爵传给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康熙帝认为这正是削弱三藩实力的好时机,就批准尚可喜告老还乡,但不允许他儿子继承爵位,还命令撤销靖南府。
康熙帝这一举动,使吴三桂与耿精忠大为震动。他们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也上疏请求撤藩。康熙帝看过奏章,立即召集大臣商议,许多大臣不主张撤藩,怕引起叛乱,有的大臣坚决同意撤藩,意见不能统一。康熙帝说:“三藩早有谋反之意,撤也是反,不撤也是反,不如先发制人,免得拖久了,后患无穷。”于是,下诏将三藩撤掉,派官员前往滇粤闽三省料理搬迁事宜。吴三桂没有想到康熙帝真的同意撤藩,决定起兵造反。7年农历十一月,吴三桂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讨伐清廷的檄文,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分兵两路进攻湖南和川陕。
三藩叛乱,朝廷内一片混乱。那些不主张撤藩的大臣,极力叫嚷要向三藩求和。康熙帝撤藩的决心坚定,他一面停止执行耿精忠尚可喜两藩的撤藩命令,孤立吴三桂;一面调动八旗军阻挡吴三桂的进攻。
吴三桂听说耿精忠与尚可喜都被清朝廷降服,十分恼怒。他孤立无援,军队内部人心涣散。康熙帝令八旗军奋勇作战,双方在西北西南华南相持了五年。78年,吴三桂78岁,他急急忙忙在湖南衡阳登基称帝,建元昭武,国号大周,企图用这种办法鼓舞士气。可是,这一切都来不及了,清军进攻越来越猛烈,吴军节节败退。吴三桂自知大势已去,心中一急,突然中风昏厥,没过多久,就病死了。吴三桂死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继位,改元洪代。吴世藩护送吴三桂的棺柩,从湖南撤离,退回云南昆明,仍然与清朝廷对抗。清军大举进攻昆明,吴世璠自杀了。
从此,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了。
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汉族传统观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陆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在以儒家文化为正宗的汉族知识分子中间,有着相当激烈的民族敌忾情绪。大规模有组织的抗清武装斗争结束之后,反清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字作品在民间流传,并与以恢复明朝为目的的反清暴动结合起来,使满族统治不得安宁。
清朝各个时期的文字狱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山东发生了黄培诗案。黄培是山东即墨人,明末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明亡后,隐居在家。曾经接济过于七农民起义军,所作诗如“一自蕉符纷海上,更无日月照山东”“杀尽楼兰未肯归,还将铁骑入金徽”“平沙一望无烟火,惟见哀鸿自北飞”反映出黄培反清的民族思想,他还和一帮同道结为大社。告黄培的人是他家世奴,家仆黄宽之孙黄元衡。黄元衡本姓姜,在他考中进士当上翰林后,为了归宗还姓,解除与黄家的主仆名分,就向官府控告黄家私下刻印并收藏有“悖逆”的诗文书籍等。因此黄培等十四人被捕入狱,被处斩。姜元衡还嫌不够,又伙同恶人上了一道《南北通逆》的禀文,指控顾炎武等“故明废臣”和对清廷怀有二心之人,南北之间的通信,不是密谋造反,就是诽谤朝廷。在这份居心叵测的禀文中,姜元衡点了约三百人的名字,企图制造一件大案。此案果然被弄到奉旨办理的地步,山东总督巡抚也亲自过问。顾炎武为此被囚禁了近七个月,经朱彝尊等人四处营救才出狱。
雍正皇帝在位时间虽短,有案可查的文字狱近0起。雍正即位初期,几起文字狱都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副产品而出现的;雍正后期,几起文字狱转向镇压汉族知识分子反清思想和民族气节。雍正即位之初,借“朋党”的罪名,屡兴大狱,整治那些曾争夺皇位的宿敌,如皇八子皇九子等,跋扈的权臣,如年羹尧隆科多,以及结成科甲朋党的汉族官员。雍正六年(1728年),发生了湖南士子曾静张熙策动陕甘总督岳钟琪谋反,而引发一场文字狱大案曾静吕留良案。此后的文字狱出现了两个新的动向:一是文字狱被有意识地用作压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的重要手段;二是告讦蜂起,多数文字狱都是自下而上的举发。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而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如脱缰野马不可控制,甚至一些疯子胡乱涂抹也被定为“逆案”,凌迟处死。
文字狱的危害
一是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读书作文动辄得祸,文人学士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诵孔孟程朱的教诲以求科举入仕;或者远离敏感的学术领域,远离现实,把全部精力用于训诂考据的故纸堆中。
二是文字狱败坏了官场风气。清朝官员大多数是科举入仕。作为文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僚,他们又是文字狱的制造者或帮凶。
18世纪末期,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毒化中国,并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飞涨,清廷财政越发困难。当时湖广总督林财徐眼看鸦片危害之烈,上书朝廷,力主禁烟。
全国禁烟
禁烟主张刚一提出,就遭到反对。以琦善为首的弛烟派评击黄爵滋,以各种理由将烟害问题归疚于其他社会问题上,而且主张禁烟的官员不过是少数人,就连道光帝即位前也尝过鸦片,后来醒觉才戒掉烟瘾,使他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但林则徐早已于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任内时禁烟,把烟贩及鸦片吸食者一扫而空。鉴于林则徐的成功,令道光帝认为禁烟并非不可行,于是道光帝下定决心,革除吸食鸦片的庆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之爵位,又将弛烟派的许乃济品位降级。道光帝召林则徐入京,一连八日,天天皆召见林则徐商谈禁烟,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88年月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烟。
林则徐成为钦差大臣之后,引起弛烟派和满州贵族不满,但碍于道光帝的皇威,不敢公开反对,只得暗中阻挠。弛烟派首领琦善向林则徐威迫利诱。
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通力合作,发布道光帝圣旨,查封烟馆,逮捕烟贩,下令处死了中国烟贩冯安刚。林则徐最大的阻力是怡和洋行的威廉。渣甸及宝顺洋行的兰士禄。颠地。威廉。渣甸为阻止林则徐,返回英国,游说政府对清廷采取强硬行动。林则徐一知道人称“铁头老鼠”的威廉。渣甸离去便高兴表示:“铁头老鼠,狡猾的鸦片走私头目,畏惧天朝的愤怒,已经回到烟雾之地。”
销烟方法
缴获大量鸦片之后,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掉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工作人员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后羿射日雕塑
◆夏寒浞冢(今潍坊市寒亭区)
延伸阅读
后羿射日
神话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解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盛世。西周成康时期,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相对改善四方少数民族纷纷来贺等升平景象,这是由于西周初年以礼治国崇尚道德教育实施惠民政策和严格执行法制的结果。
◆周公像
延伸阅读
周公庙传说
大禹治理了洪水,接着又铸造了九个大鼎,到了商周时九鼎成为传国之宝,谁想统治天下,就要先夺取九鼎。
灭商后,周武王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把九鼎搬运到周朝的国都镐京。谁知那九尊大鼎个个象小铁山,花了几个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阳。当他们准备再向西拉时,大鼎仿佛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巍然不动。武王闻知此事,感叹地说:“九鼎是镇国之宝,它们到了洛阳不往西走,定有缘故。夏朝国都在洛阳,洛阳又位于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国都迁到洛阳不成?如果是这样,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阳吧。”不料正当武王准备奉行安放九鼎的典礼时,却不幸病故了。
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了位,在周公旦的辅佐和帮助下,在太庙里建成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大殿,选择了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诸侯,举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灭商的大业,取得了天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定鼎洛阳”的功劳,就兴建了一座殿宇辉煌的周公庙,庙里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堂”。至今,周公庙仍坐落在洛阳老城的西关外供人们浏览凭吊。周公庙前的道路则取名为定鼎路。
◆成王方鼎。西周
国人暴动
“国人”是西周春秋时期对居于都城之人的统称。“国人暴动”,也称彘之乱,是中国西周时期一次以首都镐京四郊的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它有力地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动摇了西周奴隶主的统治,此暴动之后,西周很快地衰落了下去,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害夫簋,又名厉王簋。西周
◆害夫簋铭文。西周
延伸阅读
典故“道路以目”
周厉王采用荣夷公的“专利”政策,把山川大泽都封锁起来,百姓要想上山砍柴,下河捕鱼,得先交纳很多税款。大臣芮良夫劝谏说:“山泽是天下共有的东西,百姓都得靠它活命。周朝祖先文王时候,尽力向百姓布施利益,尚且害怕百姓有什么怨恨,现在这个专利政策让百姓都活不下去,王的统治能不发生危险吗?”厉王利欲熏心,不听劝告。
厉王招来卫国的很多巫师,让他们监视百姓,谁说出一点表示不满的话就杀掉谁。百姓不敢说话,在路上碰见就互相用眼色表示愤怒。召穆公说:“自古天子都想方设法了解百姓的真实想法,让百官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连平民百姓也有机会给天子进言,这才能斟酌损益,治理好国家。现在百姓有怨言不敢说,就像汹涌的洪水被土石拥堵住一样,一旦决口,后果不堪设想!”
厉王一意孤行。三年以后,百姓暴动,厉王仓皇驾车逃走,后来在逃亡中度过了余生。
弭兵运动
“弭兵运动”对春秋时期的变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推动春秋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弭兵运动,暂时停止了战事,对各国发展社会经济提供了较安定的环境,有一定进步性。而“弭兵运动”的促成,也反映了宋国作为弱小国家在春秋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宋国外交的巨大胜利。
◆宋公栾戈。春秋
◆向戌弭兵会议后之中原局势
延伸阅读
向戌讨赏
向戌身为宋国大夫,在前457年开始牵线晋楚两国重臣,意图再次达成弭兵和议,由于他与晋国大夫赵文子,楚国令尹子木关系友善,他先亲自造访晋楚二国,借这两人在国内的影响力说服楚晋,并亲自拜访齐国,遣使秦国,使之答应会盟于宋,各小国亦是如此。但晋楚之间对于礼仪细节以及谁为盟主的问题而争议,向戌加以调解,加上晋国赵文子思忖情势决定退让盟主之位,使会议得以顺利在前456年召开进行,最后成功下盟约,使晋楚之间维持了数十年较为和平的日子。
他立下功劳之后,向宋公请赏封邑,大臣子罕认为兵为国家重要之事,完全废兵是危险的,而且他只是用诈术完成使命,还想请赏,是贪得无厌,向戌听到此话,也同意他的看法因此辞去封邑的要求,所以说他是个知过能改的人。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其他弱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苏秦和张仪
◆合纵连横示意图
延伸阅读
张仪戏楚怀王
向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取极其野蛮粗暴的方式“焚书”“坑儒”,希望以此残酷的手段达到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充分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残酷和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焚书摧残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所形成的文化繁荣局面,使文化宝库蒙受了灾难。坑儒则沉重地打击了儒家学派及广大知识分子,使法家学说完全官学化。而秦王朝就是因为独行法家严酷理论才导致速亡的。
◆李斯石像
◆李斯峄山刻石
知识小百科
李斯一生
李斯,字通古。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义军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爆发于秦末(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旧址
◆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
延伸阅读
对陈胜的评价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在这篇文中,我们会对陈胜有这样的印象:
一是年轻时有大志。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
二是善于抓机遇。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执政还不满一年,最高统治集团当中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戍卒屯驻的地点大泽乡距秦首都咸阳较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突破;而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则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并抓住了这次绝好时机,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
三是有组织领导才干。起义的舆论准备充分,发动起义的火候掌握得好,关键时候敢于站出来,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
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是南朝梁武帝统治时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混乱,南朝政治为之巨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使本已势弱的南朝政权从此更为衰弱,特别是对南朝的阶级关系变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萧衍像
◆骑兵和步兵战斗图。南北朝
延伸阅读
风筝求救
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风筝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瓦岗军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力量中最强大的瓦岗军,经3年的浴血奋战,在河北江淮等地义军的配合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基本摧毁了隋王朝的反动统治,起义战争的胜利成果已是垂手可得。然而,由于义军内部的一系列错误,却失之交臂,做了李渊集团建立唐王朝的铺路石。
◆瓦岗军点将台
◆隋末农民起义早期示意图。
延伸阅读
瓦岗寨五虎将分别是谁?
瓦岗寨五虎将是:飞虎将秦琼猛虎将罗成雄虎将王伯当螭虎将程咬金烈虎将单雄信。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斗争,更不是敌对阶级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对这场战争是厌恶的。
◆安禄山像。
◆安史之乱示意图。
延伸阅读
安禄山认干娘
杨玉环与李隆基常在宫中探究音律,鸾凤和鸣。二人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也就是演艺班子里去演习。梨园里长满梨树,梨花盛开。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
安禄山学过舞蹈,他趁唐明皇和杨贵妃玩得高兴时赶到梨园,表演了拿手的胡旋舞,赢得皇帝和娘娘的青睐和赞叹。安禄山抓住贵妃口中的一个赞词,不失时机地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唐明皇的促成下,杨玉环被动地认了这个义子。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使皇室权利日益散聚,中央政府内部淫奢,权掌贵部,臣掌下达,特别是地方权限的无限扩大,使得地方渐危,中央的束力日减,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张潮仪将军出行图。唐。佚名
延伸阅读
宰相与马齿苋
唐朝安史之乱,各地藩镇割据,宪宗即位平定西川之叛,遂派宰相武元衡为西川节度使。武镇守西川不久,身患恶疮,久治无效,乃回京请太医诊治,亦难愈矣!
后来有一厅吏献一妙方,将马齿苋捣烂,敷其疮口,每日一次,未几疮除,朝野惊叹,方晓其有清热解毒化脓消肿之奇效,皆称天赐神草马齿苋。
◆武官佣。唐。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又称朋党之争,是唐朝后期中央政权中出现的延续四十多年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倾轧,是唐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它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促使唐朝走向衰落,直至灭亡。
◆李德裕像
延伸阅读
牛僧孺喜好收藏奇石
牛僧孺在各地任职的朋友同窗大都知道他有石癖。一次,他在苏州任地方官的朋友李某辗转搞来几座“奇状绝伦”的太湖石峰,“池塘初展见,金玉身凡轻。侧眩魂犹悚,周观意渐平。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旺兴添魔力,消烦破宿酲。”牛僧孺激赏之余,写成一首40句的五言长诗,寄奉同窗白居易和刘禹锡,白刘二人前往观瞻后,也大为称奇,各自奉和了一首,白居易称赞其“在世为尤物,如人负逸才”,自叹虽曾为苏州刺史,却无缘得此奇石,“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刘禹锡在诗中也提到:“有获人争贺,欢遥众共听。一州惊阅宝,千里远扬舲。”读来令人想见其风采。牛僧孺在邸墅中罗致了大量的太湖石峰,朝夕相对,如坐春风,“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并把太湖石峰从大到小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每类分别品评为上中下三等,刻于石表,如“牛氏石甲之上”之类,这便开了唐末宋初品石之风的先河。
◆朋党之争图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赵匡胤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采取的一个具体措施。他只给交出兵权的将领一个无权的虚衔,在经济上尽量满足这些将领的欲望,用和平的手段将他们手中的兵权夺取过来。
◆宋太祖像
◆宋雪夜访普图。明。刘俊
延伸阅读
赵匡胤下棋输华山
赵匡胤胸怀四方之志,喜游名山大川。一天,到新安锦屏山下游玩,巧遇陈抟老祖,二人在下棋亭上下起棋来。陈抟老祖先输一盘后,对赵匡胤说:“你将贵为天子,下棋应该有点气魄。再一盘你输了,请把华山输给我,我将辟为道教圣地。”赵匡胤以为是一句戏言,随口答应,并写了文约。这一盘赵匡胤真的输了。忽然想起父亲传给他的四句话,又想,未当皇帝先输华山,定受后人耻笑,忙去夺那张文约,谁知陈抟老祖已想法将它刻贴在三公山上。自此“华山文约”成了华山奇景。
三番之乱
平定三藩,对于清廷来说,是真正完成统一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对各地汉族军阀,严加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从此之后,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为“康乾盛世”创造了条件。
◆平定三藩叛乱要图
◆《纪功图》
延伸阅读
典故“冲冠一怒为红颜”
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带走了。”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是说吴三桂为了一个苏州名妓陈圆圆,将大汉江山出卖给了满清。
清代文字狱
满清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更是无以复加的强化。
◆吕留良像
◆《庄氏史案本末》书影,康熙初期文字狱史料。
延伸阅读
裘琏戏笔之祸
裘琏是浙江慈溪人,少时曾戏作《拟张良招四皓书》,内有“欲定太子,莫若翼太子;欲翼太子,莫若贤太子”“先生一出而太子可安,天下可定”等语句,当时颇为传诵。康熙末年,七十岁的裘琏中进士,后来致仕归乡。雍正七年(1729年),八十五岁的裘琏突然被捕,原来有人告发他那篇代张良写的招贤信,是替废太子胤礽出谋划策。次年六月,裘琏卒于京师狱中。少年戏笔,老年得祸,真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
◆林则徐像
◆林则徐书法
延伸阅读
林则徐的廉洁小故事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请林则徐到他的私邸参加宴会,并将一只精致方盒捧送给林则徐:“请大人笑纳我们的小小见面礼。”林则徐接过来打开一看,大红软缎衬垫上放着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旁边是一盏巧雅孔明灯和一把金簪,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林则徐道:“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