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激荡三十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78年的中国企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也许我们从外国人眼中能看得更真切一点。
1978年7月28日的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记者杰伊马修斯表的一篇中国工厂观察记。不知道通过怎样的程序,他被破天荒地允许参观桂林的一家国营工厂。从这一年的夏天开始,中国各地似乎放宽了海外记者采访考察中国企业的审批。因而,在各家国际媒体上,人们读到了多篇充满陌生感的目击记。
在这篇题为尽管宣布要对工厂进行改革,工作仍然松松垮垮的报道中,马修斯写道:
同中国大多数工厂的情况一样,桂林丝厂的工人看来并不是干劲十足的。就业保障、退休金保证以及其他一些好处促使中学毕业生拼命挤进工厂去工作。因此,许多人都挤进了本来就已经过多的工人行列。生产线上工人过多使工人长时间地闲着。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在名女工聊天。我一进去,她们就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然后交叉着双手坐在那里,好奇地朝我张望。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而没有一个女工说得清楚她们的生产定额是多少。
中国工人把他们的工作看成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机会。工厂管理人员对于工人阶级中的成员不敢压制。在这种企业里,工人的身份是可以世袭的,当一名工人退休时,他或她可以送一个子女到这家工厂工作。桂林丝厂有25oo多名工人,从来没有解雇过一个人。
这家工厂的革委会主任谢广之(音)告诉记者,去年,全厂85以上的工人都增加了少量的工资,对很多人来说,是第一次增加工资。由于几乎所有的工人都增加了工资,所以这次加工资没有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从今年开始,工厂开始对一些劳动好的工人给予少量的奖金,一季度的奖金不过1。75美元。
最后,马修斯断言“这种松松垮垮的工作态度,仍然是妨碍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个主要障碍”
最具有戏剧性的企业考察出现在中国中部。一位日本记者在重庆炼钢厂现了一台14o多年前的机器。这家年产3o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o世纪5o年代之前的,其中,14o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那位记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指着机器上的出厂标板问厂长“这是不是把年代搞错了?”厂长的回答是“没有错,因为质量好,所以一直在用。”
在1978年8月28日的日本经济新闻上,该报驻北京记者冈田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飞机老是停航”的观察记:
中国正在展国内的交通事业,但是民航依然不可靠。先是时刻表不可信,在一角钱一份的中国民航时刻表上,就混杂着“幽灵班机”例如,在时刻表第25页上写着每天有去哈尔滨的班机,早晨8点15分从北京起飞。但是,实际上星期四和星期日都没有班机。我到窗口问是什么理由。回答是:“哎呀,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从什么时候改了吧。”乘上飞机后又怎么样呢?无法保证能按时飞到目的地。这次从北京去哈尔滨,起飞就晚了一个小时,在沈阳停留又耽搁了四小时... -->>
1978年的中国企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也许我们从外国人眼中能看得更真切一点。
1978年7月28日的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记者杰伊马修斯表的一篇中国工厂观察记。不知道通过怎样的程序,他被破天荒地允许参观桂林的一家国营工厂。从这一年的夏天开始,中国各地似乎放宽了海外记者采访考察中国企业的审批。因而,在各家国际媒体上,人们读到了多篇充满陌生感的目击记。
在这篇题为尽管宣布要对工厂进行改革,工作仍然松松垮垮的报道中,马修斯写道:
同中国大多数工厂的情况一样,桂林丝厂的工人看来并不是干劲十足的。就业保障、退休金保证以及其他一些好处促使中学毕业生拼命挤进工厂去工作。因此,许多人都挤进了本来就已经过多的工人行列。生产线上工人过多使工人长时间地闲着。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在名女工聊天。我一进去,她们就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然后交叉着双手坐在那里,好奇地朝我张望。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而没有一个女工说得清楚她们的生产定额是多少。
中国工人把他们的工作看成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机会。工厂管理人员对于工人阶级中的成员不敢压制。在这种企业里,工人的身份是可以世袭的,当一名工人退休时,他或她可以送一个子女到这家工厂工作。桂林丝厂有25oo多名工人,从来没有解雇过一个人。
这家工厂的革委会主任谢广之(音)告诉记者,去年,全厂85以上的工人都增加了少量的工资,对很多人来说,是第一次增加工资。由于几乎所有的工人都增加了工资,所以这次加工资没有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从今年开始,工厂开始对一些劳动好的工人给予少量的奖金,一季度的奖金不过1。75美元。
最后,马修斯断言“这种松松垮垮的工作态度,仍然是妨碍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个主要障碍”
最具有戏剧性的企业考察出现在中国中部。一位日本记者在重庆炼钢厂现了一台14o多年前的机器。这家年产3o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o世纪5o年代之前的,其中,14o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那位记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指着机器上的出厂标板问厂长“这是不是把年代搞错了?”厂长的回答是“没有错,因为质量好,所以一直在用。”
在1978年8月28日的日本经济新闻上,该报驻北京记者冈田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飞机老是停航”的观察记:
中国正在展国内的交通事业,但是民航依然不可靠。先是时刻表不可信,在一角钱一份的中国民航时刻表上,就混杂着“幽灵班机”例如,在时刻表第25页上写着每天有去哈尔滨的班机,早晨8点15分从北京起飞。但是,实际上星期四和星期日都没有班机。我到窗口问是什么理由。回答是:“哎呀,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从什么时候改了吧。”乘上飞机后又怎么样呢?无法保证能按时飞到目的地。这次从北京去哈尔滨,起飞就晚了一个小时,在沈阳停留又耽搁了四小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