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此女不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一天,村里突然间热闹起来。一辆吉普车停在村口,一位又瘦又高的宽肩老人从车里缓缓下来,他的眉骨较高,眼睛大而有神,戴着宽边眼镜,青筋暴露的手拄着一根龙头拐杖。他的脸微微扬起,久久地看着散落在河边山坡上一片斜斜的村庄以及村庄上空袅袅飘荡的炊烟,一瞬间泪流满面围观的村人面面相觑,寂静无声。很久很久,老人才平静下来,以手试泪,口中不住地喃喃:变了,变了,真的是变了
老人从台湾回来。1947年,人心所背大势已去的国民党为了补充兵力,到处强行征兵,鄂西北偏僻的村庄也不例外。老人就是其中之一。本来征的是他的弟弟,弟媳哭成了一个泪人,当时还是血气方刚顶天立地一条汉子的老人二话没说就顶替弟弟充军了。从此,四十年生死两茫茫,村里人以为他早就阵亡了,只是在回忆四十年前的时光时,才会偶尔想起这么一个人来,估计坟头的草已是枯枯荣荣多少个春秋已了。1980年,老人的弟弟突然收到一封信,色彩鲜艳的信封,古里怪气的邮票,象蚯蚓一样扭来扭去的文字,经村里最有水平的一个高中生鉴定,才知道是一封来自美国的航空邮件,那些像蚯蚓一样难看的文字原来是英文。收信人双手颤抖,老泪纵横,抖抖索索地拆开来,尽是些繁体汉字,等他泣不成声地念完,人们才晓得老人并没死。
老人从军后,几度从国民党部队逃出来,又几度被抓回去,每次都被打的半死,但从来没有打断过他逃出军队重返家园的希望。国民党仓惶逃窜时,他和其它人被莫名其妙地装上了一艘大船,开始还以为送他们回家的,可走着走着才发现越来越不对劲儿,怎么岸越来越远,海面越来越宽,风浪越来越大,海鸟的鸣叫声越来越少?几天后,他们到了一个全新而陌生的城市,美国的旧金山。他没有说自己在海外的遭遇,但在一个“华人如狗”的年代,在一个种族企视严重的国度,能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回忆呢?多少年来,他天天对着海风眺望,对着汹涌的波涛祈祷,可是日思夜想的家啊,又在何方?家里的老母还在吗?亲兄弟们过得好吗?村头的那棵老槐树,它是不是依然在年年地开着幽香的花朵?
从此,老人和亲人们渔雁往来,他不停地寄钱寄物,以表达对家乡的无尽思念。那些至亲的家人,都为拥有一个生活在境外的阔气长辈而自豪得扬眉吐气,他的侄子辈们抬头低头是“我大伯”怎么怎么的,孙子辈们张口闭口则是“我大爷”怎么怎么的,弄得村人羡慕不已,自叹老天无眼,不让自己也在突然间来一个阔大爷或者阔大伯。
后来,听说老人为了能够回家,几经周折,从美国辗转到台湾,又在大陆对台办公室的帮助下,终于在1986年回到阔别了近四十年的故土。据说他回来时带了十多万人民币,这对于1986年鄂西北的一个贫穷小山村来说,无异于一个令人人都张大嘴巴的天文数字。老人还从台湾带回了一大包打火机,他走时,家里的“洋火”十分紧俏,甚至有人用最原始的办法钻石取火。他哪里想到,四十年弹指一挥,家乡早变了面貌,后生们用的打火机比他送的还好,真正是“无论魏晋不知有汉”再看看身边的场景,完全是一幅“回乡偶书图”--少小离家才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它的,还有什么不能变呢?
因为一直在外求学的缘故,我从来没和老人说过话,寒暑假偶尔碰上了也只是点头笑笑,懒得自我介绍。刚开始,老人的亲人们争着请他吃饭,他不管饭菜的好坏,对卫生却很讲究,遇上邋遢的主妇,筷子都不动一下,弄得别人很尴尬。不过,只要他高兴,手里的钱是一串串地向外甩,谁家有事,只要开口,准能借到钱,当然是有借无还。
随着岁月的流失,老人抽的烟档次越来越低,穿得衣服越来越便宜,手上的钱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人们才蓦然发现,再也没有人随便开口请他吃饭。老人自己洗衣做饭,吃着村民们一样的米面蔬菜。他看起来显得更高更瘦,脸上布满了老年斑,口角的皱纹愈加深刻,笑容难得一见。他拄着磨得光光的拐杖,一个人在村道上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是一种说不出的孤独和落寞。
看着他被斜阳拉长的背影,我不明白老人为什么非得回来,老家有什么呢?质朴的村民也有着异乡人一样的市侩。曾经把这个想法讲给朋友听,他说,是根吧,根在这里,情在这里,他才想回到这里。
回头一想,朋友说得很有道理。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我的父老乡亲,他们有时纯朴的可爱,有时却又市侩的可恶。他们会为人间道义两肋插刀,也会为鸡毛蒜皮大打出手。他们有时会对到手的钱财不屑一顾,有时却又为了几个小钱不惜折腰。落榜后的日子,我听到了惋惜的叹息,也领略了鄙视的目光;母亲生病的日子,有人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也有人掩示不住兴灾乐祸的表情他们的好与坏总是这样的交错而鲜明,让人感动也让人无奈。在无数灰色的日子里,我都对自己说,让我永远在异乡的风中流浪,再也不要回到这个地方来!可是,当我劝曾经也有同样感受的父母离开村庄,搬到城里来时,他们却不愿意了,母亲说乡下再不好,但它毕竟是老家,一个人,只有呆在自己的家里,才会有踏实的感觉。这句朴实的话语再一次让我有了根的概念,是的,根在那里,情在那里,我们才不想离开,离开了之后也会回来。我因此在一年仅有的三个长假里,次次都回老家看看,说不清是什么缘故,只有回去了心里才觉得安宁。
耳边又传来童安格的歌声——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期待着旧梦成圆;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啊,一年过了一年,一生只为这一天,让血脉再相连,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念住我们的根我在歌声中闭上眼睛,想起了好久没回的家乡,那儿,有我的根。
2004。6。9。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一天,村里突然间热闹起来。一辆吉普车停在村口,一位又瘦又高的宽肩老人从车里缓缓下来,他的眉骨较高,眼睛大而有神,戴着宽边眼镜,青筋暴露的手拄着一根龙头拐杖。他的脸微微扬起,久久地看着散落在河边山坡上一片斜斜的村庄以及村庄上空袅袅飘荡的炊烟,一瞬间泪流满面围观的村人面面相觑,寂静无声。很久很久,老人才平静下来,以手试泪,口中不住地喃喃:变了,变了,真的是变了
老人从台湾回来。1947年,人心所背大势已去的国民党为了补充兵力,到处强行征兵,鄂西北偏僻的村庄也不例外。老人就是其中之一。本来征的是他的弟弟,弟媳哭成了一个泪人,当时还是血气方刚顶天立地一条汉子的老人二话没说就顶替弟弟充军了。从此,四十年生死两茫茫,村里人以为他早就阵亡了,只是在回忆四十年前的时光时,才会偶尔想起这么一个人来,估计坟头的草已是枯枯荣荣多少个春秋已了。1980年,老人的弟弟突然收到一封信,色彩鲜艳的信封,古里怪气的邮票,象蚯蚓一样扭来扭去的文字,经村里最有水平的一个高中生鉴定,才知道是一封来自美国的航空邮件,那些像蚯蚓一样难看的文字原来是英文。收信人双手颤抖,老泪纵横,抖抖索索地拆开来,尽是些繁体汉字,等他泣不成声地念完,人们才晓得老人并没死。
老人从军后,几度从国民党部队逃出来,又几度被抓回去,每次都被打的半死,但从来没有打断过他逃出军队重返家园的希望。国民党仓惶逃窜时,他和其它人被莫名其妙地装上了一艘大船,开始还以为送他们回家的,可走着走着才发现越来越不对劲儿,怎么岸越来越远,海面越来越宽,风浪越来越大,海鸟的鸣叫声越来越少?几天后,他们到了一个全新而陌生的城市,美国的旧金山。他没有说自己在海外的遭遇,但在一个“华人如狗”的年代,在一个种族企视严重的国度,能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回忆呢?多少年来,他天天对着海风眺望,对着汹涌的波涛祈祷,可是日思夜想的家啊,又在何方?家里的老母还在吗?亲兄弟们过得好吗?村头的那棵老槐树,它是不是依然在年年地开着幽香的花朵?
从此,老人和亲人们渔雁往来,他不停地寄钱寄物,以表达对家乡的无尽思念。那些至亲的家人,都为拥有一个生活在境外的阔气长辈而自豪得扬眉吐气,他的侄子辈们抬头低头是“我大伯”怎么怎么的,孙子辈们张口闭口则是“我大爷”怎么怎么的,弄得村人羡慕不已,自叹老天无眼,不让自己也在突然间来一个阔大爷或者阔大伯。
后来,听说老人为了能够回家,几经周折,从美国辗转到台湾,又在大陆对台办公室的帮助下,终于在1986年回到阔别了近四十年的故土。据说他回来时带了十多万人民币,这对于1986年鄂西北的一个贫穷小山村来说,无异于一个令人人都张大嘴巴的天文数字。老人还从台湾带回了一大包打火机,他走时,家里的“洋火”十分紧俏,甚至有人用最原始的办法钻石取火。他哪里想到,四十年弹指一挥,家乡早变了面貌,后生们用的打火机比他送的还好,真正是“无论魏晋不知有汉”再看看身边的场景,完全是一幅“回乡偶书图”--少小离家才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它的,还有什么不能变呢?
因为一直在外求学的缘故,我从来没和老人说过话,寒暑假偶尔碰上了也只是点头笑笑,懒得自我介绍。刚开始,老人的亲人们争着请他吃饭,他不管饭菜的好坏,对卫生却很讲究,遇上邋遢的主妇,筷子都不动一下,弄得别人很尴尬。不过,只要他高兴,手里的钱是一串串地向外甩,谁家有事,只要开口,准能借到钱,当然是有借无还。
随着岁月的流失,老人抽的烟档次越来越低,穿得衣服越来越便宜,手上的钱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人们才蓦然发现,再也没有人随便开口请他吃饭。老人自己洗衣做饭,吃着村民们一样的米面蔬菜。他看起来显得更高更瘦,脸上布满了老年斑,口角的皱纹愈加深刻,笑容难得一见。他拄着磨得光光的拐杖,一个人在村道上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是一种说不出的孤独和落寞。
看着他被斜阳拉长的背影,我不明白老人为什么非得回来,老家有什么呢?质朴的村民也有着异乡人一样的市侩。曾经把这个想法讲给朋友听,他说,是根吧,根在这里,情在这里,他才想回到这里。
回头一想,朋友说得很有道理。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我的父老乡亲,他们有时纯朴的可爱,有时却又市侩的可恶。他们会为人间道义两肋插刀,也会为鸡毛蒜皮大打出手。他们有时会对到手的钱财不屑一顾,有时却又为了几个小钱不惜折腰。落榜后的日子,我听到了惋惜的叹息,也领略了鄙视的目光;母亲生病的日子,有人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也有人掩示不住兴灾乐祸的表情他们的好与坏总是这样的交错而鲜明,让人感动也让人无奈。在无数灰色的日子里,我都对自己说,让我永远在异乡的风中流浪,再也不要回到这个地方来!可是,当我劝曾经也有同样感受的父母离开村庄,搬到城里来时,他们却不愿意了,母亲说乡下再不好,但它毕竟是老家,一个人,只有呆在自己的家里,才会有踏实的感觉。这句朴实的话语再一次让我有了根的概念,是的,根在那里,情在那里,我们才不想离开,离开了之后也会回来。我因此在一年仅有的三个长假里,次次都回老家看看,说不清是什么缘故,只有回去了心里才觉得安宁。
耳边又传来童安格的歌声——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期待着旧梦成圆;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啊,一年过了一年,一生只为这一天,让血脉再相连,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念住我们的根我在歌声中闭上眼睛,想起了好久没回的家乡,那儿,有我的根。
20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