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佳人在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还能这么玩?
尚和等人都懵了,他们经历过不少战事,从没见过这么搞的。通常,都是抢人头的,因为百姓意味着资源、是源源不断的兵源、财源,百姓所处之地,就是天下。对敌方的家眷,一般也不是杀,罚来当苦役不香吗?流放到边远之地不好吗?
再有,拿去当饵,就像公孙佳昨天做的那样,也是比较划算的一种作法。他们还知道别的用法,比如说,让这些家眷叫门,把对方的兵士给叫出来,使得对方人心涣散。又如拿来当人质,逼对方就范,好处多着呢,何必放归?
“这是为什么呀?让他们一家团聚了,贼人的心就安稳了。岂不是要坏咱们的大事?”
公孙佳道:“本地府库已然吃紧,难道还要白养着他们?如今已经寒冬了。”别说粮食没收成了,野菜都没得吃。她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真的做过当家人,自家田庄的大致情况她还算知道。当然也粗浅地知道通常情况下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要怎么过。
再者,汪斗能起来、张世恩能坐大到现在这个情况,还不是地方上有蠢货,一步一步把人给逼的?否则,单凭这二人,何至于能聚起这么大的势力?她家、她外公家加起的私兵都没那么多呢!
地方官员想捂盖子,开始的时候没上报,想私下给处理了。瞒着朝廷就是断绝了朝廷在征剿上的援助,只能凭地方自己来干。地方上的实力有限,越要剿,就越要加紧搜刮,越加紧搜刮,百姓就越过不下去,百姓过不下去,官府又靠不住,可不就投贼了么?最后闯下大祸来。
公孙佳这一手,是将当初地方上与张世恩的处境来了个反手对调。地方上对百姓宽松了,就是断了张世恩再蛊惑百姓的根。张世恩要养活这么些人,他又没有别的来源,苛待这些家眷,是自寻死路,想养活他们就必得出来。大家决战。
此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毕竟是妇孺居多,为了他们克扣军士百姓的口粮,不好。看着他们饿死,又或者全屠了,有伤天和。不如交给张世恩去头疼,他抢劫了府库,就好好养着这些人吧。”
嗯嗯,这个理由大家都能接受了。大家都是拿人头凑功劳的人,杀的主要还是敌军,杀妇孺是过份了。
还有就是,这些人里,会不会有给叛军报信的?张世恩怎么知道她把各府的长官给召了来的?都是自家人,谁不是在一起受苦呢?
这个还真是!既不能杀,又要防着泄漏消息,干脆都给他送走!
公孙佳叹了口气,说:“再来,你们都过来给我签个名。”
别说签名了,就是让他去死,黄喜也是毫不犹豫的,他应声而起:“好!”答应完了才想起来:“君侯要签什么?”
公孙佳道:“一份奏本。”
这个不是战报,而是公孙佳对于俘虏、家眷的处份建议,她的建议,首恶必诛,协从不问,参与的人要做妥善的安置。这个首恶,她圈定了只有张世恩一个人,连坐也只连他的家族。汪斗她暂时要保下来,家眷们她也要尽力保上一保——仅限于已经被俘、归顺的,张世恩那里的,还是要把人送过去的。
钟佑霖丝毫不觉得请教妹妹有什么丢人的,大大方方地问:“这又是为什么?”
公孙佳道:“哥哥,这些人在这里造反,他们的兄弟可还是在北方备边的!汪斗的父亲,四个儿子有三个战死了。别人家里,难道没有?为了安定军心,也不能大开杀戒呀!”
话一出口,邓凯就说了:“君侯所言丝毫不差,属下随父守边,确实有士卒来自此地。怪道我听着这里的方言耳熟呢!”
谢、容、赵等人都暗暗点头,心道,这是谋国之人,心怀天下,怪不得陛下要用她了。都说要签名。
公孙佳自己写的稿子,单良写“大文章”底气容易不足,一般人看不大出来,交给皇帝看不行。谢普看公孙佳这稿子写得虽然修饰上笔力稍嫌不足,然而条理清晰,言辞肯切,这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谢普等人签名,他先签了,然后对老同学使眼色,这是白送的好评,纵使朝中有人提出异议,大佬们也绝对会记住这些名字,对他们的评价多少会好一些。公孙佳真是个说话算数的人,说跟着她有好处,就有好处。
老同学接到暗示,也上前求署名附议。公孙佳同意了,让他们排队签字,自己却问元铮、单宇:“你们明白了吗?”
元铮想了一下,道:“上兵伐谋……”
单宇跟着往下背:“其次伐交……”
“其下伐兵,其下攻城,”谢普踱了过来,笑中带着感慨,对公孙佳道,“君侯好雅兴,还在教孩子?”
公孙佳笑笑:“这可是我的宝贝呢。”
谢普道:“君侯也是两宫的宝贝,我算是明白为什么君侯能走到这一步啦。”待自己人真诚,虽然是娇气挑剔,但不作践人,有什么事谋略都摊开了说,还爱民如子、爱兵如子,如何能让人不喜欢?
年轻一辈里,能者固然是有的,譬如容逸,谢普也是很看好他的。但是极少,能力到了公孙佳这个份上,又机缘巧合把握住了种种机会,她是男是女,也就不是特别的重要了。
两人又闲话了几句,谢普说,他很相信照公孙佳这么个玩法,这边剿匪应该很快就会结束的。公孙佳就谦虚,说自己头一回干这事,还很生疏,最好留点余量。谢普说他是相信公孙佳的,而且他认为公孙佳这法子是很好的。
两人客套了一阵儿,那边名也签完了,公孙佳再次提醒:“让下头做事的人悠着点儿!坏了我的事,我会翻脸的。”
至此,她说什么,底下人都老老实实地执行去了。
县令还不敢走,他在请公孙佳移入县城:“天气越来越冷了,君侯金贵之躯,怎能久居旷野?”
公孙佳道:“不了,这么些人,会扰民的。”她委实信不过这个县令的能力。不过现在面子也要给两分,她同意进城看一看,主要是看被县令软禁起来的张氏族的情况。
县令长出了一口气道:“下官为您引路。”
~~~~~~~~~~~~~~
一路上,县令骑着马,颠儿颠儿地跟在公孙佳的车边上,被带刀佩弓的护卫们瞪着。县令顾不得害怕,一力地解释他已经尽力了,且说了他自己的盘算,认为自己的盘算是没有问题的。
公孙佳听了二十里的废话,到了县城才扶着元铮的手下了车,抬头一看县城,心情顿时很糟糕了。她知道这张世恩为什么拿下县城之后不据守了,这县城的城墙它塌了一块,现在是临时新修起来的,看起来也是不太牢靠的样子。看来张世恩比这傻县令还明白些,宁愿舍掉这破城也不要接这个会拖垮自己的烂摊子。
单良瘸着走过来站在她的身后,想起来公孙佳说要“踏平这个破县城”,简直想笑。
县城不用她来踏就已经很破了,果然是座破县城。
县令的水准也与这县城样的稀烂。
在两个缺德鬼的眼里,这县令太废物了。到现在还养着张世恩的族亲,这就离谱!这傻子,觉得张世恩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自己人”,比汪斗好打交道得多,好好照顾着张世恩的亲人,还能跟张世恩谈点条件、招个安什么的,招回来再下黑手就是另外的说法了。而汪斗是蝼蚁一样的人物,“犯上作乱”是十分可恶的!连招安都不想招。
是能干得出人家仨儿子在外为国牺牲,他在后方把人亲爹抓起来关牢里坑死的蠢事的人!
这货真是白长了颗人脑子!两个缺德鬼心里冒出了同样的评论。
为了防止有人行刺,公孙佳带了精锐护卫,荣校尉、小林、元铮左臂上都缚着手盾。一路行来,倒也没遇到什么危险,反而是本地百姓居然夹道相迎,看表情竟挑剔不出假来。
公孙佳很惊讶,低声问单良:“怎么会呢?”地方受到了冲击,肯定是欢迎平叛的,但是大军过来,怎么会人人喜悦?这破地方可是抽丁收税抽得很惨的呀。
单良嘴角一抽:“您不扰民呀。”
还有乡老们掣着壶盏迎王师,又有孩童、妇人意思意思地抱着鸡鸭,也来迎。乡老上前,看到公孙佳先傻了眼,被县令骂了一句:“你老糊涂了?这就是君侯!”
乡老才开始想词儿,说:“盼王师久矣!”又说准备了很多犒劳官军的猪羊果酒,但是公孙佳下令一概不收,现在请收下。
公孙佳含笑道:“我知道大家伙儿的日子有些苦,可没办法,国家遇到了事儿,只好一起咬牙捱着。陛下在京里,每餐也减了一半儿。熬过了这一阵儿,就好啦。你们的东西我也不收,我要收了,你们的日子还过不过啦?留下吧,过个好年。”
乡老百姓们从未见过女侯,倒是乡间奇怪的... -->>
还能这么玩?
尚和等人都懵了,他们经历过不少战事,从没见过这么搞的。通常,都是抢人头的,因为百姓意味着资源、是源源不断的兵源、财源,百姓所处之地,就是天下。对敌方的家眷,一般也不是杀,罚来当苦役不香吗?流放到边远之地不好吗?
再有,拿去当饵,就像公孙佳昨天做的那样,也是比较划算的一种作法。他们还知道别的用法,比如说,让这些家眷叫门,把对方的兵士给叫出来,使得对方人心涣散。又如拿来当人质,逼对方就范,好处多着呢,何必放归?
“这是为什么呀?让他们一家团聚了,贼人的心就安稳了。岂不是要坏咱们的大事?”
公孙佳道:“本地府库已然吃紧,难道还要白养着他们?如今已经寒冬了。”别说粮食没收成了,野菜都没得吃。她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真的做过当家人,自家田庄的大致情况她还算知道。当然也粗浅地知道通常情况下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要怎么过。
再者,汪斗能起来、张世恩能坐大到现在这个情况,还不是地方上有蠢货,一步一步把人给逼的?否则,单凭这二人,何至于能聚起这么大的势力?她家、她外公家加起的私兵都没那么多呢!
地方官员想捂盖子,开始的时候没上报,想私下给处理了。瞒着朝廷就是断绝了朝廷在征剿上的援助,只能凭地方自己来干。地方上的实力有限,越要剿,就越要加紧搜刮,越加紧搜刮,百姓就越过不下去,百姓过不下去,官府又靠不住,可不就投贼了么?最后闯下大祸来。
公孙佳这一手,是将当初地方上与张世恩的处境来了个反手对调。地方上对百姓宽松了,就是断了张世恩再蛊惑百姓的根。张世恩要养活这么些人,他又没有别的来源,苛待这些家眷,是自寻死路,想养活他们就必得出来。大家决战。
此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毕竟是妇孺居多,为了他们克扣军士百姓的口粮,不好。看着他们饿死,又或者全屠了,有伤天和。不如交给张世恩去头疼,他抢劫了府库,就好好养着这些人吧。”
嗯嗯,这个理由大家都能接受了。大家都是拿人头凑功劳的人,杀的主要还是敌军,杀妇孺是过份了。
还有就是,这些人里,会不会有给叛军报信的?张世恩怎么知道她把各府的长官给召了来的?都是自家人,谁不是在一起受苦呢?
这个还真是!既不能杀,又要防着泄漏消息,干脆都给他送走!
公孙佳叹了口气,说:“再来,你们都过来给我签个名。”
别说签名了,就是让他去死,黄喜也是毫不犹豫的,他应声而起:“好!”答应完了才想起来:“君侯要签什么?”
公孙佳道:“一份奏本。”
这个不是战报,而是公孙佳对于俘虏、家眷的处份建议,她的建议,首恶必诛,协从不问,参与的人要做妥善的安置。这个首恶,她圈定了只有张世恩一个人,连坐也只连他的家族。汪斗她暂时要保下来,家眷们她也要尽力保上一保——仅限于已经被俘、归顺的,张世恩那里的,还是要把人送过去的。
钟佑霖丝毫不觉得请教妹妹有什么丢人的,大大方方地问:“这又是为什么?”
公孙佳道:“哥哥,这些人在这里造反,他们的兄弟可还是在北方备边的!汪斗的父亲,四个儿子有三个战死了。别人家里,难道没有?为了安定军心,也不能大开杀戒呀!”
话一出口,邓凯就说了:“君侯所言丝毫不差,属下随父守边,确实有士卒来自此地。怪道我听着这里的方言耳熟呢!”
谢、容、赵等人都暗暗点头,心道,这是谋国之人,心怀天下,怪不得陛下要用她了。都说要签名。
公孙佳自己写的稿子,单良写“大文章”底气容易不足,一般人看不大出来,交给皇帝看不行。谢普看公孙佳这稿子写得虽然修饰上笔力稍嫌不足,然而条理清晰,言辞肯切,这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谢普等人签名,他先签了,然后对老同学使眼色,这是白送的好评,纵使朝中有人提出异议,大佬们也绝对会记住这些名字,对他们的评价多少会好一些。公孙佳真是个说话算数的人,说跟着她有好处,就有好处。
老同学接到暗示,也上前求署名附议。公孙佳同意了,让他们排队签字,自己却问元铮、单宇:“你们明白了吗?”
元铮想了一下,道:“上兵伐谋……”
单宇跟着往下背:“其次伐交……”
“其下伐兵,其下攻城,”谢普踱了过来,笑中带着感慨,对公孙佳道,“君侯好雅兴,还在教孩子?”
公孙佳笑笑:“这可是我的宝贝呢。”
谢普道:“君侯也是两宫的宝贝,我算是明白为什么君侯能走到这一步啦。”待自己人真诚,虽然是娇气挑剔,但不作践人,有什么事谋略都摊开了说,还爱民如子、爱兵如子,如何能让人不喜欢?
年轻一辈里,能者固然是有的,譬如容逸,谢普也是很看好他的。但是极少,能力到了公孙佳这个份上,又机缘巧合把握住了种种机会,她是男是女,也就不是特别的重要了。
两人又闲话了几句,谢普说,他很相信照公孙佳这么个玩法,这边剿匪应该很快就会结束的。公孙佳就谦虚,说自己头一回干这事,还很生疏,最好留点余量。谢普说他是相信公孙佳的,而且他认为公孙佳这法子是很好的。
两人客套了一阵儿,那边名也签完了,公孙佳再次提醒:“让下头做事的人悠着点儿!坏了我的事,我会翻脸的。”
至此,她说什么,底下人都老老实实地执行去了。
县令还不敢走,他在请公孙佳移入县城:“天气越来越冷了,君侯金贵之躯,怎能久居旷野?”
公孙佳道:“不了,这么些人,会扰民的。”她委实信不过这个县令的能力。不过现在面子也要给两分,她同意进城看一看,主要是看被县令软禁起来的张氏族的情况。
县令长出了一口气道:“下官为您引路。”
~~~~~~~~~~~~~~
一路上,县令骑着马,颠儿颠儿地跟在公孙佳的车边上,被带刀佩弓的护卫们瞪着。县令顾不得害怕,一力地解释他已经尽力了,且说了他自己的盘算,认为自己的盘算是没有问题的。
公孙佳听了二十里的废话,到了县城才扶着元铮的手下了车,抬头一看县城,心情顿时很糟糕了。她知道这张世恩为什么拿下县城之后不据守了,这县城的城墙它塌了一块,现在是临时新修起来的,看起来也是不太牢靠的样子。看来张世恩比这傻县令还明白些,宁愿舍掉这破城也不要接这个会拖垮自己的烂摊子。
单良瘸着走过来站在她的身后,想起来公孙佳说要“踏平这个破县城”,简直想笑。
县城不用她来踏就已经很破了,果然是座破县城。
县令的水准也与这县城样的稀烂。
在两个缺德鬼的眼里,这县令太废物了。到现在还养着张世恩的族亲,这就离谱!这傻子,觉得张世恩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自己人”,比汪斗好打交道得多,好好照顾着张世恩的亲人,还能跟张世恩谈点条件、招个安什么的,招回来再下黑手就是另外的说法了。而汪斗是蝼蚁一样的人物,“犯上作乱”是十分可恶的!连招安都不想招。
是能干得出人家仨儿子在外为国牺牲,他在后方把人亲爹抓起来关牢里坑死的蠢事的人!
这货真是白长了颗人脑子!两个缺德鬼心里冒出了同样的评论。
为了防止有人行刺,公孙佳带了精锐护卫,荣校尉、小林、元铮左臂上都缚着手盾。一路行来,倒也没遇到什么危险,反而是本地百姓居然夹道相迎,看表情竟挑剔不出假来。
公孙佳很惊讶,低声问单良:“怎么会呢?”地方受到了冲击,肯定是欢迎平叛的,但是大军过来,怎么会人人喜悦?这破地方可是抽丁收税抽得很惨的呀。
单良嘴角一抽:“您不扰民呀。”
还有乡老们掣着壶盏迎王师,又有孩童、妇人意思意思地抱着鸡鸭,也来迎。乡老上前,看到公孙佳先傻了眼,被县令骂了一句:“你老糊涂了?这就是君侯!”
乡老才开始想词儿,说:“盼王师久矣!”又说准备了很多犒劳官军的猪羊果酒,但是公孙佳下令一概不收,现在请收下。
公孙佳含笑道:“我知道大家伙儿的日子有些苦,可没办法,国家遇到了事儿,只好一起咬牙捱着。陛下在京里,每餐也减了一半儿。熬过了这一阵儿,就好啦。你们的东西我也不收,我要收了,你们的日子还过不过啦?留下吧,过个好年。”
乡老百姓们从未见过女侯,倒是乡间奇怪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