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银行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林霂走过勃兰登堡门来到了西侧。
和想象中的遗址不同,地上仅有一条线象征性地提示柏林墙的大概位置。附近的小广场竖着一座座十字架,那是祭奠在冷战时期试图翻越柏林墙、从东德逃往西德的死难者。
林霂看过资料,柏林墙实为两堵平行的墙,相隔约150米,中间的区域是所谓的“死亡地带”,内有警犬、瞭望塔、泛光灯、铁丝网、防车辆路障和武装警卫,将西柏林和东柏林完全隔绝开来。
可以说这道墙是血淋淋的伤痛记忆。
林霂对这道墙存在过许多想象。现在目睹了墙的遗迹,想象空间变少,心情随着沉痛的历史而变得压抑,打算前往东出口与萧淮会合,问了一圈游客,竟然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她向本地居民求助,得知东出口其实是东边的查理检查站,也是冷战时期所有外国人在东西柏林间通行的关口,距离勃兰登堡门仅二十分钟步行路程。
路面有许多积雪,她深一脚浅一脚踏雪前行,见到不少充斥着涂鸦的破旧老房子。攻略上说1989年后东德人大量逃到西德,闲置下来的楼房变成了现代叛逆青年和神经艺术家们即兴创作的对象。
林霂走近空房子,正要玩自拍,一位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老头突然从残破的窗户里探出脑袋,叽里呱啦地说着俄语,凶神恶煞的样子。她吓一跳,头也不回地开溜。
穿过几条商业街,她找到了马路中间那个小小的检查站哨岗,四下观望,没看到萧淮。
检查站里有几位演员在cosplay苏联士兵,与离开“东柏林”、前往“西柏林”的游客们演绎着两德时期的通关程序,气氛十分欢乐。她也排在游客队伍里,缴纳了几欧元的“通关费”,再把护照递给苏联士兵,等待对方盖章放行。
苏联士兵用比老鹰还锐利的眼神打量她,将护照丢还回来:“你是毛\主\席的人,为什么要前往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怀疑你有叛国的嫌疑,正式拒绝你前往西德的申请。”
演戏演得很逼真嘛。林霂忍俊不禁,配合地说:“我没有叛国。”
苏联士兵皱眉头:“把人带走。”
林霂一愣。什么情况?
几位士兵当真将她“驱逐”出检查站,一辆上世纪原东德生产的甲壳虫汽车则缓缓地驶过来。
高大帅气的德*官打开车门走下来,露出迷人的微笑:“按照国家安全政策,我们正式逮捕你回东德。”
林霂疑惑地问:“你们这是配套体验?”
军官唇边的笑意荡漾开来:“请上车。”
甲壳虫绕老城区行驶,迎面扑来各种陈旧斑驳的平房和高端奢华的商业大厦,混乱中又透出一种奇异的混搭和谐感。林霂从这样的东柏林街景中找到了随遇而安的好心情。
东德军官也变成了风趣的导游,介绍沿途各个景点的同时穿插讲述几个黑色笑话,逗得林霂抿唇一笑。
甲壳虫最后停在了一个已被弃用的老火车站,现在看来不怎么起眼,却是冷战时期东西二德的分界线,也是连接东欧和西欧的唯一铁路通路。
林霂下车,踏入这座历经几十年风雨洗刷的火车站。
墙体的红砖已经变成晦暗的赭红色,站台指示牌反射着冰冷的德文“hauptbahnhof(火车总站)”,孤零零的铁轨向远方延伸,触目所及的景象在冬季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呈现出悲凉沉郁的基调。
她行走在冷清寂静的站台通道,细高跟长靴踩在破裂的地砖上发出了清脆的回响,走到路的尽头,折身回首,在空荡荡的乘客出入口看见了一个人。
那人是萧淮。
他拾阶而上,步伐稳健不疾不徐,愈发显得身姿高挺,风采翩翩,好似从陈旧的历史里一下子走入到现在的岁月流光之中。
林霂望着他,心脏莫名地重跳一下。
萧淮往前跨了步,用沉稳的语气说:“你来早了,还得等会儿。”
这句话说得没头没尾,林霂猜到他可能为她准备了什么东西。
北风在吹,吹成一种惨淡凄凉的调子。不知道等待了多久,林霂发觉自己小觑了柏林的零下气温,脸部已经被冻僵,四肢也异常冰冷,身体控制不住地发抖。
萧淮走过来,双手摘下温暖的围巾,给她戴上。
她冻得不行,缩了缩脖子,颤颤地问:“还要等多久?”
他伸手虚揽住她的肩膀:“没有多久了。”
酷寒之下,一场等待变得无比漫长。他见她的脸色渐渐发白,收紧手臂,把人拥入怀中。
两人的胸口并未相贴,这样的姿势不算过分亲密,因此她没有任何犹豫地低下脑袋,仗着他高大挺拔的身躯避开冽风。
他体贴地用双手捂住她的耳朵,遮挡严寒。
身体逐渐变暖,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心脏周围扩散,她仰起头去看他,凛冽的冬风吹过来,吹乱了长发,盖住眉眼。
她伸手轻拂了下,视线重新对上他英俊迫人的轮廓。凑巧他低下头,清亮的视线与她的目光交织在一起。
时光仿佛凝定了一刹那,又缓缓流动。
萧淮沉沉地开口:“最后一班列车,你上。”
林霂愣了好几秒钟,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这是散文故事里女作家和德*官的对白。
她不确定地接过话:“你……跟我走?”
“不可能,我有父母,你快上车。”
“我要留一天,请你让我多留一天。”
故事的结局是一场无可奈何的别离,对话应该到此结束,但萧淮把话题衔接得天衣无缝:“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如果是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应该会回答:“我知道,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然而现实里的林霂哑然无声。
萧淮凝视着她,深暗的眸子流转着一抹含义不明的情绪:“如果散文故事是真实的,这里便是女作家和德*官的分别之地。”
林霂领悟过来:“你带我来这里,是为了重温他们的别离?”
“不。该别离的人就别离了,该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他说这句话时声音压低下去,沉沉的,缓缓的,像在叹息,林霂怔忡了好几秒。
忽然间,她很想告诉他一件事——两年前,车祸尚未发生,她在前男友的书房里找到了一本德文版金融杂... -->>
林霂走过勃兰登堡门来到了西侧。
和想象中的遗址不同,地上仅有一条线象征性地提示柏林墙的大概位置。附近的小广场竖着一座座十字架,那是祭奠在冷战时期试图翻越柏林墙、从东德逃往西德的死难者。
林霂看过资料,柏林墙实为两堵平行的墙,相隔约150米,中间的区域是所谓的“死亡地带”,内有警犬、瞭望塔、泛光灯、铁丝网、防车辆路障和武装警卫,将西柏林和东柏林完全隔绝开来。
可以说这道墙是血淋淋的伤痛记忆。
林霂对这道墙存在过许多想象。现在目睹了墙的遗迹,想象空间变少,心情随着沉痛的历史而变得压抑,打算前往东出口与萧淮会合,问了一圈游客,竟然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她向本地居民求助,得知东出口其实是东边的查理检查站,也是冷战时期所有外国人在东西柏林间通行的关口,距离勃兰登堡门仅二十分钟步行路程。
路面有许多积雪,她深一脚浅一脚踏雪前行,见到不少充斥着涂鸦的破旧老房子。攻略上说1989年后东德人大量逃到西德,闲置下来的楼房变成了现代叛逆青年和神经艺术家们即兴创作的对象。
林霂走近空房子,正要玩自拍,一位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老头突然从残破的窗户里探出脑袋,叽里呱啦地说着俄语,凶神恶煞的样子。她吓一跳,头也不回地开溜。
穿过几条商业街,她找到了马路中间那个小小的检查站哨岗,四下观望,没看到萧淮。
检查站里有几位演员在cosplay苏联士兵,与离开“东柏林”、前往“西柏林”的游客们演绎着两德时期的通关程序,气氛十分欢乐。她也排在游客队伍里,缴纳了几欧元的“通关费”,再把护照递给苏联士兵,等待对方盖章放行。
苏联士兵用比老鹰还锐利的眼神打量她,将护照丢还回来:“你是毛\主\席的人,为什么要前往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怀疑你有叛国的嫌疑,正式拒绝你前往西德的申请。”
演戏演得很逼真嘛。林霂忍俊不禁,配合地说:“我没有叛国。”
苏联士兵皱眉头:“把人带走。”
林霂一愣。什么情况?
几位士兵当真将她“驱逐”出检查站,一辆上世纪原东德生产的甲壳虫汽车则缓缓地驶过来。
高大帅气的德*官打开车门走下来,露出迷人的微笑:“按照国家安全政策,我们正式逮捕你回东德。”
林霂疑惑地问:“你们这是配套体验?”
军官唇边的笑意荡漾开来:“请上车。”
甲壳虫绕老城区行驶,迎面扑来各种陈旧斑驳的平房和高端奢华的商业大厦,混乱中又透出一种奇异的混搭和谐感。林霂从这样的东柏林街景中找到了随遇而安的好心情。
东德军官也变成了风趣的导游,介绍沿途各个景点的同时穿插讲述几个黑色笑话,逗得林霂抿唇一笑。
甲壳虫最后停在了一个已被弃用的老火车站,现在看来不怎么起眼,却是冷战时期东西二德的分界线,也是连接东欧和西欧的唯一铁路通路。
林霂下车,踏入这座历经几十年风雨洗刷的火车站。
墙体的红砖已经变成晦暗的赭红色,站台指示牌反射着冰冷的德文“hauptbahnhof(火车总站)”,孤零零的铁轨向远方延伸,触目所及的景象在冬季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呈现出悲凉沉郁的基调。
她行走在冷清寂静的站台通道,细高跟长靴踩在破裂的地砖上发出了清脆的回响,走到路的尽头,折身回首,在空荡荡的乘客出入口看见了一个人。
那人是萧淮。
他拾阶而上,步伐稳健不疾不徐,愈发显得身姿高挺,风采翩翩,好似从陈旧的历史里一下子走入到现在的岁月流光之中。
林霂望着他,心脏莫名地重跳一下。
萧淮往前跨了步,用沉稳的语气说:“你来早了,还得等会儿。”
这句话说得没头没尾,林霂猜到他可能为她准备了什么东西。
北风在吹,吹成一种惨淡凄凉的调子。不知道等待了多久,林霂发觉自己小觑了柏林的零下气温,脸部已经被冻僵,四肢也异常冰冷,身体控制不住地发抖。
萧淮走过来,双手摘下温暖的围巾,给她戴上。
她冻得不行,缩了缩脖子,颤颤地问:“还要等多久?”
他伸手虚揽住她的肩膀:“没有多久了。”
酷寒之下,一场等待变得无比漫长。他见她的脸色渐渐发白,收紧手臂,把人拥入怀中。
两人的胸口并未相贴,这样的姿势不算过分亲密,因此她没有任何犹豫地低下脑袋,仗着他高大挺拔的身躯避开冽风。
他体贴地用双手捂住她的耳朵,遮挡严寒。
身体逐渐变暖,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心脏周围扩散,她仰起头去看他,凛冽的冬风吹过来,吹乱了长发,盖住眉眼。
她伸手轻拂了下,视线重新对上他英俊迫人的轮廓。凑巧他低下头,清亮的视线与她的目光交织在一起。
时光仿佛凝定了一刹那,又缓缓流动。
萧淮沉沉地开口:“最后一班列车,你上。”
林霂愣了好几秒钟,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这是散文故事里女作家和德*官的对白。
她不确定地接过话:“你……跟我走?”
“不可能,我有父母,你快上车。”
“我要留一天,请你让我多留一天。”
故事的结局是一场无可奈何的别离,对话应该到此结束,但萧淮把话题衔接得天衣无缝:“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如果是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应该会回答:“我知道,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然而现实里的林霂哑然无声。
萧淮凝视着她,深暗的眸子流转着一抹含义不明的情绪:“如果散文故事是真实的,这里便是女作家和德*官的分别之地。”
林霂领悟过来:“你带我来这里,是为了重温他们的别离?”
“不。该别离的人就别离了,该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他说这句话时声音压低下去,沉沉的,缓缓的,像在叹息,林霂怔忡了好几秒。
忽然间,她很想告诉他一件事——两年前,车祸尚未发生,她在前男友的书房里找到了一本德文版金融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