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定将帅 (1/2)
800小说网 lwtxt.org,崛起烽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是戍边,圣旨上却没有给苏策具体的职位,晚上苏策没有回府,去了老师李思哲的府上。
夜里,长安城宵禁,坊门早已关闭,坊外宽阔的街道上南衙十六卫的人马在各个坊门及路口设卡,坊内手提木棍的不良帅三三两两的在四处巡查,坊内百姓要么早早的回家休息,要么会同一二好友饮酒作乐。
长安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安,只是今夜定北县公府却充满了肃杀之气。
隆盛十三年,乱!
隆盛十四年,稳!
乱的是朝堂,稳的是百姓们。
公府会客厅中苏策和李思哲两人坐在主位,两侧是安北一脉的十二位军头,在军头后面是十二位三品将军,而在院中还肃立着四十余位四品将军。
这些将军不是安北一脉的全部将军,还有三分之一的将军在戍边,三分之一在各道选兵。
安北一脉立军远超大乾国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乾太祖兵出乾州之时。
平日里这些将军身上只有散官衔,没有战事就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遇到战事,要是前线有变,这些闲散的将军就会披甲领兵支援前线作战。
府兵制度是三批轮调,从府兵制度上崛起的大乾将军们也是三批轮换。
圣人没有给苏策职事,那是因为安北一脉还有定好苏策戍边的职事,这是尊重,更是信任。
乾州陵卫,北衙六军人数撑死了也就三十万,而安北一脉呢?
表面上只有戍边的十万大军,但实际上,如今大乾十三道两都京畿中安北一脉储兵为民的老卒远超百万。
这才是大乾安北一脉一府压三府的底蕴。
大乾六军在百年约定俗成的规矩中,早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储兵地。
京畿两都是北衙六军的地盘,而环绕京畿两都的关内道,剑南道,山南东西两道,河南道,河东道就是安北一脉的势力范围了。
除此之外,安东都护府靠着河北道偏安一隅。
南方的兵不适合广域作战,但是却适应岭南的酷热,因而安南都护府在黔中道,黔南道储兵。
安西都护府有大齐留在陇右道的老底子,看似只有一道之地,但是打垮了西域百国的安西军仅靠着都护府所辖地域就远超两道之地,再加上陇右道,实力也是不差。
至于江南东西两道和淮南道,土膏微润,自古便是膏腴之地,三道税赋可抵其余十道,因而三皇子和四皇子两人都是十二岁便去了金陵府,以皇族之名安稳三道,这三道大乾六军很默契的都没有储兵。
这次安定郡公项城除了回长安述职,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便是兵部刚刚划定下来大都护府章程。
之前大乾的都护府划分并不是那么清晰,因为战事连绵,攻伐之下四边的辖区不定,如今承平两载也应该定下章程了。
安东都护府,辖本部安东上都护府和渤海都督府。
安西都护府,辖本部安西大都护府,北庭上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保持安南上都护府不变。
至于安北都护府因为老帅李思哲北扩千里,下辖本部安北大都护府,北原上都护府,三关上都护府。
上都护府统兵五万,大都护府统兵十万,大都护府统兵不设限。
都护府作为大乾对外征伐的临时军府,各都护府的变动比较大。
从这次兵部定府就能看出来圣人的偏爱安北。
这一次边军大改,也是文官对军方的一次反制。
安北大都护府,之前经历过改制,原先是安北都护府,后来大胜九胡成了安北都督府,现在又改为了安北大都护府。
少了一座都督府意味着文武之争中,军方胜了。
政治说到底都是利益。
少了一座都督府,可不仅仅意味着少了几十个官职,几州之地,其背后所带来的利益更多。
安定郡公项城任安北大都护,还有两个上都护没定下来,今天既是给苏策定下戍边的职位,也是安北一脉的分配势力。
十二位军头,安定郡公项城需要战功重塑国公府,其他三位郡公,八位县公却既不争也不抢,爵为公,是有说法的,私者为侯,公者为公。
能上县公爵位的人,除了要有惊世战功还要有皇族信任,否则侯爵就是尽头了。
其实苏策的职位,老帅李思哲早已经和苏策商议过了,按照苏策的品秩可为上都护府副都护,亦或者独领偏师。
安北大都护府,一府十城。
三关上都护府,一府三关。
北原上都护府,一府六城。
戍城为守捉使,戍关则为都尉。
两者相比守捉使相对于都尉需要受到都护府节制,而都尉则相对独立。
李思哲看到人来齐了,也不拖沓,开门... -->>
说是戍边,圣旨上却没有给苏策具体的职位,晚上苏策没有回府,去了老师李思哲的府上。
夜里,长安城宵禁,坊门早已关闭,坊外宽阔的街道上南衙十六卫的人马在各个坊门及路口设卡,坊内手提木棍的不良帅三三两两的在四处巡查,坊内百姓要么早早的回家休息,要么会同一二好友饮酒作乐。
长安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安,只是今夜定北县公府却充满了肃杀之气。
隆盛十三年,乱!
隆盛十四年,稳!
乱的是朝堂,稳的是百姓们。
公府会客厅中苏策和李思哲两人坐在主位,两侧是安北一脉的十二位军头,在军头后面是十二位三品将军,而在院中还肃立着四十余位四品将军。
这些将军不是安北一脉的全部将军,还有三分之一的将军在戍边,三分之一在各道选兵。
安北一脉立军远超大乾国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乾太祖兵出乾州之时。
平日里这些将军身上只有散官衔,没有战事就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遇到战事,要是前线有变,这些闲散的将军就会披甲领兵支援前线作战。
府兵制度是三批轮调,从府兵制度上崛起的大乾将军们也是三批轮换。
圣人没有给苏策职事,那是因为安北一脉还有定好苏策戍边的职事,这是尊重,更是信任。
乾州陵卫,北衙六军人数撑死了也就三十万,而安北一脉呢?
表面上只有戍边的十万大军,但实际上,如今大乾十三道两都京畿中安北一脉储兵为民的老卒远超百万。
这才是大乾安北一脉一府压三府的底蕴。
大乾六军在百年约定俗成的规矩中,早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储兵地。
京畿两都是北衙六军的地盘,而环绕京畿两都的关内道,剑南道,山南东西两道,河南道,河东道就是安北一脉的势力范围了。
除此之外,安东都护府靠着河北道偏安一隅。
南方的兵不适合广域作战,但是却适应岭南的酷热,因而安南都护府在黔中道,黔南道储兵。
安西都护府有大齐留在陇右道的老底子,看似只有一道之地,但是打垮了西域百国的安西军仅靠着都护府所辖地域就远超两道之地,再加上陇右道,实力也是不差。
至于江南东西两道和淮南道,土膏微润,自古便是膏腴之地,三道税赋可抵其余十道,因而三皇子和四皇子两人都是十二岁便去了金陵府,以皇族之名安稳三道,这三道大乾六军很默契的都没有储兵。
这次安定郡公项城除了回长安述职,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便是兵部刚刚划定下来大都护府章程。
之前大乾的都护府划分并不是那么清晰,因为战事连绵,攻伐之下四边的辖区不定,如今承平两载也应该定下章程了。
安东都护府,辖本部安东上都护府和渤海都督府。
安西都护府,辖本部安西大都护府,北庭上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保持安南上都护府不变。
至于安北都护府因为老帅李思哲北扩千里,下辖本部安北大都护府,北原上都护府,三关上都护府。
上都护府统兵五万,大都护府统兵十万,大都护府统兵不设限。
都护府作为大乾对外征伐的临时军府,各都护府的变动比较大。
从这次兵部定府就能看出来圣人的偏爱安北。
这一次边军大改,也是文官对军方的一次反制。
安北大都护府,之前经历过改制,原先是安北都护府,后来大胜九胡成了安北都督府,现在又改为了安北大都护府。
少了一座都督府意味着文武之争中,军方胜了。
政治说到底都是利益。
少了一座都督府,可不仅仅意味着少了几十个官职,几州之地,其背后所带来的利益更多。
安定郡公项城任安北大都护,还有两个上都护没定下来,今天既是给苏策定下戍边的职位,也是安北一脉的分配势力。
十二位军头,安定郡公项城需要战功重塑国公府,其他三位郡公,八位县公却既不争也不抢,爵为公,是有说法的,私者为侯,公者为公。
能上县公爵位的人,除了要有惊世战功还要有皇族信任,否则侯爵就是尽头了。
其实苏策的职位,老帅李思哲早已经和苏策商议过了,按照苏策的品秩可为上都护府副都护,亦或者独领偏师。
安北大都护府,一府十城。
三关上都护府,一府三关。
北原上都护府,一府六城。
戍城为守捉使,戍关则为都尉。
两者相比守捉使相对于都尉需要受到都护府节制,而都尉则相对独立。
李思哲看到人来齐了,也不拖沓,开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