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安金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乐亭北靠燕山,南临渤海。
乐亭历史悠久。据旧志记载“乐亭古属孤竹国,秦属辽西郡唐属马城县,元代大定年间置县至今”元改乐亭为溟洲,后又复称乐亭县。据黄坨村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文物考证,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已有人迹。李世民征伐,康熙帝巡边,文人墨客游历,在民间留下许多美好的故事和传说。潮音寺记述着沧桑巨变,古炮台诉说着战火硝烟,搬倒井留下美妙掌故,传瓦寺传承着雄浑古朴,大钊故居辉映着历史折光
乐亭县城始在救阵(旧镇),后迁长河东侧,城围不足千丈。城墙因战乱、洪患于民国年间被毁。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恢复重建窄街陋房。二十世纪末,以新城区为主体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迅速崛起,2002年兴建的青春广场,即为新城的中心。新城大街宽阔气派,纵横交错,大钊路横贯南北,金融街纵横东西,富强街初具规模,宝丰街商铺兴旺。
城内绿树成荫,遮天蔽日,绿草如毯,鲜花似锦。
夜幕降临,星光闪烁,万家灯火,霓红变换,泻金吐银,宛如银河落九天。
东城闻擂鼓,西城听鼓书,南城看秧歌,北城赏歌舞。惬意极了。
乐亭县城的人们说话的嗓门也高了,都是挺着腰杆说话,挥着拳头说话,伸着拇指说话新城可大气了,有“李大钊纪念馆”有“青春广场”有“冀东果菜批发市场”还有。人也显得精神了,西装,唐装,连衣裙,旗袍,令人眼花缭乱。
昔日,邑内地荒人稀。明洪武、永乐年间从山西、江南一带迁来大批移民。历代县民披荆斩棘,辟荒野海滩为良田沃壤,终造“燕东天府”之富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步入全国产粮先进县行列,被誉为“中国鲜桃之乡”、“河北蔬菜之乡”
邑人以商贾而闻名。清末民初,邑人所办商号遍布东北,外出经商者数万,号称“老呔帮”汀流河刘家“益发合”、“泰发合”诸商号名冠东三省。何新庄武百祥创办“同记”、“大罗新”能经营善管理,在哈尔滨独领风骚。
乐亭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化县”之称。有乐亭皮影戏,俗称“乐亭影” 乐亭大鼓,乐亭大秧歌。
乐亭皮影——
历史悠久长远。乐亭皮影为中国皮影戏主要剧种之一,多年来倍受国内外专家学者青睐。乐亭影自金发祥,经元至明已形成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开始向外流传,到清初已遍及永平府各州县,乾隆年间进入北京,落户于北京东城,形成后来的北京东路影戏。随着乐亭人去东北经商日增,乐亭影也就进入东三省,并很快同化了东北皮影。自清至民国年间乐亭影班星罗棋布,本县内就多达近百个班社,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民间艺人,1996年6月乐亭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 乐亭皮影出自中原皮影, 据史料载,金人攻破北宋首都开封时,掳来的“弄影者”流落到华北,金。天会五年(1127年)把中原皮影戏传入冀东。中原皮影“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借鉴戏曲的化妆、脸谱和服饰,加以夸张造型,在操纵者(把线的)的灵巧操纵下,与唱者配合默契,影人活灵活现,深受乐亭人喜爱。他们不但观赏,还参与演唱,逐渐把本地的乐亭方言、民歌等溶入影戏之中,后来加进颇具乐亭语调特色的四弦、二胡伴奏,增加了唱腔的音效,从而逐渐形成了乐亭皮影戏。经过数百年的发掘、借鉴、提高,终于成为一枝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奇葩。因源于乐亭而得名。又因金至清朝之前乐亭隶属滦州,故外地又习称“滦州影”建国后又属唐山地区管辖,近年又有“唐山皮影”的叫法,外地人又习于称昌、滦、乐口音为“老呔儿”所以又俗称为“老呔儿影”
椐清朝永平府志记载 :“影戏者,夜间张幕、置灯,雕刻驴皮为之形,隔纸窗演唱成本故事,亦寓劝善刺恶之意。乐亭人喜为之。”大清乾隆圣谕广训载:“乐亭生员编撰影戏,用笛随之”以法昆曲,迄乾隆末年后,以四弦、二胡加入,尤为可听。
唱腔韵白独特。乐亭话和普通话相近,吐字发声带有曲调,富有音乐质感,悦耳动听。乐亭皮影艺人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巧妙地把乐亭方言、乐亭民歌、民谣、俚曲、叫卖调、哭丧调等加工、提炼、运用,提高了语言和音乐质量,使乐亭皮影不但乡土韵味极浓,而且更加优美动听。
影卷纷纭繁多。影卷剧作家高述尧一生编剧多部,其连台本就有六部,定唐、二度梅、三贤传、珠宝钗、青云剑、出师表能唱几个月。影卷之多,不胜枚举,昭示着皮影的繁荣与昌盛。
影星芸芸荟萃 。有髯功大师王华,念白清楚,语言铿锵,刻划人物维妙维肖;“箭杆王”张老璧,雕刻及操纵艺人。他雕刻刀工深厚,操纵技艺娴熟;王髯行老生张绳武,其“咳嗽腔”沙哑中带甜美,委婉有跌宕,尾音一“呵”余音缭绕;生行巨匠韩增,吐字清晰圆润,腔调灵活变化,板头扎实巧妙,声情并茂; 影雕大师聂春潮,雕刻突出皮影特点:老生粗犷长须,性格艳烈;小生小旦,高眉细目,凝重雅致,桃嘴尖颏,秀丽英俊;花生花小,笑眉笑目,风趣诙谐; 小(旦)行全才李紫兰,唱腔委婉细腻,人物刻划惟妙惟肖,且编剧、创腔、操纵、鼓板,样样精通。 花调鼻祖苗幼芝,嗓音甜润,韵味委婉。“黑头一绝”曹辅全“老座子”唱功名震影坛,他声腔浑厚质朴,有先声夺人、一声叫板惊四座之势。 影戏泰斗齐怀,韵味浓郁,板式玲珑,吐字清晰; 小(旦)行高手张茂兰,嗓音好、功底厚,高音区明快嘹亮,低音区低回婉转;髯(老生)行大师李秀,汇诸家之长,首创影戏“簧腔”成一代宗师;花旦名秀苏旭,以刻划情意缠绵,风流潇洒的花旦见长;“ 一枝独秀”康雅亭,小(旦)行,嗓音娇、媚、甜、水、脆,韵味清新;念、白、数、唱都润泽脆快;“ 扬调”创始人周文友,小(旦)行,对旦角平调唱腔改革创新,优美、潇洒、高亢、明亮; 声情并茂的孙品卿,他对待艺术严谨,唱腔委婉优美,念白耐人寻味,板式巧妙玲珑,人物刻划细致入微。
影人鲜活靓丽。雕刻精巧别致,造形生动活泼,刀纹疏密有致,纹络虚实相间,色彩鲜艳得体,结构严谨致密,对比错落有致,故倍受世人喜爱与收藏。
影词格式多样。乐亭影词不仅有一般戏剧的七字句、十字句、五字句,还有风格独特的三赶七、三字经、硬辙、大金边儿、小金边儿、赞语、十六字句等。
唱腔风格独特,有平唱、花腔、凄凉调、悲调、游阴调、还阳调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赶七”等各种腔调。其特点是:音域宽阔,旋律流畅。甩腔委婉华丽,清新别致;数唱如泣如诉,沁人肺腑;旋法独具匠心,引人入胜;组合机动灵活,变化多样。
设施与时俱进。今日的乐亭皮影演唱,加上了现代化设施,声、光、电、影人浑然一体,更加星光灿烂,光彩夺目,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乐亭大鼓——
又名“乐亭调”也叫“铁板大鼓”说唱相兼,讲究唱整本书,前清时瞽目人伺候府门,都是说唱这种书,因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而得名。乐亭大鼓是河北省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曲种之一,流行范围甚广,除冀东各县普遍流行以外,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各省也有一定影响。
板式富于变化。其主要板式有慢板、四平板、二六板、流水板。伴奏音乐主导乐器为大三弦,辅以皮鼓、铁板击节。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等。从光绪末年的陈活埋、齐真、商小安,到解放后的靳文然、韩香圃、戚文峰等,不断发展、创新,使曲板逐渐增至30多个。
曲牌情趣盎然。常见的曲牌有:四大口、南城腔、四平调、流水板等到10余个,即“九腔十八调”这些曲牌,或委婉清秀、或优美动听,或庄重严肃、或高亢激昂,或刚柔相济,或雅俗共赏。
形式说唱并重。刻划正面人物则端庄贤淑,俨然可敬;揭露反面人物则诡谲显现,人人皆憎;写意抒情则让人暗香馥馥,瑞气千条,如身临其境;颂扬英雄人物则使之光明磊落,英姿可描,令肃然起敬。
中、长、短段儿多样。主要传统连台剧目有响马传、青云剑、隋唐演义、三贤传、五锋会、二度梅、杨家将、珠宝钗、飞龙传、西游记、六月雪、薄命图、镇冤塔、回龙阁、破洪州、五虎平西、封神榜、白狐裘、飞虎梦等。单出戏有王二姐思夫、马前泼水、凤仪亭、邵玉兰救夫、刺乔、乾坤带、汴凉图、武家坡、偷看家书、渔家乐、绿珠坠楼、金玉缘、洞庭湖、全家福、兰亭造律、双锁山、张彦观画、芦花记,大登殿、彩楼配、等等。
书目不断更新。比如 双锁山、平原枪声、节振国法论功真害人等。
历史渊源流长。乐亭大鼓,又称乐亭调,它的雏形是清朝的“子弟书”子弟书分西东“东韵子弟书”是韩小窗所编,每篇八十句,十句一落共八落,宗旨以忠义刚烈为主;“西韵子弟书”不是小窗编的,每篇大半一百句,共分十落,宗旨以情意缠绵为主。如骂城、白帝城、千金全德、哭城宁武关、长坂坡,都是韩小窗编的东韵子弟书的。子弟书的特点是“词细”、“腔长”、“声低”乐亭大鼓根据本地语言、音调、文化传统借鉴、创造,并经过历代大鼓艺人在演唱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明代中期已形成完整的唱腔体系。清乾隆六年(1741)正式定为乐亭大鼓书,恭亲王在观看演出后又赐名乐亭大鼓,此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演员高手辈出。乐亭大鼓书自清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曲艺界占有重要地位,在北方广大农村有深远影响。自清代以来,其名家有温荣、赵永焕、吕占山、陈俊山、郑云来、王佩臣等。
故事内容繁多。乐亭大鼓书在内容上主要有征战御敌、历史故事、侠义公案、神话传说、寓言杂事五大类。
发展后继有人。乐亭县大鼓曲艺队是河北最大的乐亭大鼓组织,目前有演员50多人,主要的保留书目有西厢记、杨家将、呼家将、小八义、凤仪亭、平原枪声、桐柏英雄、韩英见娘等。
乐亭大秧歌——
乐亭大秧歌久扭不衰。兴盛于清代,流行于近代。每到农历正月农闲,或重大节日,在乐亭都有扭大秧歌的习俗,从清朝至今,从未间断过。
乐亭大秧歌,伴奏有喇叭、牛皮鼓、铜锣、家伙、嚓;扭秧歌的有大人、孩子、男人、女人,真是锣鼓一响,浑身痒痒;喇叭一吹,浑身不累,反映了参加大秧歌表演者受吸引的心态。
一个大秧歌队一般有两名潇洒英俊的秧歌头。秧歌头穿着古代漂亮的服饰,手拿一把纸扇;扭秧歌的穿着各式各样的古戏装,悦耳的锣鼓唢呐响起后,开始翩翩起舞。秧歌头既是领头者,又是表演者,带领全体表演者沿逆时针方向起舞。
扭秧歌的有的男扮女妆,有的女扮男妆,有的扮成猪八戒,有的扮成美猴王,有的踩高跷,还有的跑旱船
秧歌的节奏有慢拍,有快拍。到慢拍,假扮的夫妻或情郎,有的暗送秋波,有的打情骂俏,有的做求爱状,有的做羞答答状,真可谓惟妙惟肖;到快拍,整个队伍动作节奏随之加快,秧歌头率领队伍跑套路,扇子举过头顶,转起“马蜂窝”让人目不暇接。队形之严整,场面之壮观,气势之宏伟,引起场外观众阵阵喝彩声。
秧歌的扭法多姿多彩。女的,扭腰小步稳,娇滴滴“犹抱琵琶半遮面”;男的,踩点大步快,如出水蛟龙鲤鱼挺。女的,柔情似水,男的,逗哏幽默;公子风流倜傥,小姐脉脉含情;老蒯俏皮活泼,丑妞滑稽洒脱;媒婆牵线搭桥,老蒯棒打鸳鸯,好一幅滑稽幽默的嬉戏图。
乐亭大秧歌是自娱自乐的场所。农闲了,请来几个吹鼓手,大人小孩化化妆,在宽敞的地方撂个场,闻乐齐舞,跑上个把钟头,赶走了烦恼,忘记了忧愁,那真是其乐无穷也。。
乐亭大秧歌是张扬个性的天地。上场的人自己喜欢扮什么角色,就扮什么角色,服饰自备。只要你想上场,谁都有机会。扮“妞”的,有老有少;扮“丑”的有女有男。在场子上没有亲疏,也不分男女,更不分辈份,只要想扭,即可上场。扮个“傻柱子”冒冒傻气,扮个猪八戒背背小媳妇;小孩子可邯郸学步,老爷爷可拄拐棍,只要踩着点,想怎么扭就怎么扭,那情景可真壮观也。
乐亭大秧歌是展示才能的天地。在场子上没有人拘束,没有人扭捏,扇子、身段、眼神、都能淋漓尽致地演义、夸张。老艺人可大显神通,年轻人可尽显风流,灵感可尽情展示,技巧可随即发挥。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名角:郑来男扮女妆,演妞绘形绘色,身段柔软委婉,眼神楚楚动人;陈锦章双扇表演,达到炉火纯青,堪称一绝;魏名启单扇表演,可谓别有洞天,技高一筹;常富君扮演公子,潇洒倜傥,蹲着身子逗哏,功力超群;常维学表演丑角,吐着舌头逗乐,技压群芳;李国堂“七品知县”幽默风趣;康汝国扮妞,诙谐绝伦;丰彩臣演妞,形神惧佳,好一幅群星荟萃嬉戏图。
大秧歌也有角色。角色分公子、妞、丑。公子要会调、会逗。所谓“调”就是用眉飞色舞调戏“妞”所谓“逗”就是通过肢体语言吸引“妞”让“妞”心动,让“妞”暗送秋波,让“妞”含情脉脉,让“妞”心花怒放,进而珠联壁合,演义才子配佳人的情境。“妞”要会撒娇,会“勾引”会“扭捏”含而不露。当公子“山穷水尽疑无路”“妞”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丑”丑的可爱,是因肢体语言诙谐、幽默、夸张,既让人捧腹大笑,又要人忍俊不拘。
大秧歌也有主题。大秧歌的主题就是爱情。傻柱子接媳妇,家喻户晓;白蛇传言情人人皆知;猪八戒背媳妇百看不厌;和尚斗翠柳常扭常新。一个个爱情故事,令人回味,一场场大秧歌,让人神往。难怪老年人百扭不厌,难怪年轻人百看不烦;难怪有的男女假戏真做,扭成了真夫妻,难怪扭秧歌的都那么大的乐趣。甜蜜的爱情是大秧歌永久的魅力。
乐亭人自古有“雅重读书”之风,并以明礼诚信、人才辈出声名远播。昔时,百姓衣食稍足,必令子弟读书受教,私塾、村学星罗棋布;如今,科教兴县深入人心,尊师重教家喻户晓,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质量居国家、省先进行列。
乐亭县人杰地灵。李大钊,字守常,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1889年10月29日)乐亭县大黑坨村。他两岁丧父,三岁丧母,由祖父李如珍教养成人,七岁进乡塾读书,十一岁因无人照管家务,祖父为他娶赵纫兰为妻。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经济学教授“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北京创建了共产党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四界中央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北方区委书记。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林杀害,时年38岁,其精神光耀神州。
另外,至2004年乐亭县就有9位科学院院士,他们是孟昭英、吴德馨、李季伦、孙燕、石志仁、刘瑞玉、马兴垣、葛墨林、葛宝丰。
乐亭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处渤海湾的乐亭海边岸陡水深,适宜建港。孙中山先生早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在此建北方大港,宣告“顾吾人之理想,将欲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之与纽约等大”今已建成国家一类口岸——京唐港。
京唐港 位于乐亭县王滩镇。西距天津港70海里,东距秦皇岛64海里,距上海港66海里,香港1360海里。该港地理位置优越,有适宜建港海岸线6公里,水深岸陡,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不淤不冻。
该港1998年8月10日动工兴建,1991年8月28日首次试航成功,1992年7月28日实现国际通航。10年来,累计投资55亿元,其中引进国内外资金48亿元,现已建成1号、2号两大港池,形成散杂、件杂、集装箱、煤炭专用、水泥专用、液化石油气专用1。5——5万吨泊位16个,年吞吐量达1800万吨,航线达90余个港口,与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联系。
该港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先后建成26公里长的主次干道,4。2万吨日供水厂,110千伏安变电站,4个居民小区,供热面积达30万平米,幼儿园、医院、学校,邮电、银行、商贸设施齐全。
该港累计引进项目345个,已有94个项目竣工... -->>
乐亭北靠燕山,南临渤海。
乐亭历史悠久。据旧志记载“乐亭古属孤竹国,秦属辽西郡唐属马城县,元代大定年间置县至今”元改乐亭为溟洲,后又复称乐亭县。据黄坨村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文物考证,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已有人迹。李世民征伐,康熙帝巡边,文人墨客游历,在民间留下许多美好的故事和传说。潮音寺记述着沧桑巨变,古炮台诉说着战火硝烟,搬倒井留下美妙掌故,传瓦寺传承着雄浑古朴,大钊故居辉映着历史折光
乐亭县城始在救阵(旧镇),后迁长河东侧,城围不足千丈。城墙因战乱、洪患于民国年间被毁。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恢复重建窄街陋房。二十世纪末,以新城区为主体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迅速崛起,2002年兴建的青春广场,即为新城的中心。新城大街宽阔气派,纵横交错,大钊路横贯南北,金融街纵横东西,富强街初具规模,宝丰街商铺兴旺。
城内绿树成荫,遮天蔽日,绿草如毯,鲜花似锦。
夜幕降临,星光闪烁,万家灯火,霓红变换,泻金吐银,宛如银河落九天。
东城闻擂鼓,西城听鼓书,南城看秧歌,北城赏歌舞。惬意极了。
乐亭县城的人们说话的嗓门也高了,都是挺着腰杆说话,挥着拳头说话,伸着拇指说话新城可大气了,有“李大钊纪念馆”有“青春广场”有“冀东果菜批发市场”还有。人也显得精神了,西装,唐装,连衣裙,旗袍,令人眼花缭乱。
昔日,邑内地荒人稀。明洪武、永乐年间从山西、江南一带迁来大批移民。历代县民披荆斩棘,辟荒野海滩为良田沃壤,终造“燕东天府”之富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步入全国产粮先进县行列,被誉为“中国鲜桃之乡”、“河北蔬菜之乡”
邑人以商贾而闻名。清末民初,邑人所办商号遍布东北,外出经商者数万,号称“老呔帮”汀流河刘家“益发合”、“泰发合”诸商号名冠东三省。何新庄武百祥创办“同记”、“大罗新”能经营善管理,在哈尔滨独领风骚。
乐亭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化县”之称。有乐亭皮影戏,俗称“乐亭影” 乐亭大鼓,乐亭大秧歌。
乐亭皮影——
历史悠久长远。乐亭皮影为中国皮影戏主要剧种之一,多年来倍受国内外专家学者青睐。乐亭影自金发祥,经元至明已形成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开始向外流传,到清初已遍及永平府各州县,乾隆年间进入北京,落户于北京东城,形成后来的北京东路影戏。随着乐亭人去东北经商日增,乐亭影也就进入东三省,并很快同化了东北皮影。自清至民国年间乐亭影班星罗棋布,本县内就多达近百个班社,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民间艺人,1996年6月乐亭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 乐亭皮影出自中原皮影, 据史料载,金人攻破北宋首都开封时,掳来的“弄影者”流落到华北,金。天会五年(1127年)把中原皮影戏传入冀东。中原皮影“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借鉴戏曲的化妆、脸谱和服饰,加以夸张造型,在操纵者(把线的)的灵巧操纵下,与唱者配合默契,影人活灵活现,深受乐亭人喜爱。他们不但观赏,还参与演唱,逐渐把本地的乐亭方言、民歌等溶入影戏之中,后来加进颇具乐亭语调特色的四弦、二胡伴奏,增加了唱腔的音效,从而逐渐形成了乐亭皮影戏。经过数百年的发掘、借鉴、提高,终于成为一枝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奇葩。因源于乐亭而得名。又因金至清朝之前乐亭隶属滦州,故外地又习称“滦州影”建国后又属唐山地区管辖,近年又有“唐山皮影”的叫法,外地人又习于称昌、滦、乐口音为“老呔儿”所以又俗称为“老呔儿影”
椐清朝永平府志记载 :“影戏者,夜间张幕、置灯,雕刻驴皮为之形,隔纸窗演唱成本故事,亦寓劝善刺恶之意。乐亭人喜为之。”大清乾隆圣谕广训载:“乐亭生员编撰影戏,用笛随之”以法昆曲,迄乾隆末年后,以四弦、二胡加入,尤为可听。
唱腔韵白独特。乐亭话和普通话相近,吐字发声带有曲调,富有音乐质感,悦耳动听。乐亭皮影艺人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巧妙地把乐亭方言、乐亭民歌、民谣、俚曲、叫卖调、哭丧调等加工、提炼、运用,提高了语言和音乐质量,使乐亭皮影不但乡土韵味极浓,而且更加优美动听。
影卷纷纭繁多。影卷剧作家高述尧一生编剧多部,其连台本就有六部,定唐、二度梅、三贤传、珠宝钗、青云剑、出师表能唱几个月。影卷之多,不胜枚举,昭示着皮影的繁荣与昌盛。
影星芸芸荟萃 。有髯功大师王华,念白清楚,语言铿锵,刻划人物维妙维肖;“箭杆王”张老璧,雕刻及操纵艺人。他雕刻刀工深厚,操纵技艺娴熟;王髯行老生张绳武,其“咳嗽腔”沙哑中带甜美,委婉有跌宕,尾音一“呵”余音缭绕;生行巨匠韩增,吐字清晰圆润,腔调灵活变化,板头扎实巧妙,声情并茂; 影雕大师聂春潮,雕刻突出皮影特点:老生粗犷长须,性格艳烈;小生小旦,高眉细目,凝重雅致,桃嘴尖颏,秀丽英俊;花生花小,笑眉笑目,风趣诙谐; 小(旦)行全才李紫兰,唱腔委婉细腻,人物刻划惟妙惟肖,且编剧、创腔、操纵、鼓板,样样精通。 花调鼻祖苗幼芝,嗓音甜润,韵味委婉。“黑头一绝”曹辅全“老座子”唱功名震影坛,他声腔浑厚质朴,有先声夺人、一声叫板惊四座之势。 影戏泰斗齐怀,韵味浓郁,板式玲珑,吐字清晰; 小(旦)行高手张茂兰,嗓音好、功底厚,高音区明快嘹亮,低音区低回婉转;髯(老生)行大师李秀,汇诸家之长,首创影戏“簧腔”成一代宗师;花旦名秀苏旭,以刻划情意缠绵,风流潇洒的花旦见长;“ 一枝独秀”康雅亭,小(旦)行,嗓音娇、媚、甜、水、脆,韵味清新;念、白、数、唱都润泽脆快;“ 扬调”创始人周文友,小(旦)行,对旦角平调唱腔改革创新,优美、潇洒、高亢、明亮; 声情并茂的孙品卿,他对待艺术严谨,唱腔委婉优美,念白耐人寻味,板式巧妙玲珑,人物刻划细致入微。
影人鲜活靓丽。雕刻精巧别致,造形生动活泼,刀纹疏密有致,纹络虚实相间,色彩鲜艳得体,结构严谨致密,对比错落有致,故倍受世人喜爱与收藏。
影词格式多样。乐亭影词不仅有一般戏剧的七字句、十字句、五字句,还有风格独特的三赶七、三字经、硬辙、大金边儿、小金边儿、赞语、十六字句等。
唱腔风格独特,有平唱、花腔、凄凉调、悲调、游阴调、还阳调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赶七”等各种腔调。其特点是:音域宽阔,旋律流畅。甩腔委婉华丽,清新别致;数唱如泣如诉,沁人肺腑;旋法独具匠心,引人入胜;组合机动灵活,变化多样。
设施与时俱进。今日的乐亭皮影演唱,加上了现代化设施,声、光、电、影人浑然一体,更加星光灿烂,光彩夺目,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乐亭大鼓——
又名“乐亭调”也叫“铁板大鼓”说唱相兼,讲究唱整本书,前清时瞽目人伺候府门,都是说唱这种书,因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而得名。乐亭大鼓是河北省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曲种之一,流行范围甚广,除冀东各县普遍流行以外,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各省也有一定影响。
板式富于变化。其主要板式有慢板、四平板、二六板、流水板。伴奏音乐主导乐器为大三弦,辅以皮鼓、铁板击节。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等。从光绪末年的陈活埋、齐真、商小安,到解放后的靳文然、韩香圃、戚文峰等,不断发展、创新,使曲板逐渐增至30多个。
曲牌情趣盎然。常见的曲牌有:四大口、南城腔、四平调、流水板等到10余个,即“九腔十八调”这些曲牌,或委婉清秀、或优美动听,或庄重严肃、或高亢激昂,或刚柔相济,或雅俗共赏。
形式说唱并重。刻划正面人物则端庄贤淑,俨然可敬;揭露反面人物则诡谲显现,人人皆憎;写意抒情则让人暗香馥馥,瑞气千条,如身临其境;颂扬英雄人物则使之光明磊落,英姿可描,令肃然起敬。
中、长、短段儿多样。主要传统连台剧目有响马传、青云剑、隋唐演义、三贤传、五锋会、二度梅、杨家将、珠宝钗、飞龙传、西游记、六月雪、薄命图、镇冤塔、回龙阁、破洪州、五虎平西、封神榜、白狐裘、飞虎梦等。单出戏有王二姐思夫、马前泼水、凤仪亭、邵玉兰救夫、刺乔、乾坤带、汴凉图、武家坡、偷看家书、渔家乐、绿珠坠楼、金玉缘、洞庭湖、全家福、兰亭造律、双锁山、张彦观画、芦花记,大登殿、彩楼配、等等。
书目不断更新。比如 双锁山、平原枪声、节振国法论功真害人等。
历史渊源流长。乐亭大鼓,又称乐亭调,它的雏形是清朝的“子弟书”子弟书分西东“东韵子弟书”是韩小窗所编,每篇八十句,十句一落共八落,宗旨以忠义刚烈为主;“西韵子弟书”不是小窗编的,每篇大半一百句,共分十落,宗旨以情意缠绵为主。如骂城、白帝城、千金全德、哭城宁武关、长坂坡,都是韩小窗编的东韵子弟书的。子弟书的特点是“词细”、“腔长”、“声低”乐亭大鼓根据本地语言、音调、文化传统借鉴、创造,并经过历代大鼓艺人在演唱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明代中期已形成完整的唱腔体系。清乾隆六年(1741)正式定为乐亭大鼓书,恭亲王在观看演出后又赐名乐亭大鼓,此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演员高手辈出。乐亭大鼓书自清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曲艺界占有重要地位,在北方广大农村有深远影响。自清代以来,其名家有温荣、赵永焕、吕占山、陈俊山、郑云来、王佩臣等。
故事内容繁多。乐亭大鼓书在内容上主要有征战御敌、历史故事、侠义公案、神话传说、寓言杂事五大类。
发展后继有人。乐亭县大鼓曲艺队是河北最大的乐亭大鼓组织,目前有演员50多人,主要的保留书目有西厢记、杨家将、呼家将、小八义、凤仪亭、平原枪声、桐柏英雄、韩英见娘等。
乐亭大秧歌——
乐亭大秧歌久扭不衰。兴盛于清代,流行于近代。每到农历正月农闲,或重大节日,在乐亭都有扭大秧歌的习俗,从清朝至今,从未间断过。
乐亭大秧歌,伴奏有喇叭、牛皮鼓、铜锣、家伙、嚓;扭秧歌的有大人、孩子、男人、女人,真是锣鼓一响,浑身痒痒;喇叭一吹,浑身不累,反映了参加大秧歌表演者受吸引的心态。
一个大秧歌队一般有两名潇洒英俊的秧歌头。秧歌头穿着古代漂亮的服饰,手拿一把纸扇;扭秧歌的穿着各式各样的古戏装,悦耳的锣鼓唢呐响起后,开始翩翩起舞。秧歌头既是领头者,又是表演者,带领全体表演者沿逆时针方向起舞。
扭秧歌的有的男扮女妆,有的女扮男妆,有的扮成猪八戒,有的扮成美猴王,有的踩高跷,还有的跑旱船
秧歌的节奏有慢拍,有快拍。到慢拍,假扮的夫妻或情郎,有的暗送秋波,有的打情骂俏,有的做求爱状,有的做羞答答状,真可谓惟妙惟肖;到快拍,整个队伍动作节奏随之加快,秧歌头率领队伍跑套路,扇子举过头顶,转起“马蜂窝”让人目不暇接。队形之严整,场面之壮观,气势之宏伟,引起场外观众阵阵喝彩声。
秧歌的扭法多姿多彩。女的,扭腰小步稳,娇滴滴“犹抱琵琶半遮面”;男的,踩点大步快,如出水蛟龙鲤鱼挺。女的,柔情似水,男的,逗哏幽默;公子风流倜傥,小姐脉脉含情;老蒯俏皮活泼,丑妞滑稽洒脱;媒婆牵线搭桥,老蒯棒打鸳鸯,好一幅滑稽幽默的嬉戏图。
乐亭大秧歌是自娱自乐的场所。农闲了,请来几个吹鼓手,大人小孩化化妆,在宽敞的地方撂个场,闻乐齐舞,跑上个把钟头,赶走了烦恼,忘记了忧愁,那真是其乐无穷也。。
乐亭大秧歌是张扬个性的天地。上场的人自己喜欢扮什么角色,就扮什么角色,服饰自备。只要你想上场,谁都有机会。扮“妞”的,有老有少;扮“丑”的有女有男。在场子上没有亲疏,也不分男女,更不分辈份,只要想扭,即可上场。扮个“傻柱子”冒冒傻气,扮个猪八戒背背小媳妇;小孩子可邯郸学步,老爷爷可拄拐棍,只要踩着点,想怎么扭就怎么扭,那情景可真壮观也。
乐亭大秧歌是展示才能的天地。在场子上没有人拘束,没有人扭捏,扇子、身段、眼神、都能淋漓尽致地演义、夸张。老艺人可大显神通,年轻人可尽显风流,灵感可尽情展示,技巧可随即发挥。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名角:郑来男扮女妆,演妞绘形绘色,身段柔软委婉,眼神楚楚动人;陈锦章双扇表演,达到炉火纯青,堪称一绝;魏名启单扇表演,可谓别有洞天,技高一筹;常富君扮演公子,潇洒倜傥,蹲着身子逗哏,功力超群;常维学表演丑角,吐着舌头逗乐,技压群芳;李国堂“七品知县”幽默风趣;康汝国扮妞,诙谐绝伦;丰彩臣演妞,形神惧佳,好一幅群星荟萃嬉戏图。
大秧歌也有角色。角色分公子、妞、丑。公子要会调、会逗。所谓“调”就是用眉飞色舞调戏“妞”所谓“逗”就是通过肢体语言吸引“妞”让“妞”心动,让“妞”暗送秋波,让“妞”含情脉脉,让“妞”心花怒放,进而珠联壁合,演义才子配佳人的情境。“妞”要会撒娇,会“勾引”会“扭捏”含而不露。当公子“山穷水尽疑无路”“妞”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丑”丑的可爱,是因肢体语言诙谐、幽默、夸张,既让人捧腹大笑,又要人忍俊不拘。
大秧歌也有主题。大秧歌的主题就是爱情。傻柱子接媳妇,家喻户晓;白蛇传言情人人皆知;猪八戒背媳妇百看不厌;和尚斗翠柳常扭常新。一个个爱情故事,令人回味,一场场大秧歌,让人神往。难怪老年人百扭不厌,难怪年轻人百看不烦;难怪有的男女假戏真做,扭成了真夫妻,难怪扭秧歌的都那么大的乐趣。甜蜜的爱情是大秧歌永久的魅力。
乐亭人自古有“雅重读书”之风,并以明礼诚信、人才辈出声名远播。昔时,百姓衣食稍足,必令子弟读书受教,私塾、村学星罗棋布;如今,科教兴县深入人心,尊师重教家喻户晓,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质量居国家、省先进行列。
乐亭县人杰地灵。李大钊,字守常,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1889年10月29日)乐亭县大黑坨村。他两岁丧父,三岁丧母,由祖父李如珍教养成人,七岁进乡塾读书,十一岁因无人照管家务,祖父为他娶赵纫兰为妻。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经济学教授“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北京创建了共产党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四界中央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北方区委书记。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林杀害,时年38岁,其精神光耀神州。
另外,至2004年乐亭县就有9位科学院院士,他们是孟昭英、吴德馨、李季伦、孙燕、石志仁、刘瑞玉、马兴垣、葛墨林、葛宝丰。
乐亭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地处渤海湾的乐亭海边岸陡水深,适宜建港。孙中山先生早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在此建北方大港,宣告“顾吾人之理想,将欲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之与纽约等大”今已建成国家一类口岸——京唐港。
京唐港 位于乐亭县王滩镇。西距天津港70海里,东距秦皇岛64海里,距上海港66海里,香港1360海里。该港地理位置优越,有适宜建港海岸线6公里,水深岸陡,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不淤不冻。
该港1998年8月10日动工兴建,1991年8月28日首次试航成功,1992年7月28日实现国际通航。10年来,累计投资55亿元,其中引进国内外资金48亿元,现已建成1号、2号两大港池,形成散杂、件杂、集装箱、煤炭专用、水泥专用、液化石油气专用1。5——5万吨泊位16个,年吞吐量达1800万吨,航线达90余个港口,与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联系。
该港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先后建成26公里长的主次干道,4。2万吨日供水厂,110千伏安变电站,4个居民小区,供热面积达30万平米,幼儿园、医院、学校,邮电、银行、商贸设施齐全。
该港累计引进项目345个,已有94个项目竣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