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览 (2/2)
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吕氏舂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肉的臊,吃草的膻。气味不好的仍然可以使之变好,这些都各有它们内在的原因。调和味道的根本,在于首先用水。五种味道,三样材料,多次煮沸,多次变化,火是关键。火时而炽热,时而微弱,一定要用火除去腥味,臊味、膻味,但火候要适中。调和味道,必定要用甜酸苦辣咸。先放后放,放多放少,调料的剂量很小,这些都有一定的规定。鼎中味道的变化,精妙微细,既不能言传,又不能意会,就如同射技御技的精微、阴阳二气的交台、四季的变化一样。所以,时间长,但不毁坏,做得熟,但不超过火候,甜,但不过度,酸,但不过分,咸,但不减损原味,辣,但不浓烈,清淡,但不过薄,肥,但不腻。肉中的美味,有猩猩的嘴唇,獾獾的脚掌,隽觾的尾肉,述荡的小船,旄牛大象的短尾。以及流沙西边、丹山南边出产的沃国人所食用的凰凰卵。鱼中的美昧,有洞庭湖的鳟鱼,东海的鲕鱼,醴水中长着六只脚、能吐珠子、青翠色的名叫朱鳖的鱼,雚水中形状象鲤鱼可是却有翅膀、经常夜里从西海飞到东海的名叫鳐的鱼。菜中的美味,有昆仓山的茹菜,寿木的花果,指姑东边、中容国里的红树黑树的树叶,余瞀南边,南极边上颜色象碧玉一样的名叫嘉树的菜,阳华池的芸菜,云梦泽的水芹,具区泽的菁菜,浸渊的名叫土英的草。调料中的美味,有阳朴的姜,招摇的桂,骆越的笋,外来鲔鱼做的肉酱,大夏的盐,宰揭的洁白如玉的露,大泽的鸟卵。粮食中的美味,有杰山的禾谷,不周山的小米,阳山的糜子,南海的黑黍。水中的美味,有三危山的露水,昆仓山的泉水,沮江也山丘上名叫摇木的泉水,白山的水,高泉山上作为冀州之水源头的涌泉。水果中的美味,有沙棠树的果实,常山北边、投渊上面先帝们享用的各种果实,箕山东边、青鸟居住之处的甜山楂,长江边的橘子,云梦畔的袖子,汉水旁的石耳。运来这些水果,要用青龙马和遗风马。不先当天子,就不可能具备这些美味。天子不可以勉强去当,必须先懂得仁义之遣,仁义之道不在别人,而在于自己。自己具备了仁义之道,因而就能成为天子。能成为天子,那么美味就齐备了。所以,审察近的就可以了解远的,自己具备了仁义之道就可以教化别人。圣人的办法很简约,哪里用得着费力去做许多事情昵?”
首时
圣人的事情,好象很迟缓,无所作为,而实际却很迅速,能够成功,这是为了等待时机。王季历为国事辛劳而死,周文王很痛苦,同时又不忘被封拘于羑需要里的耻辱.他所以没有讨伐纣,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武王臣事商纣,从早到晚都不敢懈怠,他也不忘文王被骂于玉门的耻辱。武王继位十二年,终于在甲子日大败殷军。时机本来就不易得到。太公望是东夷人,他想平定天下,可是没有贤明的君主。他听说文王贤明,所以到渭水边钓鱼,以便观察文王的品德。伍子胥想见吴王僚,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对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门客问王子光为什么这样,王子光说:“他的相貌正是我特别讨厌的。”门客把这话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说:“这是容易的事情。希望让王子光坐在堂上,我在两层帷幕里只露出衣服和手来。请让我借此同他谈话。”王子光答应了。伍子胥谈话谈了一半,王子光就掀起帷幕,握住他的手,然后跟他一起坐下。伍子胥说完了,王子光非常高兴。伍子胥认为享有吴国的,必定是王子光,回去以后就在乡问耕作。过了七年,王子光取代吴王僚当了吴王。他任用伍子胥,伍子胥于是就整顿法度,举用贤良,简选精兵,演习战斗。过了六年,然后才在柏举大败楚国,九战九胜,追赶楚国的败军追了千余里。楚昭王逃到随,吴军于是占领了郢都。伍子胥亲自箭射楚王宫,鞭打楚平王之墓三百下,以报杀父杀兄之仇。他先前耕作,并不是忘记了杀父之仇,而是在等待时机。墨家有个叫田鸠的,想见秦惠王,在秦国呆了三年但不能见到。有个客人把这情况告诉了楚王,田鸠就去见楚王。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他到了秦国,才见到了惠王。也告诉别人说:“到秦国来见惠王的途径,竟然是要先到楚国去啊!”事情本来就有离得近反而被疏远、离得远反而能接近的。时机也是这样。有商汤、武王这样的贤德,而没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就不能成就王业,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而没有商汤、武王那样的贤德,也不能成就王业。圣人与时机的关系,就象步行时影与身不可分离一样。
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等待时机。时机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水冻得正坚固时,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也不能建立功业。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整天采摘,也采不光,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有树林里,树叶都落下来了。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郑国的子阳遇难,正发生在追逐疯狗的混乱时候,齐国的高氏、国氏遇难,正旋生在追赶逃窜之牛的时候。众人乘着混乱杀死了子阳和高氏、国氏。遇上合适的时机,狗和牛尚且可以作为人们发难的先导,更何况以人为先导呢?
饥饿的马充满了马棚,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草,饥饿的狗充满了狗窝,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骨头。如果见到骨头和草,那幺它们就会争枪,不能制止住。混乱世道的人民,默然无声,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贤人。如果见到贤人,那么他们就会去归附,不能制止住。他们去归附贤人,难道不是身心都归附吗?齐泯王困为僭称东帝而被天下诸侯弄得困窘不堪,因而被鲁国夺取了徐州。赵肃侯因修建寝陵扰民,人民都不亲附他,因而被卫国夺取了茧氏。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占到便宜,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所以贤明的君主和杰出的人士想为百姓忧虑的,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都同时达到精巧,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义赏
春气到来草木就生长,秋气到来草木就凋零。生长与凋零,是节气支配的,不是它们自然而然会这样的。所以支配者一出现,万物没有不随之变化的,支配者不出现,万物没有可以发生变化的。古人能够审察支配者的情况,所以万物没有不能被自己利用的。
赏罚的权力,这是由君主所掌握的。施加赏罚符合道义,那么忠诚守信相亲相爱的原则就会彰明。彰明长久而且日益增加,人们就象出于本性一样信守它,这就叫做教化成功。教化成功了,那么即使有厚赏严刑也不能禁止人们去实行。所以善于进行教化的人,根据道义施行赏罚,因而教化能够成功。教化成功了,即使施行赏罚也不能禁止人们去实行。施行赏罚不恰当也是这样。奸诈虚伪贼乱贪暴的原别兴起,长期兴起而且不能平息,人们就象出于本性一样照此去做,这就跟戎夷胡貉巴越等族的人一样了,即使有厚赏严刑也不能禁止人们这样做。郢人用两块夹板筑土墙,吴起改变了这种方法因而遭到怨恨。氐族羌族的人,他们被俘虏以后,不担心被捆绑,却担心死后不能被焚烧。这些都是由于邪曲造成的。再说,邪曲形成了,就会对人民有害处。用赏罚改变这种情况,人民就会感到安乐。所以施加赏罚,不可不慎重啊。
从前晋文公要跟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他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样做才可以取胜?”咎犯回答说。“我听说礼仪繁杂的君主,对于礼仪的盛大从不感到满足,作战频繁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不感到满足。您只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把池塘弄干了来捕鱼,怎能不获得鱼?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烧光了来打猎,怎能不获得野兽?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诈骗的方法,虽说现在可以苟且得利,以后就不能再得利了,达不是长久之计。”文公采纳了咎犯的意见,因而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人。回国以后行赏,雍季居首位。文公身边的入劝谏说:“城濮之战的胜利,是由于采用了咎犯的谋略。您采纳了他的意见,可是行赏却把他放在后边,这或许不可以吧!”文公说:“雍季的话,对百世有利,咎犯的话,只是顾及一时。哪有把只顾及一时的敞在对百世有利的前面的道理呢?”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说:“遇到危难用诈术,足以打败敌人;回国以后尊崇贤人,足以报答恩德。文公虽然不能坚持到底,却足以成就霸业了。”赏赐重人民就羡慕,人民羡慕就能成功。靠诈术成功,即便成功了,最终也必定毁坏,即便胜利了,最终也必定失败。普天下取得过胜利的人很多,可是成就霸业的才五个。文公作为其中的一个,知道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取得了胜利如果不知这胜利是如何取得的,那就跟没有取得胜利一样。秦国战胜了戎,但却在淆打了败仗,楚国战胜了中原国家,但却在柏举打了败仗。周武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打了一次胜仗就称王于天下了。各种诈术充满国家,国家不可能安定,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
赵襄子从晋用的围困中出来以后,赏赐五个有功劳的人,高赦为首。张孟谈说:“晋阳之事,高赦没有大功,赏赐时却以他为首,这是为什么呢?”襄子说“我的国家社稷遇到危险,我自身陷于忧困之中,跟我交往而不失君臣之礼的,只有高教。我因此把他放在最前边。”孔于听到这件事以后,说;“襄于可以说是善子赏赐了。赏赐了一个人,天下那些当臣子的就没人敢于失礼了。”赵襄早用这种办法治理军队,军队就不敢轻慢。他向北灭掉代国,向东威逼齐国,让张孟谈越出城墙暗中去跟魏桓、韩康约定日期共同攻打智怕,胜利以后砍下智伯的头作为酒器,终于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局面,难道不是施行赏罚恰当吗?
长攻
几治和乱,存和亡,安和危,强和弱,一定要彼此相遇,然后才能实现。如果彼此相同,就不可能实现。所吼,桀、纣虽然不贤,但他们之所以被灭亡,是因为遇上了商汤,武王。遇上商汤、武王,这是天意,不是因为桀、纣不贤。商汤,武王虽然贤德,但他们之所以能成就王业,是因为遇上了桀、纣。遇上桀、纣,这是天意,不是因为商汤、武王贤德。如果桀、纣不遇上商汤、武王,未必会灭亡。桀、纣如果不灭亡,他们即使不贤,耻辱也不至于到亡国的地步。假使商汤、武王不遇上桀、纣,未必会成就王业。商汤、武壬如果不成就王业,他们即使贤德,荣耀也不至于到称王天下的地步。所以,君主有大功,就听不到他有什么不好,亡国的君主,就听不到他有什么好。这就好比优秀的农民,他们善于区分土地适宜种植什么,勤勤恳恳地耕种锄草,但未必能有收获。然而有收获的,一定首先是这些人。收获的关键在于遇上及时雨。遇上及时雨,这是靠了上天,不是优秀农民所能做到的。
越国遇上大灾年,越王很害怕,召范蠡来商量。范蠡说:“您对此何必忧虑呢?如今的荒年,这是越国的福气,却是吴国的灾祸。吴国很富足,钱财有余,它的君主年少,缺少智谋和才能,喜欢一时的虚名,不思虑后患。您如果用贵重的礼物、卑谦的言辞去向吴国请求借粮,那么粮食就可以得到了。得到粮食,最终越国必定会占有吴国,您对此何必忧虑呢?”越王说:“好!”于是就派人向吴国请求借粮。吴王将要给越国粮食,伍手胥劝阻说:“不可给越国粮食。吴国与越国,土地相接,边境相邻,道路平坦通畅,人民往来频繁,是势均力敌的仇国。不是吴国灭掉越国,就必定是越国灭掉吴国。象燕国、秦国、齐国、晋国,它们处于高山陆地,怎能跨越五湖九江穿过十七处险阻来占有吴国呢?所以说,不是吴国灭掉越国,就必定是越国灭掉吴国。现在要送给它粮食,给它吃的,这是长我们对手的锐气、养活我们的仇人啊。国家钱财缺乏,人民怨恨,后悔就来不及了。不如不给它粮食而去攻打它,这本来是普通的道理。这就是从前我们的先王所以成就霸业的原因啊。再说闹饥荒,这是交替出现的事,就如同深渊和山坡一样,哪个国家没有?”吴王说。“不对。我听说过,正义的军队不攻打已经归服了的国家,仁德的人给饥饿的人粮食吃。现在越国归服了却去攻打它,这不是正义的军队!越国闹饥荒却不给它粮食屹,这不是仁德的事情。不仁不义,即使得到十个越国,我也不去做。”于是就给了越国粮食。没有过三年,吴国也遇到灾年,吴人向越国请求借粮,越王不给,却来攻打吴国,吴王夫差被擒。
楚王想夺取息国和蔡国,于是就假装跟蔡侯友好,并且与他商量说:“我想得到息国,该怎么办?”蔡侯说;“息侯的夫人是我妻子的妹妹,请让我替您宴飨息侯和他的妻子,跟您一起去,乘机偷袭息国。”楚王说;“好吧。”于是楚王与蔡侯带着宴飨用的食品进入息国,军队与他们同行,乘机夺取丁息国。楚军回师驻扎在蔡国,又夺取了蔡国。
赵简子病重,召见太子告诉他说;“等我死了,安葬完毕,你穿着孝服登上夏屋山去观望”太子恭恭敬敬地答应了。简子死了,安葬完毕以后,太子穿着孝服,召见大臣们并且告诉他们说:“我想登上夏屋山去观望。”大臣们都劝阻说;“登上夏屋山去观望,这就是出游啊。穿着孝服去出游,不可以。”襄子说:“这是先君的命令,我不敢废除。”大臣们都恭恭敬教地答应了。襄子登上夏屋山观看代国的风土人情,看到代国一派欢乐景象,于是襄子说;“先君必定是用这种办法来教诲我啊!”等到回来以后,思考夺取代国的方法,于是就先友好地对待代国。代国君主爱好女色,襄子就请求把姐姐嫁给代国君主为妻,代国君主答应了。襄子的姐姐嫁给代国君主以后,襄子事事都讨好代国,代地适宜养马,代国君主把好马奉献给襄子,代地的马都送光了。襄子告诉代国君主,请求宴飨他.事先命令几百个跳舞的人把兵器减茌舞具之中,事先准备好大的金斗。代国君主来了,喝酒喝到正畅快的时候,把酒器翻过来击在代国君主头上,只一下,代君脑浆就流了一地。跳舞的人拿着兵器搏斗,把代君的随从全都杀死了。于是就用代君的车子去迎接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在远处听说代君死亡的情形,就唐尖簪子自刺而死。所以赵国至今有“利笄山”和“反斗”的名号。
这三位君主,他们都有办法得到自己昕需要的东西,并不完全按照常理行事,然而后世都称赞他们,这是因为他们有成就的缘故。如果有这种大功而又不失礼,他们即使称王天下,也是可以的。
慎人
能显赫地建立功名,靠的是天意。因为这个缘故,就不慎重地对持人为的努力,是不行的。舜遇到尧那样的明君,是天意。舜在历山种地,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在雷泽钓鱼,天下人很喜欢他,杰出的人士都跟随着他,这是人为努力的结果。禹遇到舜那样的明君,是天意。禹周游天下以便寻求贤德之人,做对百姓有利的事情。那些淤积阻塞的积水河流湖泊,凡是可以疏通的,禹全都疏通了。这些就是人为的努力。汤遇上桀那样的暴君,武王遇上封那样的暴君,是天意。汤、武王修养自身品德,积善行义,为百姓忧虑劳苦,这是人为的努力。舜种地捕鱼的时候,他的贤与不肖的情况同当夫子时是一样的。他在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侯,带领自己的下属种五谷,捕鱼鳖,编蒲苇,织鱼网,手和脚磨出茧子都不体息,然后才免于冻饿之苦。他在遇到有利时机的时侯,即位当了天子,贤德的人全归附他,所有的人都赞誉他,男男女女都非常高兴,没有不爱戴喜欢他的。舜亲自做诗道:“普天之下尽归依,无处不是王的土地,四海之内皆归顺,无不是王的臣民。”用以表明自己全都占有了。全都占有了,他的贤德并没有增加,全都没有占有,他的贤德并没有减损。这是时机的有无使他这样的。
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他出谋略无不得当,做事情必定成功,这并不说明他的贤德增加了。百里奚即使贤德,如果不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选样的名声。现在怎么知道世上没有百里奚这样的人呢?所以君主中想要寻求贤士的人,不可不广泛地去寻求。
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闻处于困境,七天没吃粮食,煮的野菜里也没有米粒。宰予饿坏了,孔子在屋里用瑟伴奏唱歌,颜回在外面择野菜。子路跟子贡一起说道:“先生在鲁国被逐,在卫国隐居,在宋国树下习礼时被人伐倒树,在陈国、蔡国遇到困境。要杀先生的人没有罪,凌辱先生的人不受禁止,而先生歌声从未中止过。君子竟是这样没有感到羞耻的事吗?”颜回无话回答,进屋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很不高兴地推开瑟,叹息着说:“仲由和端木赐是小人啊!叫他们来,我告诉他们。”子路和王子贡进来了,子贡说:像现在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困窘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呢?君子在道义上通达叫做通达,在道义上困穷叫做咀穷。现在我固守仁义的原则,因而遭受混乱世道的祸患,这正是我应该得到的处境,怎么能叫困穷呢?所以,反省自己,在原则上不感封内疚,面临灾难,不丧失自己的品德。严寒到来,霜雪降落以后,松柏不凋落,我因此而知道松柏生命力的旺盛。从前齐桓公因出奔莒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晋文公因出亡曹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越王勾践因受会稽之耻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在陈国、蔡国遇到的困境,对我大慨是幸运吧!”孔子威严地重薪拿起瑟弹起来,子路威武地拿着盾牌跳起舞米。子贡说;“我不知天的高远,地的广大啊!”古代得道的人,困窘时也高兴,显达时也高兴,高兴的不是困窘和显达。如果自身得到了道,那么困窘和显达都是一样的,就象寒暑风雨交替出现一样。所以许由在颖水之北自得其乐,共伯在共首山逍遥迫遣自得。
遇合
凡是受到赏识,一定是因为有合适的时机。时机不合适,一定要等待合适的时机然后再行动。所以,比翼鸟死在树上,比目鱼死在海里。孔子周游天下,两次向当世君主谋求官职,到过齐国卫国,谒见过八十多个君主。献上见面礼给他当学生前有三千人,其中成绩卓著的学生有七十人。这七十个人,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得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他当成老师,这不能说没有人才。然而孔子带领这些人周游,做官仅仅做到鲁国的司寇。不任用圣人,这就是周天子之所以应时灭绝的原因,这就是诸侯之所以大乱的原因。混乱,那么愚昧的人就多被侥幸任用。侥幸任用,那就必定不能胜任了。长期不能胜任,那么侥幸反而成为祸害。越侥幸的,祸害也就越大,并不是祸害偏偏让自己赶上。所以君子不存侥幸心理,不做苟且之事,一定慎重考虑自己的能力然后再担当职务,担当职务然后再行动。凡是能听从劝说的人一定是通晓议论的人。世上的君主能识别议论的人很少,他们所赏识的人怎能不是苟且求荣的呢?凡是能欣赏音乐的人,一定通晓五音。人能懂五音的很少,他们所喜欢的怎能不是鄙俗之音?
宾客中有个凭吹箫谒见越主的人,羽、角、宫、徽、商五音吹得一点儿不走调,越王却认为不好,吹奏鄙野之音,越王反而认为很好。
劝说人的事也有象这种情形的。有个给人家当妻子的人,有人告诉她的父母说:“出嫁以后不一定生孩子,衣服器具等物品,可以拿到外边藏起来,以便防备不生孩子被休弃。”她的父母认为这人说得对,于是就让女儿经常把财物拿到外也藏起来。公婆知道了这事,说“当我们的媳妇却有外心,不可以留着她。”于是就休弃了她。这个女子的父母把女儿被休的事告诉了给自己出主意的人,认为这个人对自己忠减,终身与他交好,最终也不知道女儿被体弃的原因,宗庙的毁灭,天下的丧失,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
所以说,受到君主赏识是不固定的,被人喜欢也是偶然的。就象人们对于女色一样,没有不知道喜欢长得漂亮的,可是长得漂亮的未必能遇上。所以嫫母受到黄帝的亲厚,黄帝说:“修养你的品德,不要停止,付与你内宫之政,不疏远你,虽然长得丑陋又有什么妨碍?”就象人们对于滋味一样,没有人不喜欢又甜又脆的东西,可是又甜又脆的东西有的人未必受用。周文王爱吃菖蒲作的腌莱,孔子听丁,皱着眉才吃下去。过了三年,才吃习惯。有个有狐臭的人,他的父母、兄弟,妻子、朋友,没有人能跟他在一起居住。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就住在海上。海上有喜欢他的臭味的人,日夜跟随着他不能离开。
喜欢人也有象这种情形的。陈国有个丑陋的人,叫救敦洽雠麋,尖顶宽额,面色黑红,眼睛下垂,接近鼻子,胳膊很长,大腿向两侧弯曲。陈侯看到了,很喜欢他,在宫外让他治理国家,在宫内让他管理自己饮食起居。楚国盟会诸侯,陈侯有病,不能前往,派敦洽雠麋去向楚国道歉。楚王对他的名字感到奇怪,就先接见了他。他进去了,相貌又丑陋,说话又粗野。楚王很生气,召来大夫们,告诉他们说:“陈侯不知道这个人不可以派遣,这就是不明智,知道这个人不可以派遣却还要派遣他,这就是轻慢。轻慢而且不明智,不可不攻打他。”于是发兵攻打陈国,过了三个月之后灭掉了陈国。丑陋足以惊吓别人,言论足以丧失国家,可是陈侯却对他喜爱到极点,没有人能超过他了,直到亡国,喜爱的程度都不减弱。
不应该受赏识却受到赏识的,那就一定会被废弃。应该受赏识却没有受到赏识的,这就是国家之所以混乱、世道之所以衰微的原因。天下的百姓,他们的愁苦劳碌就由此产生出来了。
大凡举荐人的根本,最上等的是凭道德,其次是凭事业,其次是凭功绩。这三种凡不能举荐上来,国家一定会残破灭亡,各种灾祸就会一齐到来,自身一定会遭殃,能活到七十岁九十岁,就是侥幸的了。圣贤的后代,反而给人民带来危害,因此残害到自身,岂只是独自受危害呢?连人民也要跟着受害啊!
必己
外物不可依仗。所以龙逢被杀,比干遇害,箕子装疯,恶来被杀死,桀、纣遭灭亡。君主没有不希望自己的臣子忠诚的,可是忠诚却不一定受到君主信任。所以伍员的尸体破投入江中,苌弘被杀死,他的血藏了三年化为碧玉。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孝顺的,可是孝顺却不一定受到父母喜爱。所以孝已被怀疑,曾子因遭父母打而悲伤。
庄子在山里行走,看到一棵树长得很好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树的人停在树旁却不伐取它。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了。”从山里出来,到了村子里,住在老朋友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让童仆为他杀鹅款待他。童仆请示说。“一只鹅能叫,一只鹅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学生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达两者同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悦;“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是,所以也不能免于祸害。至于达到了真道,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惊讶,又没有敏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一起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邀游于虚无之境,主宰外物而不为外物所主宰,那又怎幺可能受祸害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准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与此不一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崇了就会亏损,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离散,受到宠爱就会被废弃,智谋多就会受算计,不贤德就会受欺悔。这些怎么可阻依仗呢?
牛缺居住在上地,是个知识渊博的儒者。他到邯郸去,在渭水一带遇上盗贼。盗贼要他口袋里装的财物,他给了他们,要他的车马,他给了他们,要他的衣服被子,他给了他们。牛缺步行走了以后,盗贼们相互说道;“这是个天下杰出的人,现在这样侮辱他,他一定要向大国君主诉说我们的所作所为,大国君主一定要用全国的力量讨伐我们,我们一定不能活命。不如一起赶上他,把他杀死,灭掉踪迹。”于是就一起追赶他,追了三十里,追上他,把他杀死了。这是因为牛缺让盗贼知道了自己是贤人的缘故。
孟贲渡河,抢在队伍前边上了船。船工很生气,用桨敲他的头,不知道他是孟贲。到了河中间,孟贲瞪大了眼睛看着船工,头发直立起来,眼眶都瞪裂了,鬓发竖立起来。船上的人都骚动着躲开,掉到了河里。假使船工知道他是孟贲,连正眼看他都不敢,也没有人敢在他之前渡河,更何况侮辱他呢?这是因为孟贲没有让船工知道自己是孟贲的缘故。
让人知道与不让人知道,都不足以依靠,大概只有和调才近于免除患难,但还是不足以依仗。这是因为有不能辩识和调的,那么和调仍然不能免于患难。宋国的桓魅有颗宝珠,他犯了罪逃亡在外,朱景公派人问他宝珠在哪里,他说。“把它扔到池塘里了。”于是弄干了池塘来寻找宝珠,没有找到,鱼却因此都死了。这表明祸和福是相互依存的。纣在商朝干坏事,祸患觅满天地之间,和调又有什么用处?
张毅喜欢恭敬待人,经过门间,帷幕垂帘及人聚集处无不快步走过,对待奴隶、姻媾及童仆没有不尊敬的,以便使自身平安。但是他的寿命却不长,因内热而死去。单豹喜欢道术,超尘离俗,不吃五谷,不穿丝絮,住在山林岩穴之中,以便保垒自己的生命,可是却不能终其天年,被老虎吃掉了。孔子在路上行走,沐息时,马跑了,吃了人家的庄稼。种田人牵走他的马。子贡请求去劝说那个人,把话都说完了,可是种田人不听从。有个刚侍奉孔子的也远地区的人说;“请让我去劝说他。”于是他对那个种田人说:“您耕种的土地从东海一直到西海,我们的马怎么能不吃您的庄稼?”那个种田人非常高兴,对他说:“说的话竞这样的善辩,哪象刚才那个人那样呢?”解下马交给了他。劝说人如此不讲方式尚且行得通,外物怎么可以依仗呢?
君子自己的作为是,尊敬别人而不一定被别人尊敬,热爱别人而不一定被别人热爱。尊敬热爱别人,在于自己,被别人尊敬热爱,在于别人。君子依仗在于自己的东西,不依仗在于别人的东西。依仗在于自己的东西,就能无所不通。
肉的臊,吃草的膻。气味不好的仍然可以使之变好,这些都各有它们内在的原因。调和味道的根本,在于首先用水。五种味道,三样材料,多次煮沸,多次变化,火是关键。火时而炽热,时而微弱,一定要用火除去腥味,臊味、膻味,但火候要适中。调和味道,必定要用甜酸苦辣咸。先放后放,放多放少,调料的剂量很小,这些都有一定的规定。鼎中味道的变化,精妙微细,既不能言传,又不能意会,就如同射技御技的精微、阴阳二气的交台、四季的变化一样。所以,时间长,但不毁坏,做得熟,但不超过火候,甜,但不过度,酸,但不过分,咸,但不减损原味,辣,但不浓烈,清淡,但不过薄,肥,但不腻。肉中的美味,有猩猩的嘴唇,獾獾的脚掌,隽觾的尾肉,述荡的小船,旄牛大象的短尾。以及流沙西边、丹山南边出产的沃国人所食用的凰凰卵。鱼中的美昧,有洞庭湖的鳟鱼,东海的鲕鱼,醴水中长着六只脚、能吐珠子、青翠色的名叫朱鳖的鱼,雚水中形状象鲤鱼可是却有翅膀、经常夜里从西海飞到东海的名叫鳐的鱼。菜中的美味,有昆仓山的茹菜,寿木的花果,指姑东边、中容国里的红树黑树的树叶,余瞀南边,南极边上颜色象碧玉一样的名叫嘉树的菜,阳华池的芸菜,云梦泽的水芹,具区泽的菁菜,浸渊的名叫土英的草。调料中的美味,有阳朴的姜,招摇的桂,骆越的笋,外来鲔鱼做的肉酱,大夏的盐,宰揭的洁白如玉的露,大泽的鸟卵。粮食中的美味,有杰山的禾谷,不周山的小米,阳山的糜子,南海的黑黍。水中的美味,有三危山的露水,昆仓山的泉水,沮江也山丘上名叫摇木的泉水,白山的水,高泉山上作为冀州之水源头的涌泉。水果中的美味,有沙棠树的果实,常山北边、投渊上面先帝们享用的各种果实,箕山东边、青鸟居住之处的甜山楂,长江边的橘子,云梦畔的袖子,汉水旁的石耳。运来这些水果,要用青龙马和遗风马。不先当天子,就不可能具备这些美味。天子不可以勉强去当,必须先懂得仁义之遣,仁义之道不在别人,而在于自己。自己具备了仁义之道,因而就能成为天子。能成为天子,那么美味就齐备了。所以,审察近的就可以了解远的,自己具备了仁义之道就可以教化别人。圣人的办法很简约,哪里用得着费力去做许多事情昵?”
首时
圣人的事情,好象很迟缓,无所作为,而实际却很迅速,能够成功,这是为了等待时机。王季历为国事辛劳而死,周文王很痛苦,同时又不忘被封拘于羑需要里的耻辱.他所以没有讨伐纣,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武王臣事商纣,从早到晚都不敢懈怠,他也不忘文王被骂于玉门的耻辱。武王继位十二年,终于在甲子日大败殷军。时机本来就不易得到。太公望是东夷人,他想平定天下,可是没有贤明的君主。他听说文王贤明,所以到渭水边钓鱼,以便观察文王的品德。伍子胥想见吴王僚,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对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门客问王子光为什么这样,王子光说:“他的相貌正是我特别讨厌的。”门客把这话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说:“这是容易的事情。希望让王子光坐在堂上,我在两层帷幕里只露出衣服和手来。请让我借此同他谈话。”王子光答应了。伍子胥谈话谈了一半,王子光就掀起帷幕,握住他的手,然后跟他一起坐下。伍子胥说完了,王子光非常高兴。伍子胥认为享有吴国的,必定是王子光,回去以后就在乡问耕作。过了七年,王子光取代吴王僚当了吴王。他任用伍子胥,伍子胥于是就整顿法度,举用贤良,简选精兵,演习战斗。过了六年,然后才在柏举大败楚国,九战九胜,追赶楚国的败军追了千余里。楚昭王逃到随,吴军于是占领了郢都。伍子胥亲自箭射楚王宫,鞭打楚平王之墓三百下,以报杀父杀兄之仇。他先前耕作,并不是忘记了杀父之仇,而是在等待时机。墨家有个叫田鸠的,想见秦惠王,在秦国呆了三年但不能见到。有个客人把这情况告诉了楚王,田鸠就去见楚王。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他到了秦国,才见到了惠王。也告诉别人说:“到秦国来见惠王的途径,竟然是要先到楚国去啊!”事情本来就有离得近反而被疏远、离得远反而能接近的。时机也是这样。有商汤、武王这样的贤德,而没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就不能成就王业,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而没有商汤、武王那样的贤德,也不能成就王业。圣人与时机的关系,就象步行时影与身不可分离一样。
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等待时机。时机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水冻得正坚固时,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也不能建立功业。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整天采摘,也采不光,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有树林里,树叶都落下来了。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郑国的子阳遇难,正发生在追逐疯狗的混乱时候,齐国的高氏、国氏遇难,正旋生在追赶逃窜之牛的时候。众人乘着混乱杀死了子阳和高氏、国氏。遇上合适的时机,狗和牛尚且可以作为人们发难的先导,更何况以人为先导呢?
饥饿的马充满了马棚,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草,饥饿的狗充满了狗窝,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骨头。如果见到骨头和草,那幺它们就会争枪,不能制止住。混乱世道的人民,默然无声,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贤人。如果见到贤人,那么他们就会去归附,不能制止住。他们去归附贤人,难道不是身心都归附吗?齐泯王困为僭称东帝而被天下诸侯弄得困窘不堪,因而被鲁国夺取了徐州。赵肃侯因修建寝陵扰民,人民都不亲附他,因而被卫国夺取了茧氏。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占到便宜,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所以贤明的君主和杰出的人士想为百姓忧虑的,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都同时达到精巧,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义赏
春气到来草木就生长,秋气到来草木就凋零。生长与凋零,是节气支配的,不是它们自然而然会这样的。所以支配者一出现,万物没有不随之变化的,支配者不出现,万物没有可以发生变化的。古人能够审察支配者的情况,所以万物没有不能被自己利用的。
赏罚的权力,这是由君主所掌握的。施加赏罚符合道义,那么忠诚守信相亲相爱的原则就会彰明。彰明长久而且日益增加,人们就象出于本性一样信守它,这就叫做教化成功。教化成功了,那么即使有厚赏严刑也不能禁止人们去实行。所以善于进行教化的人,根据道义施行赏罚,因而教化能够成功。教化成功了,即使施行赏罚也不能禁止人们去实行。施行赏罚不恰当也是这样。奸诈虚伪贼乱贪暴的原别兴起,长期兴起而且不能平息,人们就象出于本性一样照此去做,这就跟戎夷胡貉巴越等族的人一样了,即使有厚赏严刑也不能禁止人们这样做。郢人用两块夹板筑土墙,吴起改变了这种方法因而遭到怨恨。氐族羌族的人,他们被俘虏以后,不担心被捆绑,却担心死后不能被焚烧。这些都是由于邪曲造成的。再说,邪曲形成了,就会对人民有害处。用赏罚改变这种情况,人民就会感到安乐。所以施加赏罚,不可不慎重啊。
从前晋文公要跟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他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样做才可以取胜?”咎犯回答说。“我听说礼仪繁杂的君主,对于礼仪的盛大从不感到满足,作战频繁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不感到满足。您只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把池塘弄干了来捕鱼,怎能不获得鱼?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烧光了来打猎,怎能不获得野兽?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诈骗的方法,虽说现在可以苟且得利,以后就不能再得利了,达不是长久之计。”文公采纳了咎犯的意见,因而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人。回国以后行赏,雍季居首位。文公身边的入劝谏说:“城濮之战的胜利,是由于采用了咎犯的谋略。您采纳了他的意见,可是行赏却把他放在后边,这或许不可以吧!”文公说:“雍季的话,对百世有利,咎犯的话,只是顾及一时。哪有把只顾及一时的敞在对百世有利的前面的道理呢?”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说:“遇到危难用诈术,足以打败敌人;回国以后尊崇贤人,足以报答恩德。文公虽然不能坚持到底,却足以成就霸业了。”赏赐重人民就羡慕,人民羡慕就能成功。靠诈术成功,即便成功了,最终也必定毁坏,即便胜利了,最终也必定失败。普天下取得过胜利的人很多,可是成就霸业的才五个。文公作为其中的一个,知道胜利是如何取得的。取得了胜利如果不知这胜利是如何取得的,那就跟没有取得胜利一样。秦国战胜了戎,但却在淆打了败仗,楚国战胜了中原国家,但却在柏举打了败仗。周武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打了一次胜仗就称王于天下了。各种诈术充满国家,国家不可能安定,祸患不只是来自国外啊!
赵襄子从晋用的围困中出来以后,赏赐五个有功劳的人,高赦为首。张孟谈说:“晋阳之事,高赦没有大功,赏赐时却以他为首,这是为什么呢?”襄子说“我的国家社稷遇到危险,我自身陷于忧困之中,跟我交往而不失君臣之礼的,只有高教。我因此把他放在最前边。”孔于听到这件事以后,说;“襄于可以说是善子赏赐了。赏赐了一个人,天下那些当臣子的就没人敢于失礼了。”赵襄早用这种办法治理军队,军队就不敢轻慢。他向北灭掉代国,向东威逼齐国,让张孟谈越出城墙暗中去跟魏桓、韩康约定日期共同攻打智怕,胜利以后砍下智伯的头作为酒器,终于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局面,难道不是施行赏罚恰当吗?
长攻
几治和乱,存和亡,安和危,强和弱,一定要彼此相遇,然后才能实现。如果彼此相同,就不可能实现。所吼,桀、纣虽然不贤,但他们之所以被灭亡,是因为遇上了商汤,武王。遇上商汤、武王,这是天意,不是因为桀、纣不贤。商汤,武王虽然贤德,但他们之所以能成就王业,是因为遇上了桀、纣。遇上桀、纣,这是天意,不是因为商汤、武王贤德。如果桀、纣不遇上商汤、武王,未必会灭亡。桀、纣如果不灭亡,他们即使不贤,耻辱也不至于到亡国的地步。假使商汤、武王不遇上桀、纣,未必会成就王业。商汤、武壬如果不成就王业,他们即使贤德,荣耀也不至于到称王天下的地步。所以,君主有大功,就听不到他有什么不好,亡国的君主,就听不到他有什么好。这就好比优秀的农民,他们善于区分土地适宜种植什么,勤勤恳恳地耕种锄草,但未必能有收获。然而有收获的,一定首先是这些人。收获的关键在于遇上及时雨。遇上及时雨,这是靠了上天,不是优秀农民所能做到的。
越国遇上大灾年,越王很害怕,召范蠡来商量。范蠡说:“您对此何必忧虑呢?如今的荒年,这是越国的福气,却是吴国的灾祸。吴国很富足,钱财有余,它的君主年少,缺少智谋和才能,喜欢一时的虚名,不思虑后患。您如果用贵重的礼物、卑谦的言辞去向吴国请求借粮,那么粮食就可以得到了。得到粮食,最终越国必定会占有吴国,您对此何必忧虑呢?”越王说:“好!”于是就派人向吴国请求借粮。吴王将要给越国粮食,伍手胥劝阻说:“不可给越国粮食。吴国与越国,土地相接,边境相邻,道路平坦通畅,人民往来频繁,是势均力敌的仇国。不是吴国灭掉越国,就必定是越国灭掉吴国。象燕国、秦国、齐国、晋国,它们处于高山陆地,怎能跨越五湖九江穿过十七处险阻来占有吴国呢?所以说,不是吴国灭掉越国,就必定是越国灭掉吴国。现在要送给它粮食,给它吃的,这是长我们对手的锐气、养活我们的仇人啊。国家钱财缺乏,人民怨恨,后悔就来不及了。不如不给它粮食而去攻打它,这本来是普通的道理。这就是从前我们的先王所以成就霸业的原因啊。再说闹饥荒,这是交替出现的事,就如同深渊和山坡一样,哪个国家没有?”吴王说。“不对。我听说过,正义的军队不攻打已经归服了的国家,仁德的人给饥饿的人粮食吃。现在越国归服了却去攻打它,这不是正义的军队!越国闹饥荒却不给它粮食屹,这不是仁德的事情。不仁不义,即使得到十个越国,我也不去做。”于是就给了越国粮食。没有过三年,吴国也遇到灾年,吴人向越国请求借粮,越王不给,却来攻打吴国,吴王夫差被擒。
楚王想夺取息国和蔡国,于是就假装跟蔡侯友好,并且与他商量说:“我想得到息国,该怎么办?”蔡侯说;“息侯的夫人是我妻子的妹妹,请让我替您宴飨息侯和他的妻子,跟您一起去,乘机偷袭息国。”楚王说;“好吧。”于是楚王与蔡侯带着宴飨用的食品进入息国,军队与他们同行,乘机夺取丁息国。楚军回师驻扎在蔡国,又夺取了蔡国。
赵简子病重,召见太子告诉他说;“等我死了,安葬完毕,你穿着孝服登上夏屋山去观望”太子恭恭敬敬地答应了。简子死了,安葬完毕以后,太子穿着孝服,召见大臣们并且告诉他们说:“我想登上夏屋山去观望。”大臣们都劝阻说;“登上夏屋山去观望,这就是出游啊。穿着孝服去出游,不可以。”襄子说:“这是先君的命令,我不敢废除。”大臣们都恭恭敬教地答应了。襄子登上夏屋山观看代国的风土人情,看到代国一派欢乐景象,于是襄子说;“先君必定是用这种办法来教诲我啊!”等到回来以后,思考夺取代国的方法,于是就先友好地对待代国。代国君主爱好女色,襄子就请求把姐姐嫁给代国君主为妻,代国君主答应了。襄子的姐姐嫁给代国君主以后,襄子事事都讨好代国,代地适宜养马,代国君主把好马奉献给襄子,代地的马都送光了。襄子告诉代国君主,请求宴飨他.事先命令几百个跳舞的人把兵器减茌舞具之中,事先准备好大的金斗。代国君主来了,喝酒喝到正畅快的时候,把酒器翻过来击在代国君主头上,只一下,代君脑浆就流了一地。跳舞的人拿着兵器搏斗,把代君的随从全都杀死了。于是就用代君的车子去迎接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在远处听说代君死亡的情形,就唐尖簪子自刺而死。所以赵国至今有“利笄山”和“反斗”的名号。
这三位君主,他们都有办法得到自己昕需要的东西,并不完全按照常理行事,然而后世都称赞他们,这是因为他们有成就的缘故。如果有这种大功而又不失礼,他们即使称王天下,也是可以的。
慎人
能显赫地建立功名,靠的是天意。因为这个缘故,就不慎重地对持人为的努力,是不行的。舜遇到尧那样的明君,是天意。舜在历山种地,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在雷泽钓鱼,天下人很喜欢他,杰出的人士都跟随着他,这是人为努力的结果。禹遇到舜那样的明君,是天意。禹周游天下以便寻求贤德之人,做对百姓有利的事情。那些淤积阻塞的积水河流湖泊,凡是可以疏通的,禹全都疏通了。这些就是人为的努力。汤遇上桀那样的暴君,武王遇上封那样的暴君,是天意。汤、武王修养自身品德,积善行义,为百姓忧虑劳苦,这是人为的努力。舜种地捕鱼的时候,他的贤与不肖的情况同当夫子时是一样的。他在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侯,带领自己的下属种五谷,捕鱼鳖,编蒲苇,织鱼网,手和脚磨出茧子都不体息,然后才免于冻饿之苦。他在遇到有利时机的时侯,即位当了天子,贤德的人全归附他,所有的人都赞誉他,男男女女都非常高兴,没有不爱戴喜欢他的。舜亲自做诗道:“普天之下尽归依,无处不是王的土地,四海之内皆归顺,无不是王的臣民。”用以表明自己全都占有了。全都占有了,他的贤德并没有增加,全都没有占有,他的贤德并没有减损。这是时机的有无使他这样的。
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以后很喜欢他,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请求委任他官职。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他来却委任他官职,恐怕要被天下耻笑吧!”公孙枝回答说“信征贤人而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爷贤人而自己甘居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他如果真的贤德,国内都将顺服,敌国都将是惧,谁还会有闲暇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他出谋略无不得当,做事情必定成功,这并不说明他的贤德增加了。百里奚即使贤德,如果不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选样的名声。现在怎么知道世上没有百里奚这样的人呢?所以君主中想要寻求贤士的人,不可不广泛地去寻求。
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闻处于困境,七天没吃粮食,煮的野菜里也没有米粒。宰予饿坏了,孔子在屋里用瑟伴奏唱歌,颜回在外面择野菜。子路跟子贡一起说道:“先生在鲁国被逐,在卫国隐居,在宋国树下习礼时被人伐倒树,在陈国、蔡国遇到困境。要杀先生的人没有罪,凌辱先生的人不受禁止,而先生歌声从未中止过。君子竟是这样没有感到羞耻的事吗?”颜回无话回答,进屋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很不高兴地推开瑟,叹息着说:“仲由和端木赐是小人啊!叫他们来,我告诉他们。”子路和王子贡进来了,子贡说:像现在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困窘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呢?君子在道义上通达叫做通达,在道义上困穷叫做咀穷。现在我固守仁义的原则,因而遭受混乱世道的祸患,这正是我应该得到的处境,怎么能叫困穷呢?所以,反省自己,在原则上不感封内疚,面临灾难,不丧失自己的品德。严寒到来,霜雪降落以后,松柏不凋落,我因此而知道松柏生命力的旺盛。从前齐桓公因出奔莒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晋文公因出亡曹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越王勾践因受会稽之耻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在陈国、蔡国遇到的困境,对我大慨是幸运吧!”孔子威严地重薪拿起瑟弹起来,子路威武地拿着盾牌跳起舞米。子贡说;“我不知天的高远,地的广大啊!”古代得道的人,困窘时也高兴,显达时也高兴,高兴的不是困窘和显达。如果自身得到了道,那么困窘和显达都是一样的,就象寒暑风雨交替出现一样。所以许由在颖水之北自得其乐,共伯在共首山逍遥迫遣自得。
遇合
凡是受到赏识,一定是因为有合适的时机。时机不合适,一定要等待合适的时机然后再行动。所以,比翼鸟死在树上,比目鱼死在海里。孔子周游天下,两次向当世君主谋求官职,到过齐国卫国,谒见过八十多个君主。献上见面礼给他当学生前有三千人,其中成绩卓著的学生有七十人。这七十个人,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得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他当成老师,这不能说没有人才。然而孔子带领这些人周游,做官仅仅做到鲁国的司寇。不任用圣人,这就是周天子之所以应时灭绝的原因,这就是诸侯之所以大乱的原因。混乱,那么愚昧的人就多被侥幸任用。侥幸任用,那就必定不能胜任了。长期不能胜任,那么侥幸反而成为祸害。越侥幸的,祸害也就越大,并不是祸害偏偏让自己赶上。所以君子不存侥幸心理,不做苟且之事,一定慎重考虑自己的能力然后再担当职务,担当职务然后再行动。凡是能听从劝说的人一定是通晓议论的人。世上的君主能识别议论的人很少,他们所赏识的人怎能不是苟且求荣的呢?凡是能欣赏音乐的人,一定通晓五音。人能懂五音的很少,他们所喜欢的怎能不是鄙俗之音?
宾客中有个凭吹箫谒见越主的人,羽、角、宫、徽、商五音吹得一点儿不走调,越王却认为不好,吹奏鄙野之音,越王反而认为很好。
劝说人的事也有象这种情形的。有个给人家当妻子的人,有人告诉她的父母说:“出嫁以后不一定生孩子,衣服器具等物品,可以拿到外边藏起来,以便防备不生孩子被休弃。”她的父母认为这人说得对,于是就让女儿经常把财物拿到外也藏起来。公婆知道了这事,说“当我们的媳妇却有外心,不可以留着她。”于是就休弃了她。这个女子的父母把女儿被休的事告诉了给自己出主意的人,认为这个人对自己忠减,终身与他交好,最终也不知道女儿被体弃的原因,宗庙的毁灭,天下的丧失,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
所以说,受到君主赏识是不固定的,被人喜欢也是偶然的。就象人们对于女色一样,没有不知道喜欢长得漂亮的,可是长得漂亮的未必能遇上。所以嫫母受到黄帝的亲厚,黄帝说:“修养你的品德,不要停止,付与你内宫之政,不疏远你,虽然长得丑陋又有什么妨碍?”就象人们对于滋味一样,没有人不喜欢又甜又脆的东西,可是又甜又脆的东西有的人未必受用。周文王爱吃菖蒲作的腌莱,孔子听丁,皱着眉才吃下去。过了三年,才吃习惯。有个有狐臭的人,他的父母、兄弟,妻子、朋友,没有人能跟他在一起居住。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就住在海上。海上有喜欢他的臭味的人,日夜跟随着他不能离开。
喜欢人也有象这种情形的。陈国有个丑陋的人,叫救敦洽雠麋,尖顶宽额,面色黑红,眼睛下垂,接近鼻子,胳膊很长,大腿向两侧弯曲。陈侯看到了,很喜欢他,在宫外让他治理国家,在宫内让他管理自己饮食起居。楚国盟会诸侯,陈侯有病,不能前往,派敦洽雠麋去向楚国道歉。楚王对他的名字感到奇怪,就先接见了他。他进去了,相貌又丑陋,说话又粗野。楚王很生气,召来大夫们,告诉他们说:“陈侯不知道这个人不可以派遣,这就是不明智,知道这个人不可以派遣却还要派遣他,这就是轻慢。轻慢而且不明智,不可不攻打他。”于是发兵攻打陈国,过了三个月之后灭掉了陈国。丑陋足以惊吓别人,言论足以丧失国家,可是陈侯却对他喜爱到极点,没有人能超过他了,直到亡国,喜爱的程度都不减弱。
不应该受赏识却受到赏识的,那就一定会被废弃。应该受赏识却没有受到赏识的,这就是国家之所以混乱、世道之所以衰微的原因。天下的百姓,他们的愁苦劳碌就由此产生出来了。
大凡举荐人的根本,最上等的是凭道德,其次是凭事业,其次是凭功绩。这三种凡不能举荐上来,国家一定会残破灭亡,各种灾祸就会一齐到来,自身一定会遭殃,能活到七十岁九十岁,就是侥幸的了。圣贤的后代,反而给人民带来危害,因此残害到自身,岂只是独自受危害呢?连人民也要跟着受害啊!
必己
外物不可依仗。所以龙逢被杀,比干遇害,箕子装疯,恶来被杀死,桀、纣遭灭亡。君主没有不希望自己的臣子忠诚的,可是忠诚却不一定受到君主信任。所以伍员的尸体破投入江中,苌弘被杀死,他的血藏了三年化为碧玉。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孝顺的,可是孝顺却不一定受到父母喜爱。所以孝已被怀疑,曾子因遭父母打而悲伤。
庄子在山里行走,看到一棵树长得很好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树的人停在树旁却不伐取它。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了。”从山里出来,到了村子里,住在老朋友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让童仆为他杀鹅款待他。童仆请示说。“一只鹅能叫,一只鹅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学生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达两者同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悦;“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是,所以也不能免于祸害。至于达到了真道,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惊讶,又没有敏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一起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邀游于虚无之境,主宰外物而不为外物所主宰,那又怎幺可能受祸害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准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与此不一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崇了就会亏损,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离散,受到宠爱就会被废弃,智谋多就会受算计,不贤德就会受欺悔。这些怎么可阻依仗呢?
牛缺居住在上地,是个知识渊博的儒者。他到邯郸去,在渭水一带遇上盗贼。盗贼要他口袋里装的财物,他给了他们,要他的车马,他给了他们,要他的衣服被子,他给了他们。牛缺步行走了以后,盗贼们相互说道;“这是个天下杰出的人,现在这样侮辱他,他一定要向大国君主诉说我们的所作所为,大国君主一定要用全国的力量讨伐我们,我们一定不能活命。不如一起赶上他,把他杀死,灭掉踪迹。”于是就一起追赶他,追了三十里,追上他,把他杀死了。这是因为牛缺让盗贼知道了自己是贤人的缘故。
孟贲渡河,抢在队伍前边上了船。船工很生气,用桨敲他的头,不知道他是孟贲。到了河中间,孟贲瞪大了眼睛看着船工,头发直立起来,眼眶都瞪裂了,鬓发竖立起来。船上的人都骚动着躲开,掉到了河里。假使船工知道他是孟贲,连正眼看他都不敢,也没有人敢在他之前渡河,更何况侮辱他呢?这是因为孟贲没有让船工知道自己是孟贲的缘故。
让人知道与不让人知道,都不足以依靠,大概只有和调才近于免除患难,但还是不足以依仗。这是因为有不能辩识和调的,那么和调仍然不能免于患难。宋国的桓魅有颗宝珠,他犯了罪逃亡在外,朱景公派人问他宝珠在哪里,他说。“把它扔到池塘里了。”于是弄干了池塘来寻找宝珠,没有找到,鱼却因此都死了。这表明祸和福是相互依存的。纣在商朝干坏事,祸患觅满天地之间,和调又有什么用处?
张毅喜欢恭敬待人,经过门间,帷幕垂帘及人聚集处无不快步走过,对待奴隶、姻媾及童仆没有不尊敬的,以便使自身平安。但是他的寿命却不长,因内热而死去。单豹喜欢道术,超尘离俗,不吃五谷,不穿丝絮,住在山林岩穴之中,以便保垒自己的生命,可是却不能终其天年,被老虎吃掉了。孔子在路上行走,沐息时,马跑了,吃了人家的庄稼。种田人牵走他的马。子贡请求去劝说那个人,把话都说完了,可是种田人不听从。有个刚侍奉孔子的也远地区的人说;“请让我去劝说他。”于是他对那个种田人说:“您耕种的土地从东海一直到西海,我们的马怎么能不吃您的庄稼?”那个种田人非常高兴,对他说:“说的话竞这样的善辩,哪象刚才那个人那样呢?”解下马交给了他。劝说人如此不讲方式尚且行得通,外物怎么可以依仗呢?
君子自己的作为是,尊敬别人而不一定被别人尊敬,热爱别人而不一定被别人热爱。尊敬热爱别人,在于自己,被别人尊敬热爱,在于别人。君子依仗在于自己的东西,不依仗在于别人的东西。依仗在于自己的东西,就能无所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