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承诺值千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过了腊月二十,上大学的儿子放假回家了,我的小工艺品厂也放工了。孩子们举起双手舒心的叹了一口粗气:“唉!可以舒服舒服了,享受清闲了”大人们心里那根“弦”还是紧绷着,总想着把一年里还未完成的一些事情和愿望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做完,清清心心的过个红红火火的欢乐年。
快过年了,本应该轻松,看似平静的心情,又似些许忐忑。看蹒跚走过一年的路程,包含步履的艰辛与坎坷,生活中的酸酸甜甜与悲悲喜喜,没有随着日日夜夜的时光流逝而遗忘。虽没有烙印于心,却也在日出日落的悠闲里回味,回味中总有一份执着的爱在心间。
快过年了,要回家团圆,把乐带回家,把吉祥带回家。久别母亲,也不知现在她老人家还好吗;她是否又和往年一样,起个大早,到邻村的露珠集上,去买我们姐弟爱吃的年货呢?她站在巷口的槐树下,全身沐浴在夕阳里,向远处眺望着自己心中的期盼与牵挂,儿行千里,永远也走不出您的心啊!“二十三日升天去,初一元旦带福来”“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也许正是您心里虔诚的祈祷。“早吃干饭午吃汤,晚摆甜果当供奉,”这是您对灶王爷真诚的祈求,祈求灶王爷在明年的日子里,让您的儿女们能够吃饱。此时,我仿佛看到您正在灯下静静地蒸我们愿意吃的豆饽和年糕,看到满头银霜的老父亲正在煎藕合,炸豆腐老娘啊!你的身体还好吗?现在您也许正盼着我们回家吧!
二
少儿时是盼着过年的,对于过年的意识,燃放爆竹似乎是年的全部。进入腊月,盼年的日子,就成了一个长长的倒计时。鞭炮的声音一直追逐着岁月的脚步,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就这样过了几年,鞭炮魅力诱惑在时光的阶段差里,随着“年味”的烟雾渐渐弥散。随之而来的是为邻里百家写春联。虽然本该属于青少年尽情快乐的年节寒假,连续四五天,忙的我头昏脑胀。可是在我们这个文化蔽塞的小村庄,贴满的不光是新春对联,它敲响了我青少年时,那扇模模糊糊的自信之门,贴满了记忆中的自豪。“小秀才”就成了我那几个年头的荣誉和骄傲。这也是我人生道路上一个辉煌的起点,让我激动不已。
三
过完小年,接下来是“扫尘日”把一年中的不幸与晦气,和着扫落的尘埃一起埋葬。
回到久违的故乡,虽然是寒风料峭,回家的感觉总是那样的亲切与温暖。家家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户户桃符写满祖国青光无限好,处处洋溢着老乡亲的欢声笑语,温馨和祝福,一声声问候,如春风滋润了游子尘封已久的心田。红红火火的情谊和欢欢乐乐的景象流淌在大街小巷。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祥的氛围之中。
在老家,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除去贴春联,挂灯笼,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习俗,那就是上坟祭祖,祭奠死去的先人。
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上,过年的喜悦心情,在来祭祀的孝子贤孙的寒暄中,渐渐地被沉重所替代。儿孙们带了家中最好的年货作为祭品,带上纸钱和鞭炮,带上真诚与祝福,带上对祖先的尊敬与怀念,也虔诚地希望先祖对子孙能荫庇祖恩,带来鸿运。或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以“百善孝为先”的表现的缩影。
走进自家的墓地,虽然没有父亲祭日时那遮天蔽日的树叶与荒蒿野草的凄凉,没有乌鸦麻雀那凄厉的鸣叫声。在这寒冷寂静的墓地里,会有突然受惊的饿兔,惊慌奔逃,给这本就紧张的神经,增添了许多灵异的悚惧。
跪在父亲坟前,摆好祭品,边烧纸钱,心里边虔诚地祷告:“新年到了,爷爷奶奶,你们都来我父亲这过年吧!您的儿孙给你送“年”来了。你们在那边过得可好?您的孩子衷心祝愿你们在天有灵,能幸福安康。同是也祈求祖上,保佑子子孙孙健康幸福,平安发财然后恭恭敬敬地给祖先磕三个响头。
四
傍晚时,家家户户拜请吕妈。人们在自家门前燃起一堆火,一边翻火,一边大声喊“吕妈,吕妈,到俺家过新年,今年好年景,也有馍馍也有饼”孩子们也是跑着跳着地吆喝:“吕妈,吕妈,到俺家里过新年,俺家的火最亮,俺家的炮最响。”等火燃尽,开始放鞭炮,意喻这尊幸运之神,看到谁家的火光最亮,谁家的鞭炮最响,才到谁家去,给谁家带去祝福和鸿运。
吃完了今年最后一顿饺子,按照老家的习俗,要到亲近的叔婶大爷家问平安,包饺子,说说家长里短的贴心话,孩子们进进出出地燃放烟花爆竹。
然后族亲的兄弟爷们们相聚在一起,边饮着浓浓家乡酒,边守岁看电视,谈论着今年的收支情况,和对明年的打算计划。但是,年长的总是要说几句:我们要精诚团结,共同致富等,比较谦虚和负责的话,博得大家的一致赞同。
守岁是我国一种古老传统美德,是为了年迈的父母延年益寿。古代文豪苏轼说:“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可见从古至今,人们对守岁的重视和积极意义。
当钟表的指针指向23点30分,稀稀落落的鞭炮声开始响起,且越来越密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直到春晚节目主持人喊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没等喊三二一,就迫不及待的点燃了烟花爆竹的引芯,让红的火、白的烟,轰轰鞭炮响,五彩纷呈的礼花,汇聚着人们的欢呼声,冲向天空,照亮宇宙。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最后一响,我们在生命的年轮上,又刻上了一岁。
一
过了腊月二十,上大学的儿子放假回家了,我的小工艺品厂也放工了。孩子们举起双手舒心的叹了一口粗气:“唉!可以舒服舒服了,享受清闲了”大人们心里那根“弦”还是紧绷着,总想着把一年里还未完成的一些事情和愿望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做完,清清心心的过个红红火火的欢乐年。
快过年了,本应该轻松,看似平静的心情,又似些许忐忑。看蹒跚走过一年的路程,包含步履的艰辛与坎坷,生活中的酸酸甜甜与悲悲喜喜,没有随着日日夜夜的时光流逝而遗忘。虽没有烙印于心,却也在日出日落的悠闲里回味,回味中总有一份执着的爱在心间。
快过年了,要回家团圆,把乐带回家,把吉祥带回家。久别母亲,也不知现在她老人家还好吗;她是否又和往年一样,起个大早,到邻村的露珠集上,去买我们姐弟爱吃的年货呢?她站在巷口的槐树下,全身沐浴在夕阳里,向远处眺望着自己心中的期盼与牵挂,儿行千里,永远也走不出您的心啊!“二十三日升天去,初一元旦带福来”“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也许正是您心里虔诚的祈祷。“早吃干饭午吃汤,晚摆甜果当供奉,”这是您对灶王爷真诚的祈求,祈求灶王爷在明年的日子里,让您的儿女们能够吃饱。此时,我仿佛看到您正在灯下静静地蒸我们愿意吃的豆饽和年糕,看到满头银霜的老父亲正在煎藕合,炸豆腐老娘啊!你的身体还好吗?现在您也许正盼着我们回家吧!
二
少儿时是盼着过年的,对于过年的意识,燃放爆竹似乎是年的全部。进入腊月,盼年的日子,就成了一个长长的倒计时。鞭炮的声音一直追逐着岁月的脚步,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就这样过了几年,鞭炮魅力诱惑在时光的阶段差里,随着“年味”的烟雾渐渐弥散。随之而来的是为邻里百家写春联。虽然本该属于青少年尽情快乐的年节寒假,连续四五天,忙的我头昏脑胀。可是在我们这个文化蔽塞的小村庄,贴满的不光是新春对联,它敲响了我青少年时,那扇模模糊糊的自信之门,贴满了记忆中的自豪。“小秀才”就成了我那几个年头的荣誉和骄傲。这也是我人生道路上一个辉煌的起点,让我激动不已。
三
过完小年,接下来是“扫尘日”把一年中的不幸与晦气,和着扫落的尘埃一起埋葬。
回到久违的故乡,虽然是寒风料峭,回家的感觉总是那样的亲切与温暖。家家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户户桃符写满祖国青光无限好,处处洋溢着老乡亲的欢声笑语,温馨和祝福,一声声问候,如春风滋润了游子尘封已久的心田。红红火火的情谊和欢欢乐乐的景象流淌在大街小巷。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祥的氛围之中。
在老家,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除去贴春联,挂灯笼,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习俗,那就是上坟祭祖,祭奠死去的先人。
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上,过年的喜悦心情,在来祭祀的孝子贤孙的寒暄中,渐渐地被沉重所替代。儿孙们带了家中最好的年货作为祭品,带上纸钱和鞭炮,带上真诚与祝福,带上对祖先的尊敬与怀念,也虔诚地希望先祖对子孙能荫庇祖恩,带来鸿运。或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以“百善孝为先”的表现的缩影。
走进自家的墓地,虽然没有父亲祭日时那遮天蔽日的树叶与荒蒿野草的凄凉,没有乌鸦麻雀那凄厉的鸣叫声。在这寒冷寂静的墓地里,会有突然受惊的饿兔,惊慌奔逃,给这本就紧张的神经,增添了许多灵异的悚惧。
跪在父亲坟前,摆好祭品,边烧纸钱,心里边虔诚地祷告:“新年到了,爷爷奶奶,你们都来我父亲这过年吧!您的儿孙给你送“年”来了。你们在那边过得可好?您的孩子衷心祝愿你们在天有灵,能幸福安康。同是也祈求祖上,保佑子子孙孙健康幸福,平安发财然后恭恭敬敬地给祖先磕三个响头。
四
傍晚时,家家户户拜请吕妈。人们在自家门前燃起一堆火,一边翻火,一边大声喊“吕妈,吕妈,到俺家过新年,今年好年景,也有馍馍也有饼”孩子们也是跑着跳着地吆喝:“吕妈,吕妈,到俺家里过新年,俺家的火最亮,俺家的炮最响。”等火燃尽,开始放鞭炮,意喻这尊幸运之神,看到谁家的火光最亮,谁家的鞭炮最响,才到谁家去,给谁家带去祝福和鸿运。
吃完了今年最后一顿饺子,按照老家的习俗,要到亲近的叔婶大爷家问平安,包饺子,说说家长里短的贴心话,孩子们进进出出地燃放烟花爆竹。
然后族亲的兄弟爷们们相聚在一起,边饮着浓浓家乡酒,边守岁看电视,谈论着今年的收支情况,和对明年的打算计划。但是,年长的总是要说几句:我们要精诚团结,共同致富等,比较谦虚和负责的话,博得大家的一致赞同。
守岁是我国一种古老传统美德,是为了年迈的父母延年益寿。古代文豪苏轼说:“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可见从古至今,人们对守岁的重视和积极意义。
当钟表的指针指向23点30分,稀稀落落的鞭炮声开始响起,且越来越密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直到春晚节目主持人喊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没等喊三二一,就迫不及待的点燃了烟花爆竹的引芯,让红的火、白的烟,轰轰鞭炮响,五彩纷呈的礼花,汇聚着人们的欢呼声,冲向天空,照亮宇宙。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最后一响,我们在生命的年轮上,又刻上了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