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更到,求收藏,求票。
##
包拯的冷淡,并未打消朱世庸热情,朱世庸不是不想拂袖而走,但他知道这位四十一岁的包拯在庐州当地是位传奇人物,此君天圣年间便中了进士,论资格比自己老得多,现在多忍忍,以后没准就多一条出路。
另外包拯可不止是庐州的名人,他中进士后在家赋闲十年,不惜推辞不就建昌知县、和州税官等官职,原因很简单,父母在不远游,他给出的答案是要在家赡养父母。
这在推崇出仕入朝光宗耀祖的大宋是很少见的,包家老爷子倔强的要命,建昌县太远他不愿随包拯赴任也就罢了,仅仅一湖之隔的和州,老爷子也不愿去,结果包拯老老实实的在家赡养父母十年,一直到父母辞世。
有其父必有其子,包拯这十年下来之后,忽然不想去当官了,包家家底殷实,平日里关注民生,周济百姓的事情没少干,日子过的倒也逍遥自在;可是乡亲们不干了,包家亲眷直系旁系的倒也罢了,周围的乡亲们觉得好不容易才中个进士,如此荒废实在可惜,于是天天堵住包家闹,包拯的恩师和朝廷中自己同窗的故友们也纷纷来劝,包拯这才赴任天长知县一干就是三年整。
任期已满,小小天长被包拯治理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包大人铁面无私,偏又智慧超群,断了不少难以解决的案子;官声清正之名传入朝廷,此番刚刚从京城吏部接受考授,并经人推举升任端州知府之任,顺路回庐州来,一来赴任时间还有月余,二来省亲一趟,会会亲朋故旧。
但是刚刚回家才半日,便被这位庐州知府朱大人得知,巴巴的赶来扯谈半日,包拯端了数次茶杯,此君视而不见,让包拯极为厌烦。
包拯不喜欢官场上这种相互结交拉交情的行为,在他看来,当官的应该体察民情上唔天意,只有将朝廷的恩典播撒万民,又能为民办些实事,才算是真正的尽到了职责,相互之间钻营结交互送高帽的行为完全是不必要的。
特别是这位庐州知府的到来,包拯对此人有所耳闻,此君攀上京城某位政要,竟然从一个小小八品县丞之职,数年间便被提拔为四品知府,虽则任上庐州没出什么大乱子,但在百姓们中间的官声并不好;包拯自然更加懒得跟他结交。
另一个让朱知府忍气吞声的是,他得知包拯这次还被授予了一个名为‘殿中丞’的虚衔,虽则只是个从五品的虚衔,外人看来远没后面端州知府这个名头响亮,显得有些多余;但深谙官场之道的朱世庸却很清楚这个虚衔的分量。
殿中丞职位在宋代是虚衔,本来是协助管理皇帝生活工作诸事,这里实际上表达出皇帝对包拯的一种信任和不设防的态度,有嘉勉为自己人的意思在里边。
“希仁兄,听说这次官家还授予您殿中丞之职,这可是莫大的荣光啊,皇上对希仁兄信任有加,今后还请多多照顾呀;咱们同属庐州一系,今后同气连枝相互配合些,朝中也好说些话。”朱世庸说的略含蓄,但在包拯听来却是裸的拉帮结党了,包拯毫不留情的驳斥道:“朱大人这是什么话,你我同沐皇恩浩荡,谈何地域之论,朝廷严令禁止结党啸聚,大人此言似乎有欠考虑吧。”
朱世庸碰了一鼻子灰,心中暗骂道:“装什么清高,谁不知道这次你能被举荐赴任端州便是晏大人的举荐,此时却来撇清。”
面上笑容不变道:“希仁兄教训的是... -->>
二更到,求收藏,求票。
##
包拯的冷淡,并未打消朱世庸热情,朱世庸不是不想拂袖而走,但他知道这位四十一岁的包拯在庐州当地是位传奇人物,此君天圣年间便中了进士,论资格比自己老得多,现在多忍忍,以后没准就多一条出路。
另外包拯可不止是庐州的名人,他中进士后在家赋闲十年,不惜推辞不就建昌知县、和州税官等官职,原因很简单,父母在不远游,他给出的答案是要在家赡养父母。
这在推崇出仕入朝光宗耀祖的大宋是很少见的,包家老爷子倔强的要命,建昌县太远他不愿随包拯赴任也就罢了,仅仅一湖之隔的和州,老爷子也不愿去,结果包拯老老实实的在家赡养父母十年,一直到父母辞世。
有其父必有其子,包拯这十年下来之后,忽然不想去当官了,包家家底殷实,平日里关注民生,周济百姓的事情没少干,日子过的倒也逍遥自在;可是乡亲们不干了,包家亲眷直系旁系的倒也罢了,周围的乡亲们觉得好不容易才中个进士,如此荒废实在可惜,于是天天堵住包家闹,包拯的恩师和朝廷中自己同窗的故友们也纷纷来劝,包拯这才赴任天长知县一干就是三年整。
任期已满,小小天长被包拯治理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包大人铁面无私,偏又智慧超群,断了不少难以解决的案子;官声清正之名传入朝廷,此番刚刚从京城吏部接受考授,并经人推举升任端州知府之任,顺路回庐州来,一来赴任时间还有月余,二来省亲一趟,会会亲朋故旧。
但是刚刚回家才半日,便被这位庐州知府朱大人得知,巴巴的赶来扯谈半日,包拯端了数次茶杯,此君视而不见,让包拯极为厌烦。
包拯不喜欢官场上这种相互结交拉交情的行为,在他看来,当官的应该体察民情上唔天意,只有将朝廷的恩典播撒万民,又能为民办些实事,才算是真正的尽到了职责,相互之间钻营结交互送高帽的行为完全是不必要的。
特别是这位庐州知府的到来,包拯对此人有所耳闻,此君攀上京城某位政要,竟然从一个小小八品县丞之职,数年间便被提拔为四品知府,虽则任上庐州没出什么大乱子,但在百姓们中间的官声并不好;包拯自然更加懒得跟他结交。
另一个让朱知府忍气吞声的是,他得知包拯这次还被授予了一个名为‘殿中丞’的虚衔,虽则只是个从五品的虚衔,外人看来远没后面端州知府这个名头响亮,显得有些多余;但深谙官场之道的朱世庸却很清楚这个虚衔的分量。
殿中丞职位在宋代是虚衔,本来是协助管理皇帝生活工作诸事,这里实际上表达出皇帝对包拯的一种信任和不设防的态度,有嘉勉为自己人的意思在里边。
“希仁兄,听说这次官家还授予您殿中丞之职,这可是莫大的荣光啊,皇上对希仁兄信任有加,今后还请多多照顾呀;咱们同属庐州一系,今后同气连枝相互配合些,朝中也好说些话。”朱世庸说的略含蓄,但在包拯听来却是裸的拉帮结党了,包拯毫不留情的驳斥道:“朱大人这是什么话,你我同沐皇恩浩荡,谈何地域之论,朝廷严令禁止结党啸聚,大人此言似乎有欠考虑吧。”
朱世庸碰了一鼻子灰,心中暗骂道:“装什么清高,谁不知道这次你能被举荐赴任端州便是晏大人的举荐,此时却来撇清。”
面上笑容不变道:“希仁兄教训的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