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涛声依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想跟小孩儿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他们俩一起,长长久久的走下去,走回四条街上他们的家。
――年三十晚上,韩耀因为这个想法怔在垓道上,到底也没去咬张杨送到他嘴边的豆包。
从杨树垓的冰雪中爆竹炸响,喧嚣沸腾,再到尘烟散尽,他带着一身硫磺味儿走回鲤鱼漆门,和张杨挨着火墙躺进被子。这一晚他头脑中到底转过了多少道思绪,到底涌出过多少诧异和咬牙切齿的纠结,连自己也数不清了。
辗转直到晨光熹微,厨房传来张母热早饭的盘碗轻响,韩耀眼角带着通红的血丝,定定看着身边睡得直呼噜的张杨,终于透彻了当的明白了,断定了一件事。
从南郊破屋相识以来,也许就是从张杨蹲在窗台底下用泥巴抹花盆的那个清晨开始,韩耀的心肉中埋进了一颗种子。
他们在一起过了这些日子,张杨找到工作之后给他买的一包饼干;师范学院门口的愤慨和车铃声;饿饭那晚,张杨伸手摸了他的头发;除夕夜在巷子口捡小炮仗;汕头海边的夜风,他们沿着海滩漫无边际的寻找;天天晚上,张杨从剧团台阶上朝他大步跑过来……
甚至一碗饺子,一块冬瓜,一支烟,一个笑容,一句“咱家”,甚至近乎数不清的那些小事儿,琐碎的早已记不得,却一滴不漏的顺着缝隙溜进心坎,浇灌滋润,这颗种子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发根抽茎,偶然在不经意间痛痒一下,半点儿没察觉得就紧绷绷缠绕在血肉里,等到盘根错节时,哪怕随意在头顶绽开的一朵烟火,都能让它再也耐不住的顶开土壤,冒出芽。
韩耀知道自己心里长出来的是什么。
为啥和小孩儿在一块就舒坦,为啥总想着他,搬家也带着他,小孩儿咋样都觉得好,现在他明白这到底是咋回事儿了。
“呼……”张杨睡得四仰八叉,忽然翻身趴在褥子上,手臂打在韩耀脖颈上。
韩耀握住张杨的手腕,轻轻摩挲两下,忍不住掌心收紧。
这肯定不是病,不是罪。他韩耀不怕,不泛呕,不后悔。只是却也不能道明,不能在人前显现丝毫。
道明了,小孩儿会怕他吧,指定得犯膈应。让人察觉出来,白眼鄙视也罢,在社会眼里,这是罪过,因为这事再牵连张杨蹲牢子。小孩儿这么小,还啥也不懂。
韩耀攥着张杨的手,自嘲。
以后咋办啊……操,真他妈悲哀。
倘若不是老天爷紧接着就给他们一个契机,韩耀可能狠狠心就掐断了刚生出个小尖儿的情意,可能离开,也可能默默耗着挺着,耗到张杨相亲说媳妇。但无论怎样,如果当时没有了这个契机,他和张杨脚下的路一定会分别偏离去不同的方向,他们的人生也定是与此后所经历的一切南辕北辙,各自成了另一番光景,得了另一端姻缘。
大年初一早上不开灶,吃得都是三十儿年夜的饭菜,这是盼望年年有余。
张母熘了两盖帘饺子,肘子肉沾蒜酱,小鸡炖蘑菇,酸菜汤和大盆鱼冻,叠被扫炕之后放上炕桌,四人围坐着吃饭。
张杨端着碗往嘴里扒酸菜丝儿,眼角扫见张母从木箱子里数出三块钱零钱递给张父,虽然不知道拿钱干嘛,不过还是紧忙道:“妈,我这儿有钱,我给你们拿。”
“不用,花不多少。”张母坐回炕头,拿起筷子给韩耀夹菜,“后院老吴三黑家闺女明天出门子,今天在家摆娘家宴,年前就告诉咱家了让都去,你爸等会儿赶车买礼,我吃完饭上她家帮整菜,你拾掇利索中午过去,早点儿去跟老吴家多唠唠嗑。”
张杨大惊:“年初一摆娘家宴?”
张母撇嘴:“可不,庄稼人就冬天有空办事儿,他家找人给算了,说是初一办好。现在忙不过来的忙,也亏得人缘不错,要不谁年初一上别人家帮忙做席啊。”
老吴三黑家闺女跟张杨同岁,他俩还有二赖子仨人是一起长大的,念书都在一个班。去年张杨没回家过春节,没赶上二赖子相门户和结婚,二赖子的新房盖在另一个屯,今年见不着面了。没想到一晃的工夫,吴春荣也成家了。张杨想起小时候一起去西沟捞泥鳅的事儿还能笑出来,也有些微感慨,点头:“十点去她家。”
张父三两口吸溜完酸菜汤,往嘴里塞了俩饺子就起身穿棉袄,边说:“她家姑爷不错,上回去他家我瞅着了,能干,眼里有活儿,真挺不错。”
张母也抹了把嘴放下碗筷,站在门边围头巾:“嗯呐,老吴家小姑娘有福。姑爷家在上沟子,那地方也是离城近,富裕。那啥啊老儿子,我跟老鬼头子走了啊。韩呐,你慢慢儿吃,不够让张杨给你添,啊。”
韩耀踞在炕角一直垂头喝汤,听见张母说话,抬头笑了笑。
张父把驴车赶出门还没过上半小时,后院就热闹咋呼起来,能听见迎客说话声了。
韩耀汤酸菜里的猪油滋拉刚才都故意扒拉到碗边留着,张杨好这口。这会儿爹妈都走了,他把小肉滋拉都夹进小孩儿碗里,就说了声:“吃。”
张杨端着碗没动,斜眼看韩耀,半晌问:“哥,你咋了,是不是哪儿难受?”
“没,睡热炕烙得。”韩耀没抬眼,只挑了挑嘴角,往嘴里塞饺子。
张杨用手背贴韩耀的额头,又贴了自己的,韩耀握住他的手往桌上一按,道:“干啥,吃饭。”
“哥,你真是热炕烙得?”张杨担心道:“今天早上开始我就觉着你不对劲儿。”
韩耀一怔,把碗筷往桌上一放,看他:“我哪儿不对劲儿?”
张杨:“你今天一笑就特别凄惨。”
韩耀:“……”
张杨想了想,问:“哥,是不是在我家呆着不自在了?”
“没得事儿。”重新拿起筷子,往碗里舀汤,稀哩呼噜又是一碗。
张杨看韩耀吃得挺多,也不像是拿自己当外人不自在的样儿,但他就觉得他哥今天很……低落,他心里指定有事儿。
张杨琢磨着,忽然想到,韩耀可能是想起他爹妈了。张杨不知道老韩家具体是咋回事儿,只是隐约能看出韩耀跟家里关系是破裂的。这样的事他不会主动问起来,韩耀跟他讲得不算,比如不给饭吃,但是他觉得提这些破事韩耀心里肯定得难受一回。平时忙着也就暂时忘了,现在过年了,自家爹妈对他还好,韩耀可能想起来自家的事情了。
张杨想了想,道:“哥,一会儿跟我上老吴家吃饭去呗,一般娘家宴办得都热闹,不杀猪就杀牛,咱去吃一顿去。”
本来韩耀想说不去。当人心里藏着事儿的时候就会惶恐,总觉得一个不小心,秘密就会暴露在全天下面前。他像个神经官能症患者一样,生怕别人猜忌张杨。可是张杨像哄孩子似的,语气带着劝诱,一脸生怕他闹心,想找乐子给他转移注意力的样儿,韩耀就鬼迷心窍般点了头。
张杨一看韩耀点头,于是麻利的收拾了碗筷,换上件体面衣服,韩耀身上穿的是他去年给买的黑色毛衣,俩人锁上漆门,踩雪绕过狭窄篱笆道上的坑洼和牛粪,闪开道边晒阳的毛驴,拐到后院道上的老吴家。
门前早已笑闹开来,乡亲堵在院里寒暄,往屋里搬礼物,剃下来的牛骨头敞在前院木板上,宴席要开始了。
张杨扯着韩耀从院门到屋里一路三姑四婶二大爷的按辈分叫过去,再跟平辈的打招呼。农村这长辈乱七八糟的,还有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又能叫舅又能叫叔,甚至辈分可以是大爷又可以是姥爷的,人多场合下,小辈儿喊人还得斟酌着喊,各种困难。韩耀挺大个身板子,跟在张杨身后总撞上人,就得跟着张杨的喊法道歉。
屯子人很多已经跟韩耀照过面了,但今天见到张杨领着人来了老吴家,这才知道原来是张家的客人。傍边有人带着,韩耀又主动开口说了话,屯里人就稍稍能放得开跟韩耀搭腔了,农村人又实诚,站在一起正经聊了好一阵子,恭维人也不含糊,那话说得一套一套,不洋不土的还挺逗乐。张杨看韩耀跟人说话的时候,眉头稍微舒展开了,就高兴得跟他们多说了几句。
... -->>
想跟小孩儿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他们俩一起,长长久久的走下去,走回四条街上他们的家。
――年三十晚上,韩耀因为这个想法怔在垓道上,到底也没去咬张杨送到他嘴边的豆包。
从杨树垓的冰雪中爆竹炸响,喧嚣沸腾,再到尘烟散尽,他带着一身硫磺味儿走回鲤鱼漆门,和张杨挨着火墙躺进被子。这一晚他头脑中到底转过了多少道思绪,到底涌出过多少诧异和咬牙切齿的纠结,连自己也数不清了。
辗转直到晨光熹微,厨房传来张母热早饭的盘碗轻响,韩耀眼角带着通红的血丝,定定看着身边睡得直呼噜的张杨,终于透彻了当的明白了,断定了一件事。
从南郊破屋相识以来,也许就是从张杨蹲在窗台底下用泥巴抹花盆的那个清晨开始,韩耀的心肉中埋进了一颗种子。
他们在一起过了这些日子,张杨找到工作之后给他买的一包饼干;师范学院门口的愤慨和车铃声;饿饭那晚,张杨伸手摸了他的头发;除夕夜在巷子口捡小炮仗;汕头海边的夜风,他们沿着海滩漫无边际的寻找;天天晚上,张杨从剧团台阶上朝他大步跑过来……
甚至一碗饺子,一块冬瓜,一支烟,一个笑容,一句“咱家”,甚至近乎数不清的那些小事儿,琐碎的早已记不得,却一滴不漏的顺着缝隙溜进心坎,浇灌滋润,这颗种子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发根抽茎,偶然在不经意间痛痒一下,半点儿没察觉得就紧绷绷缠绕在血肉里,等到盘根错节时,哪怕随意在头顶绽开的一朵烟火,都能让它再也耐不住的顶开土壤,冒出芽。
韩耀知道自己心里长出来的是什么。
为啥和小孩儿在一块就舒坦,为啥总想着他,搬家也带着他,小孩儿咋样都觉得好,现在他明白这到底是咋回事儿了。
“呼……”张杨睡得四仰八叉,忽然翻身趴在褥子上,手臂打在韩耀脖颈上。
韩耀握住张杨的手腕,轻轻摩挲两下,忍不住掌心收紧。
这肯定不是病,不是罪。他韩耀不怕,不泛呕,不后悔。只是却也不能道明,不能在人前显现丝毫。
道明了,小孩儿会怕他吧,指定得犯膈应。让人察觉出来,白眼鄙视也罢,在社会眼里,这是罪过,因为这事再牵连张杨蹲牢子。小孩儿这么小,还啥也不懂。
韩耀攥着张杨的手,自嘲。
以后咋办啊……操,真他妈悲哀。
倘若不是老天爷紧接着就给他们一个契机,韩耀可能狠狠心就掐断了刚生出个小尖儿的情意,可能离开,也可能默默耗着挺着,耗到张杨相亲说媳妇。但无论怎样,如果当时没有了这个契机,他和张杨脚下的路一定会分别偏离去不同的方向,他们的人生也定是与此后所经历的一切南辕北辙,各自成了另一番光景,得了另一端姻缘。
大年初一早上不开灶,吃得都是三十儿年夜的饭菜,这是盼望年年有余。
张母熘了两盖帘饺子,肘子肉沾蒜酱,小鸡炖蘑菇,酸菜汤和大盆鱼冻,叠被扫炕之后放上炕桌,四人围坐着吃饭。
张杨端着碗往嘴里扒酸菜丝儿,眼角扫见张母从木箱子里数出三块钱零钱递给张父,虽然不知道拿钱干嘛,不过还是紧忙道:“妈,我这儿有钱,我给你们拿。”
“不用,花不多少。”张母坐回炕头,拿起筷子给韩耀夹菜,“后院老吴三黑家闺女明天出门子,今天在家摆娘家宴,年前就告诉咱家了让都去,你爸等会儿赶车买礼,我吃完饭上她家帮整菜,你拾掇利索中午过去,早点儿去跟老吴家多唠唠嗑。”
张杨大惊:“年初一摆娘家宴?”
张母撇嘴:“可不,庄稼人就冬天有空办事儿,他家找人给算了,说是初一办好。现在忙不过来的忙,也亏得人缘不错,要不谁年初一上别人家帮忙做席啊。”
老吴三黑家闺女跟张杨同岁,他俩还有二赖子仨人是一起长大的,念书都在一个班。去年张杨没回家过春节,没赶上二赖子相门户和结婚,二赖子的新房盖在另一个屯,今年见不着面了。没想到一晃的工夫,吴春荣也成家了。张杨想起小时候一起去西沟捞泥鳅的事儿还能笑出来,也有些微感慨,点头:“十点去她家。”
张父三两口吸溜完酸菜汤,往嘴里塞了俩饺子就起身穿棉袄,边说:“她家姑爷不错,上回去他家我瞅着了,能干,眼里有活儿,真挺不错。”
张母也抹了把嘴放下碗筷,站在门边围头巾:“嗯呐,老吴家小姑娘有福。姑爷家在上沟子,那地方也是离城近,富裕。那啥啊老儿子,我跟老鬼头子走了啊。韩呐,你慢慢儿吃,不够让张杨给你添,啊。”
韩耀踞在炕角一直垂头喝汤,听见张母说话,抬头笑了笑。
张父把驴车赶出门还没过上半小时,后院就热闹咋呼起来,能听见迎客说话声了。
韩耀汤酸菜里的猪油滋拉刚才都故意扒拉到碗边留着,张杨好这口。这会儿爹妈都走了,他把小肉滋拉都夹进小孩儿碗里,就说了声:“吃。”
张杨端着碗没动,斜眼看韩耀,半晌问:“哥,你咋了,是不是哪儿难受?”
“没,睡热炕烙得。”韩耀没抬眼,只挑了挑嘴角,往嘴里塞饺子。
张杨用手背贴韩耀的额头,又贴了自己的,韩耀握住他的手往桌上一按,道:“干啥,吃饭。”
“哥,你真是热炕烙得?”张杨担心道:“今天早上开始我就觉着你不对劲儿。”
韩耀一怔,把碗筷往桌上一放,看他:“我哪儿不对劲儿?”
张杨:“你今天一笑就特别凄惨。”
韩耀:“……”
张杨想了想,问:“哥,是不是在我家呆着不自在了?”
“没得事儿。”重新拿起筷子,往碗里舀汤,稀哩呼噜又是一碗。
张杨看韩耀吃得挺多,也不像是拿自己当外人不自在的样儿,但他就觉得他哥今天很……低落,他心里指定有事儿。
张杨琢磨着,忽然想到,韩耀可能是想起他爹妈了。张杨不知道老韩家具体是咋回事儿,只是隐约能看出韩耀跟家里关系是破裂的。这样的事他不会主动问起来,韩耀跟他讲得不算,比如不给饭吃,但是他觉得提这些破事韩耀心里肯定得难受一回。平时忙着也就暂时忘了,现在过年了,自家爹妈对他还好,韩耀可能想起来自家的事情了。
张杨想了想,道:“哥,一会儿跟我上老吴家吃饭去呗,一般娘家宴办得都热闹,不杀猪就杀牛,咱去吃一顿去。”
本来韩耀想说不去。当人心里藏着事儿的时候就会惶恐,总觉得一个不小心,秘密就会暴露在全天下面前。他像个神经官能症患者一样,生怕别人猜忌张杨。可是张杨像哄孩子似的,语气带着劝诱,一脸生怕他闹心,想找乐子给他转移注意力的样儿,韩耀就鬼迷心窍般点了头。
张杨一看韩耀点头,于是麻利的收拾了碗筷,换上件体面衣服,韩耀身上穿的是他去年给买的黑色毛衣,俩人锁上漆门,踩雪绕过狭窄篱笆道上的坑洼和牛粪,闪开道边晒阳的毛驴,拐到后院道上的老吴家。
门前早已笑闹开来,乡亲堵在院里寒暄,往屋里搬礼物,剃下来的牛骨头敞在前院木板上,宴席要开始了。
张杨扯着韩耀从院门到屋里一路三姑四婶二大爷的按辈分叫过去,再跟平辈的打招呼。农村这长辈乱七八糟的,还有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又能叫舅又能叫叔,甚至辈分可以是大爷又可以是姥爷的,人多场合下,小辈儿喊人还得斟酌着喊,各种困难。韩耀挺大个身板子,跟在张杨身后总撞上人,就得跟着张杨的喊法道歉。
屯子人很多已经跟韩耀照过面了,但今天见到张杨领着人来了老吴家,这才知道原来是张家的客人。傍边有人带着,韩耀又主动开口说了话,屯里人就稍稍能放得开跟韩耀搭腔了,农村人又实诚,站在一起正经聊了好一阵子,恭维人也不含糊,那话说得一套一套,不洋不土的还挺逗乐。张杨看韩耀跟人说话的时候,眉头稍微舒展开了,就高兴得跟他们多说了几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