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清官册、假官真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逮捕丁澎的上谕到了汤斌手里,他颇为疑惑,丁澎的操守是他相信得过,何至于闱中舞弊?他在想,河南的正主考,也是他的顺治九年壬辰科的同年黄钅心,在京里当吏部员外时,曾听说有索取红包的不谨之行;如果了澎不是为给事中朱绍凤所误参,受了冤枉,就必是受了黄钅心的连累。总之是非黑白还没有判明,自己对这位纤道来访,而遭遇了拂逆的朋友,唯有尽可能加以安慰和援助。
于是他带着公文到客馆中去看丁澎“飞涛!”他叫着他的别号,平静地说:“有件事似乎是新闻。”他把公文递了过去。
丁澎一看,显得一惊,接着黯然地叹了口气:“唉!我晓得要受无妄之灾!”
这就见得汤斌的猜测不错了,是受了黄钅心的连累;黄钅心到底如何作弊,他不便去打听,只是为丁澎譬解“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说“飞涛,你总记得西铭上的话:‘贫贱忧患,宁至汝于成!’”
“见教得极是!”丁澎深深一揖“这于我是个磨练,读书养气,在这些地方就得力了!”
解到京里,丁澎才知道要兴科场大狱,考官被参的,不止河南一处,而且河南的情节还不算重。最严重的是顺天和江南两闱;弊端由顺天发现,及于江南,再蔓延到河南、山东、山西。
科场的积弊,由来已久;皇帝决心加以整饬,这年——顺治十四年了酋,各省普行乡试,特地严厉告诫:“考官阅卷有弊者,杀无赦!”
各省乡试,录取举人的名额是有规定的,顺天闭是一百六十八,江南闱是一百六十三,居各省的首二位。这一北一南两地,前者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后者为人文荟萃之区,因此这北南两闱亦是国家选拔人才最关紧要的所在,所派的考官,特别慎重。北闱的正主考就是曹本荣,副主考名叫来之绳,亦是学问优长的翰林宫。
正副主考以外,另外又派十四名考官,称为“房官”;在京师,照例选派各衙门科举出身而有才名的“散官”充任,这一类“散官”另成一类,称为“中、行、评、博”;即是中书科中书,行人司行人,大理寺评事,国子监博士的合称。这年,大理寺的左右评事,李振邺、张我朴都被派充任房官。
这两个人是少年新进,才名甚高,而行止有亏;因此听说他们膺选入闱,许多不肖仕子纷纷钻营,谋通关节,尤其是走李振邺的路子的更多——居间经手的是一个湖州的秀才张汉。
张汉跟李振邺是朋友,到京谋生,因为资斧不继,借住在李家。李振邺的太太在原籍,京里只有一个新娶的姨太太。一天得到消息,说李太太已从家乡动身,不日到京,李振邺大起恐慌。
因为李振邺惧内。他的这个小名秋葵的姨太太是瞒着太太而娶的,一旦东窗事发,这饥荒有得打。但是,他又舍不得遣走秋葵。左思右想,想出了一条移花接木之计。
跟秋葵说通了以后,他找到张汉,说明原因,要把秋葵送给张汉,但是有个条件,只有在晚上,秋葵才是张汉的新姬;在白天,她仍旧是李振邺的外室。
穷愁潦倒的张汉,得此飞来艳福,自然一诺无辞。于是“绿杨分作两家看”秋葵跟着张汉,另外赁屋同居,但依旧向月而开。
不多几天,她向李振邺诉苦“老爷就是可怜我,也得替我找个富家儿郎,让我终身有靠,如今嫁了个穷鬼,三餐不饱,苦得要死,”秋葵淌着眼泪说“转眼秋风一起,棉衣服还不知道在哪里?这个年更不知道怎么过了?”
“你不要忙!”李振邺应声答道:“我早已筹画好了,包你一到冬天,稳坐暖炕,黑的是煤炭,白的是馍馍,舒舒服服过一个肥年。”
“我不信!”秋葵真的不信“哪有这样的好事?”
“这就叫机会!今年是子午卯西的大比之年,我已经内定了要入闱。”李振邺把秋葵抱着坐在膝上,低声向她耳际嘱咐:“你悄悄跟老张去说,叫他去找‘主顾’,要有钱人家的子弟,肚子里‘火烛小心’而急于想中举的;每一个六千银子,另加两成小费。我得正项,老张得小费,二六一十二,每个就是一千两百银子,能找到三个,你算算看,是多少?”
这再好算没有了“三千六百两银子!”秋葵喜出望外,反又不信了“真有这样的好事?”
“你不信就拉倒。”
“信、信!”秋葵笑着说道。“做梦也不曾想到会发三千六百两银子的大财!”
在她已觉此是巨数,而张汉意犹未足,心里在想,这件事,在李振邺不费吹灰之力,而自己要去觅主顾,却须大费气力。出的力多,得的钱少,这笔生意划不来。
“哼!”他冷笑着对秋葵说“你的眼孔真小,三千六百两有什么了不起?你不想想,他安安稳稳坐得一万八——如果我找不来主顾,莫说一万八千银子,一两人钱他也没得。”
“那么,你说,你要多少呢?”
“什么‘你’要多少?你到底是谁的人!你呀、我呀的,拿我当什么人看了?”
秋葵知道自己错了“我是说‘我们’要多少?一时说错了也是有的,你何必这样子光火。”她也反唇相讥:“真是穷人气大!”
“好了,好了!”张汉却又软了下来“我是生老李的气,你不要误会。老李良心太黑了!秋葵,你要明白些,你跟我是一辈子,凡事替我打算,就是替你自己打算,懂不懂这个道理?”
秋葵想想不错。李振邺的老婆是雌老虎,自己跟他这样明来暗去,有朝一日事机败露,必定要受一顿羞辱。倒不如弄几个钱,跟他一刀两断,死心塌地随着张汉过日子,才是个了断。
于是她深深点头:“我怎么不懂?”
“与其为他打算,不如为我们自己打算。秋葵,你等他来跟你说,请他把‘关节’给我,卖出一个,对半分帐,各得三千。”
“那么,还有小费呢?”秋葵也很精明“小费要归我。”
“小费就不一定了,如果有,就归你。”张汉又说“我自己当然也要下场;我这个‘关节’,对不起,要叨他的光。”
“这样子说,你马上也是‘新科举人’了!”
“岂止新科举人?明年春闱联提成进士,我不想当翰林,也不想当京官;榜下即用去当知县,选上了无锡、苏州这些好缺,你想想,你这个官太太当起来,是啥滋味?”
有这样的好事!秋葵想想不能不信,顿时欣喜若狂,一夜都不曾合眼。
到了第二天下午,李振邺照例来“歇中觉”秋葵便把张汉的意思说了出来,只瞒着他自己要下场的话,因为照张汉的一把如意算盘,到明年就带着秋葵远走高飞,李振邺自然不愿,有此顾忌,他就不肯把关节交出来了。
就这样,李振邺还是不肯。经不住秋葵一会儿娇语央求,一会儿生气要不理他,软硬俱来,使得李振邺终于屈服。
“关节我可以告诉你,不晓得你记得住,记不住?”
“何必要我记?你不会拿张纸写下来?”秋葵拖着他就走“来,来!我替你磨墨。”
“你替我磨墨,我也不写。”李振邺使劲摇头“笔迹不能落在外面。”
秋葵无奈只好听他口授,李振邺定的关节是“诚、敏”二字,分嵌在“承题”第二句第二个字和第三句第三个字——八股文有一定的格式,起首两句,说破题中之意,名为“破题”;接下来就是“承题”笔法须与破题相反,正破则反承,反破则顺承,通常最少三句,最多六旬。第二句第二个字用“诚”字,第三句第三个字用“敏”字,李振邺一看就知道打来了暗号,自然会极力向主考“呈荐”录取。
张汉得到了这个关节,自以为名利双收,已在掌握,但事与愿违,卖关节亦并不容易。
买关节自然有人,但要打听打听“行情”;房官只有“荐卷”之权,而每房所荐的卷子,大致都有定额,除非得人极盛,好卷子太多,以争取较多的名额,一般来说,逾额荐卷,主考是不会买帐的。
这样,如果房官的关节卖得太多,则中与不中,事在未定之天“行情”就不好了。李振邺正是如此,茶坊酒肆,纷纷议论,有人这样摇头叹息:“今年北闱,要想靠文章中举,怕很难了!光是李振邺一个人,就不晓得卖了多少关节?”
张汉一听,恍然大悟,怪不得卖关节如此之难!原来李振邺的关节不值钱,再细细一想,李振邺卖出这么多关节,将来又如何应付?可想而知的,他有几等价钱,最高的始为他力荐;价钱低的,就听天由命了。照此说来,竟是骗局!
“我原来以为他只算卖三个关节,这样子,花了钱的包定可中,自然乐于交易。哪晓得他是这样子搞法!”张汉向秋葵怨诉“现在外面谣言很盛,东也是李振邺,西也是李振籽,名气搞得具而不可闻也。照我看,发财无分,后患无穷。”
秋葵这时一颗心完全在张汉身上——实在也是在那名利双收的“官太太”的一份梦想上面;听见丈夫的话,自然对“故主”有着无限的不满。忍来忍去忍不下,等见了李振邺,终于把张汉的话,转了过去。
李振邺还不曾听完,就已气得脸色铁青,双眼发红——多少是秋葵转述有误,李振邺只当张汉编造了这一套话在外面说他,当时便冲出门去,一跃上马,疾驰而去。
每天下午,张汉都要从家里避出来,好“方便”李振邺来会外室;他经常所去的地方,是在一处名叫“信圣观”的道观中。观中两庑都是摊贩,别院有一处茶座,张汉不是在摊子上闲逛,就是在别院中喝茶。
这天他正在茶座上“穷吹”说李评事跟他是刎颈之交,交情亲密得像合穿一条裤子,有那晓得他跟李振邺好得合一个女人的,不免匿笑;但帷薄不修,男人的大忌,谁也不敢说破。而大部分不知道这个内幕的,无不信他的话;李振邺最近名气甚大,有人想买关节,却又不明底细,此时听张汉这等说,自然要打听打听。正谈得起劲时,忽有人说道:“那不是李评事来了!”
一看果然,张汉赶紧站起身来;为了要证明他自己的话,一面快步迎了上去,一面亲热地高声喊道:“李大哥、李大哥!”
“谁是你的李大哥!”
张汉连李振邺的神态还未看清楚,左颊上已着了一掌:李振邺出手极重,他脸上顿时起了五条红印。
“李大哥,你怎么打人!”张汉又羞又恼,而且万分困惑,气急败坏地说。
“打你这个忘恩负义的王八羔子!”李振邺又是一掌“你穷得没饭吃,我好意收容你,还,还——。”秋葵的话不好出口,李振邺一口唾沫吐到他脸上:“你自己摸良心想一想,我哪点亏待了你?你在外面瞎造谣言,坏我的事!真正狗彘不如!你再敢在外面胡说八道,我一张名片,先革掉你的监生,叫‘坊上’撵你滚蛋!你要不信,你就等着瞧!”说完又是一口唾沫,狠狠吐在地上;跺一跺脚,管自己恨恨而去。
张汉在众目睽睽之下,受此一顿羞辱,恨不得有个地洞可钻。此时唯有低着头,不择路而行;一口气赶回家,颓然坐倒,一言不发。
“怎么回事?”秋葵不安地问。
“问你啊!”张汉一跳老高“你跟他说了些什么?”
“我,我还不是就说的你说的话!”
“这狗娘养的!少得意。”
由此开始,张汉痛骂李振邺,骂到入夜方休;但枕上一番细语,张汉的心思又活了。
秋葵劝他,做官就要受气“宰相肚里好撑船,”受得气多,才会量大。而且李振邺这一来,内疚于心,必定会设法补报;自己反跟他闹翻了,岂非不智?
张汉想想她的话不错,第二天见着李振邺,依旧卑词奴颜,百依百顺,同时秋葵也帮着相劝。李振邺表面敷衍,心里却另有主意了。
不久,明发上谕,钦派考差;果然,大理寺左右评事。都被派为房官。
两个评事,一个是李振邺,另一个叫张我扑。李是财迷,张是官迷;张一心想图谋的一个官是:吏部郎中。吏部四司,主管人事进退,权柄极重。朝廷亦极重视,必从“中行评博”或者名声特佳的知县、推官中考选。张我朴志在必得,而事机常不凑巧;这年——顺治十四年,春天他考取了御史,由此而人吏部,比较容易,所以同事都劝他就职,但张太太不赞成。
“御史常要奉派查案,公事麻烦,容易得罪人;不知哪年哪月中了别人的暗算还不知道,你何苦自讨苦吃?”
到了夏天,要点各省的主考,广东路远先点,张我朴得到消息,可能会点中他,张太太又劝丈夫了。
“广东很不平静,路又远。而且考吏部司官的日子近了,你一到广东,自然错过,这又是划不来的事。”
张我朴认为“夫人之言”大有道理,于是事先请了病假,作为规避。广东主考点过,他再销假,跟李振邺同时奉派为顺天乡试房官。
这又是个机会,是结欢于朝中大老的机会——顺天乡试应考的不完全是本省的举子;大概十分之七为本省举子,十分之三是他省在京官员的子弟,以“监生”——可以花钱捐的,国子监肄业生员的资格入闱。卷子的字号不同,本省举子是“贝”字号,外省监生是“皿”字号。
卖关节的,大多是“皿”字号。李振邺卖关节,张我朴则是送关节;自然是送大考的子弟,希望投桃报李,在应选考吏部司官时,取得同样的便利。
到了八月初入闱,与李振邺恰好邻房;既是同事,又是同闱,而且两人年龄相仿,自以为年轻才高,越发臭味相投,无话不谈。
“老李,”张我朴率直问道:“你一共卖出多少?”
“实不相瞒,二十五名。”
“二十五!”张我扑伸一伸舌头“你预备荐多少?”
“荐归荐,争归争。必中的只有五名。”
“那么其余二十个人,你怎么交代呢?”
“管他呢!”李振邺笑道:“反正先收一半,另一半就不要了。”
“我倒不懂。”张我朴问“你怎么知道那五名是非争不可的呢?”
“这还不好办?”李振邺得意地说“我的关节有三种,一望而知。”
“原来如此!”张我扑恍然大悟,同时又自责愚鲁,连这样一个简单的办法都想不到!
“跟年兄说句实话,粥少僧多,非如此不足以应付。”李振邺得意地说“只怕不入闱,入闱,哪怕它‘糊名易书’,总有办法摸索而得真相。”
“然则请问:你那三种关节是几个什么字?”
这话就问得蠢了,没有人肯把关节字眼告诉同官,一则此是受贿的凭证;二则不知道卷子分在哪一房?自己把关节告诉了人,人家一定会如是想:好啊!你搞钱,我偏偏不中他!于是见到有此关节的,一定打入“落卷”
李振邺却不然,痛痛快快地把三种关节都告诉了这个“年兄”——当然,李振邺说的不是真话;他是临时起意,猜到张我朴的用心,特意说了三个假关节,要教他上当。如果无意中有合此关节的卷子而被黜,只怨他本人命运不佳,受了无妄之灾。但损人不一定不利己,取额有定,黜落一本假关节,真关节便多一分中的机会。
到了八月初十上午,便陆续有人交卷了。这本原卷,用黑墨书写,称为“墨卷”;受卷以后,先送“弥封所”编号弥封,然后转送“誊录所”由“誊录生”用朱笔另抄一本卷子,称为“朱卷”朱墨两卷并送“对读所”校对,倘有脱落抄错,用赭色笔注正——一本卷子上有各种颜色,誊录用朱笔,对读用赭色,内监试官有所批注用紫色,主考则跟应试的一样用墨笔。
等朱卷送到,李振邺第一个先看关节“皿”字号有上千本卷子,卖出的关节,不一定分在自己这一房;那就要暗中去摸索了。他带了个小听差名叫“灵秀”;人如其名,十分聪明,所以李振邺便要他去摸索,用蓝笔写明关节,共是二十五人,灵秀拿着这张单子各处乱钻,细细寻对。
外面去寻,还未有结果,本房却冤家路窄,张汉那本卷子,恰恰落在李振邺手中;张汉还以为李振邺总还有香火之情,自己这本卷子,不能不中,所以把“诚敏”二字关节,嵌入“承题”结果成了“授人以柄”李振邺把那本卷子大涂大抹,另加一段很刻薄的批语,结句是“其亦高山滚鼓之音欤!”高山滚鼓,其音“不通,不通!”
灵秀果然灵秀,二十五个关节,统统找到,别房中了三名,加上自己中了两名,才得五个人,未免太少,尤其是第一等的关节非中不可的,还缺两名,于是李振邺亲自出马去想办法。
最公平的是交换,你中我的,我中你的;其次是套交情,软商量,无奈这两条路都行不通。
李、张二人骚扰各房,人人侧目,但少年轻狂,毫无顾忌,甚至愈演愈烈,公然侮人;特别是对行人郭浚,欺侮他年老懦弱,格外无礼。
“老郎!”张我朴揪住郭浚将要呈荐的卷子“这本卷子是谁,我知道!你跟我说实话,得价几何?居间的什么人?”
张我朴是诈语,郭浚却有些慌了,嗫嚅着说:“是太仓一个姓蒋的。”
要撒谎就撒全了它,只撒一半,恰好启人疑窦;张我朴恍然大悟“姓蒋倒是姓蒋,”他说“是浙江嘉善,不是江苏太仓!”
张我朴依然是诈语,但老实的郭浚,竟不敢否认,这就使得张我朴愈有自信,暗暗得意,真个冤家路窄,自然饶不过他!
“哼!”他说“嘉善蒋文卓,哪个不知道他是肚子里火烛小心的大草包!此人怎么可以中?中了一定会有麻烦。”
郭浚一听害怕了!他是想中这个嘉善姓蒋的,因为蒋家有钱,中了这本卷子便是收了个阔门生,一份“贽敬”必然可观;而况文字不坏,也着实可以中得去,只以张我朴的威胁,不能不打入落卷。
到事后才知道,这本卷子是嘉善蒋廷彦——蒋文卓的堂兄。张我朴跟他并无仇恨,所以蒋廷彦是受了无妄之灾;但郭浚恨极了张我朴,便不肯说破真相。
“唉!”他这样叹息着对蒋廷彦说:“老兄的卷子,我已经中了,张我朴说什么也不许,硬要我打下来,实在愧对老兄。”
“落卷”是本人可以领回来的,上面有郭浚“荐批”说他“文字锦绣”可以为证。蒋廷彦对郭浚自然还是感激的,照样称“老师”然而对老师自然也有不满。
“门生实在困惑!老师看老师的卷子,张某人何得妄加干涉。”
“张我朴、李振邺二人,在闱中横行无忌,自己卖了关节,反而诬别人。”郭浚说道、“即如老兄这本卷子,明明应该高中,他硬说不通。如果我中了老兄的,将来‘磨勘’的时候,万一出了点小毛病,张我朴岂不是就有话说:‘是不是,我早说过这本卷子不能中,郭某人不听,不是有关节,何必如此?’那一来不但我的老命不保,老兄的身家亦大有关系。所以我宁愿隐忍。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老兄的事坏在张我朴手里。他跟李振邺俩,简直不是人;李振邺有个好得可以赠妾的朋友叫张汉,文字也还过得去,而且李振邺还送了他关节,结果也是不中——。”
“这门生又不明白了,既然如此,张某又何以不中。”蒋廷彦插嘴相问。
“哼!”郭浚冷笑“谁晓得他们有何不共戴天之仇?李振邺送他的那个关节,是个圈套;正好找着了,把他打下去!”
“这两个恶贼!”蒋廷彦咬牙切齿地。“门生无论如何,饶不过他们!”
等发榜出来,四千余名应试的生员,取中的只有两百零六名,自是欢喜的少,嗟怨的多,照例落第的会顿足痛骂“主司无眼”及第的无非侥幸。而这一闱也确有疑问,平素有名不通的人,居然中了,这是什么道理?
外面已经在怀疑了,而李振邺、张我朴二人,竟似一无顾忌;酒酣耳热之际,公然告诉人家:某某人中了,是我的力量;某某人根本不通,因为平日有交情,我中了他一个副榜。于是有个杭州的贡生,素行不端的张绣虎,打算着敲一笔竹杠;找到一个熟识的吏科给事中,而又是这一科房官的陆贻吉,托他转言,叫李、张二人拿钱出来,不然要他们的好看。
陆贻吉不肯管这闲事,张绣虎便直接上门勒索,敲诈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他有恃无恐的凭证是,张汉和蒋文卓所写的两分“揭帖”原来说好,花钱可以无事,结果揭帖还是贴了出来。
这种揭发阴私的揭帖,俗名“无头榜”照例不具姓名;但个中人则无不知出于张、蒋二人之手。除了闱区实贴以外,还分送科道衙门,希望查办。
蒋文卓写的揭帖,未出大门,就有麻烦,他把张绣虎敲诈李振邺、张我朴的情节,叙在里面,用意是要证明李、张二人“贼胆心虚”;又说那一千二百两银子,是给吏科给事中陆贻吉过付,这一点自是大谬不然。
陆贻吉的消息很灵通,得知此事,勃然大怒,赶到蒋文卓所住的客店中,厉声诘责。蒋文卓知道自己错了,连声赔罪以外,立即把陆贻吉的名字删掉。一场纠纷,本已告一段落,但陆贻吉内心颇为不安,认为... -->>
逮捕丁澎的上谕到了汤斌手里,他颇为疑惑,丁澎的操守是他相信得过,何至于闱中舞弊?他在想,河南的正主考,也是他的顺治九年壬辰科的同年黄钅心,在京里当吏部员外时,曾听说有索取红包的不谨之行;如果了澎不是为给事中朱绍凤所误参,受了冤枉,就必是受了黄钅心的连累。总之是非黑白还没有判明,自己对这位纤道来访,而遭遇了拂逆的朋友,唯有尽可能加以安慰和援助。
于是他带着公文到客馆中去看丁澎“飞涛!”他叫着他的别号,平静地说:“有件事似乎是新闻。”他把公文递了过去。
丁澎一看,显得一惊,接着黯然地叹了口气:“唉!我晓得要受无妄之灾!”
这就见得汤斌的猜测不错了,是受了黄钅心的连累;黄钅心到底如何作弊,他不便去打听,只是为丁澎譬解“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说“飞涛,你总记得西铭上的话:‘贫贱忧患,宁至汝于成!’”
“见教得极是!”丁澎深深一揖“这于我是个磨练,读书养气,在这些地方就得力了!”
解到京里,丁澎才知道要兴科场大狱,考官被参的,不止河南一处,而且河南的情节还不算重。最严重的是顺天和江南两闱;弊端由顺天发现,及于江南,再蔓延到河南、山东、山西。
科场的积弊,由来已久;皇帝决心加以整饬,这年——顺治十四年了酋,各省普行乡试,特地严厉告诫:“考官阅卷有弊者,杀无赦!”
各省乡试,录取举人的名额是有规定的,顺天闭是一百六十八,江南闱是一百六十三,居各省的首二位。这一北一南两地,前者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后者为人文荟萃之区,因此这北南两闱亦是国家选拔人才最关紧要的所在,所派的考官,特别慎重。北闱的正主考就是曹本荣,副主考名叫来之绳,亦是学问优长的翰林宫。
正副主考以外,另外又派十四名考官,称为“房官”;在京师,照例选派各衙门科举出身而有才名的“散官”充任,这一类“散官”另成一类,称为“中、行、评、博”;即是中书科中书,行人司行人,大理寺评事,国子监博士的合称。这年,大理寺的左右评事,李振邺、张我朴都被派充任房官。
这两个人是少年新进,才名甚高,而行止有亏;因此听说他们膺选入闱,许多不肖仕子纷纷钻营,谋通关节,尤其是走李振邺的路子的更多——居间经手的是一个湖州的秀才张汉。
张汉跟李振邺是朋友,到京谋生,因为资斧不继,借住在李家。李振邺的太太在原籍,京里只有一个新娶的姨太太。一天得到消息,说李太太已从家乡动身,不日到京,李振邺大起恐慌。
因为李振邺惧内。他的这个小名秋葵的姨太太是瞒着太太而娶的,一旦东窗事发,这饥荒有得打。但是,他又舍不得遣走秋葵。左思右想,想出了一条移花接木之计。
跟秋葵说通了以后,他找到张汉,说明原因,要把秋葵送给张汉,但是有个条件,只有在晚上,秋葵才是张汉的新姬;在白天,她仍旧是李振邺的外室。
穷愁潦倒的张汉,得此飞来艳福,自然一诺无辞。于是“绿杨分作两家看”秋葵跟着张汉,另外赁屋同居,但依旧向月而开。
不多几天,她向李振邺诉苦“老爷就是可怜我,也得替我找个富家儿郎,让我终身有靠,如今嫁了个穷鬼,三餐不饱,苦得要死,”秋葵淌着眼泪说“转眼秋风一起,棉衣服还不知道在哪里?这个年更不知道怎么过了?”
“你不要忙!”李振邺应声答道:“我早已筹画好了,包你一到冬天,稳坐暖炕,黑的是煤炭,白的是馍馍,舒舒服服过一个肥年。”
“我不信!”秋葵真的不信“哪有这样的好事?”
“这就叫机会!今年是子午卯西的大比之年,我已经内定了要入闱。”李振邺把秋葵抱着坐在膝上,低声向她耳际嘱咐:“你悄悄跟老张去说,叫他去找‘主顾’,要有钱人家的子弟,肚子里‘火烛小心’而急于想中举的;每一个六千银子,另加两成小费。我得正项,老张得小费,二六一十二,每个就是一千两百银子,能找到三个,你算算看,是多少?”
这再好算没有了“三千六百两银子!”秋葵喜出望外,反又不信了“真有这样的好事?”
“你不信就拉倒。”
“信、信!”秋葵笑着说道。“做梦也不曾想到会发三千六百两银子的大财!”
在她已觉此是巨数,而张汉意犹未足,心里在想,这件事,在李振邺不费吹灰之力,而自己要去觅主顾,却须大费气力。出的力多,得的钱少,这笔生意划不来。
“哼!”他冷笑着对秋葵说“你的眼孔真小,三千六百两有什么了不起?你不想想,他安安稳稳坐得一万八——如果我找不来主顾,莫说一万八千银子,一两人钱他也没得。”
“那么,你说,你要多少呢?”
“什么‘你’要多少?你到底是谁的人!你呀、我呀的,拿我当什么人看了?”
秋葵知道自己错了“我是说‘我们’要多少?一时说错了也是有的,你何必这样子光火。”她也反唇相讥:“真是穷人气大!”
“好了,好了!”张汉却又软了下来“我是生老李的气,你不要误会。老李良心太黑了!秋葵,你要明白些,你跟我是一辈子,凡事替我打算,就是替你自己打算,懂不懂这个道理?”
秋葵想想不错。李振邺的老婆是雌老虎,自己跟他这样明来暗去,有朝一日事机败露,必定要受一顿羞辱。倒不如弄几个钱,跟他一刀两断,死心塌地随着张汉过日子,才是个了断。
于是她深深点头:“我怎么不懂?”
“与其为他打算,不如为我们自己打算。秋葵,你等他来跟你说,请他把‘关节’给我,卖出一个,对半分帐,各得三千。”
“那么,还有小费呢?”秋葵也很精明“小费要归我。”
“小费就不一定了,如果有,就归你。”张汉又说“我自己当然也要下场;我这个‘关节’,对不起,要叨他的光。”
“这样子说,你马上也是‘新科举人’了!”
“岂止新科举人?明年春闱联提成进士,我不想当翰林,也不想当京官;榜下即用去当知县,选上了无锡、苏州这些好缺,你想想,你这个官太太当起来,是啥滋味?”
有这样的好事!秋葵想想不能不信,顿时欣喜若狂,一夜都不曾合眼。
到了第二天下午,李振邺照例来“歇中觉”秋葵便把张汉的意思说了出来,只瞒着他自己要下场的话,因为照张汉的一把如意算盘,到明年就带着秋葵远走高飞,李振邺自然不愿,有此顾忌,他就不肯把关节交出来了。
就这样,李振邺还是不肯。经不住秋葵一会儿娇语央求,一会儿生气要不理他,软硬俱来,使得李振邺终于屈服。
“关节我可以告诉你,不晓得你记得住,记不住?”
“何必要我记?你不会拿张纸写下来?”秋葵拖着他就走“来,来!我替你磨墨。”
“你替我磨墨,我也不写。”李振邺使劲摇头“笔迹不能落在外面。”
秋葵无奈只好听他口授,李振邺定的关节是“诚、敏”二字,分嵌在“承题”第二句第二个字和第三句第三个字——八股文有一定的格式,起首两句,说破题中之意,名为“破题”;接下来就是“承题”笔法须与破题相反,正破则反承,反破则顺承,通常最少三句,最多六旬。第二句第二个字用“诚”字,第三句第三个字用“敏”字,李振邺一看就知道打来了暗号,自然会极力向主考“呈荐”录取。
张汉得到了这个关节,自以为名利双收,已在掌握,但事与愿违,卖关节亦并不容易。
买关节自然有人,但要打听打听“行情”;房官只有“荐卷”之权,而每房所荐的卷子,大致都有定额,除非得人极盛,好卷子太多,以争取较多的名额,一般来说,逾额荐卷,主考是不会买帐的。
这样,如果房官的关节卖得太多,则中与不中,事在未定之天“行情”就不好了。李振邺正是如此,茶坊酒肆,纷纷议论,有人这样摇头叹息:“今年北闱,要想靠文章中举,怕很难了!光是李振邺一个人,就不晓得卖了多少关节?”
张汉一听,恍然大悟,怪不得卖关节如此之难!原来李振邺的关节不值钱,再细细一想,李振邺卖出这么多关节,将来又如何应付?可想而知的,他有几等价钱,最高的始为他力荐;价钱低的,就听天由命了。照此说来,竟是骗局!
“我原来以为他只算卖三个关节,这样子,花了钱的包定可中,自然乐于交易。哪晓得他是这样子搞法!”张汉向秋葵怨诉“现在外面谣言很盛,东也是李振邺,西也是李振籽,名气搞得具而不可闻也。照我看,发财无分,后患无穷。”
秋葵这时一颗心完全在张汉身上——实在也是在那名利双收的“官太太”的一份梦想上面;听见丈夫的话,自然对“故主”有着无限的不满。忍来忍去忍不下,等见了李振邺,终于把张汉的话,转了过去。
李振邺还不曾听完,就已气得脸色铁青,双眼发红——多少是秋葵转述有误,李振邺只当张汉编造了这一套话在外面说他,当时便冲出门去,一跃上马,疾驰而去。
每天下午,张汉都要从家里避出来,好“方便”李振邺来会外室;他经常所去的地方,是在一处名叫“信圣观”的道观中。观中两庑都是摊贩,别院有一处茶座,张汉不是在摊子上闲逛,就是在别院中喝茶。
这天他正在茶座上“穷吹”说李评事跟他是刎颈之交,交情亲密得像合穿一条裤子,有那晓得他跟李振邺好得合一个女人的,不免匿笑;但帷薄不修,男人的大忌,谁也不敢说破。而大部分不知道这个内幕的,无不信他的话;李振邺最近名气甚大,有人想买关节,却又不明底细,此时听张汉这等说,自然要打听打听。正谈得起劲时,忽有人说道:“那不是李评事来了!”
一看果然,张汉赶紧站起身来;为了要证明他自己的话,一面快步迎了上去,一面亲热地高声喊道:“李大哥、李大哥!”
“谁是你的李大哥!”
张汉连李振邺的神态还未看清楚,左颊上已着了一掌:李振邺出手极重,他脸上顿时起了五条红印。
“李大哥,你怎么打人!”张汉又羞又恼,而且万分困惑,气急败坏地说。
“打你这个忘恩负义的王八羔子!”李振邺又是一掌“你穷得没饭吃,我好意收容你,还,还——。”秋葵的话不好出口,李振邺一口唾沫吐到他脸上:“你自己摸良心想一想,我哪点亏待了你?你在外面瞎造谣言,坏我的事!真正狗彘不如!你再敢在外面胡说八道,我一张名片,先革掉你的监生,叫‘坊上’撵你滚蛋!你要不信,你就等着瞧!”说完又是一口唾沫,狠狠吐在地上;跺一跺脚,管自己恨恨而去。
张汉在众目睽睽之下,受此一顿羞辱,恨不得有个地洞可钻。此时唯有低着头,不择路而行;一口气赶回家,颓然坐倒,一言不发。
“怎么回事?”秋葵不安地问。
“问你啊!”张汉一跳老高“你跟他说了些什么?”
“我,我还不是就说的你说的话!”
“这狗娘养的!少得意。”
由此开始,张汉痛骂李振邺,骂到入夜方休;但枕上一番细语,张汉的心思又活了。
秋葵劝他,做官就要受气“宰相肚里好撑船,”受得气多,才会量大。而且李振邺这一来,内疚于心,必定会设法补报;自己反跟他闹翻了,岂非不智?
张汉想想她的话不错,第二天见着李振邺,依旧卑词奴颜,百依百顺,同时秋葵也帮着相劝。李振邺表面敷衍,心里却另有主意了。
不久,明发上谕,钦派考差;果然,大理寺左右评事。都被派为房官。
两个评事,一个是李振邺,另一个叫张我扑。李是财迷,张是官迷;张一心想图谋的一个官是:吏部郎中。吏部四司,主管人事进退,权柄极重。朝廷亦极重视,必从“中行评博”或者名声特佳的知县、推官中考选。张我朴志在必得,而事机常不凑巧;这年——顺治十四年,春天他考取了御史,由此而人吏部,比较容易,所以同事都劝他就职,但张太太不赞成。
“御史常要奉派查案,公事麻烦,容易得罪人;不知哪年哪月中了别人的暗算还不知道,你何苦自讨苦吃?”
到了夏天,要点各省的主考,广东路远先点,张我朴得到消息,可能会点中他,张太太又劝丈夫了。
“广东很不平静,路又远。而且考吏部司官的日子近了,你一到广东,自然错过,这又是划不来的事。”
张我朴认为“夫人之言”大有道理,于是事先请了病假,作为规避。广东主考点过,他再销假,跟李振邺同时奉派为顺天乡试房官。
这又是个机会,是结欢于朝中大老的机会——顺天乡试应考的不完全是本省的举子;大概十分之七为本省举子,十分之三是他省在京官员的子弟,以“监生”——可以花钱捐的,国子监肄业生员的资格入闱。卷子的字号不同,本省举子是“贝”字号,外省监生是“皿”字号。
卖关节的,大多是“皿”字号。李振邺卖关节,张我朴则是送关节;自然是送大考的子弟,希望投桃报李,在应选考吏部司官时,取得同样的便利。
到了八月初入闱,与李振邺恰好邻房;既是同事,又是同闱,而且两人年龄相仿,自以为年轻才高,越发臭味相投,无话不谈。
“老李,”张我朴率直问道:“你一共卖出多少?”
“实不相瞒,二十五名。”
“二十五!”张我扑伸一伸舌头“你预备荐多少?”
“荐归荐,争归争。必中的只有五名。”
“那么其余二十个人,你怎么交代呢?”
“管他呢!”李振邺笑道:“反正先收一半,另一半就不要了。”
“我倒不懂。”张我朴问“你怎么知道那五名是非争不可的呢?”
“这还不好办?”李振邺得意地说“我的关节有三种,一望而知。”
“原来如此!”张我扑恍然大悟,同时又自责愚鲁,连这样一个简单的办法都想不到!
“跟年兄说句实话,粥少僧多,非如此不足以应付。”李振邺得意地说“只怕不入闱,入闱,哪怕它‘糊名易书’,总有办法摸索而得真相。”
“然则请问:你那三种关节是几个什么字?”
这话就问得蠢了,没有人肯把关节字眼告诉同官,一则此是受贿的凭证;二则不知道卷子分在哪一房?自己把关节告诉了人,人家一定会如是想:好啊!你搞钱,我偏偏不中他!于是见到有此关节的,一定打入“落卷”
李振邺却不然,痛痛快快地把三种关节都告诉了这个“年兄”——当然,李振邺说的不是真话;他是临时起意,猜到张我朴的用心,特意说了三个假关节,要教他上当。如果无意中有合此关节的卷子而被黜,只怨他本人命运不佳,受了无妄之灾。但损人不一定不利己,取额有定,黜落一本假关节,真关节便多一分中的机会。
到了八月初十上午,便陆续有人交卷了。这本原卷,用黑墨书写,称为“墨卷”;受卷以后,先送“弥封所”编号弥封,然后转送“誊录所”由“誊录生”用朱笔另抄一本卷子,称为“朱卷”朱墨两卷并送“对读所”校对,倘有脱落抄错,用赭色笔注正——一本卷子上有各种颜色,誊录用朱笔,对读用赭色,内监试官有所批注用紫色,主考则跟应试的一样用墨笔。
等朱卷送到,李振邺第一个先看关节“皿”字号有上千本卷子,卖出的关节,不一定分在自己这一房;那就要暗中去摸索了。他带了个小听差名叫“灵秀”;人如其名,十分聪明,所以李振邺便要他去摸索,用蓝笔写明关节,共是二十五人,灵秀拿着这张单子各处乱钻,细细寻对。
外面去寻,还未有结果,本房却冤家路窄,张汉那本卷子,恰恰落在李振邺手中;张汉还以为李振邺总还有香火之情,自己这本卷子,不能不中,所以把“诚敏”二字关节,嵌入“承题”结果成了“授人以柄”李振邺把那本卷子大涂大抹,另加一段很刻薄的批语,结句是“其亦高山滚鼓之音欤!”高山滚鼓,其音“不通,不通!”
灵秀果然灵秀,二十五个关节,统统找到,别房中了三名,加上自己中了两名,才得五个人,未免太少,尤其是第一等的关节非中不可的,还缺两名,于是李振邺亲自出马去想办法。
最公平的是交换,你中我的,我中你的;其次是套交情,软商量,无奈这两条路都行不通。
李、张二人骚扰各房,人人侧目,但少年轻狂,毫无顾忌,甚至愈演愈烈,公然侮人;特别是对行人郭浚,欺侮他年老懦弱,格外无礼。
“老郎!”张我朴揪住郭浚将要呈荐的卷子“这本卷子是谁,我知道!你跟我说实话,得价几何?居间的什么人?”
张我朴是诈语,郭浚却有些慌了,嗫嚅着说:“是太仓一个姓蒋的。”
要撒谎就撒全了它,只撒一半,恰好启人疑窦;张我朴恍然大悟“姓蒋倒是姓蒋,”他说“是浙江嘉善,不是江苏太仓!”
张我朴依然是诈语,但老实的郭浚,竟不敢否认,这就使得张我朴愈有自信,暗暗得意,真个冤家路窄,自然饶不过他!
“哼!”他说“嘉善蒋文卓,哪个不知道他是肚子里火烛小心的大草包!此人怎么可以中?中了一定会有麻烦。”
郭浚一听害怕了!他是想中这个嘉善姓蒋的,因为蒋家有钱,中了这本卷子便是收了个阔门生,一份“贽敬”必然可观;而况文字不坏,也着实可以中得去,只以张我朴的威胁,不能不打入落卷。
到事后才知道,这本卷子是嘉善蒋廷彦——蒋文卓的堂兄。张我朴跟他并无仇恨,所以蒋廷彦是受了无妄之灾;但郭浚恨极了张我朴,便不肯说破真相。
“唉!”他这样叹息着对蒋廷彦说:“老兄的卷子,我已经中了,张我朴说什么也不许,硬要我打下来,实在愧对老兄。”
“落卷”是本人可以领回来的,上面有郭浚“荐批”说他“文字锦绣”可以为证。蒋廷彦对郭浚自然还是感激的,照样称“老师”然而对老师自然也有不满。
“门生实在困惑!老师看老师的卷子,张某人何得妄加干涉。”
“张我朴、李振邺二人,在闱中横行无忌,自己卖了关节,反而诬别人。”郭浚说道、“即如老兄这本卷子,明明应该高中,他硬说不通。如果我中了老兄的,将来‘磨勘’的时候,万一出了点小毛病,张我朴岂不是就有话说:‘是不是,我早说过这本卷子不能中,郭某人不听,不是有关节,何必如此?’那一来不但我的老命不保,老兄的身家亦大有关系。所以我宁愿隐忍。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老兄的事坏在张我朴手里。他跟李振邺俩,简直不是人;李振邺有个好得可以赠妾的朋友叫张汉,文字也还过得去,而且李振邺还送了他关节,结果也是不中——。”
“这门生又不明白了,既然如此,张某又何以不中。”蒋廷彦插嘴相问。
“哼!”郭浚冷笑“谁晓得他们有何不共戴天之仇?李振邺送他的那个关节,是个圈套;正好找着了,把他打下去!”
“这两个恶贼!”蒋廷彦咬牙切齿地。“门生无论如何,饶不过他们!”
等发榜出来,四千余名应试的生员,取中的只有两百零六名,自是欢喜的少,嗟怨的多,照例落第的会顿足痛骂“主司无眼”及第的无非侥幸。而这一闱也确有疑问,平素有名不通的人,居然中了,这是什么道理?
外面已经在怀疑了,而李振邺、张我朴二人,竟似一无顾忌;酒酣耳热之际,公然告诉人家:某某人中了,是我的力量;某某人根本不通,因为平日有交情,我中了他一个副榜。于是有个杭州的贡生,素行不端的张绣虎,打算着敲一笔竹杠;找到一个熟识的吏科给事中,而又是这一科房官的陆贻吉,托他转言,叫李、张二人拿钱出来,不然要他们的好看。
陆贻吉不肯管这闲事,张绣虎便直接上门勒索,敲诈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他有恃无恐的凭证是,张汉和蒋文卓所写的两分“揭帖”原来说好,花钱可以无事,结果揭帖还是贴了出来。
这种揭发阴私的揭帖,俗名“无头榜”照例不具姓名;但个中人则无不知出于张、蒋二人之手。除了闱区实贴以外,还分送科道衙门,希望查办。
蒋文卓写的揭帖,未出大门,就有麻烦,他把张绣虎敲诈李振邺、张我朴的情节,叙在里面,用意是要证明李、张二人“贼胆心虚”;又说那一千二百两银子,是给吏科给事中陆贻吉过付,这一点自是大谬不然。
陆贻吉的消息很灵通,得知此事,勃然大怒,赶到蒋文卓所住的客店中,厉声诘责。蒋文卓知道自己错了,连声赔罪以外,立即把陆贻吉的名字删掉。一场纠纷,本已告一段落,但陆贻吉内心颇为不安,认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