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李碧华散文精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北方,新鲜的枣是水果。
我们南方人甚少吃上那么多品种的枣儿,所以很有兴趣。
鲜枣脆,有一优良品种相当着名,唤“郎家园枣”它长圆柱形,果褐红色,肉绿白色。有人称之“小糖疙瘩”或“疙瘩蜜”呢。我们尝了一颗,也不至如糖似蜜,不过细脆香甜。
问摊贩:
“为什么唤郎家园枣?”
“它产于北京东郊郎家园一带呀。”
“郎家有名人吗?”
“这个不晓得。反正是出名的菜园子吧。”
但原来关于郎家园的来历,有几个说法:
(一)姓郎的菜农经营菜园子,种菜外尚种了数十棵枣树,长得很好,以此闻名。
(二)郎家园是清朝一位满族郎姓官员的墓地,墓地上枣树生出特甜的枣,颜色也特深特红。
(三)“郎”是乾隆时名噪一时的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该处是他的墓园。
往上追溯,也有点寒意,想不到与坟墓有关。再说,这堆红枣以此为名而已,不一定就是在该处摘得。
旁边又有一“圆铃枣”当然是圆铃似的,皮厚,坚韧,紫红色。果肉亦脆甜。
一种产于河北、山东的,唤“梨枣”果然如梨子般大,最重那个可达35-55克。皮青红二色,有光泽。果肉厚硬,核大,不过也甜。梨枣看上去经得起风霜雨雪,还“掷地有声”我笑:“可以当武器。”
不一定所有枣儿都是红色的,有一种便青色,还误会是橄榄。这个“青枣”仍属通称,因为也有分类,连摊贩也“随遇而安”地道:
“别计较了——甜就好了!”
这中间,又好像有点哲理。
因为按果实,已分长枣、圆枣、小枣三大类。品种除了我们眼前这小部份外,还有奇特的如“呷呷枣”、“苹果枣”、“蜂蜜罐”、“冷枣”、“牛奶枣”、“金丝小枣”、“灰枣”、“板枣”、“晋枣”、“壶瓶枣”、“屯屯枣”、“婆枣”、“尖枣”、“白蒲枣”
——即使小如一枣,也大有学问。
枣古称“木蜜”历史渊源远至三千年前的西周,诗经中有“八月剥枣”之句。从前把枣与桃、李、杏、栗并称“五果”这五果都是我很喜欢的小吃呢。
北京很多人家的院子都种上一两棵枣树,一般是花红枣。秋深枣熟后,得攀爬登高一个一个的摘了兜好,才下地。不能由它们往下掉,因为一摔即碎。有个有趣的传说:枣树不打不结枣,所以每年枣儿成熟时,不管树上枣儿多少,人们都要用大竹竿子或小竹棍儿敲打一通。有句俗语:“有枣一竿子,没枣也打一竿子”便是暗喻做事莽撞,不分轻重,不问原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来就打。当然,另一寓意是不管结果如何,也坚持费劲做了再说。
枣可以鲜吃,野枣榨汁也非常可口。北京来回几趟,我也爱上了“野酸枣汁”虽然香港也开始流行这饮品,但总不够北京的枣味香浓。
枣儿经加工后,制成枣干、蜜枣、果脯,还可成为馅料。
我也有问题:
“为什么有些是黑色的?”
原来枣儿成熟后晒干,皮呈红色,便是“红枣”如将鲜枣用水煮熟,冷却晒干后,再用火熏焙,使皮呈黑色,是为“黑枣”(又名“乌枣”)。产于江南的长身枣儿,制成黑枣后,称“南枣”以资识别。黑枣古方喜用,亦可浸酒、入药、食疗。或制南枣合桃糕。
枣的功能是健脾、养颜、滋润、安神。补血尤佳。长期吃红枣桂圆茶,比什么都好。还有,红枣桂圆黄枸杞子乌鸡汤,暖胃又滋补。我也喜欢用莲藕章鱼蚝豉排骨眉豆花生
等煲汤,加十几颗红枣,不骗你,真是人间极品——谁爱鲍参翅肚?
此外,枣泥入馅亦很棒。
苏式精致点心,有一款很出名的“麻饼”顾名思义就不过芝麻饼吧。饼皮用面粉、鸡蛋、饴糖、生油合成,馅心主角是枣泥。加玫瑰、糖桂花、松子仁、杏仁等,有的会混入少许猪油。
饼皮包馅,扁圆形,两面印满芝麻。麻饼烧好之后,香甜酥脆。我吃过两种,一是薄、脆;另一是厚、糯。后者枣泥较丰。保湿所以不能存放太久。香港的南货店(例如时代广场附近的老三阳)也有售。
同豆沙、莲蓉相比,枣泥风味独特,很香,没前二者那么普通和甜腻。
不知有人做这麻饼时会否花点心思或研究改良?如果加几滴玫瑰露酒,味道如何?也许要向方太讨教。
关于苏州枣泥麻饼,原来历史悠久,有二百多岁。清朝已大受欢迎。这店后来改名“干生元”“干”是乾坤(即天下);“生”指创造,生生不息;“元”自称第一。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将行宫建于灵岩山上,每天听和尚诵经——一日,念诵之声中止了,原来“干生元”的枣泥麻饼出炉,香气四溢,和尚被吸引得趴在围墙上张望垂涎,没心思拜佛。乾隆一尝,果然可口,回京后列为宫廷膳点。
这是继“佛跳墙”后,又一利用和尚凡心宣传的美食。
在北方,新鲜的枣是水果。
我们南方人甚少吃上那么多品种的枣儿,所以很有兴趣。
鲜枣脆,有一优良品种相当着名,唤“郎家园枣”它长圆柱形,果褐红色,肉绿白色。有人称之“小糖疙瘩”或“疙瘩蜜”呢。我们尝了一颗,也不至如糖似蜜,不过细脆香甜。
问摊贩:
“为什么唤郎家园枣?”
“它产于北京东郊郎家园一带呀。”
“郎家有名人吗?”
“这个不晓得。反正是出名的菜园子吧。”
但原来关于郎家园的来历,有几个说法:
(一)姓郎的菜农经营菜园子,种菜外尚种了数十棵枣树,长得很好,以此闻名。
(二)郎家园是清朝一位满族郎姓官员的墓地,墓地上枣树生出特甜的枣,颜色也特深特红。
(三)“郎”是乾隆时名噪一时的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该处是他的墓园。
往上追溯,也有点寒意,想不到与坟墓有关。再说,这堆红枣以此为名而已,不一定就是在该处摘得。
旁边又有一“圆铃枣”当然是圆铃似的,皮厚,坚韧,紫红色。果肉亦脆甜。
一种产于河北、山东的,唤“梨枣”果然如梨子般大,最重那个可达35-55克。皮青红二色,有光泽。果肉厚硬,核大,不过也甜。梨枣看上去经得起风霜雨雪,还“掷地有声”我笑:“可以当武器。”
不一定所有枣儿都是红色的,有一种便青色,还误会是橄榄。这个“青枣”仍属通称,因为也有分类,连摊贩也“随遇而安”地道:
“别计较了——甜就好了!”
这中间,又好像有点哲理。
因为按果实,已分长枣、圆枣、小枣三大类。品种除了我们眼前这小部份外,还有奇特的如“呷呷枣”、“苹果枣”、“蜂蜜罐”、“冷枣”、“牛奶枣”、“金丝小枣”、“灰枣”、“板枣”、“晋枣”、“壶瓶枣”、“屯屯枣”、“婆枣”、“尖枣”、“白蒲枣”
——即使小如一枣,也大有学问。
枣古称“木蜜”历史渊源远至三千年前的西周,诗经中有“八月剥枣”之句。从前把枣与桃、李、杏、栗并称“五果”这五果都是我很喜欢的小吃呢。
北京很多人家的院子都种上一两棵枣树,一般是花红枣。秋深枣熟后,得攀爬登高一个一个的摘了兜好,才下地。不能由它们往下掉,因为一摔即碎。有个有趣的传说:枣树不打不结枣,所以每年枣儿成熟时,不管树上枣儿多少,人们都要用大竹竿子或小竹棍儿敲打一通。有句俗语:“有枣一竿子,没枣也打一竿子”便是暗喻做事莽撞,不分轻重,不问原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来就打。当然,另一寓意是不管结果如何,也坚持费劲做了再说。
枣可以鲜吃,野枣榨汁也非常可口。北京来回几趟,我也爱上了“野酸枣汁”虽然香港也开始流行这饮品,但总不够北京的枣味香浓。
枣儿经加工后,制成枣干、蜜枣、果脯,还可成为馅料。
我也有问题:
“为什么有些是黑色的?”
原来枣儿成熟后晒干,皮呈红色,便是“红枣”如将鲜枣用水煮熟,冷却晒干后,再用火熏焙,使皮呈黑色,是为“黑枣”(又名“乌枣”)。产于江南的长身枣儿,制成黑枣后,称“南枣”以资识别。黑枣古方喜用,亦可浸酒、入药、食疗。或制南枣合桃糕。
枣的功能是健脾、养颜、滋润、安神。补血尤佳。长期吃红枣桂圆茶,比什么都好。还有,红枣桂圆黄枸杞子乌鸡汤,暖胃又滋补。我也喜欢用莲藕章鱼蚝豉排骨眉豆花生
等煲汤,加十几颗红枣,不骗你,真是人间极品——谁爱鲍参翅肚?
此外,枣泥入馅亦很棒。
苏式精致点心,有一款很出名的“麻饼”顾名思义就不过芝麻饼吧。饼皮用面粉、鸡蛋、饴糖、生油合成,馅心主角是枣泥。加玫瑰、糖桂花、松子仁、杏仁等,有的会混入少许猪油。
饼皮包馅,扁圆形,两面印满芝麻。麻饼烧好之后,香甜酥脆。我吃过两种,一是薄、脆;另一是厚、糯。后者枣泥较丰。保湿所以不能存放太久。香港的南货店(例如时代广场附近的老三阳)也有售。
同豆沙、莲蓉相比,枣泥风味独特,很香,没前二者那么普通和甜腻。
不知有人做这麻饼时会否花点心思或研究改良?如果加几滴玫瑰露酒,味道如何?也许要向方太讨教。
关于苏州枣泥麻饼,原来历史悠久,有二百多岁。清朝已大受欢迎。这店后来改名“干生元”“干”是乾坤(即天下);“生”指创造,生生不息;“元”自称第一。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将行宫建于灵岩山上,每天听和尚诵经——一日,念诵之声中止了,原来“干生元”的枣泥麻饼出炉,香气四溢,和尚被吸引得趴在围墙上张望垂涎,没心思拜佛。乾隆一尝,果然可口,回京后列为宫廷膳点。
这是继“佛跳墙”后,又一利用和尚凡心宣传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