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二十三章 人生第一次讲学 (1/2)
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玄朴先生早晨洗簌完毕,悠然坐在屋敷里喝茶。
扶桑此时是抹茶和绿茶共存的年代。
扶桑茶种和茶文化来自中华,最早记载的饮茶记录出现在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初期,扶桑最古老的茶园在京都高山寺,是805年从中华归来的最澄和尚所建,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是1191年从中华回到扶桑的荣西和尚所著。
日本茶道的鼻祖是村田珠光(1423年—1502年),村田跟一体宗纯(著名的一休和尚)参禅,将禅宗思想引入茶文化,创立了茶道。
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隐居在京都的东山,在此修建了银阁寺和著名的同仁斋。同仁斋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铺满的,一共用了四张半,从此四张半塌塌米的面积成为后来扶桑茶室的标准。
十六世纪末,桃山时代的千利休(千宗易)正式确立了茶道,他提出的茶道四谛“和、敬、清、寂”成为日后茶道文化的精髓。
茶道中有名的“一期一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包括水、饭、谈、茶四步使宾主间产生“一生一次、难得一次理当珍惜”的感受,清静而略带寂寥,进而思考人生的悲欢离合,使精神受到洗礼、升华。
此时茶道中使用的是抹茶,类似于中华的团茶,用笼磨细,加香料冲煮而成,饮用的时候要茶筅(圆竹刷)划圈使茶粉均匀化开。后世茶道也开始使用的绿茶、红茶,不再拘泥于抹茶。
扶桑绿茶起源于1738年前后,宇治茶农永谷宗圆(1681—1777年)创制了“煎茶”,即高级叶茶,“手采嫩芽一芽三叶,薄摊蒸气杀青,火上揉捻,然后用焙炉烘干”。
十九世纪初,改进的永谷宗圆制茶法在扶桑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1837年山本德翁创制出煎茶中的极品“玉露茶”,从此绿茶得到了普遍认可,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
直秀带着两个学生锻炼回来,玄朴先生的两个弟子也出来就座——以前都坐木地板上只能算是就坐,现在可不一样了,昨天在商人町直秀顺手订了叠敷(榻榻米)和円座(圆坐垫),让商人送货上门,给屋敷铺上了叠敷。现在大家坐上了円座,幸福感徒然上升——光大腿坐凉地板,真亏玄朴先生想的出。直秀一直认为再忙生活也不能对付,生活条件好了心情愉快,工作效率也会上升。
仆人端上来米饭、味增汤、甜醋姜芽,还额外给玄朴先生、虎之助、学次郎上了茶碗蒸(豪华版鸡蛋羹),玄朴先生的两个学生和直秀就每人只有一个“卵烧”(煮鸡蛋)。
直秀来佐贺的时候从长崎带了一些煎茶和风味渍物,这两天又买了一些本地渍物和味增。玄朴先生属于那种忙起来煮怀表的人物,虽然是医生,但自己的生活实在潦草,估计玄朴先生的两个学生和仆人都不好意思提醒,东亚文化氛
围下有时人都活的谨慎、有时就是想的太多,能做就做做不了也顺其自然多好,想的太多只会为难自己。
吃过饭到了兰学寮,玄朴先生自去忙碌,直秀因为字体的原因被排斥在铁笔刻字之外,他翻了翻兰学寮的藏书,质量一般,兰语医书居多,专业物理书只有一本志筑忠雄翻译的《历象新书》,专业化学书只有一本宇田川榕庵翻译的《舍密开宗》,还有一本冶金铸造学的书籍《铁汞全书》和几本兰国编著的自然百科书。看来兰学者是比较被动地接受西洋科学,而兰国商馆的馆员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来传播知识,书籍缺乏系统性,也是,现在这种锁国状态下能捡到的豆包就别嫌馊。
至于那本著名的《王家列日铸炮厂火炮铸造法》,直秀没找到,估计是佐贺还没从兰国商馆拿到这本书,就是这本书引导佐贺藩开始建造反射炉,进而造出西洋式的钢铁大炮。
转来转去,直秀总觉得比起后世的大学,兰学寮少了点什么,仔细想想,原来是少了这几件东西,直秀就和玄朴先生打了个招呼请假外出,先生忙着刻字只轻轻地挥了挥手,于是直秀带着两个学生溜之大吉。
转眼之间直秀在兰学寮已经待到第五天,几位先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蜡纸印刷的技巧,蜡纸印刷设备也经过扩大采购变成了八套。第五天下午,粗糙版本的《光学》终于印制完毕,一共八本,几位先生和临时从弘道馆过来帮忙的兰学者们... -->>
玄朴先生早晨洗簌完毕,悠然坐在屋敷里喝茶。
扶桑此时是抹茶和绿茶共存的年代。
扶桑茶种和茶文化来自中华,最早记载的饮茶记录出现在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初期,扶桑最古老的茶园在京都高山寺,是805年从中华归来的最澄和尚所建,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是1191年从中华回到扶桑的荣西和尚所著。
日本茶道的鼻祖是村田珠光(1423年—1502年),村田跟一体宗纯(著名的一休和尚)参禅,将禅宗思想引入茶文化,创立了茶道。
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隐居在京都的东山,在此修建了银阁寺和著名的同仁斋。同仁斋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铺满的,一共用了四张半,从此四张半塌塌米的面积成为后来扶桑茶室的标准。
十六世纪末,桃山时代的千利休(千宗易)正式确立了茶道,他提出的茶道四谛“和、敬、清、寂”成为日后茶道文化的精髓。
茶道中有名的“一期一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包括水、饭、谈、茶四步使宾主间产生“一生一次、难得一次理当珍惜”的感受,清静而略带寂寥,进而思考人生的悲欢离合,使精神受到洗礼、升华。
此时茶道中使用的是抹茶,类似于中华的团茶,用笼磨细,加香料冲煮而成,饮用的时候要茶筅(圆竹刷)划圈使茶粉均匀化开。后世茶道也开始使用的绿茶、红茶,不再拘泥于抹茶。
扶桑绿茶起源于1738年前后,宇治茶农永谷宗圆(1681—1777年)创制了“煎茶”,即高级叶茶,“手采嫩芽一芽三叶,薄摊蒸气杀青,火上揉捻,然后用焙炉烘干”。
十九世纪初,改进的永谷宗圆制茶法在扶桑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1837年山本德翁创制出煎茶中的极品“玉露茶”,从此绿茶得到了普遍认可,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
直秀带着两个学生锻炼回来,玄朴先生的两个弟子也出来就座——以前都坐木地板上只能算是就坐,现在可不一样了,昨天在商人町直秀顺手订了叠敷(榻榻米)和円座(圆坐垫),让商人送货上门,给屋敷铺上了叠敷。现在大家坐上了円座,幸福感徒然上升——光大腿坐凉地板,真亏玄朴先生想的出。直秀一直认为再忙生活也不能对付,生活条件好了心情愉快,工作效率也会上升。
仆人端上来米饭、味增汤、甜醋姜芽,还额外给玄朴先生、虎之助、学次郎上了茶碗蒸(豪华版鸡蛋羹),玄朴先生的两个学生和直秀就每人只有一个“卵烧”(煮鸡蛋)。
直秀来佐贺的时候从长崎带了一些煎茶和风味渍物,这两天又买了一些本地渍物和味增。玄朴先生属于那种忙起来煮怀表的人物,虽然是医生,但自己的生活实在潦草,估计玄朴先生的两个学生和仆人都不好意思提醒,东亚文化氛
围下有时人都活的谨慎、有时就是想的太多,能做就做做不了也顺其自然多好,想的太多只会为难自己。
吃过饭到了兰学寮,玄朴先生自去忙碌,直秀因为字体的原因被排斥在铁笔刻字之外,他翻了翻兰学寮的藏书,质量一般,兰语医书居多,专业物理书只有一本志筑忠雄翻译的《历象新书》,专业化学书只有一本宇田川榕庵翻译的《舍密开宗》,还有一本冶金铸造学的书籍《铁汞全书》和几本兰国编著的自然百科书。看来兰学者是比较被动地接受西洋科学,而兰国商馆的馆员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来传播知识,书籍缺乏系统性,也是,现在这种锁国状态下能捡到的豆包就别嫌馊。
至于那本著名的《王家列日铸炮厂火炮铸造法》,直秀没找到,估计是佐贺还没从兰国商馆拿到这本书,就是这本书引导佐贺藩开始建造反射炉,进而造出西洋式的钢铁大炮。
转来转去,直秀总觉得比起后世的大学,兰学寮少了点什么,仔细想想,原来是少了这几件东西,直秀就和玄朴先生打了个招呼请假外出,先生忙着刻字只轻轻地挥了挥手,于是直秀带着两个学生溜之大吉。
转眼之间直秀在兰学寮已经待到第五天,几位先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蜡纸印刷的技巧,蜡纸印刷设备也经过扩大采购变成了八套。第五天下午,粗糙版本的《光学》终于印制完毕,一共八本,几位先生和临时从弘道馆过来帮忙的兰学者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