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历史剧]朕不能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这难得很,毕竟鸦片在大清流传已有数十年,许多人已身患毒瘾,即使知道鸦片的毒害,怕也身不由己。”
醇亲王实话实说。
载淳听着众人的一条条忧虑,突然说道:“不若由我大清朝廷组织种植鸦片,这样官方控制,总是要好上一些。同时,我们再组织读书人去各地传播鸦片的毒害知识,这样也可起到宣传作用。”
这主意倒是一条中庸之策。
“只是读书人大多清高,又如何肯愿意降低身份去与平民百姓评道论理呢?”
醇亲王提出了疑问,也确实是一个问题。士农工商,读书人是在社会阶层的最高处,大多自诩身份,能降下身段的实在是不多。若是有更为广泛的宣传工具就好了。。。
想到此,载淳眼前一亮:
“报纸!”
第83章洋务运动(十四)
在没有电视广播的时代,在没有比报纸更具有广泛传播性了。晚清最早的一批现代化报纸都是由英国人创办,多用于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因为其特殊的宗教性质与中国内陆文化的排斥,所以流传的并不是很广。当然排除这些传教性质的报纸,西方殖民者也有尝试在各大通商口岸设立一些商业性质的报社,报道一些新闻,但是这些报纸基本都是由洋人撰写,全是英文,而且一月一刊,所以受众太少,存活寿命都很短,基本开个四五年就面临了倒闭。
众人在听得载淳说出报纸这件事之后,不由好奇:“报纸为何物?可与邸报相同?”
“邸报”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最早出现在汉朝,在宋朝得到官方的正式规划,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清朝时代《邸报》发行量更多了,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内阁在北京的东华门外设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名谓“抄写房”、每天由报房派人去那里抄取当天发布的官方公文,称“宫文书”,除被称为“宫门抄”的朝廷政事、动态的报道和谕旨全部照登外,奏折的数量因较多则加以选用。这种被印刷成单页不加封皮的“新闻纸”就叫《宫门抄》,多在傍晚发行,派人送阅,仅限官员可以阅读,在时间上很像现代的晚报,从性质和级别上又很像供高级干部阅读的《大参考》和《内参》。
“邸报只供官员阅读,却是流传太窄了,朕所说的报纸乃是所有人都可以购买之物,以刊载新鲜见闻和时事评论为主,定期分版,由专人撰写。”
所有人一听,想起之前载淳关注的鸦片一事,大家都是聪明人,立即就懂了:“若是有能在民间广泛流传之物长期在里面阐述鸦片的毒害,从而警醒世人,教化万民,倒真是一大文治之功。”
“只是这创建者必由我朝廷心腹才可,以免落入居心叵测之人手中,蛊惑愚民。”
焦佑瀛点出了他的忧虑。自然这点是必须的,政-府-的话语-权肯定要掌握在当权者手里,否则打打舆论战,大清就要亡了,载淳想着若不是现在没有电视,干脆搞个《大清新闻联播》得了。
“就是如此,皇上心里可有人选了?”
醇亲王看了看载淳的脸色,上前问道。载淳原也只是突然想到,还没深思,被这么一问,也有点被问住了。如今载淳的心腹就这么多,要有这个经历搞得还真是不多。
“这还没想好。”
“皇上以为奕详如何?”此时说话的是慈禧。载淳是亲老妈养大的,慈禧自是看出他的心思,就帮他想了个人选。
奕详是奕询的弟弟,载淳的伴读,与载淳有着同窗之谊,倒也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如今哥哥奕询已经出士,弟弟老是闷在上书房怕也会憋坏了。
“奕详身份是不错,只是资质太浅了。”载淳满意这个人选,但也实话... -->>
“可这难得很,毕竟鸦片在大清流传已有数十年,许多人已身患毒瘾,即使知道鸦片的毒害,怕也身不由己。”
醇亲王实话实说。
载淳听着众人的一条条忧虑,突然说道:“不若由我大清朝廷组织种植鸦片,这样官方控制,总是要好上一些。同时,我们再组织读书人去各地传播鸦片的毒害知识,这样也可起到宣传作用。”
这主意倒是一条中庸之策。
“只是读书人大多清高,又如何肯愿意降低身份去与平民百姓评道论理呢?”
醇亲王提出了疑问,也确实是一个问题。士农工商,读书人是在社会阶层的最高处,大多自诩身份,能降下身段的实在是不多。若是有更为广泛的宣传工具就好了。。。
想到此,载淳眼前一亮:
“报纸!”
第83章洋务运动(十四)
在没有电视广播的时代,在没有比报纸更具有广泛传播性了。晚清最早的一批现代化报纸都是由英国人创办,多用于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因为其特殊的宗教性质与中国内陆文化的排斥,所以流传的并不是很广。当然排除这些传教性质的报纸,西方殖民者也有尝试在各大通商口岸设立一些商业性质的报社,报道一些新闻,但是这些报纸基本都是由洋人撰写,全是英文,而且一月一刊,所以受众太少,存活寿命都很短,基本开个四五年就面临了倒闭。
众人在听得载淳说出报纸这件事之后,不由好奇:“报纸为何物?可与邸报相同?”
“邸报”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最早出现在汉朝,在宋朝得到官方的正式规划,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清朝时代《邸报》发行量更多了,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内阁在北京的东华门外设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名谓“抄写房”、每天由报房派人去那里抄取当天发布的官方公文,称“宫文书”,除被称为“宫门抄”的朝廷政事、动态的报道和谕旨全部照登外,奏折的数量因较多则加以选用。这种被印刷成单页不加封皮的“新闻纸”就叫《宫门抄》,多在傍晚发行,派人送阅,仅限官员可以阅读,在时间上很像现代的晚报,从性质和级别上又很像供高级干部阅读的《大参考》和《内参》。
“邸报只供官员阅读,却是流传太窄了,朕所说的报纸乃是所有人都可以购买之物,以刊载新鲜见闻和时事评论为主,定期分版,由专人撰写。”
所有人一听,想起之前载淳关注的鸦片一事,大家都是聪明人,立即就懂了:“若是有能在民间广泛流传之物长期在里面阐述鸦片的毒害,从而警醒世人,教化万民,倒真是一大文治之功。”
“只是这创建者必由我朝廷心腹才可,以免落入居心叵测之人手中,蛊惑愚民。”
焦佑瀛点出了他的忧虑。自然这点是必须的,政-府-的话语-权肯定要掌握在当权者手里,否则打打舆论战,大清就要亡了,载淳想着若不是现在没有电视,干脆搞个《大清新闻联播》得了。
“就是如此,皇上心里可有人选了?”
醇亲王看了看载淳的脸色,上前问道。载淳原也只是突然想到,还没深思,被这么一问,也有点被问住了。如今载淳的心腹就这么多,要有这个经历搞得还真是不多。
“这还没想好。”
“皇上以为奕详如何?”此时说话的是慈禧。载淳是亲老妈养大的,慈禧自是看出他的心思,就帮他想了个人选。
奕详是奕询的弟弟,载淳的伴读,与载淳有着同窗之谊,倒也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如今哥哥奕询已经出士,弟弟老是闷在上书房怕也会憋坏了。
“奕详身份是不错,只是资质太浅了。”载淳满意这个人选,但也实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