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东方龙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刚刚从网上看到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个月前,复旦大学博士生魏培东早上在去食堂吃饭的路上忽然昏倒,经紧急抢救无效而猝死身亡。再过半年,他就可以拿到为之拚搏多年的博士学位,获得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在大都市上海与家人享受着令人羡慕的现代代生活了。可谁又能想到,就在他将要取得事业成功、踏入生活坦途之时,却突然撒手,抛下正下岗待业的妻子和仅只有六岁的孩子匆匆离去。魏培东的猝死既使人震惊,又让人同情惋惜,更值得人们深思:只有博士帽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吗?有没有必要为这样的成功去付出生命的代价呢?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魏培东是被博士帽给压垮的。他在博士之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艰难而沉重的,先是从贫穷乡村考入大学,继而从专科升入本科,工作七年后又经过三次考研读上硕士,最终成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0级博士生。每前进一步,他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比过去都越加沉重。直到考上自费博士生后,他的负担几乎达到不堪承受的程度,每年要交纳11000元学费和4000元生活费,这对于一个妻子下岗、孩子无法抚养、生活一切来源只能靠岳父母有限的退休金勉强维持的家庭来说,其负担之沉重足可想见。在如此艰难的境况下,魏培东仍在坚持读博,主要就是因为戴上博士帽后的那令世人炫目的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以及功成名就的荣耀感在时常地诱惑着他。
魏培东的读博不乏毅力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这固然令人钦佩。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一切实际又都是冲着博士帽而去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博士学位,寄希望于借此来提高地位改善生活状况。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去戴那顶博士帽?
博士需要的是出色的研究能力,而魏培东恰恰缺乏这种能力,入学两年多他没有参加过任何课题研究,其博士论文大纲也是导师帮他拟订,半年过去却一直未有进展。所以,就连魏培东的导师也不得不说:他走了一条不该走的路。本来成功的路有许多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可魏培东却只盯着那顶博士帽。正是博士帽使他背负着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以至于心力交瘁,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唐代柳宗元的寓言短文蝜蝂传中,写了一种名叫蝜蝂的小爬虫,喜欢在背上驮载重物,无论遇上何物都会不顾一切往背上放,一直到累得爬在地上。有好心人可怜他,为他减掉重负,可一旦能够行走,他又会象原来一样遇物就背在身上。蝜蝂还喜欢爬高,一直爬高到力不能及时,坠地而死。也许这样说未免过于无情,承载着沉重负担向学业最高处攀登的魏培东与蝜蝂实在太相像了。如果他在向高处攀登、感觉身上重负难以承载时,能够舍得放弃,及时退下来歇息一下,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魏培东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在这个过分看重文凭崇拜高学历的社会,类似的悲剧早已在一幕幕地反复地重演着了。为了避免悲剧的继续重演,为了避免“张培东”、“李培东”们不再重遭像魏培东一样的不幸,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应该到了清醒的时候了!
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从“应试教育”真正转变到“素质教育”我们的社会才能从“学历社会”真正转变到“素质社会”呢?只有到了社会用人能够做到唯才是举、唯素质是举、唯能力是举,学历、文凭不再被看得高于一切,考研、读博不再像今天这样“热”得灼人的时候,悲剧才会真正避免。
2003/01/18/6:00
刚刚从网上看到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个月前,复旦大学博士生魏培东早上在去食堂吃饭的路上忽然昏倒,经紧急抢救无效而猝死身亡。再过半年,他就可以拿到为之拚搏多年的博士学位,获得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在大都市上海与家人享受着令人羡慕的现代代生活了。可谁又能想到,就在他将要取得事业成功、踏入生活坦途之时,却突然撒手,抛下正下岗待业的妻子和仅只有六岁的孩子匆匆离去。魏培东的猝死既使人震惊,又让人同情惋惜,更值得人们深思:只有博士帽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吗?有没有必要为这样的成功去付出生命的代价呢?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魏培东是被博士帽给压垮的。他在博士之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艰难而沉重的,先是从贫穷乡村考入大学,继而从专科升入本科,工作七年后又经过三次考研读上硕士,最终成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0级博士生。每前进一步,他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比过去都越加沉重。直到考上自费博士生后,他的负担几乎达到不堪承受的程度,每年要交纳11000元学费和4000元生活费,这对于一个妻子下岗、孩子无法抚养、生活一切来源只能靠岳父母有限的退休金勉强维持的家庭来说,其负担之沉重足可想见。在如此艰难的境况下,魏培东仍在坚持读博,主要就是因为戴上博士帽后的那令世人炫目的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以及功成名就的荣耀感在时常地诱惑着他。
魏培东的读博不乏毅力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这固然令人钦佩。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一切实际又都是冲着博士帽而去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博士学位,寄希望于借此来提高地位改善生活状况。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去戴那顶博士帽?
博士需要的是出色的研究能力,而魏培东恰恰缺乏这种能力,入学两年多他没有参加过任何课题研究,其博士论文大纲也是导师帮他拟订,半年过去却一直未有进展。所以,就连魏培东的导师也不得不说:他走了一条不该走的路。本来成功的路有许多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可魏培东却只盯着那顶博士帽。正是博士帽使他背负着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以至于心力交瘁,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唐代柳宗元的寓言短文蝜蝂传中,写了一种名叫蝜蝂的小爬虫,喜欢在背上驮载重物,无论遇上何物都会不顾一切往背上放,一直到累得爬在地上。有好心人可怜他,为他减掉重负,可一旦能够行走,他又会象原来一样遇物就背在身上。蝜蝂还喜欢爬高,一直爬高到力不能及时,坠地而死。也许这样说未免过于无情,承载着沉重负担向学业最高处攀登的魏培东与蝜蝂实在太相像了。如果他在向高处攀登、感觉身上重负难以承载时,能够舍得放弃,及时退下来歇息一下,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魏培东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在这个过分看重文凭崇拜高学历的社会,类似的悲剧早已在一幕幕地反复地重演着了。为了避免悲剧的继续重演,为了避免“张培东”、“李培东”们不再重遭像魏培东一样的不幸,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应该到了清醒的时候了!
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从“应试教育”真正转变到“素质教育”我们的社会才能从“学历社会”真正转变到“素质社会”呢?只有到了社会用人能够做到唯才是举、唯素质是举、唯能力是举,学历、文凭不再被看得高于一切,考研、读博不再像今天这样“热”得灼人的时候,悲剧才会真正避免。
2003/01/1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