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我凭乌鸦嘴在乱世发家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那人便是齐平永。
他能在江湖闯出名声,除了武艺高人品好,还有一点就是他极重义气,眼看当初一起上战场杀敌的袍泽兄弟渐渐散了,他倒是高官厚禄,心中难免钝痛。
尤其是偶然在乡间碰见曾经的兄弟因辞了官无所事事,二人在路上碰到,都对他视若无睹后,心中的悲凉之意达到顶峰。
齐平永甚至追上去询问对方近况,哪知那位兄弟也是直肠子,直言道:“齐将军如今官运亨通,正受皇帝看中,我等升斗小民,哪堪配与您搭话,还是就此别过吧,切莫让人看了您的笑话。”
说完,对方就拂袖离去,徒留齐平永在原地发怔。
回到并州后的齐平永心内迷茫不解,亭台楼阁、膏粱锦绣,在他眼里都成了腐朽之物,满脑子盘旋着昔日兄弟的扎心之语。郁闷难当的齐平永一反昔日沉稳好大哥的作态,跑到酒肆一人借酒消愁,连差事也告假了数日。
人一旦靠酒来纾解愁绪,便更会陷入情绪的低谷。
齐平永也不能例外。
他不禁怀疑自己建功立业是为何?当初和众兄弟们在江湖也算快意,他还有心上人,满心满眼做出一番功业,好娶对方,还要青史留名。可如今兄弟们四散零落,心上人另嫁他人为妇,留给他的只剩下荣华富贵与虚名罢了。
齐平永一时也沮丧颓废起来,萌生退意。
直到崔舒若过路,瞧见喝得烂醉的齐平永,便命下人去齐府请人,而她则叫人给齐平永醒酒。
等齐平永好不容易清醒过来,问过下人才知道是崔舒若的授意,且崔舒若还在另一个厢房之内。清醒的齐平永理智回笼,首先便是生出愧疚,他竟沦落到酗酒消愁的地步,还叫崔舒若遇见了。
真真是……
他摇了摇头,主动请去拜见,崔舒若没有不应之理。
二人也算故交,过往崔舒若一直喊齐平永为齐大哥,今日也没甚外人,叙旧时难免带上几句真实心绪。听着齐平永的话,崔舒若神情依旧,不动如山。
只是到了最后,她宽慰道:“建功立业不易,你又何尝不是冒着性命之险拼来的功业?前功尽弃,岂不可惜?若你信得过我,不妨等上一等,事情必有转机。”
第84章
齐平永当真犹豫起来,他为人豪爽义气,义薄云天,又是武将世家,本该杀伐果断,但不知是否因着被寡母一手包揽养大,为人本质心善,行事总容易优柔寡断。
他杀人一样能手起刀落,可在决断此等大事上,总容易犹豫。
就好似当初和心上人的婚事,总想着给对方最好的一切,又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死在沙场,因此蹉跎错过时机。
崔舒若一说,倒真是影响了齐平永。也未必是打消了齐平永的念头,但也足够叫他再拖上一段时日,犹豫一番。等到他能做出决定时,怕局势早已发生变动,也就不必再三纠结。
崔舒若不敢说自己有多么心善,但对齐平永的几句劝解,的确出于好意。
哪怕齐平永是皇帝一家的救命恩人,可皇帝已经诸多礼遇,再大的恩情也有消弭的一日。他若是在皇帝厚待时辞官,焉知不会让皇帝误以为他怀有怨憎,不识好歹?
劝住齐平永后,崔舒若也不再多说。
聪明人点到为止便是,再往下就容易成为把柄。
而崔舒若身边的婢女行雪十分识眼色的将齐平永请出去。崔舒若也不着急走,她如今已是衡阳公主,在并州,或是整个北地,说一句横着走也不为过。而且她还有封邑,宛若一个小国,从官员任免到当地铸钱币,她都拥有决定权。
一般的公主自然是没有这等待遇,她们很少有实封,非得是皇帝的儿子里也万分受宠的,否则也只能封在穷乡僻壤,等到不得不上任前往封地时,涕泗横流,抱着都城的一捧土念念不舍。
可要是封得太富裕,说不准等他的兄弟上位之后,又要受到猜忌,想法设法把肥肉重新叼回去。
但崔舒若这样的公主不同,不必担忧她会谋朝篡位,公主嘛,就没见过能当皇帝的。倘若对权势没有威胁,过得再富裕尊崇都是应有之理,毕竟是自家姐妹。
也就是说,哪怕崔舒若哪天突然脑子一抽,跑去给太子和赵仲平一人一巴掌,皇帝知道了以后很有可能只是不咸不淡的说教几句。
自家兄弟姐妹,又不涉及党争,打打闹闹委实寻常,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崔舒若现今可以大方坐在此处,而非提点完以后着急忙慌的走人。
她自己给自己倒了茶,寻思起皇帝的打算。虽然皇帝行事愈发令人捉摸不透,可崔舒若清楚一件事,若是想要走得安稳,就不能威胁他的皇权。
要么有勇气起兵谋反,要么懂得进退,收敛势力。
这也是崔舒若劝赵巍衡蛰伏静待的原因之一。剩下的,端看太子赵仲平究竟是不是一个看得明白的聪明人了。若赵仲平是,赵巍衡蛰伏的日子,他也必须跟着沉寂,否则……
崔舒若把头一泡茶信手泼出去,目光冷静。
别做了弃子才是。
然而,世上聪明人多,看得明白权力背后真相的人却少,能始终不动摇的人更是少。
赵仲平没有忍住,他大肆笼络世家势力,不论是士族还是新起的寒门,一个个都投靠在他的门下。
他的势力何止是盖过了原先的赵巍衡,在经过半年的沉淀后,手底下汇集的人也越来越多,良莠不济,也出现了许多以太子名义为非作歹的败类。
这里头最为嚣张的是他的亲弟弟赵知光。
要说皇朝后期最怕的是什么,应当就是贵族地主兼并土地,致使能收取的税收日益减少。前期也就是给立功之人封赏,有能压制他们的皇帝在,没人敢把手伸得太长,否则就只能迎来灭门斩首之祸。
可耐不住有人带头,人的胆子都是这么起来的。
我是不敢做,可是皇帝的儿子带头侵占田地,我也跟着吃点汤头,怎么也不至于有事吧?于是汤头越吃越多,甚至想把皇帝的御膳也连带着端走。
但就如饕鬄,哪知道餍足呢?
等到众人发觉时,他们已经成为了大蛀虫,赵知光等了侵占大量良田不说,甚至还为了在城外兴建庄子享乐,不惜抢占百姓的屋舍,弄得怨声载道。
但赵知光是赵仲平庇护下的弟弟,二人同一阵营,那些有样学样的官员们更是,弹劾他们事小,得罪太子事大,而且人人都清楚赵知光睚眦必报,皇帝是不可能杀了自己儿子的,他们敢上奏,回头就会被宛若疯狗的赵知光报复。
士族们没必要为了蚁民得罪太子一派,寒门又不愿意断送仕途,竟让这些人好生张狂。
/>
那人便是齐平永。
他能在江湖闯出名声,除了武艺高人品好,还有一点就是他极重义气,眼看当初一起上战场杀敌的袍泽兄弟渐渐散了,他倒是高官厚禄,心中难免钝痛。
尤其是偶然在乡间碰见曾经的兄弟因辞了官无所事事,二人在路上碰到,都对他视若无睹后,心中的悲凉之意达到顶峰。
齐平永甚至追上去询问对方近况,哪知那位兄弟也是直肠子,直言道:“齐将军如今官运亨通,正受皇帝看中,我等升斗小民,哪堪配与您搭话,还是就此别过吧,切莫让人看了您的笑话。”
说完,对方就拂袖离去,徒留齐平永在原地发怔。
回到并州后的齐平永心内迷茫不解,亭台楼阁、膏粱锦绣,在他眼里都成了腐朽之物,满脑子盘旋着昔日兄弟的扎心之语。郁闷难当的齐平永一反昔日沉稳好大哥的作态,跑到酒肆一人借酒消愁,连差事也告假了数日。
人一旦靠酒来纾解愁绪,便更会陷入情绪的低谷。
齐平永也不能例外。
他不禁怀疑自己建功立业是为何?当初和众兄弟们在江湖也算快意,他还有心上人,满心满眼做出一番功业,好娶对方,还要青史留名。可如今兄弟们四散零落,心上人另嫁他人为妇,留给他的只剩下荣华富贵与虚名罢了。
齐平永一时也沮丧颓废起来,萌生退意。
直到崔舒若过路,瞧见喝得烂醉的齐平永,便命下人去齐府请人,而她则叫人给齐平永醒酒。
等齐平永好不容易清醒过来,问过下人才知道是崔舒若的授意,且崔舒若还在另一个厢房之内。清醒的齐平永理智回笼,首先便是生出愧疚,他竟沦落到酗酒消愁的地步,还叫崔舒若遇见了。
真真是……
他摇了摇头,主动请去拜见,崔舒若没有不应之理。
二人也算故交,过往崔舒若一直喊齐平永为齐大哥,今日也没甚外人,叙旧时难免带上几句真实心绪。听着齐平永的话,崔舒若神情依旧,不动如山。
只是到了最后,她宽慰道:“建功立业不易,你又何尝不是冒着性命之险拼来的功业?前功尽弃,岂不可惜?若你信得过我,不妨等上一等,事情必有转机。”
第84章
齐平永当真犹豫起来,他为人豪爽义气,义薄云天,又是武将世家,本该杀伐果断,但不知是否因着被寡母一手包揽养大,为人本质心善,行事总容易优柔寡断。
他杀人一样能手起刀落,可在决断此等大事上,总容易犹豫。
就好似当初和心上人的婚事,总想着给对方最好的一切,又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死在沙场,因此蹉跎错过时机。
崔舒若一说,倒真是影响了齐平永。也未必是打消了齐平永的念头,但也足够叫他再拖上一段时日,犹豫一番。等到他能做出决定时,怕局势早已发生变动,也就不必再三纠结。
崔舒若不敢说自己有多么心善,但对齐平永的几句劝解,的确出于好意。
哪怕齐平永是皇帝一家的救命恩人,可皇帝已经诸多礼遇,再大的恩情也有消弭的一日。他若是在皇帝厚待时辞官,焉知不会让皇帝误以为他怀有怨憎,不识好歹?
劝住齐平永后,崔舒若也不再多说。
聪明人点到为止便是,再往下就容易成为把柄。
而崔舒若身边的婢女行雪十分识眼色的将齐平永请出去。崔舒若也不着急走,她如今已是衡阳公主,在并州,或是整个北地,说一句横着走也不为过。而且她还有封邑,宛若一个小国,从官员任免到当地铸钱币,她都拥有决定权。
一般的公主自然是没有这等待遇,她们很少有实封,非得是皇帝的儿子里也万分受宠的,否则也只能封在穷乡僻壤,等到不得不上任前往封地时,涕泗横流,抱着都城的一捧土念念不舍。
可要是封得太富裕,说不准等他的兄弟上位之后,又要受到猜忌,想法设法把肥肉重新叼回去。
但崔舒若这样的公主不同,不必担忧她会谋朝篡位,公主嘛,就没见过能当皇帝的。倘若对权势没有威胁,过得再富裕尊崇都是应有之理,毕竟是自家姐妹。
也就是说,哪怕崔舒若哪天突然脑子一抽,跑去给太子和赵仲平一人一巴掌,皇帝知道了以后很有可能只是不咸不淡的说教几句。
自家兄弟姐妹,又不涉及党争,打打闹闹委实寻常,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崔舒若现今可以大方坐在此处,而非提点完以后着急忙慌的走人。
她自己给自己倒了茶,寻思起皇帝的打算。虽然皇帝行事愈发令人捉摸不透,可崔舒若清楚一件事,若是想要走得安稳,就不能威胁他的皇权。
要么有勇气起兵谋反,要么懂得进退,收敛势力。
这也是崔舒若劝赵巍衡蛰伏静待的原因之一。剩下的,端看太子赵仲平究竟是不是一个看得明白的聪明人了。若赵仲平是,赵巍衡蛰伏的日子,他也必须跟着沉寂,否则……
崔舒若把头一泡茶信手泼出去,目光冷静。
别做了弃子才是。
然而,世上聪明人多,看得明白权力背后真相的人却少,能始终不动摇的人更是少。
赵仲平没有忍住,他大肆笼络世家势力,不论是士族还是新起的寒门,一个个都投靠在他的门下。
他的势力何止是盖过了原先的赵巍衡,在经过半年的沉淀后,手底下汇集的人也越来越多,良莠不济,也出现了许多以太子名义为非作歹的败类。
这里头最为嚣张的是他的亲弟弟赵知光。
要说皇朝后期最怕的是什么,应当就是贵族地主兼并土地,致使能收取的税收日益减少。前期也就是给立功之人封赏,有能压制他们的皇帝在,没人敢把手伸得太长,否则就只能迎来灭门斩首之祸。
可耐不住有人带头,人的胆子都是这么起来的。
我是不敢做,可是皇帝的儿子带头侵占田地,我也跟着吃点汤头,怎么也不至于有事吧?于是汤头越吃越多,甚至想把皇帝的御膳也连带着端走。
但就如饕鬄,哪知道餍足呢?
等到众人发觉时,他们已经成为了大蛀虫,赵知光等了侵占大量良田不说,甚至还为了在城外兴建庄子享乐,不惜抢占百姓的屋舍,弄得怨声载道。
但赵知光是赵仲平庇护下的弟弟,二人同一阵营,那些有样学样的官员们更是,弹劾他们事小,得罪太子事大,而且人人都清楚赵知光睚眦必报,皇帝是不可能杀了自己儿子的,他们敢上奏,回头就会被宛若疯狗的赵知光报复。
士族们没必要为了蚁民得罪太子一派,寒门又不愿意断送仕途,竟让这些人好生张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