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我凭乌鸦嘴在乱世发家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孙宛娘也羞红了脸。
虽然在藏在厚厚的脂粉底下并不能看出来……
再之后是告别父母双亲,奈何新妇子父母双亡,故而二人对着先人排位跪拜,赵巍衡指天发誓,自己一定会善待孙宛娘。孙宛娘的幼弟不过才十一二岁,也站了出来,他板着小脸,本该满是喜感的,可在他严肃认真的神情下,叫人也不由得认真。
小小年纪,又出身不显,双亲不再,可孙家幼弟没有分毫胆怯,挺身立直于天地,貌虽年少,可已有了端方君子的磊落自重。
他先是对赵巍衡拱手一拜,而后昂首挺胸,目光朗朗,“今逢阿姐出阁,自幼蒙其照料,恩重如同吾母,望君珍之敬之,某虽年幼力弱,倘若君家苛待,自迎阿姐归家。”
孙家幼弟的一番话,把看客们都惊到了,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如此镇静、有志气,孙氏有此子,何愁不兴旺?
他的意思大抵就是他们自幼父母双亡,都是阿姐照顾的他,对他恩重如山,希望姐夫一家能好好对阿姐,不然的话,他虽然年纪小不能做什么,也会亲自去把阿姐带回家养着。
赵巍衡也并没有因为孙家幼弟年纪尚小就不把他的话不当一回事,而是认认真真的回了一礼,拱手放低姿态,“文德安心,我必善待宛娘,若有相负,人神共愤,不得安宁!”
文德是孙家幼弟的名。
到了这一步,赵巍衡才算真正能将孙宛娘带上花车,迎回家。
等回去以后,又是各种礼,直到进了青庐,还要撒帐。若要行完礼,只怕天都已经懵懵亮了。
眼看赵巍衡把人给接走了,崔舒若跟赵平娘也该跟着回齐国公府了。
而在经过孙文德身边时,这个板着脸的小君子突然对崔舒若深弯下腰,拱手一拜。
崔舒若被他一惊,原身今年也才不过十四,说来和孙文德其实就差了三岁,她也就比对方高了一个头。而且孙文德跟崔舒若见过的任何一个同年龄的孩子都不同,若是在现代,十一二的年纪说不定家里还要操心功课,自己也一门心思的去土里刨虫子。
但孙文德已经能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腰上佩玉,行止端方,长相更是清隽,一双眼黑白分明,能辩是非善恶。
按古人的规矩,他已经能撑得起一半的门庭了。
崔舒若也连忙屈膝还礼,“阿弟何故?”
依照礼数,崔舒若比孙文德年纪大,她是要喊对方一声阿弟的。
孙文德却道:“崔阿姐当日在并州救了我阿姐,便是我孙氏全家的恩人。得见恩人,礼数断不能废。往后崔阿姐有何驱使,文德莫敢违。”
崔舒若这回是真的被惊到了,自己是披皮的成年人,表现得聪慧一点、成熟一些,实在正常,可眼前的孙文德可是真正的十一二岁。
堪堪过了外傅之年的小儿,已经能这般有主见了吗?
崔舒若惊讶归惊讶,不妨碍她跟着态度郑重,连用语都谨慎斟酌了起来,“阿弟客气,那日不过顺手施为,当不起恩人二字,往后平辈相称即可。”
然而孙文德还是坚持己见,又是躬身一拜,“礼不可废!”
还真是一个刻板重规矩的小少年啊,崔舒若记得他将来似乎也会成为一代名臣,并且极为擅长庶务内政,很得赵巍衡倚重。
她突然萌生出一种,好似自己一个不小心,把赵巍衡的拥趸者们给翘了的错觉。
崔舒若摇摇头,把奇怪的念头赶走。
而赵平娘此时也回过头来,跑到崔舒若面前,握住她的手腕,“快走呀,要不然一会儿赶不上撒帐了!”
不仅是撒帐,等到迎回家后,赵巍衡还要念却扇诗呢!
而后还要喝合卺酒。
总之礼节繁琐得很,崔舒若合赵平娘她们想要歇息也要等到天亮了。
但这样闹了一番,确确实实让原本因为太子一事儿沉寂许久的齐国公府好好热闹了一番,从上到下都是喜气洋洋。
等到第二日拜见姑舅的时候,孙宛娘要给齐国公夫妇奉茶,他们自然不会为难孙宛娘,甚至都命下人送了见面礼。
而孙宛娘转头也给赵平娘和崔舒若都送了东西。
两人都送到了她亲手缝制的香囊,据说连里面的药草都是她自己亲手晒了挑出来的。除此之外,她送给赵平娘一根马鞭,特别有韧劲,一看就是用上好的牛皮做的,手柄边缘还镶嵌彩石,绚丽无比,倒像是胡人那边的手艺。
孙宛娘说那是她阿耶从和胡人的战场上缴获的,一直没用上,今日赠给赵平娘,希望她将来能有夙愿得成的一日。而崔舒若则是一个平安扣,青玉色的坠子,线是孙宛娘亲手编的,说是念一句经编一下,满满都是心意,只盼崔舒若来日平平安安。
这些都是极尽心的。
崔舒若收下后向孙宛娘认真道谢。
赵巍衡和孙宛娘的亲事定下,齐国公夫妇算是了了一桩心病。他们被召进建康,圣人用的就是这个借口,如今的建康看似花团锦簇、一片和乐,可藏在底下的暗流涌动,实在叫人不安。
等到崔舒若郡主的册封礼也很快就举行了,因为赵巍衡成亲后,不知是不是巧合,皇后的精神竟真的好了些。圣人欣喜若狂,开始想法设法命人将建康能有的热闹喜事都办了,崔舒若身为郡主的册封礼自然也因此提前。
因为郡主算是宗亲的待遇,往往也是由宗正寺来操办。但这一回,窦夫人没有忍住,私底下为她插手添了不少东西,着意要让排场大些。
这一场册封礼,建康的权贵来了泰半,而像是博陵崔家就没来几个人,因为家主一脉刚死了个儿子,像柳氏她们,哪有心思来见礼,去的也一般是各家的贵妇人和小娘子。
那一日,礼官在府里头唱礼,崔成德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进去,只能假托出门,在齐国公府临宅的街边,静静站着。
仿佛这样,他也在亲眼见证妹妹的册封礼,没有缺席对神佑来说那样重要的时刻。
他在那等了许久,才蓦然离开,没人知道他为什么停留,如同他们不知道他何时走的。
悄无声息。
在这之后,崔成德没回崔府,而是命随从将他送去国子监。
他要去寻官拜国子司业的郑衡之。
说来奇怪,郑衡之为人温润,生性敦厚周到,素不与人发生争执,可这样的人,却能做国子监的司业,掌管国子监的教法、政令。往往该是位性格严苛、一丝不苟的严肃人方才对。
其实也不奇怪,因为世家掌控大半个朝廷,像国子监的清贵官职,自然都可着自家人。
好在郑衡之虽性格温厚,但他言行规范,有底线,并不会因为学生的一两句哭求就破坏规矩,又能起到德行典范的作用,倒... -->>
孙宛娘也羞红了脸。
虽然在藏在厚厚的脂粉底下并不能看出来……
再之后是告别父母双亲,奈何新妇子父母双亡,故而二人对着先人排位跪拜,赵巍衡指天发誓,自己一定会善待孙宛娘。孙宛娘的幼弟不过才十一二岁,也站了出来,他板着小脸,本该满是喜感的,可在他严肃认真的神情下,叫人也不由得认真。
小小年纪,又出身不显,双亲不再,可孙家幼弟没有分毫胆怯,挺身立直于天地,貌虽年少,可已有了端方君子的磊落自重。
他先是对赵巍衡拱手一拜,而后昂首挺胸,目光朗朗,“今逢阿姐出阁,自幼蒙其照料,恩重如同吾母,望君珍之敬之,某虽年幼力弱,倘若君家苛待,自迎阿姐归家。”
孙家幼弟的一番话,把看客们都惊到了,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如此镇静、有志气,孙氏有此子,何愁不兴旺?
他的意思大抵就是他们自幼父母双亡,都是阿姐照顾的他,对他恩重如山,希望姐夫一家能好好对阿姐,不然的话,他虽然年纪小不能做什么,也会亲自去把阿姐带回家养着。
赵巍衡也并没有因为孙家幼弟年纪尚小就不把他的话不当一回事,而是认认真真的回了一礼,拱手放低姿态,“文德安心,我必善待宛娘,若有相负,人神共愤,不得安宁!”
文德是孙家幼弟的名。
到了这一步,赵巍衡才算真正能将孙宛娘带上花车,迎回家。
等回去以后,又是各种礼,直到进了青庐,还要撒帐。若要行完礼,只怕天都已经懵懵亮了。
眼看赵巍衡把人给接走了,崔舒若跟赵平娘也该跟着回齐国公府了。
而在经过孙文德身边时,这个板着脸的小君子突然对崔舒若深弯下腰,拱手一拜。
崔舒若被他一惊,原身今年也才不过十四,说来和孙文德其实就差了三岁,她也就比对方高了一个头。而且孙文德跟崔舒若见过的任何一个同年龄的孩子都不同,若是在现代,十一二的年纪说不定家里还要操心功课,自己也一门心思的去土里刨虫子。
但孙文德已经能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腰上佩玉,行止端方,长相更是清隽,一双眼黑白分明,能辩是非善恶。
按古人的规矩,他已经能撑得起一半的门庭了。
崔舒若也连忙屈膝还礼,“阿弟何故?”
依照礼数,崔舒若比孙文德年纪大,她是要喊对方一声阿弟的。
孙文德却道:“崔阿姐当日在并州救了我阿姐,便是我孙氏全家的恩人。得见恩人,礼数断不能废。往后崔阿姐有何驱使,文德莫敢违。”
崔舒若这回是真的被惊到了,自己是披皮的成年人,表现得聪慧一点、成熟一些,实在正常,可眼前的孙文德可是真正的十一二岁。
堪堪过了外傅之年的小儿,已经能这般有主见了吗?
崔舒若惊讶归惊讶,不妨碍她跟着态度郑重,连用语都谨慎斟酌了起来,“阿弟客气,那日不过顺手施为,当不起恩人二字,往后平辈相称即可。”
然而孙文德还是坚持己见,又是躬身一拜,“礼不可废!”
还真是一个刻板重规矩的小少年啊,崔舒若记得他将来似乎也会成为一代名臣,并且极为擅长庶务内政,很得赵巍衡倚重。
她突然萌生出一种,好似自己一个不小心,把赵巍衡的拥趸者们给翘了的错觉。
崔舒若摇摇头,把奇怪的念头赶走。
而赵平娘此时也回过头来,跑到崔舒若面前,握住她的手腕,“快走呀,要不然一会儿赶不上撒帐了!”
不仅是撒帐,等到迎回家后,赵巍衡还要念却扇诗呢!
而后还要喝合卺酒。
总之礼节繁琐得很,崔舒若合赵平娘她们想要歇息也要等到天亮了。
但这样闹了一番,确确实实让原本因为太子一事儿沉寂许久的齐国公府好好热闹了一番,从上到下都是喜气洋洋。
等到第二日拜见姑舅的时候,孙宛娘要给齐国公夫妇奉茶,他们自然不会为难孙宛娘,甚至都命下人送了见面礼。
而孙宛娘转头也给赵平娘和崔舒若都送了东西。
两人都送到了她亲手缝制的香囊,据说连里面的药草都是她自己亲手晒了挑出来的。除此之外,她送给赵平娘一根马鞭,特别有韧劲,一看就是用上好的牛皮做的,手柄边缘还镶嵌彩石,绚丽无比,倒像是胡人那边的手艺。
孙宛娘说那是她阿耶从和胡人的战场上缴获的,一直没用上,今日赠给赵平娘,希望她将来能有夙愿得成的一日。而崔舒若则是一个平安扣,青玉色的坠子,线是孙宛娘亲手编的,说是念一句经编一下,满满都是心意,只盼崔舒若来日平平安安。
这些都是极尽心的。
崔舒若收下后向孙宛娘认真道谢。
赵巍衡和孙宛娘的亲事定下,齐国公夫妇算是了了一桩心病。他们被召进建康,圣人用的就是这个借口,如今的建康看似花团锦簇、一片和乐,可藏在底下的暗流涌动,实在叫人不安。
等到崔舒若郡主的册封礼也很快就举行了,因为赵巍衡成亲后,不知是不是巧合,皇后的精神竟真的好了些。圣人欣喜若狂,开始想法设法命人将建康能有的热闹喜事都办了,崔舒若身为郡主的册封礼自然也因此提前。
因为郡主算是宗亲的待遇,往往也是由宗正寺来操办。但这一回,窦夫人没有忍住,私底下为她插手添了不少东西,着意要让排场大些。
这一场册封礼,建康的权贵来了泰半,而像是博陵崔家就没来几个人,因为家主一脉刚死了个儿子,像柳氏她们,哪有心思来见礼,去的也一般是各家的贵妇人和小娘子。
那一日,礼官在府里头唱礼,崔成德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进去,只能假托出门,在齐国公府临宅的街边,静静站着。
仿佛这样,他也在亲眼见证妹妹的册封礼,没有缺席对神佑来说那样重要的时刻。
他在那等了许久,才蓦然离开,没人知道他为什么停留,如同他们不知道他何时走的。
悄无声息。
在这之后,崔成德没回崔府,而是命随从将他送去国子监。
他要去寻官拜国子司业的郑衡之。
说来奇怪,郑衡之为人温润,生性敦厚周到,素不与人发生争执,可这样的人,却能做国子监的司业,掌管国子监的教法、政令。往往该是位性格严苛、一丝不苟的严肃人方才对。
其实也不奇怪,因为世家掌控大半个朝廷,像国子监的清贵官职,自然都可着自家人。
好在郑衡之虽性格温厚,但他言行规范,有底线,并不会因为学生的一两句哭求就破坏规矩,又能起到德行典范的作用,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