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电话线上的风 (2/2)
800小说网 lwtxt.org,changfapiaopiao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红酒,她想这样的场合更像是自己的舞台,只是不知为什么感到自己有点虚假。正在这时,c却病倒了,他住进医院,病床边却没有一个朋友和亲人。想到c的好,q流着眼泪飞到c所在的城市,她的突然到来给c带来一丝碎碎的温暖。c顾不得身体虚弱,如获至宝把q拥进怀里。整整一个星期,q像个周到的妻子悉心照料着病中的c,c的病渐渐好了起来,他很快下了地,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陪q去爬山。但爬山的计划被q不断接通的电话打断了,其实跟c在一起的时候,q的手机也一直有许多来电,那些来电有女人,但更多的是男人,一些聊天的话语比友情多比爱情不会少,以前c很少注意,这次却引起c的关注,一位教授在一天里打q的手机6次,是告诉q自己的行踪和一些很私人性的事情,一位是q的前男友,在深夜他们入睡的时候打来纠缠不清的电话c问:“你觉得跟许多的异性拥有一个共享的秘密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吗?”q解释,争吵,哭泣,道歉,两个人重温初次见面就一见钟情,彼此爱得如火如荼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最后他们冰释前嫌,c忧伤地拉着q的双手,说:“我去你那里吧,永远在一起,一辈子照顾你,你就不会这样孤独了。”q哭了,她说:“亲爱的,我愿意为你生,为你死。”
分手在即,c在列车下挥手,这一次,q破天荒头一次坚持不让c到车上去送行,以前都是c把行李放好,帮着把杯中水装好,在座位上难分难舍,千叮嘱万嘱咐,直到火车开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有关于离情、伤别的诗辞歌赋此时都涌上心头,深情的眼神、迷离的眼泪,然而这次是一个例外,一个意外,q坚持不让c上车,c居然也没有坚持,这种状况就像windows上每每遭到疏忽的漏洞,因为q的阻止或者说因c的不适,而没有及时打上漏洞补丁。于是q认识了z。
z被q引入对我述说的话题时,q开始是谨慎的,毕竟,c的身份一直在舞台的中央,z的切入,必须以朋友的面目。但q的遮掩,也是一个花絮,花絮是为了凸现z的更鲜活、更突出。
列车飞奔,列车飞奔,那节车厢不知为什么没有什么旅客,q进去时只看到邻床是一个一身艺术气质的大胡子男人,他已经率先坐在下铺摆弄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q进来的时候,他抬眼看了一眼,又低下头。这是趟寂寞的旅程,q从粉红色小皮箱里,取出一双暗红色绣花拖鞋换上,取出基斯洛夫斯基的一本书轻轻放到枕头上,她站起身不紧不慢地去锅炉房打来一杯开水,小心地喝了一口,然后端正地坐在床边读起书来。她一会就沉浸在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里,文字跟电影比起来,文字更有着电影所不能企及的想象空间,一个男孩与他的科学家父亲在电脑里计算着冰河上冰层的厚度,孩子在第二天滑冰的时候掉进冰河里死去了。q的眼睛有点潮湿,她把视线从书本上挪开。对面的大胡子的电脑里,忽然传出一个熟悉人的名字,q的头不由自主往电脑前凑近了一点,大胡子赶忙将电脑的屏幕掉到q这边来,说:“你看吧,你看吧!”q说:“那个l是我在北京的一个朋友,所以感到好奇。”“哦,这是我录制的几个画家朋友的聚会,l跟我有一面之缘。”沉默就被这样打开,为一个共同熟悉的人。q对大胡子的猜测很准确,他是一个很有造诣的画家。
话题自然是从绘画开始的,然后是音乐、摄影、文学、童年、人生,以q的知性和阅历,太知道语言的疆域有多远,z的随意、谦和、坦诚、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悲悯之心,打动着q,q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跟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投入地畅谈。火车继续往北、往北,在不知不觉中,天亮了,北京西站到了,两人谈兴正浓,分手之际,竟有一丝丝的遗憾。告别时,z露出一丝顽皮的笑容说:“如果你不反对,改日我请你喝茶、聊天吧!”“那就一言为定了。”q微笑着回答,觉得自己的答应,有点鬼使神差,眼前划过c飘逸安宁的神情,仿佛在远方看着自己。
q和z在一个城市频繁约会,即使不见面的时候,觉得z也像空气一样充盈着她的生活,z会在一天结束之后给q打来问候的电话,在每一个工作日里,他告诉q自己在干什么和将要做什么,一幅画的灵感,创作的瞬间感受,包括每天的计划和日程,都在电话里与q分享。对c曾经说过关于与异性共享秘密的话题,成了q嘲笑c的狭隘和传统的理由。q在电话里继续着她的情感流浪,她总是把画家z的谦和和c的孤傲放在一起比较,她说这就是男人跟男人的不同。什么叫博大,什么叫井底之蛙。我劝q不要那么绝对,用主观情感主宰自己的方向难免会把自己弄丢。
有一段时间,q频繁地打电话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她说:“你能够在写作里得到安宁,真是你的福份,不像我,总在情感的冰与火里,要么彻骨地寒冷,要么燃烧成灰烬。”其实她怎么懂得,一个写作的女人,情感上的沉浮也是心上永远的痛,女人与女人之间,总是会为和对方某个相同的感受相互安慰,但内心的痛,每个人却是不一样的,也永远无法述说,即使说出来,到底也是隔靴搔痒,无从抚慰。从她的述说里,我感到她把自己的情感放到了一个十字路口,c和z像两条不相交的铁轨,在前方牵引着她的方向,她时而被诱惑,时而被拒绝。当她听我问到c的时候,电话里q的声音细若游丝,她说:“昨天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c给我打电话来,半天,我居然没听出是他的声音”
c的背影在q的视线里越来越模糊,而与z,q说:“他有家有口,我还不知道将来是什么样子,也没法想。可能风就这样,注定了永远的漂泊,不为任何事物停留。”
夜漫漫,q抓着手里的一根电话线,那是她与芸芸众生和滚滚红尘唯一连接着的一条温暖的线路。她对着夜空绵绵絮语,语言如夜色蔓延,却不属于凡尘中任何一种事物。行走在电话线上的风,她只属于某一类别的人,属于金属的沉重和电波的猝然相撞,属于夜的空寂和地狱的里盛开的妖冶的玫瑰,属于天上流浪的飞鸟和水中游弋的鱼群,属于幻灭的烟花和没有结局的爱情。
红酒,她想这样的场合更像是自己的舞台,只是不知为什么感到自己有点虚假。正在这时,c却病倒了,他住进医院,病床边却没有一个朋友和亲人。想到c的好,q流着眼泪飞到c所在的城市,她的突然到来给c带来一丝碎碎的温暖。c顾不得身体虚弱,如获至宝把q拥进怀里。整整一个星期,q像个周到的妻子悉心照料着病中的c,c的病渐渐好了起来,他很快下了地,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陪q去爬山。但爬山的计划被q不断接通的电话打断了,其实跟c在一起的时候,q的手机也一直有许多来电,那些来电有女人,但更多的是男人,一些聊天的话语比友情多比爱情不会少,以前c很少注意,这次却引起c的关注,一位教授在一天里打q的手机6次,是告诉q自己的行踪和一些很私人性的事情,一位是q的前男友,在深夜他们入睡的时候打来纠缠不清的电话c问:“你觉得跟许多的异性拥有一个共享的秘密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吗?”q解释,争吵,哭泣,道歉,两个人重温初次见面就一见钟情,彼此爱得如火如荼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最后他们冰释前嫌,c忧伤地拉着q的双手,说:“我去你那里吧,永远在一起,一辈子照顾你,你就不会这样孤独了。”q哭了,她说:“亲爱的,我愿意为你生,为你死。”
分手在即,c在列车下挥手,这一次,q破天荒头一次坚持不让c到车上去送行,以前都是c把行李放好,帮着把杯中水装好,在座位上难分难舍,千叮嘱万嘱咐,直到火车开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有关于离情、伤别的诗辞歌赋此时都涌上心头,深情的眼神、迷离的眼泪,然而这次是一个例外,一个意外,q坚持不让c上车,c居然也没有坚持,这种状况就像windows上每每遭到疏忽的漏洞,因为q的阻止或者说因c的不适,而没有及时打上漏洞补丁。于是q认识了z。
z被q引入对我述说的话题时,q开始是谨慎的,毕竟,c的身份一直在舞台的中央,z的切入,必须以朋友的面目。但q的遮掩,也是一个花絮,花絮是为了凸现z的更鲜活、更突出。
列车飞奔,列车飞奔,那节车厢不知为什么没有什么旅客,q进去时只看到邻床是一个一身艺术气质的大胡子男人,他已经率先坐在下铺摆弄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q进来的时候,他抬眼看了一眼,又低下头。这是趟寂寞的旅程,q从粉红色小皮箱里,取出一双暗红色绣花拖鞋换上,取出基斯洛夫斯基的一本书轻轻放到枕头上,她站起身不紧不慢地去锅炉房打来一杯开水,小心地喝了一口,然后端正地坐在床边读起书来。她一会就沉浸在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里,文字跟电影比起来,文字更有着电影所不能企及的想象空间,一个男孩与他的科学家父亲在电脑里计算着冰河上冰层的厚度,孩子在第二天滑冰的时候掉进冰河里死去了。q的眼睛有点潮湿,她把视线从书本上挪开。对面的大胡子的电脑里,忽然传出一个熟悉人的名字,q的头不由自主往电脑前凑近了一点,大胡子赶忙将电脑的屏幕掉到q这边来,说:“你看吧,你看吧!”q说:“那个l是我在北京的一个朋友,所以感到好奇。”“哦,这是我录制的几个画家朋友的聚会,l跟我有一面之缘。”沉默就被这样打开,为一个共同熟悉的人。q对大胡子的猜测很准确,他是一个很有造诣的画家。
话题自然是从绘画开始的,然后是音乐、摄影、文学、童年、人生,以q的知性和阅历,太知道语言的疆域有多远,z的随意、谦和、坦诚、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悲悯之心,打动着q,q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跟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投入地畅谈。火车继续往北、往北,在不知不觉中,天亮了,北京西站到了,两人谈兴正浓,分手之际,竟有一丝丝的遗憾。告别时,z露出一丝顽皮的笑容说:“如果你不反对,改日我请你喝茶、聊天吧!”“那就一言为定了。”q微笑着回答,觉得自己的答应,有点鬼使神差,眼前划过c飘逸安宁的神情,仿佛在远方看着自己。
q和z在一个城市频繁约会,即使不见面的时候,觉得z也像空气一样充盈着她的生活,z会在一天结束之后给q打来问候的电话,在每一个工作日里,他告诉q自己在干什么和将要做什么,一幅画的灵感,创作的瞬间感受,包括每天的计划和日程,都在电话里与q分享。对c曾经说过关于与异性共享秘密的话题,成了q嘲笑c的狭隘和传统的理由。q在电话里继续着她的情感流浪,她总是把画家z的谦和和c的孤傲放在一起比较,她说这就是男人跟男人的不同。什么叫博大,什么叫井底之蛙。我劝q不要那么绝对,用主观情感主宰自己的方向难免会把自己弄丢。
有一段时间,q频繁地打电话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她说:“你能够在写作里得到安宁,真是你的福份,不像我,总在情感的冰与火里,要么彻骨地寒冷,要么燃烧成灰烬。”其实她怎么懂得,一个写作的女人,情感上的沉浮也是心上永远的痛,女人与女人之间,总是会为和对方某个相同的感受相互安慰,但内心的痛,每个人却是不一样的,也永远无法述说,即使说出来,到底也是隔靴搔痒,无从抚慰。从她的述说里,我感到她把自己的情感放到了一个十字路口,c和z像两条不相交的铁轨,在前方牵引着她的方向,她时而被诱惑,时而被拒绝。当她听我问到c的时候,电话里q的声音细若游丝,她说:“昨天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c给我打电话来,半天,我居然没听出是他的声音”
c的背影在q的视线里越来越模糊,而与z,q说:“他有家有口,我还不知道将来是什么样子,也没法想。可能风就这样,注定了永远的漂泊,不为任何事物停留。”
夜漫漫,q抓着手里的一根电话线,那是她与芸芸众生和滚滚红尘唯一连接着的一条温暖的线路。她对着夜空绵绵絮语,语言如夜色蔓延,却不属于凡尘中任何一种事物。行走在电话线上的风,她只属于某一类别的人,属于金属的沉重和电波的猝然相撞,属于夜的空寂和地狱的里盛开的妖冶的玫瑰,属于天上流浪的飞鸟和水中游弋的鱼群,属于幻灭的烟花和没有结局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