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wtxt.org,[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玄德且救我一救。

    刘备面色凝重,缓缓颔首。

    这边曹操追上崔颂,疑道:“子琮这是怎么了?”

    崔颂并袖一揖:“不愿让主公为难,故避退之。”

    曹操更觉奇怪:“孤有什么可为难的?”

    “颂与吕布有旧。若颂留下,必定会为吕布求情。主公若欲杀吕布,颂的求情,岂非让主公为难?”

    崔颂一面说,一面观察曹操的表情,很快确认了心底的猜测。

    他最初“吕布兵败”这段历史的时候,就觉得其中的几个细节有些奇怪。

    这个时间段的曹操虽重视刘备,但也同样防备着他。可史书上却这么记载:曹操听了刘备“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2](你没看见吕布是怎么对丁原和董卓的吗)”的话,就把吕布杀了。

    这段记载中并未提到其他人,表面上看,好像曹操不曾询问其他谋士的意见,光听了刘备的一句挑拨之语就对吕布下手。

    曾经的崔颂从未细想过其中的异状;可当他这几年恶补了经子史集,学会了这个时代的人的思考方式,再回忆这段,顿时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崔颂私下猜测,这段记载大约是用了春秋笔法。

    在当时的场景里,刘备或许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可真正让曹操做出处死吕布这一决定的,并非刘备的三言两语。

    怕是曹操本来就有杀吕之心,刘备不过是顺水推舟,明哲保身罢了。

    崔颂自从有了这一猜测,就一直在琢磨:令曹操对吕布起杀心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吕布两次叛主,杀了丁原与董卓吗?

    若论“背叛旧主,转投他人”,先后归附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过两年还会投奔袁绍、刘表)的刘备同样“战绩斐然”。可见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良禽择木,顺水跳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那么,是因为吕布杀了两任“前主”吗?

    这倒有些道理,毕竟无论哪个老板都不喜欢一个随时可能叛变,砍下自己脑袋的属下。

    然而,要说吕布“次次叛变都砍老板的头”,这还真的冤枉了他。

    姑且不说吕布背叛董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董卓对他动辄打骂,还乱丢武器,险些把他刺死;单单只论吕布依附过的势力(同盟的曹操与臧霸不算入内),除了丁原与董卓外,还有袁绍和张杨。……虽然最后都因为“布不安”,叛逃了,但他并没有对袁绍和张杨下杀手。

    如此一来,唯一受诟病的“弑主”就只有丁原了。而其中是非,吕布与丁原的恩怨,外人无从知晓。历史上的吕布与丁原,也并非《演义》中的义父义子关系。单凭这个就定吕布生死,似乎也略显草率。

    于是崔颂将目光放到吕布“本身”上。

    吕布此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旁人口中的“反复无常”。“反复”到什么程度?明明同意了袁术结亲的请求,双方连流程都走完了,甚至连吕布本人,前一秒还觉得女儿嫁给袁术是好事,把女儿送上了路——结果,听了陈登父子三言两语的挑拨,立即叫人把女儿追回来,还把袁术的使者杀了。

    就算放在现代,这样耳根子软,丝毫没有半点契约精神,动不动翻脸无情,把事情做绝的人,也是被人厌恶远离的。没人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

    更遑论讲信义、重诺言的古代,若非利益牵扯,真的无人愿意与吕布这样动不动就反悔的人结盟。

    说到底,曹操所顾忌的,无非是吕布的“不安定”罢了。

    明白了曹操的想法,崔颂接下来的进言便有了思路。

    作者有话要说:[1]“昔日妾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幸得庞舒仗义相救”这句话引自《三国志裴松之注》之《英雄记》“(原句)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略作改动。

    [2]15个字引自史书《三国志》,是曹操杀吕布前,刘备对曹操说的话。

    .

    顺便……小崔议论曹操杀吕的这段只是我个人的拙见,无任何考据价值。

    第141章进程

    曹操听了崔颂的话,没有直接应答,只拍了拍崔颂的肩:“此处无人,子琮若有什么想法,尽可与孤说。”

    倒是想起当年陈宫背叛、己方告急时,是当时尚未投效自己的崔颂做的说客,成功说服吕布退兵。

    崔颂道:“吕布此人,虽反复无常,到底有个优点。”

    曹操示意他继续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